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圳市新兴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研究报告.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61662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145 大小:6.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新兴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深圳市新兴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深圳市新兴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深圳市新兴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深圳市新兴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与西门子共同完成深圳市新兴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研究报告深圳市新兴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研究报告执行摘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正在把握可持续和数字化发展机遇,在控制相关新兴产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发展数字经济,利用数字化杠杆效应使能低碳化,不断赋能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我国也在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拓展新的发展空间。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明确指出,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这十三年中,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3%左右提升至2022年的1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

2、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产业发展支柱性引擎作用愈发突出。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市把握“双区”建设战略机遇,发挥综合改革试点和深圳经济特区立法变通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制度保障,提升新兴技术、产品及服务供给质量,同时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发挥各区特色优势,统筹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一群一策”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功能协同、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这也是本项目挑选深圳市作为新兴产业低碳转型研究的主要原因。本项目是由西门子中国项目组与国家气候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合作共同完成的公益性质的研究项目,旨在为深圳市新兴产

3、业提升低碳转型提供政策建议。本项目将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聚焦智能终端和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产业、数据中心产业三个新兴产业作为主要研究样本,通过分析产业政策支撑情况,产业发展现状,测算产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以及减碳措施带来的减排量,进一步提出产业“双碳”发展愿景并制定产业减碳技术路线。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五分之一,为深圳核心优势产业,碳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五分之一,为深圳核心优势产业,碳排放占地区总排放量超过全国水平排放占地区总排放量超过全国水平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工业第一支柱产业,占深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近六成,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五分之一,且增速超全行业,引领深圳市快速发展。“十

4、四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率预计约7%,超过广东省全行业目标5%,及深圳市全行业目标6%,到2025年,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将达到约7400亿元,到2035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预期将较2021年翻一倍,达到11000亿元。智 能 终 端 产 业智 能 终 端 产 业深圳市智能终端产业碳排放量主要集中在上游部分,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71%,主要包括原材料加工、产品制造到运输配送的碳排放。针对智能终端中游生产制造部分,通过电力清洁化(最主要减排方式)、能源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效等措施,可以将碳排放在2060年控制在近零水平。从智能终端减碳实施路线图来看,近期大力推动供应链减碳,全力

5、开展自身运营节能,中期推广应用数字化管理,持续提升运营减碳效果,远期突破产品低碳设计瓶颈,从源头实现全产业减碳。从智能终端产业相关企业碳减排措施来看,可以优先关注选择产品回收利用、照明设备节能、分布式光伏、绿色包装升级、智能用能调控等净收益减碳措施。半 导 体 与 集 成 电 路 产 业半 导 体 与 集 成 电 路 产 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中游制造,深圳市该产业中游制造碳排放占比在90%左右。含氟气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占产业总碳排放量的43%。半导体产业由于还包括含氟气体的排放,从措施方面除了电力清洁化、能源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效外,还需要通过含氟物质的等效低碳替代以及制造

6、工艺的改进等措施进行降碳,从而到2060年将半导体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降至近零水平。从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减碳实施路线图来看,近期在设计、供应链、生产及运营阶段全方位进行初步减碳,中期聚焦生产运营阶段,对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进行节能改造,远期针对生产运营阶段高投资方案进行重点投入,强化技术升级以及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减碳。从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企业碳减排措施来看,可以优先关注选择照明设备节能、分布式光伏、建造绿色厂房、智能用能调控、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净收益减碳措施。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全国,产业低碳发展路径基本形成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全国,产业低碳发展路径基本形成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自2

7、015年以来,以年均63.4%的平均增速增长,2022年较2021年增长173.9%,达到年产量84.9万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12%。深圳自“十一五”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工作,到2020年,深圳市已实现网约车、环卫车全面电动化,目前深圳已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最快最高的城市。汽车部件和动力电池制造是车辆周期主要碳排放来源。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部件材料碳排放占比分别为62.1%和77.6%,其次是磷酸铁锂电池碳排放,分别占比为33.6%和16.6%。2020年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123.7gCO2/km,较全国水平略有竞争力,但从全球先进国家角度仍有进步空间。新

8、能源汽车产业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需要通过电力清洁化、车身减重、供应链减碳等措施对产业各环节进行降碳,特别是上游供应链中钢铁、镁铝合金等材料在工业制造过程中最终需要一定程度的负碳技术来达到最终的碳中和。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减碳实施路线图来看,近期针对设计及供应链和运营阶段,提升可持续材料使用,加强供应商管理,工厂管理节能,中期进行全价值链碳管理,加强优化设计,生产工艺升级,远期进一步提升电池能效,完善电池回收体系与生产工艺升级。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碳减排措施来看,可以优先关注选择照明设备节能、分布式光伏、用量优化管理、工厂布局优化、智能碳管理等净收益减碳措施。深圳市新型数据中心,专注存量改造和算

9、力输出深圳市新型数据中心,专注存量改造和算力输出2020年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0.5%,高于全国22.7%,规模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根据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于2022年4月不完全统计数据,深圳市数据中心在南山区、龙岗区、福田区、龙华区数据中心数量较多,占比分别为32%、18%、14%、12%,除盐田区、大鹏区外在其他各区均有零星分布。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鹏城云脑、全市政务云平台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建设推进,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深圳算力能力。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平安科技数据中心等重要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启用,引领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深圳数据

10、中心产业的碳排放量303万吨,其中电力碳排放约为302万吨,约占99.5%,柴油消费量约为0.5万吨,数据中心产业占深圳市工业部门碳排放的20%,占深圳市总排放的5%,远高出全国数据中心产业占全国碳排放的1.14%的水平。数据中心在能源使用中已经有接近95%使用电力,所以电力清洁化和提高能效对于数据中心的节能降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备用柴油发电机的清洁能源替代水平也一定程度上取决了数据中心碳排放在2060年能否达到碳中和,储能设施的发展和稳定替代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从数据中心产业减碳实施路线图来看,近期聚焦空调设备改进等,以较低成本实现减碳收益最大化,中期推广数字化能碳管理,并在各环节开展

11、减碳行动,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远期聚焦IT设备升级,源头大幅减碳,实现碳中和。从数据中心产业相关企业碳减排措施来看,可以优先关注选择升级高效冷却液、仿真优化设计、优化气流组织设计、升级供配电节能设备、算力智能调度等净收益减碳措施。基于分析,我们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帮助深圳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低基于分析,我们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帮助深圳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碳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对于全社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注重完善相关碳排放测算、数据库建立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体系,以促进新兴产业实现低碳发展。深圳的新兴产业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因而其发展受到国际市场变化和碳政策的影响更加显

12、著,需要积极应对并形成系统的应对策略和机制。新兴产业的碳排放结构各不相同,需要针对各个行业的碳排放结构进行鉴别,并基于其特点确定减排优先领域,制定相应的减排路线图。基于全产业链全周期的视角,利用管理和技术减碳解决方案,特别是数字化底座,从产业链不同环节出发,制定科学、针对性的减碳措施。目 录CONTENTSCONTENTS第一章 全球“双碳”进程及为深圳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一、“双碳”的国际形势分析二、“双碳”的国内形势分析三、“双碳”背景下深圳市低碳发展形势四、“双碳”为深圳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71217第二章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双碳”行动指南19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之智能终端产业一、智能终端产

13、业集群具有巨大低碳发展潜力二、“双碳”愿景下深圳市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三、减碳技术手册及路径分析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之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一、半导体产业低碳发展因素分析二、半导体“双碳”愿景及方向三、减碳技术手册及路径分析2222324247475360第三章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双碳”行动指南64一、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因素分析二、新能源汽车“双碳”愿景及方向三、减碳技术手册及路径分析647689第四章 深圳数据中心产业“双碳”行动指南一、数据中心产业低碳发展迫在眉睫二、数据中心“双碳”愿景及方向三、减碳技术手册及路径分析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123125132专题一:国际贸易政策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

14、分析专题二:三个产业主要关键指标的国际对标分析9393108118图 1 1990-2021年主要国家碳排放趋势图 2 1985-2021年主要国家累积碳排放图 3 1990-2020年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趋势图 4 1990-2020年主要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趋势图 5 国家长期低排放战略提交时间及长期减排目标力度分析图 6 2015-2020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及增速变化趋势图 7 2015-2020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和人均GDP变化趋势图 8 2015-2020年深圳市三次产业比例变化图 9 2015-2020年深圳市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变化趋势图 10 2015-2020年深圳市

15、分品种能源消费量占比变化趋势图 11 2020年深圳市各领域能源消费量占比图 12 2015-2020年交通运输领域分能源品种碳排放占比变化趋势图 13 2016-2020年交通运输领域分部门碳排放图 14 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图 15 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细分领域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图 16 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涵盖范围图 17 深圳市智能终端产业重点产品2017-2021年产量趋势图 18 智能终端产业集群碳排放核算方法学图 19 2017-2020年智能终端产业能源消费总量趋势图 20 智能终端产业2017-2020年碳排放趋势图 21 智能终端产业全生命周期核算方法

16、学图 22 智能终端产业上游碳排放趋势图 23 智能终端产业下游碳排放趋势图 24 智能终端产业到2060年碳排放趋势图 25 智能终端产业到2060年能源消费量趋势图 26 深圳市智能终端产业生产制造过程减碳技术图 27 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减碳用例图 28 智能终端用例分布图图 29 智能终端减碳方案实施路线图图 30 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亿元)图 31 深圳集成电路产量(20172021)图 32 深圳半导体产业历年排放 图 33 深圳半导体产业碳排放趋势预测4456712131314151516171920212733343535363640414243444548495459图目录C

17、ONTENTSCONTENTS图 34 深圳市半导体产业减碳措施图 35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行业全产业链减碳用例图 36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减碳用例分布图图 37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减碳方案实施路线图图 38 历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图图 39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国家图 40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及汽车总销量图 41 中国动力电池种类装机分布图 42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同比变化历史趋势图 43 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图 44 2019年交通运输分领域碳排放占比图 45 2015-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销量图 46 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边界图 47 纯电动乘用车车辆周期各阶段碳排

18、放占比图 48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车辆周期各阶段碳排放占比图 49 车辆周期碳排放变化趋势图 50 燃料生产碳排放变化趋势图 51 燃料周期碳排放变化趋势图 52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变化趋势图 53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减碳措施图 54 新能源汽车产业全产业链减碳用例图 55 新能源汽车减碳用例分布图图 56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减碳方案实施路线图图 57 2017-2022年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图 58 2017-2022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收入规模和增长率图 59 2016-2021年广深及周边地区IDC市场规模图 60 2016-2021年广东省在运营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图 61 深圳市各区

19、数据中心发展趋势图 62 2022年深圳数据中心分布情况图 63 2022年深圳数据中心各区分布占比图 64 深圳市数据中心产业机架数发展趋势预测图 65 数据中心产业PUE发展趋势图 66 数据中心产业柴油发电机燃料电池或氢能替代比例图目录CONTENTSCONTENTS60616263666667677172737476787979808182888991929596979799100101102103103图 67 我国数据中心规模预测图 68 数据中心耗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占比图 69 数据中心典型成本构成比例图 70 数据中心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示意图图 71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典

20、型架构图 72 数据中心产业碳排放发展趋势图 73 数据中心使用过程减碳措施图 74 数据中心全产业链减碳用例图 75 数据中心减碳用例分布图 图 76 深圳市数据中心减碳方案实施路线图图 77 EU ETS框架下含有免费配额的CBAM证书计算方法图 78 2021年我国主要出口商品金额图 79 2022年深圳市进出口主要市场分布图 80 2023年1-2月深圳市进出口主要市场分布图 81 2022年深圳市锂离子蓄电池出口主要市场情况表图 82 关键指标对比框架图 83 四个行业头部企业“双碳”目标披露情况图 84 四个行业主要企业“双碳”运营情况图 85 四个行业涉及主要企业ESG评级图目录

21、CONTENTSCONTENTS60616263666667677172737476787979808182888991929596979799100101102103103105105106109110116118119120121126128129129130132133133134表 1 欧盟主要气候变化政策表 2 我国碳达峰目标提出的重要历程节点表 3 智能终端产业的分类对比表 4 深圳市智能终端产业的行业范围表 5 深圳市智能终端产业的重点产品表 6 国家层面智能终端产业相关政策梳理表 7 广东省智能终端产业相关政策梳理表 8 深圳市智能终端产业相关政策梳理 表 9 深圳市半导体与集

22、成电路行业范围 表 10 国家有关半导体产业政策梳理表 11 广东省有关半导体产业政策梳理表 12 深圳市有关半导体产业政策梳理表 13 部分国家/地区燃油车禁售时间表 表 14 主流汽车企业/集团应对“双碳”目标的愿景表 15 2023年汽车产业碳中和进程两会代表提案表 16 整车质量占比较高的主要材料碳排放因子变化趋势表 17 国内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目标表 18 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动性措施梳理表 19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表 20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 表 21 主要经济体低碳数据中心产业政策 表 22 数据中心相关碳排放核算指南和标准表 23 国家和省市级深圳数据中心产业相

23、关政策梳理表 24 主要指标的全球、中国、深圳的对比表 25 CBAM的政策历程2822232337383947555758646568788284858694108112123126表目录CONTENTSCONTENTS.1第一章 全球“双碳”进程及为深圳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一章 全球“双碳”进程及为深圳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双碳”的国际形势分析一、“双碳”的国际形势分析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以来,全球各个国家大多制定了不同程度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发布之后,2015年巴黎协定出台,全球决定要到本世纪末把全球变暖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

24、在1.5摄氏度以内。伴随着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的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有上升到了更到的层次,明确人类活动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上升速度和海平面上升幅度等均是史无前例的,极端气候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各个国家也在通过制定不同的政策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同时针对气候问题的博弈始终没有停息。1.欧美“双碳”政策发展情况欧美“双碳”政策发展情况纵观国际上“双碳”政策的发展情况,前期主要美国、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主导。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

25、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在国内国际社会引发关注。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上始终受到执政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连贯和不稳定性,从奥巴马政府加入巴黎协定,提出清洁电力计划,到拜登政府重返巴黎协定之后,美国政府也于2020年底在成立了国家气候工作组之后,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新政(TheGreen New Deal),并提出净零温室气体排放和公正转型的主要目标。绿色新政提出2030年较2005年至少削减一半碳排放,2050年前碳中和,能源供应100%清洁化,并推广智慧电网和分布式能源。为落实该目标,美国政府提出推动一揽子政策体系,包括以

26、“历史性规模”投资清洁能源、气候研究及相关科研活动;建立碳减排相关执法机制,加强美国环保署和司法部在法律框架下对污染者和污染企业追责和处罚力度;加速推进经济体系清洁能源转型进程,加强应急救灾等应对气候危机的能力建设;加强高铁、可再生能源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2022年6月,美国政府提交了清洁竞争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其主要目的是设立碳边境调节机制,拟于2024年开始对碳含量超过美国产品平均碳含量基准线的进口产品和本国产品均征收碳费,征收对象包括能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包括化石燃料、精炼石油产品、石化产品、化肥、水泥、钢铁、铝、玻璃、纸浆等,之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从20

27、26年.2开始,征税产品范围开始向下游延伸,含有征税对象的加工产品也有一定比例缴纳碳费,并逐年提高征税门槛。2022年8月,美国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2022(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f 2022),预计10年增加投资3690亿美元在应对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领域,同时法案中还设置了对清洁能源汽车补贴的动力电池限制条款,主要从电池关键矿物原料来源地和电池关键部件制造地两方面进行限制,自法案通过之日起,新能源车辆必须在美国本土完成制造才可享受补贴,进口车无补贴资格,且逐年提高电池关键矿物原料(锂、镍、钴、铝等)在美国本土或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的比例,并从2024

28、年起,电池组件不得来自于某些国家的“敏感实体”,2025年起,电池关键矿物原料不得来自某些国家的“敏感实体”,到2029年电池关键矿物原料源于美国本土占比需达到80%,电池组件在美国制造占比需达到100%。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一直走在前沿,2018年欧盟首次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愿景,2019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并承诺在2014年的目标基础上,将2030年减排目标与1990年相比提高到至少50%-55%。为了进一步提高2030年的减排雄心,欧盟委员会在2021年7月通过了“达成欧洲绿色协议”(DeliveringEuropean

29、 Green Deal)一揽子计划,也被称为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确定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至少减少55%。表表1欧盟主要气候变化政策欧盟主要气候变化政策时间时间名称名称描述描述1996阿姆斯特丹条约提出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将环境保护问题上升为欧盟的统一战略问题2000欧 洲 气 候 变 化 计 划(ECCP)形成30多项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包括清洁能源、CCUS、非二氧化碳管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节能技术、碳减排政策等2006欧 洲 气 候 变 化 计 划(ECCP)完善碳排放、碳封存相关法律体系,加强CCUS技术应用,对航空业和汽车业排放规则进

30、行改进2011关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的欧盟共同立场的决议低碳经济路线图提出自然资源的利用必须与环境退化脱钩,经济发展需要步入绿色发展轨道,激励经济社会各个行业的创新和竞争,促进绿色增长到2050年欧盟实现经济低碳转型,温室气体排放相比1990年减少80%90%2014欧盟委员会确立2030年能源与气候发展目标与1990年相比,温室气体减排量减少40%,可再生能源占比至少提高到27%2018可持续发展融资行动通过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将资本导向更具可持续性的经济活动2019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提出欧洲要在2050年前建成全球首个“碳中和”大洲,通过利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抑制气候变化、回复生物多样

31、性、减少污染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2021.6欧洲气候法首次将2050年碳中和目标写入法律,确保经济和社会的所有部门都为这一目标做出贡献2021.7欧盟委员会通过了“达成 欧 洲 绿 色 协 议”(DeliveringEuropeanGreen Deal)一揽子计划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55%,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也被称为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3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是一套修订和更新欧盟立法并实施新举措的提案,旨在确保完成欧盟政策符合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商定的气候目标。提案旨在为实现欧盟气候目标提供一个连贯和平衡的框

32、架,其中包括确保一个公正和社会公平的转型,保持并加强欧盟工业的创新和竞争力,同时确保与第三国经济运营商的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巩固欧盟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斗争中的领导地位。一揽子计划是针对欧盟及其27个成员国,为实现欧盟2030年气候目标的一套新欧盟立法提案,包括以下14个方面的拟议立法。可以看出欧盟对于交通领域、能源领域的关注度非常高,同时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出台也为今后我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带来一定的挑战。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改革,2030年使得相关部门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61%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与碳排放交易系统并行发挥作用,逐步替代欧盟现有防止碳泄露机制更新努力共担条例,为欧盟碳交易计划或LUL

33、UCF未涵盖的成员国设定具有约束力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修订土地使用、土地变更和林业条例,到2030年增加3.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净移除修订汽车和货车的碳排放标准,2035年起欧盟禁止销售传统燃油汽车削减化石燃料中的甲烷排放,2030年甲烷排放较2020年降低30%(全球甲烷承诺)更可持续的航空燃料(ReFuelEU Aviation)更可持续和低碳的海运燃料(FuelEU Maritime)修订替代能源基础设施条例,加快部署为车辆充电或加油的替代燃料基础设施,为港口船舶和固定飞机提供替代电源设立社会气候基金,旨在为小微企业和道路交通等弱势群体提供支持策略和投资修订可再生能源指令,到2

34、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结构的比例从目前的32%提高到40%修订能源效率指令,将欧盟的能源效率目标提升,终端能效提高到36%,一次能源能效提高到39%修订建筑能源性能指令,到2030年所有新建建筑为零排放,到2050年所有既有建筑须改造为零排放修订能源税指令,更新能源产品和电力的税率结构,与欧盟气候政策目标保持一致,维护和改善欧盟内部市场2.国际上主要国家“双碳”历史数据及现状国际上主要国家“双碳”历史数据及现状根据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占全球GDP 72%的国家,排放了占全球71%的二氧化碳,中国的排放量最高,占全球的30.6%,其次是美国占全球的13.4%,欧盟的碳排放占全球的

35、7%。从碳排放趋势来看,中国从2000年左右开始进入快速上升通道,20年间增长了两倍,2020年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碳排放国。印度从2005年开始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4到2020年碳排放已占全球的6.3%。但从累计碳排放的角度分析,发达国家在前30多年期间累积产生的碳排放不容小觑,也是发展中国家争取发展空间的主要理由之一。根据CarbonBrief的数据显示,在1985-2021年间,美国累积碳排放在5090亿吨位于榜首,占全球累积碳排放的比例达到20.3%,排在第二位的中国,累积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1.4%。图图1 1990-2021年主要国家碳排放趋势年主要国家碳排放趋势图图2 1

36、985-2021年主要国家累积碳排放年主要国家累积碳排放.5从人均碳排放来看,全球人均碳排放维持在4吨的水平,以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欧盟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在前30年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仍保持在高位水平,2021年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均碳排放在13.6吨左右,欧盟的人均碳排放在6.2吨,韩国和中国在近30年人均碳排放的增加趋势明显,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和4.6%,中国的人均碳排放目前为7.1吨。印度也在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1%,人均碳排放为1.5吨。图图3 1990-2020年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趋势年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趋势从单位GDP碳排放来看,主要国家的碳排放均

37、呈现下降趋势,虽然中国的单位GDP排放较高,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全球近30年单位GDP碳排放减少了31.9%,年均降幅为1.3%),目前仅次于俄罗斯和印度,但是近30年的下降幅度最大,2020年较1990年降低了63.3%,年均降幅达到3.3%,其次是美国和欧盟,年均降幅达到了2.6%,俄罗斯和印度的年均单位GDP碳排放降幅为1.8%和1.3%。.6图图4 1990-2020年主要国家单位年主要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趋势碳排放趋势3.国际上主要国家“双碳”目标及未来展望国际上主要国家“双碳”目标及未来展望全球不同国家和区域、城市以及行业等以长期低排放战略、不同程度的承诺以及碳中和行动等宣示碳中和

38、目标,截至2022年底,占全球排放量的88%、经济总量的92%、人口数量的85%的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全球共有132个国家、120个区域、244个城市、823个企业以不同形式提出碳中和的目标,采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以低碳发展为特征的新增长路径成为全球转型的主要方向。以长期低排放战略提出了面向本世纪中叶的长期减排目标。截至2023年2月7日,66个国家和地区提交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其中60个国家承诺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特别是,中国、欧盟、美国、英国、日本等主要大国向联合国提交了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即碳中和目标,还包含实现碳中和的具体路径、政策措

39、施、重点任务等。除贝宁的长期目标面向2030年之外,其他国家本世纪中叶减排目标均提出了2050年左右的减排目标。在减排力度和涵盖温室气体方面,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明确提出了本世纪中叶温室气体净零碳排放/气候中性目标,其中马绍尔群岛、葡萄牙、哥斯达黎加、欧盟、斯洛伐克、拉脱维亚、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奥地利、丹麦等11个国家明确了将在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或气候中性目标,而瑞典则明确将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进一步提前2045.7年。贝宁、加拿大、美国、法国、英国、墨西哥、捷克、乌克兰、日本、芬兰、挪威等11国2050年减排目标为相对于基年的减排目标,涵盖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南非、斐济、韩

40、国提出2050年净零/净零碳排放目标但并未明确是否包含除二氧化碳以外的温室气体,而新加坡提出了面向本世纪下半叶的净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另一方面,在长期战略之外,英国、日本等分别通过后续立法、发布新战略的方式分别更新并提出了更强减排力度的2050年净零排放和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图图5国家长期低排放战略提交时间及长期减排目标力度分析国家长期低排放战略提交时间及长期减排目标力度分析二、“双碳”的国内形势分析二、“双碳”的国内形势分析1.我国“双碳”发展历史及现状我国“双碳”发展历史及现状根据我国的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年来我国年均地表温度明显增加,升温幅度在0.9

41、-1.5左右,比同期全球升温幅度还高。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达2.9毫米/年左右,同样高于全球平均速率。此外,冰川面积、冻土面积大量减少,极端天气频繁增加。未来中国区域气温、降水量将继续上升,极端事件还将增加,海平面将继续上升,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处于全球较高水平,而这些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因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我国迫在眉睫的行动,也推动我国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1992年,中国成为最早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之一;2002年中国政府核准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到.82010年应对气候变

42、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以及政策措施;2015年6月,中国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正式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0年12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

43、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表表2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的重要历程节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的重要历程节点时间相关协议文件或重要会议主要性质或内容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国成为最早签署的缔约方之一2002年京都议定书中国政府核准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政府制定完成,明确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以及政策措施2014年11月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15年6月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

44、自主贡献中国政府提交,并确定了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的自主行动目标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习近平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2020年11月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45、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20年12月气候雄心峰会习近平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1年9、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推进碳达

46、峰工作作出总体安排。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和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自主贡献提出了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9时间相关协议文件或重要会议主要性质或内容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1年10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

47、措和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并更新了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相较2015年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目标从60%-65%提高到65%以上,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提升到25%,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提升到60亿立方米。2021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中国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出台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保

48、嶂措施,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并与美国签署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2023年7月中国和欧盟分别在2021年2月、2021年9月、2022年7月和2023年7月开展了四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中国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将从国情实际出发,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极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大力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我国目前“双碳”形势分析我国目前“双碳”形势分析自2007年出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十二五”和“十三五”控制温

49、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实施,我国重点部门和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等复杂因素影响,碳排放波动性明显加大,反弹趋势明显。工业低碳转型进入平台期,新旧动能协同发力,工业用能和碳排放进入工业低碳转型进入平台期,新旧动能协同发力,工业用能和碳排放进入“增长新周期增长新周期”。工业部门经过长期快速发展,进入减速换挡、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能效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小,但总体仍呈现重化工比重高、增加值率低、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等特点,高碳特征较为明显。近年来,工业部门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初步建立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钢铁行业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1.

50、5亿吨去产能目标和1.45亿吨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工业能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和16%的基础上,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较2005年下降75%。“两高”项目发展得到有效遏制,2021年环评审批数量同比下降三成。但随着市场需求、要素供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加之外部因素影响,工业部门新旧动能共同发力,工业总能耗和碳排放.10加速反弹,2017-2020年的工业总能耗呈现加速反弹,同比增长分别达2.3%、2.9%和3.9%,呈逐步扩大态势。2021年全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1%,创下了近10年新高。根据初步测算,工业部门202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