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ppt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2580980 上传时间:2025-11-05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1.15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怎样,演变,?,第,1,课,第,2,课,第,3,、,4,课,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1/37,知识体系构建,春秋战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西汉,宋明朝,明清之际,百家争鸣儒学产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挑战儒学正统思想出现,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2/37,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3/37,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主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形成。,课标要求:,4/37,“,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一样学派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初社会、学术等方面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1.“百家争鸣”含义:,5/37,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吞并,,重视人才;,(1)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3,)阶级关系:,士阶层,崛起;,(4)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1.“百家争鸣”含义:,认识: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产物,6/37,3.概况:,道家,:,老子 庄子,儒家:孔子 孟子 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 韩非子 李斯,4.“百家争鸣”历史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主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7/37,二、孔子和早期儒学,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至圣”。,1.孔子:,孔子思想:,8/37,A.,关键思想:“仁”和“礼”,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孔子思想:,有利于友好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9/37,B.政治思想:以德治民,“克己复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但孔子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含有一定保守性。,10/37,编订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孔子开创儒家学说,以后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D.学术贡献:重视对文化典籍整理,11/37,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C.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12/37,仁和礼的关系,仁是良好道德,礼是社会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恪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境界。,13/37,思想关键:,“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理人际关系最高准则);,“礼”,(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政治思想:,_,教育思想:,_,;实践:,_,文化贡献:,_,孔子:代表没落,贵族利益,孔子留给了我们什么?,14/37,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故乡。这里有着丰富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庙,规模仅次于故宫古建筑群。孔庙是祭奠孔子地方.南北长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布局严谨,气势雄伟。,15/37,杏坛,在孔庙大成殿前,相传是孔子讲学处,16/37,孔林,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相传孔子死后,他学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种植多年来不停增植,已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着各种禽鸟,为旅游观赏胜境。,17/37,孔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久居住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经典建筑,。,18/37,孔子在,汉城,孔子在,柏林,世界看孔子:,19/37,年,9,月,28,日早晨,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域,2556,名儒家思想推崇者冒着绵绵秋雨在全球联合祭孔主会场,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万仞宫墙前,盛大举行,年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揭开了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序幕。,20/37,2.孟子和荀子:,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两位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孟子,:主张实施“,”,深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_,思想,;主张“,性本,_,”,。,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_,,以德服人,并提出,_,著名论断;提出,“人之性,_,”,,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行为。,21/37,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它学派主动合理成份,使,儒学体系愈加完善,,儒学思想更能适应社会需要。,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巍然大宗,。(影响),22/37,三、道家,1.,老子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1,),“道”,为世界万物本原;,(,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3,)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运动,事物含有相反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不停转化。,评价:他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无为而治”政治主张有消极原因,23/37,2.,庄子思想,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异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精华,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哲学流派。,(,1,)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继承与发展),(,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倾向,24/37,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他著作很多,主要搜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哲学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1),历史是向前发展,当代必定胜过古代。,(2),以法治国,(3),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君主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迎合大一统发展趋势,四、法家,25/37,(,2,)主张:,(,1,)代表人物:墨翟,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五、墨家,评价:反应了下层平民要求,但在战争时期、在阶级社会是不可能实现。,26/37,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思想:,学派,代表人物,主 要 思 想主张,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孟子,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荀子,仁义 王道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唯物思想,庄子,世间万物是相正确;藐视富贵利禄。,韩非子,法治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27/37,小结,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1.含义 2.背景 3.概况 4.意义,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三、道家,四、法家,小结,28/37,古为今用,儒家“仁政”,法家法治思想,孔子教育思想,墨家兼爱、非攻,“,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友好社会,诸子百家哪些思想在今天仍大放异彩,29/37,1,、儒家德治与今天所提倡德治,本质区分,:,德治,内容不一样,。儒家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关键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今天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所代表,阶级利益不一样,。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稳定和发展服务。,当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德治”,30/37,问题探究:,孔子有这么博大精深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主动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何不被统治者采纳呢?,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施礼制强有力中央政权;,当初各诸侯国热衷于吞并战争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仁政爱民主张不符合他们需要。,31/37,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何?,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有主动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利于构建友好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涵养,有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进行。,4,、儒家主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思索:,32/37,练习.1.以下关于“百家争鸣”说法,正确是,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百多个思想流派,B.各派为了自己观点不顾事实尽力诋毁对手,C.对以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妨碍作用,D.各学派既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2.孔子途经泰山,见一妇女再坟边痛哭。问询后才知道,她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何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叹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所以,他提倡,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C、为政以德 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D,C,33/37,3.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提出,“,人不是他人工具,”,观点,即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下哲学家观点与康德最为靠近是,A、老子 B、孔子,C、孟子 D、王夫之,B,34/37,B,C,4孔子生活时代是,A.春秋早期 B春秋末期,C.,战国时期 D战国末期,5孔子经历有,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做过地方官,政绩显著,曾做过鲁国最高司法长官,晚年周游列国,潜心办学和著述,A B,c D,35/37,6.孟子,“,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继承与发展,这主要表现再,把孔子,“,仁,”,详细化,深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关系,指出了得民心主要性,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A、B、,C、D、,A,36/37,1.,只有仁人,才能去喜爱人,厌恶人。,2.,做人没有仁心,怎样对待礼法,?,做人没有仁心,怎样对待乐理,?,3.,关爱他人人,人们就会关爱他,尊敬他人人,人们就会敬慕他。,4.,对人言语友善,比布帛还温暖,对人恶语中伤,比刀剑还尖刻。,学习延伸:,37/3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