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意识(一)、意识的起源(二)、意识的本质(三)、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的起源,其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心理,人类的意识,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水滴石穿是物理反应,岩石风化是化学反应,刺激感应性,葵花向日,感觉、心理,感觉、心理,理 性,VS,本 能,创造性,VS,模仿性,语 言,VS,非语言,社会性,VS,群体性,结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产生了语言,“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需要产生了自已的器官;猿类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增多,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到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人脑不断完善,“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类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狼孩卡玛拉,狼孩”的故事(意识的社会性)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动的象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一个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故事。据记载,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个人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走。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早上三点钟,她们象狼似的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狠长时期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主人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只是在一年以后,当阿玛拉死的时候,人们看到卡玛拉流了眼泪两眼各流出一滴泪。据研究,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六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她两年后才会直立,六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四年内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七年后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会了几句话。在最后的三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也不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方向前进时,死去了。据狼孩的喂养者估计,卡玛拉死时己16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及三、四岁的孩子。,(二)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2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重量大,比重高,动物,脑重,(克),比重,鼠,猫,猴,大猩猩,现代人,海豚,鲸,1.6,31,89,540,1500,1600,9000,1:90,1:500,1:40,1:1000,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人的大脑由,100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每天能记录大约,8600,万条信息,一生能凭记忆储存,100,万亿条信息。人脑的神经细胞回路长达,45,英里,比今天全世界的电话网络还要复杂,1400,多倍。人体,5,种感觉器官不断接受的信息中,仅有,1%,的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其余,99%,均被筛去。大脑神经细胞间最快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为,400,多公里,/,小时。人的大脑平均为人体总体重的,2%,,但它需要使用全身所用氧气的,25%,。,人脑产生意识的原因,人脑结构复杂、机能完善,语言,文字,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人脑具有独特的第二信号系统,人脑产生意识的原因,第一信号系统:接受外部的具体刺激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狗,食物,铃铛,望梅止渴图,前面有一片梅林,到那里有梅子吃!,人脑具有独特的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也就是信号的信号语言,人接受语言的刺激也能引起一系列的神经活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三)意识的能动作用,1.,目的性和计划性,2.,创造性,3.,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指导、控制人的行动和生理活动作用,“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F=GM,1,M,2,/R,2,想象,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动和生理活动作用,正确、高昂的意识,激励向上,错误、萎靡的意识,阻碍倒退,意 识,指 导,人的行动、实践,使 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发生变化,物 质,反作用,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脑,客观存在,起源,生理基础,内容、根源,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把握思维的奥妙,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思维进行结构模拟或功能模拟。,人工智能的意义,极大地突破并弥补了人脑在意识活动方面的局限性,发展了人的意识活动本身的能动性、创造性。,?!,人工智能的意义,极大地发展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人工智能的意义,造成了人类意识的新的存在形态和进化方式,它使意识脱离了狭隘的人脑的生理基础和“自然的”语言文字,建立在客观的社会“神经系统”电脑通信网络上,建立在各种“人工语言”和符号系统上。,人工智能的局限,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思维的心理性质。,卡斯帕罗夫与“深蓝”,人工智能的局限,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的局限,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创造性。,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0只!,9只!,人工智能的局限,人工智能不具有主体性。,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的定义,2,、实践的基本特征,3,、实践的基本形式,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实行、践履(中文),实践,practice,活动的、积极的(古希腊文原意),1.实践的含义,古希腊,认为实践是一种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只要我一息尚存,我永不停止哲学的实践。”,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美德可以给人的生命以伟大意义和光辉。,亚里士多德:,把政治活动和道德行为看作实践,强调人们应当公正、勇敢和有节制等。,“实践是包括了完成目的在内的活动。”,亚里士多德,近代,罗吉尔培根:,要认识真理必须通过观察实验。,弗兰西斯培根,关于自然本质的知识不是由感官直接观察得来的,而是通过人们作用于自然事物的实验活动取得的。科学实验是扩大科学知识的源泉。,“实践是一种实验、科学实验。”,培根,康德:人类有两大类活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分别受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指导。实践高于理性。,通过实践可以把握物自体。实践主要是道德活动。,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实践是指绝对精神通过人的自我意识而自我发现的过程。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即人通过劳动发现自己的精神本质;二是指绝对精神通过人,以自然物质为材料,实现自我认识的过程。实践是绝对精神发展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德国古典哲学,“实践是抽象的绝对精神的精神活动”,黑格尔,费尔巴哈:有时把实践说成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有时又为了提高理论的地位,贬低实践的意义,认为实践是一种卑污的自私活动等。把实践看作是被动的、机械的、直观的日常生活活动。,德国古典哲学,“实践是脱离历史和一定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的生活活动”,费尔巴哈,“,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马克思:,主客观对立统一的基础。,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联系主客观的桥梁。,非纯粹客观,非纯粹主观。,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客观性,(物质性或直接现实性),过程、要素、结果都具有客观性,2、实践的特征,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工具,直接现实性,生产劳动,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所谓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2、实践的特征,2、实践的特征,人的活动,,有的客观但不能动,,有的能动但不客观。,实践是既能动又客观。,社会历史性,猿,牛拉犁,拖拉机,2、实践的特征,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科学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马克思实践观,从主客观对立统一角度看待,强调生产劳动,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首先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最后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自在世界(自在自然,),人类社会,人的实践,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相互转化的基础和途径,1.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基础,自,在,世,界,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人,类,世,界,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构成人类世界的自然基础,人类世界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第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社会实践,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存在,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制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实,践,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政治生活,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变化,社会存在变化,社会意识变化,引起,导致,劳动,实践既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1、决定人和人类社会分化于自然的决定性因素,2、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3、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4、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创造物质,资料的实践,创立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人的思维或观念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谈谈此话所包含的哲学含义。,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1.规律及其客观性,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规律及其客观性,1规律的定义,2规律是客观的,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事物的运动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人们必须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自觉地遵守客观规律。,1规律的定义,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列宁,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但永远烧不死“日心说”。,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宇宙间一切事物变化发展过程都遵循一定规律,。,(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2、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1、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列宁,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3、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否认人在可能的空间内的选择。,主体选择是在既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在这当中,社会生活未来发展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之所以强调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是为了实现主体的正确选择,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