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节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政治和经济,例3:漫画针砭时弊,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观察丰子恺的漫画茶店一角:,注:图中一群市民围桌而坐,抽烟喝茶,而茶桌的,柱子上赫然贴着,“,莫谈国事,”,四个大字。,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_,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年1936年),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世纪末,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19121919),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抗战时期,(19371945),抗战胜利后,(19461949),夹缝中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短暂发展,受到沉重打击,陷入困境,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1)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1935年,),二、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年1936年),1、短暂发展的,原因,:,(2)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27年,(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目的:,内容,:,影响:,积极:,对防止,稳定,促进,刺激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消极:三,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摘编自姚会元中国货币银元(18401952),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概括国民政府进行的币制改革。(12分),评析:背景、动机、主要措施、客观效果。,材料六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政府上台后,以供应学派的理论为指导,主张削减政府开支,其中包括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并且相应减少政府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他们认为高标准的社会福利基金,只会助长一部分劳动者不劳而获的懒汉思想。为此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中国卫生经济论坛,(6)材料六表明80年代里根政府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美国削减福利开支的理由有哪些?(4分),变化:由国家干预经济到以供应学派的理论为指导,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2分),理由:减少财政负担;避免劳动者养成惰性。(4分),三、官僚资本,1、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2、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3、典型:,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1948年8月19日被金圆券替代。,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实行外汇统制政策,法币成为纸币本位制货币。限期收回其他纸币。并且规定一切公私款项必须以法币收付,将市面银圆收归国有,以一法币换银圆一元。法币初期与英镑挂勾,可在指定银行无限兑换。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谈判后,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2背景,世界货币战争,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蔓延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深、拖延时间之长,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空前的。到了1931年,因危机的深刻化,引发世界金融大危机,老牌金融帝国英国也宣告停止金本位。以此为起点,各国展开货币战争,建立于一战后繁荣基础上的国际货币体系,走上了崩溃的道路。,日本趁一战之机大力扩张,可是,各国高筑关税壁垒,逼得日本不得不以贬低汇价的方式来打进别国市场。加之英国放弃金本位后,日货在中印市场受到严重威胁。日本便在1931年12月13日宣布禁金出口,使日元在国际上成为不兑换纸币。,一战,后的美国,既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也是世界存金数量最多的金元国。战后的经济复苏使一般资本家误以为世界经济将会永久繁荣,他们疯狂投资、扩充生产,因此金融骤形放松,形成信用过度膨胀。美国政府为缓和金融恐慌和避免黄金外逃,宣布禁金出口。英日放弃金本位后,其商品大肆侵入各国市场,美国受到很大打击,为保持国内外商品市场起见,也不得不于1933年4月放弃金本位。美国的举措引起世界币制更加混乱,各国间的货币战争趋于尖锐化。英美日各自运用自己的货币政策,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火拼。英美两国都希望能争取和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它们虽然企图以货币贬值来挽救国际贸易上的失败,但又不能专为维护贸易利益而牺牲金融上更大的利益。日本的金融势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它毫无顾忌地抑低币价,以求输出贸易的扩大。因此,在当时的世界货币战争中,日本在贸易上是唯一的胜利者。在这场西方各国竞相减低币值、贬低汇价,以增进输出、减少输入的打斗中,中国出口贸易饱受西方国家的侵夺,出口货物数量减少,价格低落,致使国内种植制造以及农工商业为之不振;中国国内市场上,由于各国不合理的汇价影响,进口货物廉价出售,极大地压迫着中国农业、工业品的市价。金融紧张的状况随经济危机的进展愈益严重,加之垄断全国金融的目的和野心,这些驱动南京国民政府从根本上考虑中国的币制改革。,美国白银政策的影响涉及很多国家,对以银为本位币的中国造成致命打击,使原来受尽银价过低之苦的中国又陷入银价高涨、白银外流、通货紧缩的灾难之中。白银外流、银价提高使中国币值大大抬升,严重地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一切最终又导致国民经济崩溃,国家税收减少,国库空虚,支出维艰,财政恐慌,社会危机加深,从而波及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针对上述情况,,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1)制定了白银出口税则、加征出口平衡税,遏制白银大量出口外流,力求挽回由于白银出口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严禁不法商贩偷运白银走私出口。(3)通过外交途径要求美国“不再购买世界生银”。这些措施对混乱的金融起到过一定的整顿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根本煞住白银的外流。因此,南京国民政府只有谋求彻底解决的办法,即实行法币改革。,4.“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是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1924年孙中山发表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集中阐述了他三阶段的政治主张:“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凡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在训政时期,政府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其程度以全县人口调查清楚,全县土地测量完竣,全县警卫办理妥善,四境纵横之道路修筑成功;而其人民曾受四权使用之训练,而完毕其国民之义务,誓行革命之主义者得选举县官,以执行一县之政事;得选举议员,以议立一县之法律,始成为一完全自治之县。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有直接创制法律之权,有直接复决法律之权”;“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之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中央之指挥”,“全国有过半数省分达至宪政开始时期,即全省之地方自治完全成立时期,则开国民大会决定宪法而颁布之”;“宪法颁布之后,中央统治权则归于国民大会行使之,即国民大会对于中央政府官员有选举权,有罢免权;对于中央法律有创制权,有复决权”;“宪法颁布之日,即为宪政告成之时,而全国国民则依宪法行全国大选举。国民政府则于选举完毕之后三个月解职,而授政于民选之政府,是为建国之大功告成。”,(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2、国民党实施从“军政”、“,”逐步进入所谓“,”的统治策略。,训政,宪政,一、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政治,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是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余之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军政时期即“以党建国”的暴力革命时期,训政时期即“以党治国”时期,宪政时期即“还政于民”时期。,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的演进标准,即国民政府用武力完全占领一个省,即该省进入训政阶段;在此阶段,政府派员训练、协助人民建立一个自治的县,并直接选举县级官员;当一个省所有的县完全自治后,即该省就进入宪政阶段,可以选举省长;,当全国有一半的省进入宪政阶段后,即全国进入宪政阶段,颁布宪法,由人民选举新的中央政府,而国民政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此解职。孙中山并没有给出三阶段的具体时间表,而是提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国民党元老胡汉民认为国民党就是“训政保姆”:,“国民在政治的知识与经验的幼稚上,实等于初生之婴儿;中国国民党者,即产生此婴儿之母;既产之矣,则保养之,教育之,方尽革命之责;而训政之目的,即以保养、教养此主人之成年而还之政,为其全部之根本精神。”,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材料二,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二)国民党一党专政,1、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召开标志训政时期开始。,2、1928年10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核心内容:训政时期国家的,一切,权力,归国民党,3、蒋介石个人独裁统治,逐步建立,(1)1932年,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2)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领袖制,选蒋介石为,总裁,。,(3)1932年大力发展,特务,组织。,(4)加强,思想专制,。,例:孙中山先生曾设计了从“军政”、“训政”再到“宪政”的建国方略。国民党“训政”时期开始的标志是,A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B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C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D国民党二届六中全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训政时期的开始。,答案:,C,思考:如何认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提示:,(1)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2)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确立过程,1927年秋,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1936年,国民政府用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3)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表现,以,“,中统,”“,军统,”,为代表的特务组织专门从事迫害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的罪恶活动。,国民政府还强化保甲制度,与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互相结合、渗透,成为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例2:(2011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二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相关知识对题干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民权思想特点与西方宪政思想及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等知识点。第(1)问应围绕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欧美宪政思想的异同作答。第(2)问要注意根据所学知识正确看待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的理论与实践差异性。,答案:,(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例3:漫画针砭时弊,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观察丰子恺的漫画茶店一角:,注:图中一群市民围桌而坐,抽烟喝茶,而茶桌的,柱子上赫然贴着,“,莫谈国事,”,四个大字。,请回答:,(1)在轻松闲暇的场所里,“莫谈国事”的警句高悬,反映了什么问题?,(2)茶馆老板贴出这个告示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观察漫画,分析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莫谈国事,”,充分反映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下的场面。,答案:,(1)真实地反映了国民党在国统区压抑民声、窒息民主的独裁统治。,(2)维护顾客生命安全,避免因言语不慎遭受特务迫害;害怕受牵连,影响茶店生意,甚至危及身家性命。,(三)济南惨案,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济南惨案”,蒋介石下令不准抵抗,并命令部队退出济南。,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_,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年1936年),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世纪末,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19121919),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抗战时期,(19371945),抗战胜利后,(19461949),夹缝中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短暂发展,受到沉重打击,陷入困境,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1)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1935年,),二、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年1936年),1、短暂发展的,原因,:,(2)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目的:,内容,:,影响:,积极:,对防止,稳定,促进,刺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消极:三,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交通银行发行的法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内容共有八条:(一)提倡征工。即动员老百姓做义务劳动。(二)振兴农业。以达粮食自给并力求增加工业原料等内容。(三)鼓励垦牧。以实现地尽其利。(四)调节消费。尽量节约消费,调剂供求。(五)振兴工业。对一般工业应由政府实行保护和奖励的政策,对于那些地方上无力举办的大工业,应由政府、企业家一致进行。(六)开发矿产。政府应采取积极的保护及奖励政策,调查各地矿产,改进采掘方法,禁止地方政府与任何特殊势力把持矿产,与民争利。并欢迎外国投资。(七)流畅货运。(八)调节金融。鼓励储蓄、活泼资金之融通,设置完备之农村借贷制度。,“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二、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表现,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发展短暂,艰难,的原因:,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官僚资本的统治,三、官僚资本,1、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2、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3、典型:,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蒋介石,宋子文,陈果夫,陈立夫,孔祥熙,四大家族,蒋氏家族,最会争权、专政、护权、传权的政教家族;,宋氏家族,最会钱权结合、横跨政经界的显赫家族;,孔氏家族,最会玩钱、最会抓钱、最奢侈的豪门家族;,陈氏家族,最会玩人、最会拉帮结党的衰败家族。,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而中国的民族资本在萎缩,20世纪20年代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官僚资本侵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膨胀;而民族资本遭到萎缩,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05年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立的近代中国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1908年,曾因英美烟草公司的排挤一度倒闭。1909年简氏兄弟重新营业后,发展较快,至1927年资本扩大到2000万元,全盛时职工达万余人。,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亏损局面。,1936年,宋子文再次谋划收购南洋股份之事。1937年,宋子文终于低价收买了公司股票,控制了股权。,南洋卷烟企业,实际上成了官僚资本企业,。,法币政策实施后,官僚资本用法币兑换白银,很快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