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医学情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郑州大学图书馆,王槐深,序 言,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积累是科学研究的依据和基础。科研课题的提出和选定并不是凭空由头脑中产生的:,一是在充分地占有情报资料的基础上,在对情报资料的阅读、分析、比较、概括和综合的过程中,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以找出和发现学科领域的空白点与薄弱环节,进而形成选题意念,提出问题并确立研究课题。,二是在实践中发现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或者是在原有课题探索中发现新问题,进而萌发意念,提出问题。然而,所提出的问题仍然需要情报资料的支持,并确立课题。,所以说,情报资料收集、整理和积累的过程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是科学研究的前期工作。,一、情报资料的收集,情报资料收集,就是从社会上流通着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并获得那些与本人课题或工作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情报信息的过程。,(一)收集的原则,为使收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医学情报资料收集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收集情报资料的方法要科学,即充分利用信息检索工具或数据库,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情报资料;,二是鉴别取舍情报资料的方法要科学,即在阅读鉴别情报资料的过程中要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取舍,真正收集那些有价值的情报资料。,4、预见性原则:,预见性原则,即立足当前,预测未来。,在收集情报资料时,既要针对当前科研和日常工作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密切注视本专业、本学科及相关专业、学科的研究水平、动向和发展趋势,而且要随时留心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注意吸收医学预测学和医学情报研究的最新成果。确保自己的研究工作始终处于领先的水平,并不断取得新科研成果。,5、计划性原则:,即对上述几个原则的周密计划、统筹安排。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知识和文献信息的积累储备。,收集计划一般包括:收集的范围、重点,收集的方法及所需经费等内容。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还应及时对计划中不适应的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二)收集的方法,收集方法是指查寻文献信息的具体方法。选择科学有效的收集方法,对广、快、精、准地获取信息,提高收集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直查获取法,是指直接从有关的一次文献中查找获取所需信息。该方法虽然可以较快地获取最新信息,能切实地掌握信息内容和实质,但面对大量无序的信息,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分散性、偶然性,很难查全,费工费时。,2、引文追溯法,是从手头现有文献(特别是专著和综述)出发,以其后所附参考文献为线索,进一步追踪、查找相关文献。该,法容易产生漏检和误检,需要读者更具鉴别力,才不致被引人歧途。,3、检索工具法,这是科学的正规的文献信息检索方法,它节约查找时间,获取文献信息全面、系统。,二、情报资料的整理,情报资料的整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献信息的阅读、文献信息的鉴别、文献信息的整理。,(一)文献信息的阅读,查找收集到的文献信息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贮备。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讲,阅读将伴随其整个科学生涯。阅读能力是其科学素质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阅读的目的,不同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其阅读的目的有所不同。作为医学工作者,其专业性阅读活动的目的主要有如下几种:,了解学科进展,为了了解和掌握某学科、某专业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而进行学习、充实性的阅读。这类阅读往往从最新的教科书、参考书和有关专著入手,进而扩大到一些重要的综述或述评,其涉猎的范围常较广泛。,寻找和发现问题,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探索知识空白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这种阅读开始时不一定有明确的针对性,漫游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之中,涉猎范围广泛。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步缩小范围,集中目标。,解决特定的问题,在工作或科研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或新情况,需要通过有关信息资料寻求答案或得到启示。这种阅读针对性很强,需要阅读切题的专指性较强的文献资料。在多数情况下需要查阅叙述该问题最详尽的一次文献。,2、阅读的范围,阅读的目的不同其阅读的范围(文献类型的选择)也不尽相同。鉴于科技期刊是科研人员获取最新信息的主要来源,下面重点介绍医学期刊的特点与选择。,(,1)科技期刊的特点,内容新颖:,科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思想、新见解、新问题一般都首先在科技期刊上发表。,时效性强:,科技期刊出版周期短、报道迅速、能及时反映新成果、新动向。,内容广泛:,凡人类的一切知识领域及每个学科领域的一切学科分支,都有相应科技期刊发行。,据统计,科技人员所需,的新,信息,70%,来于自科技期刊,因此,它是重要的文献信息源。,(2)医学期刊常见文献类型,原始论文,是指有周密科研设计方案且有研究成果首次公开发表的完整的第一手材料。它通常由材料来源、方法、分析讨论、结论、摘要等部分组成。世界医学的重大成果和进步,多以原始论文的形式首次报道。,综述文章,这类文献是对前人已发表论文的综合性述评或分析,是经过精选、整理和加工的三次文献,其引用资料丰富,知识信息密度大,可以指引读者了解学科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对于科研工作有拓宽、加深、启发和指导作用。,编者述评,属于三次文献,是专家对某一学科领域的一次文献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科学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论证的概括性总结。其主要特点为有述、有评、有论,并同预测相结合。高质量的述评是确定学科发展方向等重大决策的依据,也是科研初步设计的基础。,病例报告,常见于临床医学杂志。刊登以前不曾报道过的病例、少见病例,刊登有关其病史、临床表现、体征诊断、治疗的新经验、新方法。它对临床医生扩大知识,增长对新病种的认识,解决临床疑难病症具有一定的意义。,通信,大多数期刊中的读者来信都是对别人发表的文章进行批评或陈述己见。编辑部选登这类论文可造成学术讨论气氛。他们常利用这一栏目发表初步的研究报告,虽然在资料、方法及结论方面均不如原始论文细致成熟,但确能提前提供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不少世界水平的突破性进展常在一些权威期刊的通信栏目披露。,其它文献类型,包括:,会议论文、会议消息、国际论文文摘、文献速报、书评,等文献类型,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特点传递信息。,(3)医学期刊的选择与利用,医学期刊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精选本专业核心期刊作为必读刊目。,核心期刊是指在同类期刊中学术价值较高、信息含量较大、被引用率和文摘率较高、文献寿命较长、能够代表学科发展水平的期刊。掌握和利用核心期刊,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本专业信息。当然,核心期刊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还应密切关注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自己选定的核心期刊阅读刊目。,以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重要期刊作为兼顾阅读刊目。,学科发展往往会突破专业范围,涉及其它相关领域,例如研究心脏病,可能会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工程学、血液流变学、生物微量元素等,因而需要涉猎这些相关领域的重要期刊。,密切关注世界权威的综合性期刊。,如:Nature、Science、Lancet、JAMA等,因为一些重大的、最新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在这些权威的综合性期刊上刊登发表。,通过上述方法来确定自己常规阅读刊目,同时还应密切注意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期刊质量的变化,及时调整阅读刊目。,对医学期刊的阅读,应首选原始论文、高度重视综述及述评文献,并注意其它类型的论文。,同时,还要与所从事学科研究及工作的性质,如教学、医疗和科研等相结合,以选择适当的文献类型做为阅读重点。,3、阅读的方法,不同的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期,因目的或需求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以达到获取有用信息的目的。文献信息阅读主要有浏览、泛读和精读三种方法:,浏览,以较快速度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献大致内容的阅读称为浏览。其意不在于弄清细节,而在于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献的主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方式快速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关键性内容,以便进一步阅读。如针对期刊文献,可浏览其标题、摘要、结论等;对于图书,可浏览其目录、简介、重要章节的细目等。,泛读,也称粗读或略读,是以较快的速度,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文献中心内容的阅读方式。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更进一层,但与浏览不同的是:浏览意在了解文献,而泛读旨在掌握文献。泛读并不一定一字不漏地通读全文,可以跳过自己不需要的部分,也可能在重要的地方细读、多读,以掌握文献的重要论点和结论。如果说浏览要解决的是知道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在哪里,那么泛读解决的则是急需或感兴趣的信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精读,是指对重要的或经典文献的认真仔细的研读,不仅要吸收有关的知识内容,而且要融会贯通,与已掌握的知识构建新的联系。精读既是奠定某一学科专业、某一领域理论知识基础的必由之路,也是为了读懂弄通某些问题,使自己学有所精,学有所长。由于受时间的限制,精读不得不控制在小范围之内。,从阅读的内容上看,浏览和泛读的范围广泛,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以达到“博”的境地,防止认识上的局限性。而精读可以避免浅尝辄止或杂而不专,保证获取知识和进行研究活动的深度。,对于检索到的文献信息要快速浏览题录,必要时可阅读文摘,感兴趣的文献信息要泛读全文。对于那些与自己课题密切相关的权威性期刊论文、综述和编者述评一定要精读。,精读文献的选择因人而异,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及习惯,做到有序。一般先近后远、先国内后国外、先综述后其它。,(二)文献信息的鉴别,在阅读文献信息的过程中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对文献信息进行必要的鉴别、评价和筛选,采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剔除无用和不相关的文献信息,浓缩有用和相关的文献信息。鉴别的指标是文献信息的,可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1、可靠性判断,可靠性主要指文献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即对文献中提出的假设、论据和结论的鉴别。应审查假设的依据、论据的可信程度、结论是否符合逻辑推理的必然结果。要善于利用可靠程度高的事实和数据作比较鉴别,看立论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符合逻辑、实验数据是否可靠。对那些论据虚构、逻辑混乱的资料要坚决剔除,否则会影响写作时对资料的利用。,可靠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根据作者身份和单位判断;,(2)根据出版机构判断;,(3)根据文献类型判断;,(4)根据引用情况和评价判断;,(5)根据应用情况判断。,2、新颖性判断,即文献信息内容的先进性判断:,(1)考察文献报道的科研成果是否为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新应用等。,(2)与同类文献相比,该篇文献提出的理论、概念,是否有人提出过,或有什么新的发展。在实验手段、方法等关键问题上有无创新和改进等。,(3)看文献内容反映的是国际水平、国内水平、还是地区水平:看文献获奖情况是国际奖、国家奖、还是省部级奖等。,3、适用性判断,即文献信息的可利用程度。可靠性是客观的,新颖性是相对稳定的,适用性则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地域环境、科研发展水平、经济能力等。,具体可看文献阐述的理论、技术、方法等信息可利用程度是否切合国情与课题目的;是否能直接应用于课题还是给予参考或启迪;该项技术方法是处于发展阶段、探索阶段、研究阶段还是应用阶段。另外,还应从长远发展和综合利用来考察,充分做好知识储备。,(三)文献信息的整理,作为一名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不仅要善于收集、鉴别文献信息,还要善于采用科学的方法将日常收集积累的文献信息进行有序化的整理,建立个人资料库,以便需要时可以方便地取出。具体整理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分类整理、数据整理、情况整理、观点整理。,1、分类整理,即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将客观对象加以区别,使内容相近、性质相同的文献信息,形成一个有联系、有组织的系统。,(1)按学科进行分类整理,按所从事的专业及相关专业集中整理文献。可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设置类目,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科特点进行归类,类目划分可粗分或细分,原则是便于整理、方便利用。,(2)按专题进行分类整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医学文献信息牵涉到好几个学科或多个专业的内容,这类文献信息以专题或主题进行分类整理比较合适,能使某专题的文献信息集中在一起。为了便于查阅、比较、分析和利用。还可将其分为若干个二级或三级主题,在相应的次级主题下,集中有关文献。个人可按情况建立多个专题文献信息库。,例1:按肿瘤性质划分,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脂肪瘤 纤维瘤 皮样囊肿 癌 肉瘤,腺癌 鳞癌 未分化癌,例2:按肿瘤发生部位划分,肿瘤,消化系统肿瘤 呼吸系统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食道肿瘤,胃 肿 瘤,肠 肿 瘤,上段肿瘤,中段肿瘤,下段肿瘤,肺 肿 瘤,气管、支气管肿瘤,肾 肿 瘤,膀胱肿瘤,(3)按本学科的系统性进行整理,这种方法是将关于本学科的内容分成众多的方面进行整理。如方法学、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都可作为划分的标准,并以此组织整理文献信息,2、数据整理,“数据”在这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各种数值,也包括各种非数值的各种概念和事实。,数据整理就是从收集到的文献信息中抽取原始数据,并将它们按一定的方法排列组织成个人资料库,当研究中需要参考或使用时,可直接到资料库中查找利用,而不必查原始信息或其它信息。,3、情况整理,情况整理是将信息产生时的“一定环境、历史背景、产生的条件、实验设备”等作为附加信息进行整理,所以情况整理又称附加信息整理。它对信息收集者认识信息的价值、理解信息的内容、判断信息的可靠度都有很大的帮助。其目的就在于揭示被收集信息的每一个侧面,而不至于使信息“孤立地”存在于收集的手中,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4、观点整理,观点整理就是以不同的学术观点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整理。可以把相同观点组织在一起,把持反对观点的信息组织在一起,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择优利用。,(四)文献信息积累的注意事项,1、积累资料要做到一个“勤”字(脑勤、手勤、笔勤,勤读、勤抄、勤剪);要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积累的时间越长,成效越显著,资料的使用价值越高。,2、摘录文献信息时一定要注明其出处。如:文献题名、文献著者姓名、原文刊载的刊(书)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等,以便今后引用时能迅速找到正确出处。,3、平时收集积累的文献信息,必须按科学的方法进行编排组织,使其有序化,便于利用。切忌杂乱无章地随便排列,否则,到需要用资料时,越急越找不到。,4、积累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剔除陈旧过时、老化的信息,及时补充新信息,以便节省储存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