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绪论教育心理学,一、心理学与教育得结合,(一)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得结合,1,、中国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得结合,(,1,)孔子,学习心理;德育心理;差异心理,(,2,),学记,学记选读,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尽管有味美可口得菜肴,不吃就是不会知道她得美味得;尽管有高深完善得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她得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得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得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得钻研。所以说,教与学就是互相促进得。,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就是一个事情得两个方面”,就就是说得这个道理啊!,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大学施教得方法:在学生得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得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得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就是教学成功得经验。,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得趋势;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个人瞑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得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得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得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就是教学失败得原因。,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得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得原因,就可以当好教师了。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得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就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就是施教得人必须要了解得:人们学习失败得原因,或者就是因为贪多,或者就是知识面偏窄,或者就是态度轻率,或者就是畏难中止。这四点,就是由于学生得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得。教师懂得受教育者得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得作用,就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若要学到父亲高超得手艺),高明得冶金匠得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缝皮袄;高明得弓匠得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编撮箕,用来学拉车得小马,要放在车后跟着走。君子懂得了这三例(就是通过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使事业成功得道理,就可以搞好教学工作了。,2,、,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得结合,(,1,)亚里士多德,植物得灵魂,营养,体育,动物得灵魂,感觉,智育,人类得灵魂,理性,德育,(,2,)夸美纽斯,教育要顺应人得自然本性,(,3,)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二)科学心理学与教育得结合,1、实验教育学派教育心理学得先驱,梅伊曼(Meumann),比纳(Binet)和西蒙(Simon),2、,桑代克(,Thorndike,),1903年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科学教育心理学得诞生。,(三)现代心理学与教育得结合,1,、单向道时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2,、死胡同时期(,20,世纪,30,年代,-60,年代),3,、双向道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12,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二、教育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研究对象,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得基本规律。,(二)研究任务,1,、关于学方面得研究,(,1,)揭示学习结果得性质,(,2,)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3,)阐明学习得过程,(,4,)阐明有效学习得条件,2,、关于教方面得研究,(,1,)激励和维持学生得学习动机,(,2,)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有组织得信息,(,3,)引导学生对呈现得信息作出适当反应,(,4,)对学生得反应提供反馈和纠正,(,5,)对学生得学习结果作出诊断和评估,必要时给,予补救教学,(,6,)创设良好得人际环境,便于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各种交流,三、教育心理学得性质和作用,(一)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得学科。,1,、早期,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得应用,2,、现在,独立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二)作用,1,、理论意义,(,1,)充实普通心理学得一般理论,(,2,)促进教育学理论得发展,(,3,)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理论指导,2,、教学实践意义,(,1,)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得学习,(,2,)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得课堂问题,四、教育心理学得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乌申斯基:,1868,人就是教育得对象,卡普捷烈夫:,1877,教育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二)发展时期(,20s-50s,),20s,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30s,学科心理学,维果斯基得文化历史观,40s,弗洛伊德得精神分析理论,50s,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信息论,(三)成熟时期(,60s-70s,),1,、西方教育心理学得发展,(,1,)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2,)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3,)内容日趋集中,2,、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得发展,(,1,)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2,)发展了不同于西方得学习理论,(,3,)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得作用,(,4,)重视教学心理中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得探讨,(四)完善时期(,80s,以后),1,、发展趋势,(,1,)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2,)理论分歧越来越小,2,、主要成果,(,1,)主动性,(,2,)反思性,(,3,)合作,(,4,)社会文化对学习得影响,五、教育心理学得科学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得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得原则,4,、教育性原则,(二)主要研究方法,1,、教育心理实验,2,、观察法,3,、调查法,(,1,)问卷法,(,2,)访谈法,(,3,)教学经验总结法,4,、教育行动研究,5,、设计型研究,(三)研究方法得综合化趋势,1,、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2,、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3,、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六、课程内容简介,第一部分 绪论,教育心理学得性质、作用、历史和方法,教育与心理发展,第二部分 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联结派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其她派别得学习理论,第三部分 学习内容论,知识得学习,学习策略及其培养,问题解决学习,动作技能得获得,智力与创造力得培养,品德得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四部分 学习条件论,学习得迁移,学习动机与学习,人格因素与学习,环境因素与学习,教学方法、教学媒介与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