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XXXX 公 司
合
成
甲
醇
触
媒
着
火
事
故
演
练
方
案
合成甲醇触媒着火事故演练方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和减少危险废弃物对公司环境及安全的影响,控制、减轻和消除危险废弃物泄漏引起的危害,规范事故解决方法和程序,关爱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因火灾、爆炸或其他意外的突发或非突发事件导致的危险废物或危险废物组分泄漏到空气、土壤或水体中而产生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然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合用我公司的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2.演练目的
2.1 为了提高公司应急预案的实用性,通过演练不断改善局限性,并予以修订完善;
2.2在事故状态紧急情况下,能快速、高效、有序的处置安全、环保污染事故,通过演练,旨在提高全体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3为全面贯彻贯彻“安全第一、防止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保证公司、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演练的目的
合成甲醇触媒着火事故
4.风险评价
4.1危险目的概况
粗醇工段南邻压缩工段,东临烷化工段,西侧是变压吸附工段。
4.2危险目的及导致影响
触媒更换过程中,由于场地清理不干净,存有杂物,高达800℃的触媒堆积引发可燃物着火,严重威胁到生产安全运营,如高温也许引发合成氨管道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在解决过程中,如使用消火栓,也许导致废水进入外排,导致水土污染。
4.3危险固废特性
甲醇触媒
甲醇触媒重要涉及氧化锌、氧化铜
①氧化锌
外观与性状:白色六角形晶体或粉末。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与镁能发生剧烈的反映, 引起爆炸。
健康危害:吸入氧化锌烟尘4-8小时后,可出钞票属烟热。口内有金属甜味、口渴、咽痒,进而胸部发闷、咳嗽、气短、无力、肌肉关节酸痛,并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然后出现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增长。有人报道,氧化锌接触者全身虚弱,体重下降。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也许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解决: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解决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合。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解决场合处置。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②氧化铜
外观与性状:黑褐色粉末。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健康危害:吸入大量氧化铜烟雾可引起金属烟热,出现寒战、体温升高,同时可伴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接触,可见呼吸道及眼结膜刺激、鼻衄、鼻粘膜出血点或溃疡,甚至鼻中隔穿孔以及皮炎,也可出现胃肠道症状。有报道,长期吸入尚可引起肺部纤维组织增生。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也许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应急解决: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解决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合。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解决场合处置。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4演练地点
合成车间粗醇岗位
5.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XXX
副总指挥:XXX
现场指挥:XXX
成 员:XXX
6.演练时间及程序
6.1演练时间
2023年5月9日9:30分,第一次预演;
2023年5月10日9:30分,正式演练
6.2演练程序
6.2.:1阶段一(9:30分-9:35)因触媒更换引发可燃物着火,进行报告;
6.2.2阶段二(9:35分-9:40)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建救援小队。
6.2.3阶段三(9:40分-10:00)明确险情,应急指挥部下达命令,人员疏散,开展救援。
6.2.4阶段四(10:00分-10:20)灾情得到控制,火情被扑灭。
6.2.5阶段五(10:20分-10:30)应急指挥部宣布救援工作结束,险情解除。
6.2.6阶段六(10:30分-10:40)现场环境清理,环境监测合格,报告指挥部,演练结束。
6.2.7阶段七(10:40分-10:55)演练评价总结。
7.演练过程
7.1 2023年5月10日上午9:30分,触媒更换过程中,由于场地清理不干净,存有杂物,高达800℃的触媒堆积引发可燃物着火,情况危急,立即报告车间和当班调度。
(9:30分幕后人员负责在更换地点制造着火假象)
7.2通讯队:现场作业人员立即给车间值班干部和当班调度打电话联系,火灾在灭火器作用下,火势不减,有也许影响合成氨管线,请求立即救援;
7.3副总指挥命令:各救援小队按照各自职能进入现场实行救援工作。现场人员告知后,迅速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并立即采用相应措施控制火灾。
7.3.1现场警戒队:对现场的无关人员进行简朴疏散,然后到现场进行检测、观测、解决。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指挥。并保持消防道路畅通。
7.3.2消防队:运用上风处用雾状水对火源进行喷淋。使用泡沫灭火装置对火源进行灭火,二组立即用沙袋对污染水进行围堵收集。
7.3.3 现场处置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总指挥下达的指令,迅速进行污染物回收清理,环保监测人员拟定风速风向,拟定疏散方向,保卫人员组织相关岗位人员到上风向安全集合点,达成减少伤亡之目的。
7.3.4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并协调调查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指令及时组织部门和车间尽快恢复生产,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8.演练结束
8.1各小队集合清点人数
现场指挥:“各救援小队整队集合”。
(各队队长带队员到指挥台前,按照演练顺序依次报告:“××小队参与演练××人,归队××人,无人员伤亡”)
现场指挥到指挥台前:“报告总指挥,火源得到控制,余火已扑灭,污染物已得到控制,现场已清理,演练结束,请指示”。
总指挥:“归队”。
8.2总指挥总结。
8.3副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9.演练及应急预案评审
安环科负责组织各小队及相关人员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评审,修订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一周内完毕。
应急救援演练注意事项
为保证演练有序进行,在演练过程中避免发生队伍进场冲突,指挥失调,人员防护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现象发生,需注意以下事项:
1、 提前两天在调度会上告知,各单位宣传,本次事故属于模拟演练,避免人员导致不必要的恐慌;
2、 各单位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全力配合,积极参与,保证演练顺利进行;
3、 各单位组织人员现场观摩;
4、 相关单位根据演练时间合理安排人员参与;
5、 合成车间负责演练物资的筹备工作,安环科负责协调,4月4日前所有演练物资、防护用品必须准备就绪;
6、安环科负责主席台、队伍的集结、待命区位置的拟定;
7、 各参与演练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紧张而有序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毕好各自演练任务;
以上注意事项,各单位一把手必须积极配合,组织本单位人员现场观摩、学习,以提高员工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