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强社会建,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文本结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开头 民生 社管 结尾,1自然段 2自然段 3自然段 4自然段,(一)教育 (六)社管,(二)就业,(三)收入,(四)社保,(五)健康,主要内容:,一、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三、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努力当人民信得过的管家,(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1)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改善民生,一直把解决民生问题视为自身使命,(2)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直接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一词首次被写入党的报告,中共十六届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等对民生作了强调。,(3)十七大报告则将民生问题前所未有地摆在了突出位置,对“民生”的阐述更是独立成章,(4)2012年党的十八大,(三)首次将社会管理与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 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管理创新”首次以重要篇幅被写入,十八大报告“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四)存在的问题,1、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引发社会问题,贫富差距,2、社会保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3、社会矛盾和冲突解决低效导致极端行为,4、安全焦虑与风险漠视并存,5、社会信任面临困境,6、非理性因素突出,情绪化现象普遍,二、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一)教育,1、教育优先,2、教育公平,3、教育投入=社会办学,4、教育队伍,(二)就业,1、劳动者自主就业,2、市场调节就业,3、政府促进就业,4、政府鼓励创业,(三)收入,1、分配制度目标=两个同步+两个比重,2、分配机制=初次分配+再分配,3、工资制度改革=企业+机关事业,4、收入分配秩序=合法+低收入+过高+非法,(四)社保,1、社保体系=救助+保险+福利,2、社保制度=便利化+福利化,3、社保基金=筹措+投资运营=保值增值4、救助体系=福利+慈善+优抚+安置,5、住房制度=市场+保障性住房,6、特殊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五)健康,1、医疗体系,2、医药体系,3、疾控体系,4、安全体系,三、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当人民信得过的管家,(一)党委领导,1、党管干部 思想领导,2、党管人才 政治领导,3、党管舆论 组织领导,(二)政府负责=六大建设,1、法制建设,2、体制建设,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体制,3、机制建设,一般机制=领导+监管+投入+培训+指导,具体机制=群众维权+国家安全+风险评估,4、能力建设,公共安全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基层管理体系,调解联动体系,5、队伍建设,政法队伍,其他队伍,6、信息化建设,(三)社会协同,1、组织协同,单位,社区,人民团体,社会组织,2、群体协同,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流留少患释,3、部门协同,公检法司安,其他部门间,4、事务协同,宗教事务,网络事务,突发事件,群体事件,(四)公众参与,1、参与议事,2、参与协商,3、参与管理,4、参与决策,(五)法治保障,1、有法可依,2、有法必依,3、执法必严,4、违法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