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心理现象,关于脑是心理的基础,感知觉,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认识,5.感觉的对比,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知觉的一般特性,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关于错觉,似动,不可能图形,错觉,记忆,记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回忆和再认,记忆的分类,1.短时记忆,2.长时记忆,3.感觉记忆,遗忘,遗忘假说,干扰说,消退说,提取失败,改善记忆的方法,1.集中注意、增强记忆,2.及时复习,3.反馈,4.背诵,5.过度学习,6.记住要点,7.采用分散识记,8.采用意义识记,9.不要把性质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10.多样化复习,思维部分,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特点,1.间接性,2.概括性,关于表征,思维的分类,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聚合思维、发散思维,3.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分类,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3.幻想,情绪,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1.情绪具有情境性、短暂性、激动性;情感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深刻性,2.情绪具有一定的冲动性。,3.情绪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人类的基本情绪,1.快乐,2.悲哀,3.愤怒,4.恐惧,关于情绪的内部体验,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状态,1.心境,2.激情,3.应激,情感状态,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意志过程,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自制性,4.坚韧性,需要,是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应,一般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需要层次理论,注意:意识的指向和集中,分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注意的特点,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关于动机,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功能:,1.始发功能,2.指引功能,3.激励功能,关于动机的冲突,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挫折概念:指在有目的的行为情景中,个体在趋向目标的过程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使行为进程受阻或被延搁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挫折原因,客观外界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主观内在因素:心理条件,生理条件,挫折的影响因素,1.抱负水平,2.挫折容忍力,生理条件,过去受挫折的经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能力,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益,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能力的分类,1.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2.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能力的个体差异,能力形成原因和条件,1.遗传的作用,2.家庭环境与学校,3.实践作用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于人格,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一般包括气质和性格,特点: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功能性,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性格:指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事对自己的稳定的态度,气质与性格区别,1.气质是先天的,较多受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制约。性格是后天的,受社会影响较大。,2.气质可塑性小变化慢,性格可塑性大变化快,3.气质无所谓好坏,而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卡特尔16因素人格维度,艾森克人个维度,E 内外倾,N 神经质,P 精神质,L 掩饰性,A型人格: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B型人格:与A型人格相反,关于脑的不对称,睾丸女性化综合征:X染色体上的基因,Tfm基因突变,不能产生雄性激素的受体,同性恋:同性恋基因(gay genes)是影响人和动物性取向的基因。XQ28和Wnt-4基因有数据认为是诱导基因,社会文化,“巴登大公国的王子”,卡斯巴豪瑟于1812年9月9日出生,一出生就被争夺王位的宫廷阴谋家将他同普通的婴儿进行了调换,然后被当作人质扣压起来,开始由一个性格忧郁的女人抚养,34岁以后被关入了地牢,直到17年后他继承王位已经不可能才被释放出来。这时他的身高只有144cm,目光呆滞,表情如同幼儿,膝盖已经变形,走路摇摇晃晃如同刚学步的孩子。非常怕光,明视觉很差,但暗视觉特别敏锐,晚上可以辨认出180步以外马匹的数目,听觉敏锐,可以凭脚步声辨别来人,嗅觉比一般人灵敏。但智力如同幼儿。,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关于发展,1.发展是毕生的,2.发展是多维和多向的,3.发展是获得与丧失的结合,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传统的生物医学,相应缺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WHO于1948年提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应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心身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有充分的精力,2.处世乐观,乐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4.应变能力强,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有弹性,关于寿命的研究,1.每天睡眠78小时,2.每天都吃早餐,3.不吸烟,4.两餐之间很少吃东西,5.保持规定体重或接近规定体重,6.不饮酒或适度饮酒,7.有规律地进行煅炼,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我们这一代:初从文,二十四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背井离乡,南下深圳,披星戴月,秉烛达旦,十年无休,蓄十万,不足购房首付,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乃倾其所有入院一周,病无果,欠费被逐出院门,寻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理,拒付,无奈戴病回家,友怜之,赊三鹿奶粉一包,冲尔饮,卒。,有一男子时运不济,到一路边相摊面相,相士看其手、观其貌,曰:“尔少时聪颖,青年才俊过人,当25岁结婚,30岁入仕途,春风得意。”“我现在35岁了,博士毕业,没工作,没老婆!”。,。“知识改变命运啊!”良久,相士曰,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一道题目要求把以下四句话用关联词连接:1、张海迪姐姐瘫痪了;2、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3、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4、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正确答案应该是: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但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还学会了针灸。,虽然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会了针灸和多门外语,可她还是瘫痪了。,张海迪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学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阶段重点:情商培养,青少年期,1.反抗性与依赖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3.勇敢与怯懦,4.高傲与自卑,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总结,心理学流派,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发展史,历史背景,理论基础,性本恶,无意识,人格结构,基本观点与疾病观,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蕾期(36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1岁以后),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面对紧张情境时的一种应对方式,心理防御机制的四个特征:,1.借助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减弱、回避或克服消极的情绪状态,2.大多数心理防御机制涉及对现实的歪曲,3.个体在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时通常自己并未意识,是在不知不觉中使用,4.可两种以上同时使用,升华,合理化,压抑,否认,反向,幻想,投射,倒退,评价,“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现在就该在哪里。”,“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没有一个没有理智的人,能够接受理智。”,“人不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死,就是在无意识中确信自己不死。”,行为学派的观点,建立:华生和小阿尔伯特,理论基础,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1.正强化,2.负强化,3.消退,4.惩罚,观察学习,对行为学派的评价,心理生物学理论,心理应激与应对,应激(stress):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应激是一个动态过程,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2.应激是一种反应,3.应激是刺激物与机体的互,动过程,应激原: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可分为内部应激源和外部应激源,1.内部应激原,2.外部应激原,生活事件: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损害人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应激的理论模式,一、应激的生理模式,1.警觉反应阶段,2.相持阶段,3.衰竭阶段,二、应激的心理反应模式,1.应激原的输入,2.中介机制 心理中介机制和生理中介机制,3.应激反应,(1)应激引起的心理表现,(2)应激引起的社会文化方面表现,(3)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4.应激结果,应激的医学后果,急性应激障碍(ASD),病因及发病机制,1.严重的生活事件,2.重大的自然灾害,3.战争场面,临床表现,1.反应性朦胧状态,2.反应性木僵,3.反应性兴奋状态,4.急性应激性精神病,5.自主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女性,22岁,大四学生。主诉:极度恐惧、心慌、震颤,精神运动性抑制伴轻度意识模糊5天以上。患者于4月入东莞某企业实习。上周五晚陪老板外出吃饭时遭数名男子性侵后报警返回我市。后患者出现极度恐惧,悲哀,心慌、震颤,后表情多变,时而茫然时而发呆,家人呼之不应,言语量明显减少,除对家人必要称号外几乎不语。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饮食靠家人喂,洗澡时紧捂下体,喝茶时反复检查茶叶。半夜时常惊叫。家人认为其受刺激,误认为能自动好转而未以为意,后带其入中医科,经建议考虑为精神疾病转入我科室诊治。,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病因:异乎寻常的生活事件,临床表现: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3.持续的回避,4.对创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5.对未来失去信心,患者,女,35岁,大学本科,已婚,公司职员。一年前患者乘坐电梯突然出现故障,在16层门不能打开,被困半小时后电梯突然加速下降至10层,后被救出。数日后患者开始反复不自主的会议当时被困于电梯的情况,放佛又回到当时被困电梯内,电梯下落的情况,感觉非常逼真,内心非常恐惧,伴心慌、出汗、面色苍白、全身发抖,不愿回忆但却控制不住,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每天反复多次出现。患者有时会把穿浅色衣服的人看成电梯维修员而紧张不安;睡眠差,有时需要靠安眠药入睡,经常半夜噩梦惊醒,一身大汗,梦中内容基本为被困在电梯或从高空坠下。白天则非常警觉,电话铃声或门铃会使患者惊跳起来,注意力分散,常一个人发呆,木然,自己对外界发生的事不感兴趣。易激惹,常对家人发脾气,为回避坐电梯打算把自家高层房子卖掉。因痛不欲生而入我院治疗。入院后躯体及各项辅助检查未见异常,适应障碍,指在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下,由于个体素质及个性缺陷而导致对这些刺激因素不能适当地调适,从而产生较明显的情绪障碍、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可使社会功能受损。,病因,1.社会心理因素,2.个体素质,临床表现,情绪障碍、不良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应激的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根据应对方式的内部构成,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应对方式,1.素质性观点,2.情境性观点,3.综合性观点,应对方式的总类,医患关系,人际关系,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人际关系包含两层含义:人际情感关系和人际角色关系,人际关系的原则,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景控制原则,人际吸引的规律,接近性,熟悉性,相似性与互补性,个人品质,外貌,医患关系问题,目前医学发展两大误区,医患关系问题,医患关系的意义,医患关系模式,主动-被动型,医护人员的作用:为病人做某些事,病人的作用:接受,不能反对或反对无效,模型原型:父母-婴儿,指导-合作型,医护人员的作用:告诉病人做某些事,病人的作用:合作、服从,模型原型:父母-儿童,共同参与型,医护人员作用:帮助病人自助,病人的作用:积极的参与者,利用专家的帮助,模型原型:成人-成人,医患交往中存在的问题,1.医患交往时的心理状态,2.医患双方的期望不能得到满足,3.医患双方的异常心理,4.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从心理角度改善医患关系,1.尊重病人、理解患者,2.学会与患者换位思考,3.提高医护人员沟通技巧,4.向大众进行医疗知识的普及,医患沟通,1.与患者谈话时注意力集中,避免与沟通无关的举动,2.与患者目光保持接触,3.展开适当的身体语言,4.使用一般性礼貌用语,言语沟通技巧,1.有效倾听,2.善于引导病人谈话,3.多采用开放式谈话,少用封闭式谈话,4.避免使用专业术语,5.注意沟通完整性,重视患者信息反馈,6.善于组织语言,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非语言沟通技巧,1.有效利用副语言,2.保持目光接触,3.通过面部表情沟通,4.运用身体语言表达沟通,5.人际距离,6.身体接触,遵医行为,遵医行为又称病人的依从性,是指患者遵从医护人员的医嘱进行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行为,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1.医患关系,2.医患沟通障碍,3.病人对自己的身心不适的性质和最佳治疗方案的认识,4.病人的遗忘,5.药物本身的特点,6.治疗方案的特点,我是一名工作了20多年的外科医生。很迷惑:教育和医疗本来是很崇高和伟大的职业,可是,老百姓越来越不喜欢教师和医生了。在中国,还有很多人读不起书,看不起病,这不是一种悲哀吗?不是教师出了问题,也不是医生出了问题,而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不管怎么说,教师和医生也是读书人,而且随着就业压了的增加,教师和医生的学历越来越高,可是这些读“大书”的人都令人痛恨了,这难道不是社会的最大的悲哀吗?教育改革失败了,医疗改革也失败了,未来还有希望吗?医闹虽不可取,但必有其根源,而好医生也真的难做啊。哪怕这个社会还有一点点良知,哪怕国人还有一点点信仰,社会也不会发展到今天。我不是杞人忧天,至少很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我们的百姓能够有较好的医疗保障。中国的百姓很善良,难道这个社会就不能给我们最基本的和谐吗?,我的弟弟就是精神分裂患者,倾家荡产的治疗了10几年了,越治越重。这种病是治不好的,就是不死的癌症。我们不仅要照顾年迈的父母,还要照顾这个精神病弟弟,心力交瘁啊。这种病人都不认为自己有病,都不爱吃药,不爱住院,真不敢想,我觉得弟弟都快拖垮我。他不去医院,在家里非常难照顾,正常人没有足够的精力跟他磨。有时候我也想,我怎么这么倒霉呢,就象被判了无期徒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头啊。父母都以风烛残年,已经需要人照顾了,非但不能,还要反过来照顾弟弟,也是非常吃力。我哥哥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在单位他好像无所不能,回到家来也是一筹莫展,有时候被逼的直哭。父母身体也不好,他们三人隔三差五的住院,加上我有个上高中的孩子,我快被累死了。工作也不干了,留在家里专门照顾他们,弟弟还说骂就骂。父母也糊涂了,说你丈夫赚钱多,你就家里呆着吧,完全不为我想一点,他们所以的精力都搭在弟弟身上了,还要搭上我们帮着照顾。,其实这样的患者就是应该常驻医院,就是普通的患者没有条件常驻,承受不了高额费用。我们宁可拿钱,送弟弟去医院,可是父母说什么也不同意,就是犯病重了就进去治一段,住过5,6次院,反正我想好了,等父母不在了,就送他去住院。不然的话我这一辈子也就都搭上了,正常人真是没有精力照顾精神病人。,有时候看到满街流浪的精神病患者,我也能理解家属,要是有能力,谁能让亲人满街流浪呢,有钱送他去住院,谁还不送呢。,值此就医生职业之际,我庄严宣誓为服务于人类而献身。我对施我以教的师友衷心感佩。我在行医中一定要保持端庄和良心。我一定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放在一切的首位,病人吐露的一切秘密,我一定严加信守,决不泄露。我一定要保持医生职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我待同事亲如弟兄。我决不让我对病人的义务受到种族、宗教、国籍、政党和政治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考虑的干扰。对于人的生命,自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度的尊重。即使在威胁之下,我也决不用我的知识作逆于人道法规的事情。我出自内心以荣誉保证履行以上诺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