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市场的特征、构成、形成与发展,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首先,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生产决定交换。没有国际分工,就没有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是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次,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开展活动的场所,是国际分工的重要实现手段。,最后,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对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第一节 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涵义与类型,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阶段,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及类型,(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分工:若干劳动者从事各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工作。,社会分工:指整个社会内部创造使用价值的各种有用劳动,按照生产的内在规律进行有机组合。,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社会分工由国内向国外的延伸,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与国内分工的区别,1,、国内分工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而国际分工则是在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才出现的。,2,、国内分工是各国国民经济范围内的劳动分工,而国际分工则是以各国国民经济为基础,超越国家界限形成的社会分工。,3,、国内分工的发展主要决定于各国本身的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国际分工则取决于整个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国际化程度。,4,、国内分工一般不受其他国家权力和制度的限制,而国际分工则必然受到他国的政策、法律和其他上层建筑因素的制约。,(二)国际分工的类型,Type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二、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社会生产力水平,自然条件(气候、土地、矿藏等),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国际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国际资本流动,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科学技术的应用上。科学技术不断地改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生产过程,并促使新部门和新产品不断出现,从而使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的形式和内容、深度和广度随之变化。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英国世纪、美国世纪、“中国世纪”?等。,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但绝不是决定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替代品大量出现,自然条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趋于下降。,社会因素即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大小等对国际分工起重大影响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他要素密集型产业;国际分工的细化;市场规模与国际分工程度的相关性。影响市场大小的主要因素:人口数量、有效需求,国际生产关系从根本上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国际生产关系的基础。当代国际分工的资本主义性质。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的两面性:进步性,/,剥削、掠夺、不平等性。,上层建筑(国家干预)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起推进或延缓作用。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国家力量、经济政策、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等。如日本的贸易立国战略、科技立国战略等,德国的幼稚产业保护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等。,三、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期),地理大发现及殖民地的开拓,促使世界市场及国际贸易发展。,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开始形成,以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进而形成现代工厂制度。,当时国际分工的,3,大特点(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的分工),“,垂直型,”,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即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分工),哥伦布航海路线图,麦哲伦航海路线,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到二次大战),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展与两大运河的开凿,促使新的国际分工体系迅速发展,该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世界各国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型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分工的中心从英国一国变为一组国家,它们之间的水平式分工正逐步形成。,国际分工深化阶段(二次大战以来),四、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由知识经济的兴起及其引发的对资源依赖方式的变化所致),国际分工的领域与形式不断拓展(从单纯的国际贸易向贸易、投资、生产等发展,多种形式之间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国际分工还在产业内部不断深化,表现为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工艺流程专业化、,R,&D,的专业化等),国际分工的模式由低级向高级(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显著变化(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国际经济秩序、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角、社会主义国家参加了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呈网络与梯级转换式发展(区域、国家、部门、企业彼此之间的互动网络体系,雁行模式),国际分工为所有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发达国家的累积和集聚优势,/,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五、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分工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1800-1913,年,世界人均生产每,10,年增长率为,7.3%,,世界人均贸易额每,10,年增长率为,33%,。,1913-1938,年,世界生产发展缓慢,国际分工处于停滞状态,国际贸易量的年均增长率仅为,0.7%,。二战后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图,1,世界商品出口与,GDP,增长变化,图,2,世界贸易与世界产出增长率对比,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其同世界各国的分工程度呈正比。凡是处于国际分工中心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据主要地位),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二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表现:,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超过了初级产品所占比重(,1953,年为分水岭);,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不断增加(工业化道路);,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内分工的影响);,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图,3 Share of Services Value Added in GDP Selected Countries,200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产业链分工与产品附加值),国际分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1950,年世界外贸依存度为,5%,,,1960,年为,10.5%,,,1970,年为,14.9%,,,1980,年为,16.6%,,,1990,年为,19.9%,,,2005,年为,24.5%,),国际分工制约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表 各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率(,1820,1971,年),年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苏联),美国,日本,1820,24,20,15,4,1840,21,18,17,5,1860,21,16,15,14,1870,32,10,13,4,23,1896,1900,20,7,17,5,30,1,1913,14,6,16,6,36,1,1926,29,9,7,12,4,42,3,1936,38,9,5,11,19,32,4,1963,5,4,6*,19,32,4,1971,4,3,5*,16,33,5,(),注:*西德,资料来源:宫崎,奥村,森田(,1981,),,1-23,表。转引自,Rostow(1978).,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单位:美元),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人均,GDP,(,PPP,),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人均收入(,PPP,),类型,人均,GDP,类型,人均收入,高收入国家,24430,高收入国家,37141,上中等收入国家,8320,上中等收入国家,12297,下中等收入国家,3960,下中等收入国家,4592,低收入国家,1790,低收入国家,1407,表,2,中国外贸依存度发展阶段,时段,贸易依存度变化,%,贸易依存度年均增长率,%,第一阶段(,1978,1989,),8.9,24.8,1.4,第二阶段(,1990,1999,),28.8,36.3,0.7,第三阶段(,2000,2004,),43.8,70.0,6.8,第四阶段(,2005,2010,),63.0,50.6,表,3,各主要国家在世界生产及出口中的份额,图,4,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的变化,图,5,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趋势,图,6 Exports of Goods and Services,1980-2000,图,7 Commercial Services Exports Shares by Regions,世界商品与服务出口值各类经济体分布,世界商品与服务进口值各类经济体分布,第二节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内涵,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市场的分类及作用,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一、世界市场的内涵,市场是商品和服务交换的领域,是买卖双方开展活动的场所。它是商品经济中社会分工的表现。世界市场或国际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服务和科技交换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商品流通领域的总和。它是在各个贸易国家的国内市场基础上形成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产物。,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的前提,没有分工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反过来,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又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因此,两者大体上是同一过程,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世界市场的萌芽阶段(,16,世纪初至,18,世纪,60,年代),地理范围有限,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而是以地中海区域性市场和波罗的海区域性市场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市场,区域性市场之间以商业资本为媒介,无论是贸易量还是贸易额都不是很大,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小生产者和工场手工业产品、奢侈品及农产品,并逐步向纺织品、冶金工业品过渡,新的金融商业机构,如银行、交易所、股份公司、保险公司等相继出现,区域性市场之间及同一市场内部,一国不同市镇间商品价格不统一,(二)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商品市场上的统治地位。特点:,由于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商品交换的时间和空间大大缩短,机器大工业要求世界市场不断扩大(扩容),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推进城市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沿海、沿江和沿河的一些大城市成为世界重要的消费品集散中心和消费中心,区域市场及其联系更加紧密,商品的世界价格逐渐形成,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上占支配地位,(三)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以电力、内燃机、汽车制造及化学等工业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世界市场。这一时期的世界市场以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特点:,形成以金本位制为特征的多边贸易支付体系和世界货币,世界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繁多,各种商品交换行为都要受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约束,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都要直接受世界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各种贸易关系和贸易行为还要遵守统一的国际贸易法规和惯例,各种垄断组织参与世界市场竞争。垄断企业的,4,种组织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和电讯条件,以及比较固定的航线、港口和码头(四固定)。,(四)世界市场的深化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关系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发育进入了深化阶段。特点:,世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种类不断增加,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世界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607,亿扩大到,2002,年的,130934,亿美元,增加,216,倍),世界市场动荡不断,投机不断加剧,世界市场日趋复杂,风险不断加大,世界市场逐渐细分,垄断性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全面开放,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市场不断统一,管理与协调不断发展,世界市场形成体系(海洋资源市场、环境保护市场、航空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市场、绿色产品市场),三、世界市场的分类和作用,(一)世界市场的分类,按地区范围划分(西欧市场、北美市场、南美市场、中东市场、东南亚市场、东欧及俄罗斯市场、非洲市场等),按重要程度划分(主要商品市场,/,次要商品市场),按商品种类划分(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按产品类别划分(纺织品、粮食、钢铁、汽车、电子产品、飞机等),按要素密集程度划分(自然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二)世界市场的作用,从世界市场发展过程来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又是其结果。世界市场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脱离世界市场而独立存在。,世界市场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商品销售和原料采购场所,世界市场有助于缓和各国社会生产部门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市场是资本扩张的结果和条件,四、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国家和地区,订约人,商品,商品市场(固定组织形式,/,无固定组织形式),商品销售渠道(出口国的销售渠道、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销售渠道、进口国国内的销售渠道),运输网络构成(参见按贸易方式划分的国际贸易分类),信息网络构成(世界市场的中枢),图,8,国际市场价格变化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