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8/6 Thursday,#,2025/10/31 周五,西方宏观经济学6,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定义和划分,一、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or Trade Cycle)的定义,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每一个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经济扩张(繁荣)阶段Prosperity,紧缩(萧条)阶段Depression,危机阶段Crisis,复苏阶段Recovery,宏观经济学,二、经济周期的划分,朱格拉(C.Juglar)周期,基钦(Joseph Kitchin)周期,康德拉惕夫(N.Kondratiev)周期,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周期,熊彼特(J.A.Schumpeter)周期,宏观经济学,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一个旨在对经济周期这一社会经济现象作出完整的解释的理论或假说,一般涉及下述四个方面:,为什么,经济扩展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总会爆发危机并继之以反方向的收缩过程。,经济扩展和经济收缩过程,为什么,是累积性的,促使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递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经济周期为什么周期地出现或周期性的根源,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学者把众多的经济周期理论综合概括为两大类别:,外生理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的某些事物的波动,如太阳黑点或星象、战争、革命、政治事件、金矿的发现、人口和移民的增长、新疆域新资源的发现、科学发明和技术进步等等,内生理论:,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内部的某些因素如投资、消费、储蓄、货币供给量、利率等等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来解释,首先把外因和内因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理论模型即萨谬尔森提出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宏观经济学,第三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这一模型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体系本身所具有的产生周期性波动的功能,;二是,经济波动的原动力来自外界的冲击。在影响经济波动的各种变量中,投资起重要的作用。(为什么),一、加速数原理,宏观经济学,由产出变动引致的投资,时期 产出 期望资本 实际资本 更新投资 净投资 总投资,1 200 400 400 20 0 20,2 200 400 400 20 0 20,3 210 420 420 20 20 40,4 220 440 440 20 20 40,5 250 500 500 20 60 80,6 270 540 540 20 40 60,7 260 520 520 20 20 0,8 256 512 512 20 8 12,9 250 500 500 20 12 8,10 230 460 480 0,11 200 400 460 0,12 190 380 440 0,13 210 420 420 0,14 220 440 440 20 20 40,宏观经济学,加速原理的主要特征:,(1)由于资本产出比率(即加速数)大于1,产出的增加引起投资更大的增加。,(2)从百分数看,第3期和第2期相比,产出增加了5,由此引致的投资增加了100,可见投资加速。,(3)产出的增加量逐期保持不变,投资总额才逐期保持不变(如第2期到第3期和第3期到第4期)。,(4)产出的增加量下降导致投资下降,产出的增加量上升导致投资的上升。,(5)产出的下降减缓将引起总投资的增加。,(6)在有过剩生产能力时,加速原理暂时不起作用。,宏观经济学,二、乘数原理,三、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联系和区别,四、乘数和加速数原理模型的数学描述,宏观经济学,现假设Y,t-1,=0,Y,t-2,=0,G,t,=1,a和b为各种不同的假定数值,那么,宏观经济学,时期,a=0,b=0.5,a=2,b=0.5,a=2,b=0.6,a=4,b=0.8,1,2,3,4,5,6,7,8,9,1.00,1.50,1.75,1.875,1.9375,1.9688,1.9844,1.9922,1.9961,1.00,2.50,3.75,4.125,3.4375,2.0313,0.9141,-0.1172,0.2148,1.00,2.80,4.84,6.352,6.6256,5.3037,2.5959,-0.6918,-3.3603,1.00,5.00,17.80,56.20,169.84,500.52,1459.592,4227.704,12241.1216,削弱波,(Damping,Wave),爆炸波,(Explosive,Wave),宏观经济学,思考:,经济波动为什么会有上限和下限的界限?,政府可以如何采取措施对经济波动实行控制?,宏观经济学,五、希克斯的分析,C,E,F,A,C,E,F,A,Y,t,希克斯模型就是在加速原理和乘数原理以及爆发型波动的基础上,考虑到充分就业所形成的波动上限和固定资本损耗所形成的波动下限,这两个原因,对经济周期波动现象给予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宏观经济学,第四节 其他的经济周期理论,一、消费不足与储蓄过度理论,1.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用广大劳动人民的贫困化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必然性,2.马尔萨斯的储蓄过度论,为了避免根源于储蓄过度而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马尔萨斯的对策是增加不劳动者和非生产劳动者的消费,宏观经济学,3.霍布森的储蓄过度(消费不足)论,提出根源与资本主义分配引起的消费不足危机理论,以及改善资本主义分配以防治生产过剩和失业的改良主义主张。,生产过剩就是由于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生产的增长,即消费不足造成的,4.福斯特和卡靖斯的消费不足论,储蓄过度消费不足消费品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理论,无论从企业或个人来看,储蓄都是必要的,因为储蓄是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但储蓄的结果,必然造成生产过剩以及由此而生的生产减缩,厂房机器和人力不能充分利用的现象。这就是他们所谓的节俭的进退为谷,宏观经济学,二、比例失调危机理论投资过多,1.货币的投资过多理论,认为货币金融当局的信用膨胀是破坏经济体系的均衡,引起经济扩张并由此导致危机和萧条的原因。,但也不把危机解释为纯货币现象,即危机之所以出现是由于货币因素所引起的物质生产领域的两大部门之间的配合比例的失调。,2.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着重从生产过程本身来解释危机,并不把货币因素视为引起经济周期之最初动因。,虽然货币信贷膨胀是经济扩张的必要条件,但货币因素仅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宏观经济学,三、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资本主义的演化或进步,其根本动因,在于少数有着企业天才的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创新的含义:五层含义,四、纯货币危机理论霍特莱,最基本特征就是把经济周期和危机说成纯货币现象,不仅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唯一和充分的原因,在于银行体系周期地扩张和紧缩信用,而且认为危机的产生,完全是由于繁荣后期银行采取的紧缩信用政策所造成的。,宏观经济学,五、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卡列茨基,经济危机周期地出现归结为政府的政策制造的,即经济发展由于政治的原因而表现为繁荣与萧条交替更迭的经济循环,六、货币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注重用实际统计资料证明其观点:货币量的变动通过货币传递机制(货币政策变化影响总需求的过程)的作用引起产量与就业量的变动,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七、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对价格和工资变动的错觉使私人、厂商提供劳动和产品总是过多或过少,导致产出和就业的周期性波动,宏观经济学,我国经济波动简况,(一)体制改革前的经济波动,1.集中计划体制形成初期的两次波动(19531957),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引起的大波动(19581962),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经济衰退(19631968),4.“文革”中期的经济波动(19691972),5.“文革”后期的低增长(19731976),宏观经济学,(二)经济转轨时期的经济波动,1.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的经济波动(19771981),2.新体制时期的第一次经济波动(19821985),3.新体制时期的第二次经济波动(19861990),4.新体制时期的第三次经济波动(19911999),5.新体制时期的第四次经济波动(2000),宏观经济学,1.如果某国经济中连续5年的国民收入分别是Y,t,=1000亿元,,Y,t+1,=1200亿元,Y,t+2,=1600亿元,Y,t+3,=1600亿元,Y,t+4,=1500亿元。,t年的净投资I,t,为400亿元,当年的国民收入比上年的国民收入增加了200亿元,,求(t+1)至(t+4)年该国的净投资额分别是多少?,2.如果某国经济中t年的国民收入Y,t,是1000亿元,,资本产出比率a=2,重置投资D,t,为每年200亿元,年初资本存量K为1800亿元,,以后三年的国民收入分别为1120亿元,1180亿元,1150亿元,分别计算连续四年的净投资I及总投资G。,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