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School of Life Science,AHU,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程安排和成绩评定,课程安排:,2-14,周,每次连,3,节,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四次作业),期末考核,70%,地球环境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内容,包括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全球环境问题等;,第二部分:,本课程的重点要求内容,包括生态学基础,水、气、土、声、渣等污染物的污染机理,重点污染指标,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以及环境监测等;,第三部分:,本课程的扩展内容,包括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等。,References,环境学导论,(第二版)何强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盛连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农业环境保护,张宝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学,左玉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环境保护概论,刘天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参考书:,环境及其基本概念,环境问题,世界及我国环境问题现状与对策,Section 1,Section 2,Section 3,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环境,一、环境的概念,1,、广义的概念:,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2,、,狭义的概念,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可分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两种。,我国的“环境”概念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给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名胜古迹、风景 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二、人类的环境,图,1,1,人类环境的结构,物质,空气,水,岩石,动植物,微生物,能量,气温,阳光,引力,地磁力,自然环境,自然现象,太阳的稳定性,地壳稳定性,大气运动,水循环,水土演变等多种自然因素,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层次结构,:,地球环境的圈层结构特性,外核,地幔,地壳,大气圈,内 核,2,、人工环境,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构筑物,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文化和地方因素等,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环境要素,它包括由人工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称上层建筑。,三、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1,、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通常包括: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2,、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等值性,:是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别。,整体性大于个体和,: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2,、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四、环境的分类,人类环境是由若干规模大小不同、复杂程度有别、等级高低有序、彼此交错重叠、彼此互相转化变换的子系统所组成,是一个具有程序性和层次结构的网络。,如按照人类环境的范围来分:,五、环境的功能特性,人类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由于存在连续不断的、巨大的和高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表现出对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压力。,环境有以下特性:,(,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4,)隐显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性,。,第二节 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什么是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2,、环境问题的分类,根据环境问题的来源,可分为两类,:,1,、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2,、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3,、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根据环境问题发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又称早期环境问题。,(,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从产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止,又称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它始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三阶段的核心问题:,1.“,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土地,人口的大量增加;原始植被的大量破坏,2.“,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五十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事件、富山事件、四日事件、米糠油事件),近年来六大公害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厂二噁英扩散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厂泄漏事件、墨西哥城液化气罐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市农药厂化学品泄漏、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瑞士巴塞士桑多斯化学公司火灾),3.“,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转移;全球环境问题,第三节 世界及我国面临的的环境问题及对策,1,、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的,或具有普遍性、随后又发展为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也就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淡水资源缺乏问题、植被破坏,-,物种灭绝(即生物多样性)问题、海洋污染问题、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问题、以及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日本的水俣病受害者,火力发电厂排放出的浓烟,受酸雨污染的水稻,Section 2,Environmental Problems,受污染的黄河,受污染的长江,因大气污染而致死的树,(,2,)发达国家当前国内的环境问题,工业废物、生活垃圾急剧增加;噪声问题仍很突出;氮氧化物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大气中有害物质(重金属、致癌物质等)如故;水环境问题还未解决。,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卫生和大城市的污染问题。即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进程中,正步着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三、我国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1,)森林生态功能较弱;(,2,)草原退化与减少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3,)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耕地被占;(,4,)水旱灾害日益严重;(,5,)水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严重,(,1,)大气污染仍十分严重;(,2,)水污染状况远未根本解决;(,3,)城市噪声污染严重;(,4,)工业固体废弃物增加。,四、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1,、控制人口;,2,、增加环保资金投入;,3,、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发展;,4,、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