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目录,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背景及要求,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暂行规定,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国家职业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及省,2011,年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常见职业危害与预防,2025/11/2 周日,1,2,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的背景及要求,3,一、背景,1.,职能划转,2003,年,10,月(中央编办发,200315,号),,原由卫生部承担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划转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1,月,17,日,,原国家局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31,号),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一,),监管有关法规,制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管相关规章。组织拟订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工程控制、职业防护设施、个体职业防护等相关标准。,负责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依法监督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负责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负责依法管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工作。负责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并监督检查有关职业卫生培训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建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相关职业卫生检查等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关系等相关证明材料。,负责汇总、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信息,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情况。,8,卫生部门负责:,负责会同有关部门拟订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规划,组织制定发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负责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提出职业病防治对策。,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等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负责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控制的监督管理。,负责职业病报告的管理和发布,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科学研究。,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工作。,9,2,、职业健康形势依然严峻,传统古老的职业病(尘肺、化学物中毒)仍然是主要的职业病,仍然是世界上职业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外资企业的职业危害,转嫁世界工厂,职业危害正在向,SSEs,、,SMEs,和非正式企业,转移,职业危害高危人群正在,向流动人群转移,群发,职业病危害频频发生,职业卫生,服务水平低下,(严峻形势存在以下八个方面),10,1,)职业危害分布广,接触的人群多、发病率高,2007,年末全国就业劳动力人口近,7.7,亿,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者超过,2,亿。广泛分布在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30,多个等,30,多个行业。,职业危害接触人数、分布领域都在世界上居首位。,每年发病均在,1,万以上,,2009,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共报告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尘肺病新病例,14495,例,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累积尘肺病例,64,万。,11,至,2009,年底不完全统计(职业病报告数据),职业病总人数累计达,73,万,其中累计尘肺,64,万占,87.67,2009,年新发病例,18128,例 其中尘肺,14495,例,(,79.96%,),煤炭,41.38%,有色,9.33%,建筑,6.99%,WHO-,尘肺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它继续存在下去!,12,基本估计,大城市较好 小城市较差 农村没有,大企业较好 小企业较差 个体企业基本没有,正式职工较好 合同工较差 农民工基本没有,东部沿海较好 中部较差 西部很差,作业场所监测率:平均,25,(,0-75%,),健康监护:,300,万,/1250,万,约,24,职业卫生预评价:平均,13%(10,30%,),健康教育:安全危害告知不重视,科普性工人读物和宣传材料:基本没有,我国职业卫生服务(,OHS,)现状,13,底数不清,14,2,)职业病危害,转移,严重,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和大量外资企业的涌人,职业危害,由境外向境内转移,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向农民工转移!,15,传统的职业危害形势依然严峻,新的职业危害不断显现。,出现了过去罕见的职业病,职业病危害逐渐从开采业、机械制造业、化工业,扩展到,农业、林业、木业加工、皮革制造、宝石加工、箱包加,工、制鞋业等行业。废品行业收购、销售废旧材料或利,用回收矿渣提炼贵重金属而导致中毒是近年来急性中毒,的新表现形式。,新的职业危害和潜在职业危害(致癌物、生殖,/,发育毒,物、致突变物)明显增加,尘肺发病年龄轻、接尘工龄短。,3,)职业性疾病谱发生了变化,16,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和变态反应,二氯乙烷中毒,三氯甲烷中毒,有机锡中毒,正己烷中毒,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五氧化二矾中毒,案例,职业病疾病谱发生变化,-,新出现一些严重的化学品危害事故,17,4,)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时常发生,影响极大,河北省高碑店市农民工苯中毒事件,北京天晔公司农民工苯中毒事件,广东东莞安加鞋厂女工正己烷中毒事件,山东时风集团重大苯中毒事件,温州市三洋盛凯鞋材加工厂苯中毒事件,福建省仙游县外来农民工患职业病事件,西南合成制药发生职业病事件,云南返乡农民工罹患职业病事件,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等,18,5,)用工制度的改变,用工制度的改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涌人城市,形成庞大的流动劳动力大军,使原本局限于企业内的职业危害从职业人群向社会人群广泛扩散,大量职业病患者流入社会;,这些劳动者工作的,流动性、不稳定性,,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造成职业危害的,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有害因素对他们健康造成的影响,难以估计,也难以控制。,流动工人难以得到职业卫生服务,流动工人诊断职业病困难,确定流动工人接触职业危害的责任困难,轮换工制度掩盖了职业病发病的真实性,报告病例数远远低于实际危害程度,专家预计今后,10,年我国将进入职业病高发期,19,6,)职业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ILO,指出:全球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4%,。,2008,年我国,GDP,为,30.0767,万亿元人民币,如果照此计,我国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2,万亿元。,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20,7,)用人单位尚未形成自律管理模式,生产经营单位(用人单位),作为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责任,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体中小企业,无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大型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和方法需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规范;,职业危害防治的机构、,经费、制度等在许多用人单位,尚未落实到位;,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原有的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机构已被剥离或即将面临剥离,企业,职业卫生机构受到严重的冲击。,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21,2025/11/2 周日,21,二、要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在新的安全生产方针指引下,在新的安全管理体制中,以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主要方法,以落实各行业安全标准化规范为主要内容,依法做好职业健康管理工作。,22,2025/11/2 周日,22,新的安全生产方针,23,新的安全管理体制,2025/11/2 周日,23,2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GB28001),PDCA,循环,持续不断改善,PDCA,(戴明环),就是在方针的指导下,在体制的环境中,螺旋上升地循环进行“计划、实施,和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活,动。,2025/11/2 周日,24,25,安全标准化,安全标准化规范是政府监督、服务、指导的依据,安全标准化规范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依据,安全标准化规范是社会监督的依据,安全标准化规范是中介服务(评价、认证、咨询、检测)的依据,2025/11/2 周日,25,26,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7,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 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3,号令,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对煤矿以外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以及,安监局对企业实施监督管理,作出具体规定。,职业危害,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2025/11/2 周日,27,28,1,、立法目的,1,)确立安全监管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通过立法,确立安全监管部门在职业健康监管中的执法主体地位,并使行政执法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督促、引导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自觉履行法律赋予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3,)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遏制我国职业危害的严峻,形势通过出台,暂行规定,,明确安全监管部门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执法主体地位,规范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职责及监管部门职责,有利于强化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有利于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的落实,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利于促进职业危害形势稳定好转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9,2,、,规定,的几个特点,暂行规定,共五章,五十六条,第一章总则(共七条),主要阐明了立法依据、适用范围、管辖以及职业危害防治的几点原则。,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职责(共二十九条),是,暂行规定,的主体,具体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第三章监督管理(共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第四章罚则(共九条),对违反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第五章附则(共三条),释义、生效时间等。,30,暂行规定,总体上保持与,职业病防治法,相一致,,是对,职业病防治法,的具体与细化,是对,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落实。但从具体内容来看,,暂行规定,与,职业病防治法,仍有个别之处存在差异。,1,)立法依据更宽泛,规定,第一条阐明了立法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即在以,职业病防治法,为主要依据的基础上,参考了,安全生产法,的相关内容(主要在立法体例、突出生产经营单位责任等方面)。,31,2,)部分用语与,职业病防治法,不一致,规定,的名称职业健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规定,使用职业健康,而没有用职业安全健康、职业卫生。大体上看,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健康、职业卫生涵义基本一致。,规定,中使用职业健康,而没有使用,“,三定规定,”,中的职业安全健康主要是避免与总局其他内设司局间职能冲突;,不使用职业卫生,主要是考虑总局,“,三定规定,”,以及与机构名称相一致。,32,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造成各种损害,,同职业病危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法,的用法,与用人单位、企业涵义基本相同,规定,的适用范围,依据国务院“三定规定”的限定,,规定,的适用范围为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要小于,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借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的涵义,即: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场所。,33,3,)突出生产经营单位职责,暂行规定,连同附则共,56,条,其中涉及生产经营单位的义务、不履行义务的罚则,36,条,几乎,占了全篇的三分之二。,第一章,,总则突出强调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明确提出,“,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职责,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到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危害日常检测、定期检测、评价以及职业危害及其后果的告知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共,29,条)。,34,第四章,罚则(共,9,条,涉及生产经营单位的,7,条),以列举的方式对生产经营单位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处罚:四十五条(款)、四十六条(款)、四十七条(款)、四十八条(款)以及四十九、五十、五十一条,共类行为,分别处以警告,罚款(,2-30,万),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35,4,)设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备案和报告制度,规定,第,14,、,15,、,17,以及,22,条,给生产经营单位新设定了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设施,“,三同时,”,相关文件备案和职业危害定期检测、评价结果报告两条义务。,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应当报送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立法目的:,从两个方面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履行,“,三同时,”,要求,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职业危害;事前预防,减少执法成本。,36,职业危害定期检测、评价结果报告,向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报告。,规定,对职业危害检测和职业危害现状评价的频,次进行了明确: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立法目的:,职业病防治法,的原则性规定操作,性不强;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价。,37,关于检测和评价频次:,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立法目的:,既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履行职责,不增加,生产经营单位负担,又使,法规具有可操作性。,38,5,)技术服务机构的备案制度,暂行规定,第,40,条,,规定了对从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立法目的:,在国务院,“,三定规定,”,中明确规定,由卫生部门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认认证工作,考虑到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执法部门需要了解和掌握中介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开展的职业危害检测、评价工作的资质、业务范围及所依据的规范、标准等情况。,立法依据:,根据卫生部和原国家安全监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中,“,卫生部门认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作业场所的检测、出证和评价等技术工作时,应及时就有关情况向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汇报,”,的相关规定,在,暂行规定,中对为作业场所提供职业危害检测、评价服务的中介机构提出了登记备案的要求。,39,3,、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义务和职责,(第三条)总体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第四条),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第二章(共条)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40,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1.,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具备相应资质的管理人员;,2.,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具备相应职业危害防治知识;,3.,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既包括接受卫生部门审核、审查和验收,也包括向安全监管部门备案);,4.,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5.,监测、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进行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公布结果,向当地监管部门报告检测和评价结果;,6.,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的单位应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7.,设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进行经常维护、保养确保处于正常状态;,8.,发放个体防护用品、管理从业人员正常佩戴;,9.,告知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10.,报告职业危害事故;,11.,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41,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二)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三)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情况;,(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情况;,(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情况;,(六)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从业人员佩戴使用情况;,(七)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情况;,(八)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情况;,(九)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第三章监督管理(共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下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的备案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危害相关资料的档案管理,对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出示有效执法证件;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格遵守执法规范;注意保密,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组织事故调查、事故处理,有权,:进入工作场所检测调查取证;查阅有关文件、资料、采样;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职业危害防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43,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4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调,【2010】121,号),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适用范围:对煤矿及其所属地面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所属地面作业场所:是指地面与煤矿生产和安全直接相关的作业场所,具体包括为煤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与安全服务的地面材料加工、原料供应、生产控制、机电维修、运输等作业场所。,2025/11/2 周日,44,45,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实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制度,。,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负责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监察工作。,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煤矿企业是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46,1,、立法目的,1,)确立煤矿监察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通过立法,确立,煤矿监察部门、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职业危害监管中的执法主体地位,并使行政执法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煤矿企业的职责,督促、引导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自觉履行法律赋予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47,3,)控制和减少煤矿职业危害,遏制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的严峻,形势,通过出台,防治规定,,明确,煤矿监察、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作为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执法主体地位,规范煤矿职业危害管理职责及监管部门职责,有利于强化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工作,有利于推动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的落实,切实保护煤矿职工的身体健康,有利于促进职业危害形势稳定好转和社会的和谐稳定。,48,2,、,规定(试行),的几个特点,规定,共十一项,七十九小项,一、总则(一)至,(,五,),主要阐明了立法依据、适用范围、管辖以及职业危害防治的几点原则。,二、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治理(六)至,(,二十五,),是,防治规定,的主体,具体规定了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三、煤矿职业危害的申报(二十六)至,(,三十四),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申报的具体要求,四、煤矿粉尘危害防治(三十五)至,(,四十九),粉尘作业环境要求,五、煤矿噪声危害防治(五十)至,(,五十四),噪声作业环境要求,49,六、煤矿高温危害防治(五十五)至,(,六十,),高温作业环境要求,七、煤矿职业中毒防治(六十一)至,(,六十六,),主要毒物要求,八、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六十七)至,(,六十九),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要求,九、监督检查(七十)至,(,七十二),监督检查的有关要求,十、煤矿职业危害事故认定与处理(七十三)至,(,七十五),职业危害事故分类及处理,十一、附则(七十六)至,(,七十九,),部分术语解释,50,国家职业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及,河南省,2011,年职业健康监管工作,51,一、国家职业病防治规(,2009-2015,),2015,年,,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由现在的,8.5%,下降到,5%,以内,基本,控制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较,2008,年下降,20%,,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5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85%,以上,53,到,2015,年,,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比,2008,年提高,20%,以上,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建立完善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规模适度的,职业病防治网络,,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逐步覆盖到社区、乡镇。,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宣传动员,社会参与。,主要任务,: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强化对重点职业病的防治;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开展科研及成果应用;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完善工伤保险制度。,54,二、河南省,2011,年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要点,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2.,强化考核,3.,配备装备,4.,加强培训。,5.,深入开展作业场所粉尘和高毒物品危害治理,6.,强化职业危害申报管理。,7.,企业要全面履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各项规章制度,8.,加强监督执法。,9.,督促企业加大对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预防知识的教育力度,10.,加强协作配合,11.,抓好职业健康标准示范企业的创建工作,55,依 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3,号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27,号),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安监总煤调,201012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9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豫政办,2009114,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装备配备指导目录,河南省,2010,年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要点,(豫安监管健康,201082,号,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豫安监管协调,200928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豫安监管安健,2009401,号),关于加强石英砂生产企业作业现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通知,(豫安监管安健,2009402,号),56,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重点:,矿山开采、石英砂加工、宝石加工、,石材加工、冶炼、水泥制造、,箱包加工、玩具制造、皮革加工、,制鞋、家具制造、五金电镀、,电子制造、装饰材料加工等,产生粉尘和使用高毒物品的作业场所。,关于开展木质家具制造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的函(安健函,2010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059,号),关于开展石棉开采和石棉制品制造企业职业危害状况调查的函(安健函,20103,号),57,主要检查内容及方式,1,、主要内容:,(,1,)职业危害防治的领导机构,(,2,)规划及年度计划,(,3,)职业危害防治经费,(,4,)规章制度、应急预案,(,5,)职业卫生培训,(,6,)防护措施,(,7,)个体防护用品,(,8,)劳动管理,(,9,)工伤保险,(,10,)职业危害因素申报,(,11,)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卫生档案,(,12,)职业危害因素检测,(,13,)健康监护、职业病患者的安置,(,14,)其他,58,2,、现场检查,(,1,)防护设备等检查,(,2,)急救用品、报警装置、各种应急标 识以及应急照明等检查。,(,3,)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的检查,(,4,)个体防护用品的检查,(,5,)个人剂量计的检查,(,6,)警示牌等各种现场警示标示,是否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59,3,、资料检查,(,1,)检查劳动合同,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和工伤社会保险待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危害因素检测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是否由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监测点、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次)是否符合要求;出具的结果报告是否符,合要求),60,(,3,)健康监护情况,健康检查单位是否具有资质,检查人群、比例以及检查周期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项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是否齐全,内容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4,)有关文件和制度的检查,机构、计划、预案、费用、制度等检查,61,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危害机理及识别,62,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三个方面。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可能产生有害作用的,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亦称职业危害因素。,2025/11/2 周日,62,63,职业危害因素类别,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类如下,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等,2025/11/2 周日,63,64,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向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等,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等,人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2025/11/2 周日,64,65,职业危害因素类别,生产环境设施不良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建筑设施不符合设计卫生标准要求。如厂区总平面布置不合理;建筑物容积和建筑物结构构件与生产性质不相适应等,缺乏适当的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安全卫生技术设施,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设施,或设施不完善,其它方面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防护器具有缺陷。,2025/11/2 周日,65,66,危害机理及识别,职业性损伤,外伤,职业病,职业特征,与工作有关的疾病,2025/11/2 周日,66,67,危害机理及识别,法定职业病概念及名单,概念,凡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人体特异性疾病,均称为职业病,名单,共十大类,,115,种法定职业病,2025/11/2 周日,67,68,危害机理及识别,生产性粉尘及尘肺预防,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劳动过程中,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2025/11/2 周日,68,69,危害机理及识别,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尘肺,可分为十一种:,(,1,),矽肺 由含较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如石英)引起的尘肺。,(,2,)煤工尘肺,(,3,)碳黑尘肺,(,4,)石墨尘肺,(,5,)金属尘肺等,2025/11/2 周日,69,70,2025/11/2 周日,70,镉肺,硅肺,煤炭肺,71,危害机理及识别,2,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1,)支气管哮喘(,2,)棉尘症(,3,)职业性过敏性肺炎(,4,)漫性非特异性阻塞性肺病(,5,)混合尘肺,2025/11/2 周日,71,72,危害机理及识别,3,粉尘致癌,4,粉尘的中毒作用,5,粉尘的局部作用,2025/11/2 周日,72,73,危害机理及识别,尘肺的预防,八字经验,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革”,指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水”,即湿式作业,“密”,即密闭尘源,“风”,即排风除尘,“护”,即个人防护,“管”,即维护管理,建立各种制度,“教”,是宣传教育,“查”,是及时检查(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2025/11/2 周日,73,74,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概念与来源,概念,在工业生产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2025/11/2 周日,74,75,2025/11/2 周日,75,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来源,1,气体,2,蒸气,3,雾,4,烟为飘浮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0.1,微米的固体微粒。,5,粉尘是指直径大于,0.1,微米的且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76,2025/11/2 周日,76,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吸入,食道食入,皮肤吸收,眼睛,77,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由于生产性毒物多呈气体、蒸气、烟尘、雾、粉尘的形态,因此,都可经呼吸道进入机体。,2,皮肤也是较常见的进入途径。,3,消化道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机体的机会较少,多因不遵守操作规程和不良卫生习惯所致,4.,眼睛,2025/11/2 周日,77,78,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生产性毒物对健康的危害,1,职业中毒由生产性毒物引起中毒,称为职业中毒。,2,致突变、致崎、致癌作用(,“,三致,”,作用),3,其他作用,2025/11/2 周日,78,79,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常见职业中毒,铅中毒,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引起中毒。铅是一种全身性毒物,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汞中毒,锰中毒,2025/11/2 周日,79,80,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苯中毒,苯在工农业生产上使用相当广泛,为常见的生产性毒物之一。在下列生产中经常要接触到苯:,1,苯的生产 苯及其它同系物甲苯、二甲苯主要由煤焦油分馏及裂解石油中生产出来,也可以人工合成。,2,用作原料 苯除作为燃料外,还可用于生产酚、硝基苯与氨基苯、香料、药物、农药、聚苯乙稀塑料、丁苯橡胶、合成纤维与合成洗涤剂等。,2025/11/2 周日,80,81,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3,用作溶剂和稀释剂如医药工业中用于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橡胶加工工业用作粘合剂的溶剂。喷漆所用的稀释剂香蕉水、天那水,也常含有苯。也会中毒。,2025/11/2 周日,81,82,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汽油中毒,生产环境中汽油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虽也可以吸收,但量极微。汽油对人的毒作用,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2025/11/2 周日,82,83,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刺激性气体中毒,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的共同点是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的毒作用特点是使氧在体内的输送或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形成组织缺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在生产条件下,主要以粉尘或蒸气的形态存在于空气中,既可经过呼吸道进入机体,亦可经完整皮肤吸收。,2025/11/2 周日,83,84,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高分子化合物中毒,高分子化合物又名高聚物或聚合物,范围甚广,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产品以及粘合剂、离子交换树脂。,2025/11/2 周日,84,85,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职业中毒预防,消除毒物,降低毒物浓度,做好个人防护,增强体质,安全卫生管理,环境监测与健康监护,2025/11/2 周日,85,86,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物理因素,高温,工农业生产中,常可遇到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气温(,35,-38,以上)伴有强辐射热(,1.5-10,卡,/,厘米,2,分以上),或高气温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超过,80%,)。在这种条件下从事的工作,称为高温作业。,2025/11/2 周日,86,87,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高温作业对健康的危害,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防暑降温措施,2025/11/2 周日,87,88,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生产性噪声,概念,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称为生产性噪声。,声音对健康的危害,(,1,),听觉系统(,2,),神经系统(,3,),心血管系统(,4,),消化系统,2025/11/2 周日,88,89,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1.,满足,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为,85dB,(,A,),现有企业暂时达不到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dB,(,A,),另有规定接触不足,8,小时的工作,噪声标准可相应放宽,即接触时间减半容许放宽,3dB,(,A,),但无论时间多短噪声强度最大不得超过,115dB,(,A,)。,2025/11/2 周日,89,90,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3.,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与厂房,4.,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5.,个体防护,6.,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7.,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2025/11/2 周日,90,91,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振动,电磁波,(属非电离辐射),1,高频电磁场对健康的危害(,1,),神经系统在对接触中、短波作业者进行调查和体检时,神经衰弱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头痛、失眠、多梦、疲乏无力、记忆力衰退、心悸等。,2025/11/2 周日,91,92,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2,),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心律不齐,血压偏低或二侧血压不对称。,3,高频辐射预防措施(,1,),屏蔽措施(,2,),远距离操作(,3,),屏蔽装置接地的优劣直接影响屏蔽的效果(,4,),卫生保健措施(,5,),安全技术教育,2025/11/2 周日,92,93,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2.,微波,是指无线电波中频率在,300-300000,兆赫,(MHz),所对应的波长在,1,米,-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我国的,微波辐射暂行卫生标准,规定:微波设备出厂前,生产部门必须进行漏能鉴定。距设备外壳,5,厘米处,漏能不得超过,1,毫瓦,/,厘米,2,。,3.,红外线,红外线是介于可见光中红光与微波之间,波长为,10,-3,米,-410,-7,米的电磁波,2025/11/2 周日,93,94,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4.,紫外线,波长,100-400nm,的电磁波称为紫外辐射,亦称紫外线。,5.,激光,激光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光源,它是一种人造的,特殊类型的非电离辐射。,2025/11/2 周日,94,95,危害机理及识别,行业举例,行业劳动卫生(比如),(一)焊接作业对健康的危害及防护,1,焊接作业对健康的危害,(,1,)电焊工尘肺(,2,)职业中毒(,3,)呼吸道损伤(,4,)眼睛损伤,2025/11/2 周日,95,96,危害机理及识别,行业举例,2,危害防护措施,消除危害有可能通过选择焊接方法、控制污染物等途径作出优化抉择。,焊接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