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手法开放气道,适用于昏迷而无自主呼吸的病人.,方法:,病人取去枕平卧,双肩略抬高,头、颈、胸在同一直轴线,操作者于病人头部右侧,左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置于病人前额并向下用力,右手置于颈后部向上用力,使病人头后仰,口微张。右手托起下颌,完成头后仰-张口-托下颌开放气道的三步法。,应注意清理口鼻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必要时吸痰。,(二)咽道通气法开放气道,此法是用特殊管道插入咽部使舌根前移,达到解除呼吸道阻塞的目的。根据插入途径分为鼻咽通气和口咽通气。,1.鼻咽通气法:适用于浅昏迷病人,同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鼻粘膜。,2.口咽通气法:选用合适规格的带有一定弧度内衬金属支架的橡胶或塑料管。,(三)气管插管,1.选择合适的导管并准备相邻规格的导管各1根,2.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3.在气管导管前端包括套囊均匀涂布润滑油。,4.如估计声门暴露有困难时,可在导管内插入管芯将导管前端弯成鱼钩状。,5.病人仰卧,头后仰,必要时将头部垫高10cm,肩部贴于床面。,6.病人吸纯氧23min或面罩加压吸氧数分钟。,7.操作者右手拇指、示指交叉拨开病人上下齿强迫张口,左手持镜从口腔右角插入镜片并向左推移舌体,而手缓缓向前暴露腭垂、咽和会厌,直行镜片可直接挑起会厌,弯形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显露声门。,8.用喷雾器对准咽喉和声门两旁喷雾数次。,(三)气管插管,9.操作者右手持气管插管从病人右口角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进入气管内。,10.进入声门时,如导管内有管芯则由助手拔出,导管继续向前推进到所须深度。,11.放置牙垫将喉镜退出。,12.判断气管导管位置时,操作者一耳靠近气管导管开口处,用一手轻压病人胸廓,如能听到气流声表明已在气管内。,13.确定导管已在在气管内后,根据年龄性别决定插管的深度。,14.用胶布将导管与牙垫一起固定与病人口唇旁。,(四)甲环膜穿刺术,1.病人取仰卧位,头后仰,肩胛下垫高,气管保持正中位置。,2.颈部皮肤常规消毒,局部麻醉(昏迷窒息者除外),3.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固定病人喉部,示指摸到环甲膜,将穿刺部位的皮肤向两侧固定。,4.将穿刺导管在颈中部与皮肤成3545,向足部方向进针,直至进入气管。,5.拔出金属穿刺针,用布带将穿刺器固定于颈部。,6.根据情况进行人工呼吸、给氧吸入、吸痰、连接呼吸机或麻醉机进行人工通气。,2.A(Airway)通常呼吸道,抢救者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额顶,右手托起颈后部使头后仰,然后迅速托颈部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颌角处,抬起下颌,使呼吸道伸直。,若病人分泌物过多,可讲头pain向一侧,将口鼻腔分泌物用纱布或手帕清除。,3.B(Breathing)人工呼吸,用按前额手的拇、示指紧捏病人鼻孔。,有条件时,可取一纱布盖住病人口部。,操作者深吸一口,张开口将病人的嘴紧紧包住,达到密合,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直至病人胸廓上抬。每次吹入气量以600700ml唯一,不超过1200ml。,一口气吹毕,立即与病人脱离,放松鼻孔,抬起头将面部侧向胸部观察胸廓起伏,同时用耳听到气流从病人口中冲出。,吹气两口,紧接者行胸外按压。,如此,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口对口通气时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若为1人操作时,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儿童吹气量应视年龄不同而异。,无论单人双人cpr时,首先进行胸外按压,最少100次/分,按压30次,然后吹气两口,,当人工气道建立后,如果2人进行CPR,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且不需要被通气打断,通气频率为810次/分。,按压时除掌根外,其余四指勿贴紧胸壁,按压部位应正确,按压用力应均匀,勿做冲击式按压及过度用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气胸、肝破裂或心包积液等。,放松时掌根不能离开胸骨。,幼儿胸外按压时可用一手手撑,婴儿则用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示指、中指并拢下压。,开始触摸颈动脉时间不超过10S。,新标准强调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间的时间,以及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时间。,5.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触摸颈动脉有搏动。,颜面、口唇、甲床及皮肤等的颜色发绀减轻,色泽红润。,已经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自主呼吸恢复。,上肢收缩压维持在60mmHg。,反射恢复,取一棉签,刺激睫毛有反应,用手电筒观察病人双侧瞳孔,可见对光反射。,(七)心肺复苏终止指标,1.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2.确定病人死亡。,3.心肺复苏进行30min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八)体外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术,1.适应症:,心室纤颤及心室扑动。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及多形性无脉室速。,2.操作方法:,打开除颤仪及心电监护仪开关。,将患者摆放于复苏位,去枕平卧,双上肢放置于两侧。,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心电监护仪导联选择置于“除颤”位,按下“体外除颤”和“非同步”按钮。,电极板垫56层浸湿的盐水纱布或涂导电糊,分别置于左乳头下及胸骨右缘第三肋间。,再次检查所选择的能量,按下“充电”开关。,一切人员离开患者及床旁,操作者两手握紧电极板,使电极板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双手拇指放于“放电”按钮上。,如未成功,可加大能量,再次除颤,一般可反复除颤23次。若2次除颤未成功,可查找原因应用药物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再进行一次能量更大的除颤。但最大能量不超过10J/kg。,(9)若除颤后,示波器屏幕出现窦性心率,示为除颤成功。,(10)除颤结束后,密切观察心电活动情况。,(11)清洁电极板,整理用物,安慰患者。,3.注意事项:,病人需置硬板床上,取去枕平卧位。,松解衣扣、裤带,充分暴露胸腹部。,除颤前需观察心电活动。,静脉给予利多卡因或溴苄胺以提高室颤阈值。,每次除颤前均应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操作者除颤时,身体必须离开床边30cm,双手拇指要同时迅速用力按下“放电”按钮。,(九)非侵入性急性心脏起搏术,1.适应症,病情危急,经静脉起搏时间不及、条件不具备。,病情危重不宜搬动。,周身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趋向者。,有出血倾向或出血危险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和既往三尖瓣置换术者。,2.操作方法,清洁胸部皮肤,多毛者剪除。,电极安置首选前-后位,负极置于左前胸、剑突与左乳之间,相当于心电图V2、V3的部位,正极置于背部、左肩胛下与脊柱旁部位。,前-后位安置电极禁忌者可选前-前位,。,起搏阈值与电击安置部位、胸壁厚度及心肌应激性等相关。,起搏时间需持续心电监护。,清醒患者可能胸部疼痛不适,可酌情给予镇痛药或镇静药。,非侵入性急性心脏起搏以经胸壁心脏起搏最为常用。,(十)呼吸机治疗技术,1.适应症,呼吸突然停止或即将停止。,呼吸频率30-35次/分,或5-10次/分。,鼻导管。鼻塞或面罩吸氧,血气分析:PO260mmHg或Pco255mmHg。,COPD:Po2 55-60mmHg或Pco2 70-80mmHg。,2.禁忌症,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伴有肺大疱的呼吸衰竭。,张力性气胸病人。,低血容性休克。,心肌梗死继发的呼吸衰竭。,3.呼吸机的基本类型及性能,定容型呼吸机:,定压型呼吸机:,定时型呼吸机:吸气转换为呼气是通过时间参数来确定。,简易呼吸器:由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衔接器组成。,4.呼吸器与病人的连接方式,面罩:,气管内插管:适用于神志不清的病人,应用时间不超过48-72h.,气管套管:需较长期做加压人工呼吸治疗的病人,应做气管切开,放置气管套管,5.操作方法,确定是否有机械通气的指征。,判断是否有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证,进行必要的处理。,确定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确定机械通气方式。,确定机械通气的分钟通气量(V),一般为8-12ml/kg。,确定补充机械通气,确定补充机械通气MV所需的频率(f)、潮气量(TV)和吸气时间(IT)。,确定Fio2结合呼气末正压调整吸氧,确定Fio2浓度从而达到目标血氧饱和度(88%-90%),确定PEEP:当高浓度吸氧下而PaO2仍小于60mmHg,应加用PEEP。,确定报警限和气道安全阀:不同的呼吸机的报警参数不同,应参照说明书调节。,调节温化器:一般湿化器的温度应调制34-36。,调节同步触发灵敏度:根据病人自主吸气力量的大小调整。,检查呼吸器各部件,衔接各部件及管道。,开机顺序为空气压缩机-湿化器-主机,并进行机器自检。,选择呼吸模式:首先确定是控制呼吸还是辅助呼吸,然后确定机械通气的方式:,间歇正压呼吸(ippv):主要用于呼吸微弱和没有能力自主呼吸的病人。,辅助控制通气(ACV):分为压力辅助控制通气(P-ACV)和容量辅助控制通气(V-ACV)。准许患者自主呼吸,呼吸功由呼吸机和患者共同完成,呼吸机可与自主呼吸同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通过设定IMV的频率和潮气量确保最低分钟量;SIMV能与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用于长期带机的患者的撤机。,压力支持通气(PSV):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适用于有完整的呼吸驱动能力的患者。,持续气道正压(CPAP):适用于通气功能正常的低氧患者,,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该模式既适用于氧和障碍型呼吸衰竭,亦适用于通气障碍性呼吸衰竭。,其他:高频振荡通气(HFOV)、成比例辅助通气(PAV)。,(15)调节呼吸机工作参数:即潮气量、压力、流量、时间(含呼吸频率、吸呼比)。,潮气量:潮气输出量一定要大于人的生理潮气量。是生理潮气量的1-2倍,达到10-15ml/kg.,吸呼频率:接近生理呼吸频率。潮气量X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吸呼比:一般1,:(1.5-2),压力:一般指气道峰压(PIP)当肺部顺应性正常时,吸气压力峰值一般为10-20cmH2o。,PEEP:当严重换气障碍时需增加PEEP,一般在4-10cmH2o,病情严重者可达15cmH2O,甚至20cmH2O.,流速:至少需每分钟通气量的2倍,一般4-10L/min。,根据血气分析进一步调节:,PaO2过高时:降低吸氧浓度;逐渐降低PEEP值。,PaO2过低时;提高吸氧浓度;增加PEEP值。,PaCO2过高时:增加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PaCO2时减慢呼吸频率。减小潮气量。,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各工作参数是否正常。,如病人由自主呼吸,应注意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定期放出套囊内的气体,每4小时放一次,一次3-5min,避免将管道折叠或牵拉,防止脱出。,使用完毕,整理呼吸机。,(十一)简易呼吸器加压人工呼吸法,1.用物 简易呼吸器、吸引器、氧气治疗盘内盛治疗碗、镊子、压舌板、吸痰导管。,2.操作方法,病人平卧,解开衣扣及裤腰,脸侧向操作者,操作时应先以吸尽病人口腔、呼吸道分泌物。,移枕至病人肩骨下,操作者立于病人头顶侧,左手托起病人下颌,尽量使其头后仰。,右手握住呼吸活瓣处将面罩置于病人口鼻处。,右手挤压呼吸囊继而放松,如厕反复进行14-16次/分,如需给养,将氧气接于呼吸囊入口处,以6L/min左右的流量给氧。,3.注意事项:,辅助加压呼吸必须和ingren自主呼吸同步。,加压握力应适当,一般15cmH2o为宜,挤压呼吸囊握力与节律要稳定,潮气量男性600ml,女性400ml。,(十二)中心静脉压测定技术,1.适应症,原因不明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大手术或其他需要大输血、补液时。血压正常但伴有少尿或无尿时。,2.用物准备,清洁盘、静脉切开包、无菌深静脉导管、穿刺针、导引钢丝、中心静脉测压装置以及输液导管,3.操作方法,途径: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备房好中心静脉压装置,固定测压管使零点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插管前将连接管及静脉导管内充满液体,排空气泡,测压管内充满液体,使液面高于预计的静脉压。,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十二)中心静脉压测定技术,4.注意事项:,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测压管零点必须与右心房在同一平面。,导管应保持通畅,否则会影响测压结果。,中心静脉压导管保留的时间长短与感染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低血压时,如中心静脉压0.49kPa提示有效血容不足,低血压但中心静脉压高于1.18kPa应考虑新功能不全。,(十三)股动脉穿刺,1.穿刺针和导管的选择:穿刺针必须十分锋利,切缘光滑,穿透力强,从而易于一次刺入动脉壁。,2.穿刺点定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3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首次穿刺及消瘦者宜偏下,多次穿刺及偏胖者应偏上。动脉穿刺内口绝不高出腹股沟韧带,但也不宜过低。预穿刺针道能尽量避开多次插管及大隐静脉结扎等手术瘢痕。,(十三)股动脉穿刺,3.操作方法:,局部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2-5ml在穿刺点皮肤周围做浸润麻醉,麻醉药体积不宜过大。左手第二指与三四指分别压在穿刺点上下两侧股动脉末节指骨与皮肤垂直,防止股动脉滑动并可引导进针,右手1、2、3指以执笔方式持稳针体,针尖斜面向上,针体与股动脉呈现35-45,并使针体紧贴左手示指,以增加进针时的稳定性。,(十三)股动脉穿刺,4.注意事项,针筒中肝素钠须尽量排尽。,严格消毒,以防感染。,进针速度稍快,若无回血、退针速度要慢。,见回血,若为动脉,自行流出,不需回抽。,尽量避免气泡进入注射器,若有气泡要尽早排出。,抽取血气分析的血量0.5-1.0ml。,拔针后穿刺部位按压5-10min。,标本采取后,应立即将针头插入橡皮塞中。,尽量与肝素混匀,尽快送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