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基》《常识》系统课-马克.pdf马克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5500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PDF 页数:283 大小:1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基》《常识》系统课-马克.pdf马克_第1页
第1页 / 共283页
《公基》《常识》系统课-马克.pdf马克_第2页
第2页 / 共283页
《公基》《常识》系统课-马克.pdf马克_第3页
第3页 / 共283页
《公基》《常识》系统课-马克.pdf马克_第4页
第4页 / 共283页
《公基》《常识》系统课-马克.pdf马克_第5页
第5页 / 共2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和马克 Mark-公基常识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公共基础知识 常识判断 主讲:马克 此套视频课程由 up 主刘文超 Vin 购买版权分享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 4 第一节 哲学概论 . 4 第二节 唯物论 . 8 第三节 辩证法 . 11 第四节 认识论 . 19 第五节 历史唯物主义 . 22 第二章 中共党史 . 25 2021 年新增党史. 35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 . 45 第一节 毛泽东思

2、想的形成和发展 . 45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4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4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50 第五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 51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54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 . 54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56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 . 57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 57 第五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59 第五章 经济知识 . 64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 64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 . 66 第三节 收入分配 . 67 第四节 微观经济 . 68 第五节 宏观经济 .

3、71 第六节 经济热词 . 73 第六章 管理知识 . 80 第一节 管理概述 . 80 第二节 行政管理概述 . 87 第三节 行政组织 . 87 第四节 行政决策 . 88 第五节 行政执行 . 90 第六节 行政监督 . 90 第七节 公共危机管理 . 91 第七章 公文知识 . 91 第一节 公文文种与分类 . 92 第二节 公文的格式 . 93 第三节 公文的行文规则 . 99 第四节 公文办理 . 101 第八章 历史人文 . 105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 . 105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2 第二节 中国近

4、代史 . 113 第三节 中国文化 . 117 第九章 自然科技 . 133 第一节 三次工业革命 . 133 第二节 生物知识 . 133 第三节 医学知识 . 135 第四节 物理常识 . 138 第五节 化学常识 . 140 第六节 航天和能源 . 141 第七节 地理知识 . 142 附:人文地理背诵内容(记忆性内容,未有视频讲解) . 156 法律部分. 172 第一章 法理学 . 172 第一节 法的概念 . 172 第二节 法律关系 . 175 第三节 法律规则 . 176 第四节 法律责任 . 177 第五节 法的渊源 . 178 第六节 法的效力 . 179 第七节 法的实施

5、 . 180 第二章 宪法 . 182 第一节 宪法基本理论 . 182 第二节 国家基本制度 . 185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 188 第四节 国家机构 . 189 第三章 刑法 . 199 第一节 刑法概述 . 199 第二节 犯罪概述 . 200 第三节 刑罚概述 . 205 第四节 刑法分则 . 210 重点罪名 . 210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补罪名: . 215 第四章 民法 . 219 第一节 民法概述 . 219 第二节 民事主体 . 220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 . 224 第四节 民事权利 . 226 第五节 民事责任 . 239 第六节 婚姻家庭关系 . 243

6、第七节 诉讼时效 . 246 第五章 行政法 . 251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 251 第二节 行政行为 . 252 第三节 行政许可 . 253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3 第四节 行政处罚 . 254 第五节 行政强制 . 257 第六节 行政复议 . 258 第七节 行政诉讼 . 259 第六章 其他法律法规 . 265 第一节 劳动法 . 265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 . 266 第三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268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 . 270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 . 278 非法习题无参考答案,需要听课 .

7、 282 法律习题参考答案 . 282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哲学概论 一、哲学与世界观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4.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习题】 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

8、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 A.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 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D.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1)区别: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 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习题】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

9、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习题】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 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

10、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恩格斯。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5 1.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1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世界的本原。基本特征是,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11、,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第一,这些观点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第二,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是把基本粒子的构成、 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具有形而上学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或者说是局限性: 第一、机械性 第二、形而上学性 第三、不彻底性 (3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

12、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2.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根据精神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二者的区别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规定,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分类分类 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原 代表人物及观点代表人物及观点 主观 人的主观精神孟子孟子 庄子庄子 王阳明王阳明 笛卡尔笛卡尔 贝克莱贝克莱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

13、超购买观看 6 唯心 主义 特定词汇: 我、 心、人、 感觉、 意志等; 万物皆备于我 万物与我唯一 心外无物 我思故我在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客观 唯心 主义 客观精神特定词汇:道、理、绝对观念、理念、上帝等。 老子老子 朱熹朱熹 黑格尔黑格尔 柏拉图柏拉图 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理在物先, 理在事先。 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习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的本原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改造世界的方法论问题 D.如何指导实践的问题 【习题】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这一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古

14、代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习题】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这是属于( )观点。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习题】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 “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

15、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1)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2)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德国物理学家迈耶、英国物理学家焦耳) (3)达尔文的进化论 2.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直接理论来源: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7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 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 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

16、点,而且居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核心和顶端。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变革 (1)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在于科学的科学的实践观的确立。实践观的确立。 (2)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 【习题】【多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

17、的空想社会主义 D.达尔文的进化论 【习题】【多选】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8 第二节 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一)物质 列宁: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二)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运动 运动,指

18、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标志物质存在状态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1.1.运动的基本形式运动的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2.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3)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3.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静止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静止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

19、2)相对静止主要有两种形态: 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事物处于量变阶段,保持质的稳定性。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4.两种错误主张两种错误主张 一种是把相对静止夸大为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 另一种是相对主义:这种观点,否认相对静止,把一切具体物质形态同它们的运动形态都看成是一堆变幻不定的不可捉摸的东西, 不承认事物有质的相对稳定性, 最终必然要导致不可知论。 【习题】古希腊哲学

20、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事物“什么也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事物和运动的关系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9 【习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论断蕴含的辩证唯物论哲理主要是( )。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

21、一 B.任何事物都处在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 C.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三)时间和空间(三)时间和空间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的,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3.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的,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4.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一)意识的起源(一)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环节: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发展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感觉心理; 由动物心理飞跃到人类

22、意识。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劳动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锁钥劳动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锁钥” 语言作为思维的外壳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劳动和语言直接推动了从猿脑到人脑语言作为思维的外壳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劳动和语言直接推动了从猿脑到人脑的转变。的转变。 (二)意识的本质(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马克思。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三)意识的作用(三)意识

23、的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2意识能动作用表现为: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2)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3)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4)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 【习题】温家宝总理把勤政比喻为“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某终”,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10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C.意识具有社会物质性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习题】“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

24、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是一种特殊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D.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一)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三)方法论(三)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 【习题

25、】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精神贫困问题是摆在扶贫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解决好精神层面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提升自主脱贫能力。强调精神脱贫的重要性是因为( )。 A.意识可以产生物质 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C.精神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力量 D.意识可以直接改造世界 【习题】德国政府规定,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以爱护森林为荣,砍伐树木为耻”的理念在每个德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因此与热衷于用珍贵木材制作家具、 艺术品或进行投资收藏的中国人相比,德国人对珍稀木材并不热衷,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较为完善,德国森林覆盖率高。这主要说明( )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

26、符合客观规律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能够有效指导实践并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定义 (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11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性。 (3)规律可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习题】瑞士“阳光动力 2 号”开启了太阳能飞机的首次环球之旅,该飞机不用一滴燃油,使用单晶

27、硅电池板,提高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了进一步的探索。这说明( )。 A.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需要为转移的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控制和改变规律 (二)主观能动性(二)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三)辩证关系(三)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

28、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习题】“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C.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差别的 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习题】“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

29、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段励志留言在网上受到网友追捧,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A.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制约 D.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关键 第三节 辩证法 两个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辩证法的总特征)。 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重点学习三大规律)。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12 五对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 一、两大观点一、两

30、大观点辩证法总特征辩证法总特征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1 1联系的概念:联系的概念: 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事物与事物之间,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即内部联系。事物与事物之间,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即内部联系。 2 2联系的特点: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2)普遍性普遍性:时时有联系,事事有联系。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

31、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多样性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 (4)条件性条件性:联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 3.3.整体与部分整体与部分 原理 区别 含义 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其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 地位 功能 1.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2.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在特殊情况下,当某一部分成为整体的主要环节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32、。 联系 相互 依存 1.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只有相对于它构成的整体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相互 影响 1.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2.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1.整体的观点要求我们在观察与处理问题时要着眼于有机整体; 2.部分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总揽全局的前提下,处理好局部。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13 【习题】

33、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整体和部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B. 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C. 整体的功能由部分的功能构成 D. 部分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4.4.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 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习题】习近平主席曾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的发言中指出:“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

34、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习主席的话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质量互变原理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1 1发展发展 (1)概念: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2)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与变化的关系: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不一定是上升的前进的。所以发展一定是变化,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发展和变化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2.2.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意义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意义: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坚持与时俱进

35、,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习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二、三大规律二、三大规律 (一)质量互变的规律(一)质量互变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1.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事物功能发生的变异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2)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

36、化、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14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 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 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2 2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 (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2)防微杜渐。 (3)坚持适度原则,即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划清界限,防止过犹不及。 【习题】在工

37、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习题】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 “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A. B. C. D.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1.肯定、否定肯定、否定 肯定:肯定: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否定:否定:

38、事物中促使它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 2.2.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3)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 (4)辩证的否定观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 3.3.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肯定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肯定否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 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

39、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15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5. 5. 方法论方法论 (1)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命题: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2)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3)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对待前进和曲折。 【习题】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的规律是( )。 A.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对立统一规律(三)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揭示了普

40、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1)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习题】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且利用规律 C.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

41、习题】“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贼:伤害)。”这首古诗语言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其深刻。其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2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 (2)关系: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

42、内因而起作用。 【习题】镜花缘描写过一个“自诛阵”:此阵未用一兵一卒,仅以“贝、才、刀、巴、水、酉”(即财、色、酒)布之。凡入此阵者,“一念之欲不能制,就会踏进地狱门”,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16 但遇到头脑清醒之人,却会杀伤力尽失。这蕴含的哲理是( )。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内因是第一性的原因,只要内因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3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

43、1)矛盾的普遍性: 处处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时时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又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 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矛盾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和思维中,人的思维中的矛盾是客观世界矛盾反映,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2)矛盾特殊性: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 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 矛盾特殊性有三种表现形式, 其一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各自有各自特点; 其二为

44、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其三为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地位和作用。 (3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4)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习题】“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A.主要矛盾是关键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

45、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习题】 某地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展成功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实际, 依靠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从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说明( )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习题】坚毅苍劲的青松,挺拔摇曳的翠竹,迎风傲雪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在时艰中同生,在寒岁中共荣,都有不畏严寒的高尚风格,被喻为“岁寒三友”。这表明( )。 A.整体由部分构成 关注 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17 B

46、.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部分离不开整体 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习题】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 )。 A.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B.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 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 4.4.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及其意义 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 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辩证关系:二者之间相

47、互影响,相互作用;主要矛盾决定和制约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影响和反作用于主要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意义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次要方面也叫非主要方面) 辩证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主要方面支配和决定次要方面,次要方面也影响和反作用于主要方面;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方面决定的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辨证关系 两点论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方面,反对只顾一方,忽视另一方的形而上学一点论。

48、 重点论是必须分清主次, 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对不分主次的形而上学均衡论。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 【习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一论断中所包含的哲理是( ) A.做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习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关注

49、b 站 up 主刘文超 Vin 课程中敏感部分内容上传在 cctalk 搜索刘文超购买观看 18 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说明( )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习题】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显现出来已经晚了一步。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更是告诫人们:“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B.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

50、量互变规律 三、五对范畴三、五对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一)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2关系特点:因果联系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非任何前后相继现象存在因果关系。 (二)必然和偶然(二)必然和偶然 1概念: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2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三)可能和现实(三)可能和现实 (1)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2)可能性是指包含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公务员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