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 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毒性试验的分类,二 吸入毒性试验,三 口服毒性试验,四 鱼类毒性试验,五 固体废物的渗漏模型试验,一 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毒性试验研究,(1)实验动物的选择,(2)毒性试验分类,(3)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剂量,实验动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要求来决定。同时要考虑动物的来源和经济价值以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常用的动物有大鼠、小鼠、兔、豚鼠、猫、狗和猴等。鱼类有草鱼、金鱼等金鱼对某些毒物敏感,特别是室内饲养方便,鱼苗易得,为检验普遍所用。,急性毒性试验,一次或几次投给实验动物较大剂量的化合物,观察短期内(一般为24小时到二周以内)中毒反应。,亚急性毒性试验,一般用半致死剂量的1/5或1/20,每天投毒,连续半个月到半个月左右,主要了解该毒性是否有积蓄作用和耐受性。,慢性毒性试验,去较低剂量进行三个月到一年的投毒,观察病理、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寻找中毒诊断指标,并为制定最大如允许浓度提供科学依据。,返回,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剂量,半致死量(浓度)简称LD,50,,如气体用浓度LC,50,;最小致死量(浓度),简称MLD(MLC);绝对致死量(浓度),简称LD,100,(LC,100,)最大耐受量(浓度),简称MTD(MTC)。,半数致死量是评价毒物毒性的主要标准之一。,半致死量的计算方法曲线法,取若干组(每组至少10只)实验动物进行实验进行试验,在实验条件下,一组全部存活,一组全部死亡,其他各组有不同的死亡率,横坐标表示投毒剂量,纵坐标为死亡率,根据实验结果在图上做点,连点成曲线,在纵坐标死亡率50%处引出一水平线交于曲线,于交点作一条垂线交于横坐标,其所指剂量浓度即为半数致死剂量。,二 吸入毒性试验,对于气体或挥发液体,通常是经呼吸道侵入机体而引起中毒的。因此在研究车间和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毒性以及最高允许浓度需要用吸入毒性试验。,一、吸入染毒法的种类,二、吸入染毒法的注意事项,吸入染毒法的种类,主要分为静态染毒法和动态染毒法,动态染毒法将实验动物放入染毒柜中,连续不断的将由受检毒物和新鲜空气配制的一定浓度的混合气体通入染毒柜。并排出等量的污染气体,形成一个稳定的、动态的平衡染毒环境。常用于慢性毒性试验。,静态染毒法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受检物,是均匀的分布在容器中,经呼吸道侵入实验动物体内,实验动物呼吸过程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使容器内氧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故只适宜做急性毒性试验。要求 氧的含量不低于19%,二氧化碳的含量不低于1.7%。十只小鼠的容积需要60L。,吸入染毒法的注意事项,实验动物要挑选健康的、成年并同龄的动物,雌雄各半。,以小白鼠为例,选用年龄为两个月,体重为20g左右。,三、口服毒性试验,口服染毒法的种类,注意事项,口服染毒法分为灌胃法和饲喂法,饲喂法将毒物混入动物饲料或饮用水中,为保证使动物吃完,一般在早上将毒物混在少量动物喜欢吃的饲料中,待吃完后再继续喂饲料或饮用水。,饲喂法符合自然生理条件,但剂量难以控制精确。,灌胃法将毒物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液体或糊状物。对于水溶性物质可用水配制,粉状用淀粉调匀。用较粗的8号或9号针头,针头磨成光滑的椭圆形,并使之微弯曲。灌胃时用左手捉住小白鼠,尽量使之垂直。右手将已吸取毒物的注射器是针头导管弯曲面向腹侧,从口腔阵正中延后壁慢慢插入,勿倾斜。一般慢慢插入2.5至4.0cm即可,注意事项,灌胃法中将注射器向外抽气时,如无气体抽出则已在胃中,即可将实验也推入小白鼠胃内,然后将针头拔出。若抽出大量气泡有可能插入肺脏后气管,因拔出重插。一般灌胃注入量为体重的2%-3%,最好不要超过0.5ml.,四、鱼类毒性试验,在自然水域中,鱼类能正常生活,说明水体比较清洁,当有毒的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常常引起鱼的大量死亡。因此鱼类毒性试验是检验成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和废渣浸出液的综合毒性的有效方法。,(1)实验鱼的训养,(2)实验准备,(3)实验步骤,(一)实验鱼的驯养,用鱼以金鱼最适宜,实验鱼必须是健康的、其外观是行动活泼、体色发亮、鱼鳍完整舒展、逆水性强、食欲强、无任何鱼病,鱼的大小和种类都有可能对毒物敏感度不同,同一实验中要求选用同一批同属、同种和同龄的金鱼,体长约3cm。最长鱼的体长不超过最小鱼体长的一倍半。新选来的鱼要在与实验条件相似的生活条件下驯养一周或10天以上,实验前四周不得发生死亡现象,实验前一天停止喂食。,(二)实验准备,每种实验浓度一组,每组至少十条鱼,用玻璃缸,容积10L,保证每升水中鱼重不超过2g。,溶解氧-温水鱼不小于4mg/l,冷水鱼不小于5mg/l。,温度-冷水鱼12至18度,温水鱼20至28度,同一实验温度变化加减2度。,PH-通常控制在6.7-8.5之间,(三)实验步骤,预实验先进行探索实验,观察现象,确定实验的浓度范围。观察24小时或48小时鱼类中毒的反应和死亡情况找出不发生死亡、全部死亡、部分死亡的浓度。,实验浓度的设计和毒性判定通常选7个浓度(至少5个),浓度间取等对数间距,另设一对照组,对照组实验鱼死亡超过10%,则实验不能采用。,实验前8小时连续观察,随时记录。正常后,开始试验,做24小时,48小时和96小时的观察记录。实验时发生特异变化应随时记录,根据鱼的死亡情况、中毒症状判断毒或工业废水毒性大小。,(三)鱼类毒性试验的实际应用,安全浓度=48TLm0.1,鱼类毒性试验的TLm,是反应毒物或工业废水对鱼类生存影响的重要指标,计算要求必须有使实验鱼存活半数以上和平半数以下的各浓度。-,按公式推导得到鱼类生存安全浓度后,要进一步做验证试验,特别是具有挥发性和不稳定性毒物与废水,应用恒流装置进行长时间的验证试验,96小时不发生死亡或中毒的浓度往往不能代表鱼类长期生活在污染水体中的安全或无毒浓度。,验证试验是以推到所得的安全浓度水溶液饲养实验鱼一个月或几个月,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中毒现象,降低浓度再实验。,鱼类毒性试验所得的安全浓度可为制定该物质在水中最高允许浓度的依据之一,也可作为管理工业污水排放的一种检测方法,五、固体废物的渗漏模型试验,固体废物长期堆放可能通过渗漏污染地下水和周围土地,应进行渗漏模型试验。把通过0.5mm孔径塞的固体废物装入玻璃柱内,在上面玻璃瓶中加入雨水或蒸馏水以12ml/min的速度通过管柱下端的玻璃棉流入锥形瓶内,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渗漏液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画出时间渗漏水中有害物浓度曲线。一般用于测定废物堆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