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期末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下面乙图表示某海区由于洋流经过形成的海洋表面等温线情况,它反映了甲图中所标四点中哪点的情况,(,),答案:,A,解析:由乙图可判断出此海域在南半球,且有暖流经过。,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图中,F,表示此地的盛行风,,L,是流经此区域的洋流。完成,2,3,题。,2,关于盛行风,F,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吹向东北,是东北季风,B,夏季吹向东北,是西南季风,C,全年吹向西南,是东北信风,D,全年吹向东北,是东北信风,答案:,B,解析:盛行风,F,在冬季为从东北吹向西南的东北季风,夏季为从西南吹向东北的西南季风,而不是信风。,3,若洋流,L,的流向有季节变化,当,L,向西流时,下列城市及附近地区的储水变化量为负值的是,(,),A,上海,B,罗马,C,巴西利亚,D,布宜诺斯艾利斯,答案:,A,解析:,L,向西流,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气候区的罗马降水丰富,储水变化量为正值;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上海降水少,储水变化量为负值;南半球为夏季,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巴西利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降水丰富储水量为正值。,(2010,北京市东城区期末检测,),读“亚洲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回答,4,5,题。,4,水循环,(,),A,环节是水汽输送,冬季风是其主要动力,B,环节是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C,环节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环节蒸发的水汽全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答案:,C,解析:图中表示水汽输送,夏季风是其主要动力,表示降水,亚洲东岸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表示地表径流,它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最典型的是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表示蒸发,海洋蒸发的水汽有一部分被输送到陆地上空。,5,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为背斜,主要由外力侵蚀而成,B,乙处为向斜,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为火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D,丁处为海沟,由板块碰撞而形成,答案:,D,解析:甲处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乙处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背斜;丙处为火山,从图中可看出,它位于板块的碰撞地带;丁为海沟,是大洋板块前缘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2010,合肥六校联考,),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6,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美洲板块,答案:,C,解析:甲为澳大利亚大陆,该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大陆,该大陆位于非洲板块。,7,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图中四个箭头与所示板块边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A,B,C,D,答案:,B,解析:之间为板块的生长边界,处的箭头应向右。,读“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相互作用关系图”,完成,8,10,题。,8,表示搬运作用的是,(,),A,B,C,D,9,岩石表示,(,),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花岗岩,答案:,8.C,9.B,10,表示形成下图地貌的外力作用是,(,),A,B,C,D,答案:,D,解析:关键在于搞清楚外力作用的几种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为风化,(,或侵蚀,),,为侵蚀,(,或风化,),,为搬运,为堆积,为固结成岩。,中广网北京,2007,年,3,月,5,日消息,东南亚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目前正逢夏季风时节,连日暴雨,在该国东部引发大规模泥石流灾难。造成约,80,人在泥石流中失踪、,40,人确定死亡。,泥石流冲出山谷,随着流速减慢,可形成冲积扇地形。读“冲积扇平面图”,完成,11,12,题。,11,沿图中,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12,沿图中,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答案:,11.A,12.C,解析:冲积扇在中心地区,(A),地势较高,向,C,、,B,、,D,三个方向逐渐降低。因此在,CD,线上的剖面图可能是,A,,即中间高,两侧低。在,AB,方向上,河流流速减慢,泥沙中的物质按颗粒大小、重量大小依次沉积。,读图,完成,13,15,题。,13,造成该地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及海浪的侵蚀作用,B,河流水的冲刷作用,C,风化和风蚀作用,D,人类的活动,答案:,C,14,图中,B,、,C,两地的面积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的水平运动,B,人类的围海造田,C,气候变迁,河水减少,D,沙漠侵吞,水面缩小,答案:,.A,15,A,地的农业特色与下列哪一地区相同,(,),A,新疆的绿洲农业,B,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C,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农业,D,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农业,答案:,A,解析:由图中知此地区为非洲东北部地区,河流为尼罗河,河口古迹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结合本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可判断第,13,题选,C,项,第,14,题选,A,项。图中,B,为红海,,C,为维多利亚湖,二者同属于东非裂谷带,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故第,15,题选,A,项。,读下图,完成,16,18,题。,16,图中反映的自然带规律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答案:,B,解析:中纬度地区受水分条件的影响,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明显。,17,上图中区域的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B,解析:北半球中纬度地带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8,图中区域的植被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A,解析: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偏南一点的地区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略图”,读图完成,19,20,题。,19.,甲图所示地区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A,从沿海向内陆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更替,答案:,B,20,某生态学家在该地区进行生态调查,发现,P,点及其周边植被景观分布如乙图所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降水由,P,点向四周增多,B,地下水位由,P,点向四周降低,C,过度灌溉,D,过度放牧,答案:,D,解析:本组题考查对不同地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特点的掌握及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依据经纬度位置及海陆轮廓特征判断该地区为非洲西部几内亚湾沿岸地区,受气压带、风带影响自然带呈现由赤道到两极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图乙中,1,4,地区植被状况受破坏的程度不一致,可判断是由过度放牧造成的,,P,点位于尼日尔河河边,范围较小,降水、地下水分布不会存在明显的差异。,读“某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21,23,题。,21,决定该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22,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降水量,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23,该山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答案:,21.B,22.A,23.C,解析:该山地的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取决于所处的纬度位置,位于温带地区,随海拔高度的上升,首先是引起热量的变化。山地北坡的自然带海拔较高,属阳坡,故该山位于南半球。气温由,12,下降到,0(,雪线,),,海拔高度应上升,2 000,米,而该山地的自然带中没有积雪冰川带,故其海拔不会超过,2 000,米。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南半球没有温带季风气候,故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受西风影响。,下图为“某海域主要洋流流向图”,读图完成,24,25,题。,24,分别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和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产生很大影响的洋流是,(,),A,B,C,D,答案:,B,解析: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加那利寒流,(),使撒哈拉沙漠直逼海岸。,25,若处有一油轮发生泄漏,下列海域受污染最严重的是,(,),A,B,C,D,答案:,B,解析:处发生石油泄漏,石油将随北大西洋暖流扩散到海域。,26,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在华北平原地区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上升,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在城市地区会引起地面下沉,使地上建筑物塌陷,在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A,B,C,D,答案:,B,解析:在华北平原不合理的灌溉会造成土壤盐渍化;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27,28,题。,27,和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暖流,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D,寒流,28,自然带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答案:,27.D,28.B,解析: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是热带草原带,是热带荒漠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由于受海洋水汽影响程度不同,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010,全国卷,),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29,30,题。,29,改造滩涂所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答案:,C,30,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答案:,D,二、非选择题,31,(2009,广东,),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资料一见下图。,资料二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量大于,3 500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m,的沙山。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10%,;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资料三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 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资料四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答案:是固定的。判断依据: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答案: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答案:各种可能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周边地表水;本地降水。,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本来湖泊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吻合,说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本地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解析:依据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可判断该沙山是固定的。由材料四中“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的地下水相近,且水温较高”,说明湖泊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冬季不结冰。,32,读“我国铁路和百万人口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地形上看,我国百万人口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第,_,级阶梯,位于,_(,地形,),;请说明此种地形集中我国大部分百万人口城市的原因。,三,平原,答案:原因:大面积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减少建设投资;周围平坦的土地可以用于农耕,可满足城市居民对副食品的需求。,(2),山区城市一般分布在,_,,列举实例说明,(,至少两个,)_,。,山区河谷地区,银川、重庆、兰州等,(3),气候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方面是,_,和,_,。请说明气候与我国城市分布存在怎样的关系。,气温,降水,答案: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适于人类生活,因而城市大多建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的地区。比如我国的城市主要集中于降水丰富、气温适度的东部沿海地区,而寒冷、干旱的西部地区和湿热的西南部地区较少。,(4),我国的铁路线主要分布在,_,地区,(,地表区,),。请说明我国铁路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答案:东、中部的平原 地形对铁路建设的影响非常明显,由于不同的地形单元,(,平原、丘陵、山地等,),具有不同的高度差,因此要在这些地形单元修建同样技术标准的铁路,其铁路的弯曲程度和相应的总长度也不相同。为了尽可能安全和节约投资成本,铁路一般情况下修建在平原地区,所以,我国的铁路主要集中于东、中部的平原和山谷地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条件对城市聚落的影响。大面积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减少建设投资;周围平坦的土地可以用于农耕,可满足城市居民对副食品的需求。另外,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适于人类生活,因而城市大多建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的地区。在山区城市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33,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B_,,,C_,,,D_,。,(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纬度变化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为基础的。,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赤道,纬度地带性,热量,(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于自然带的,_,地域分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_,。,(4),赤道以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_(1,或,7),月份。,垂直,热量和水分数值随海拔不同而不同,本格拉寒流,7,解析:第,(1)(2),题,据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即可作答。第,(3),题,由,E,所处的经纬度作出判断,为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高,垂直地带性显著。第,(4),题,赤道以北的,C,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其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洋流的影响,,D,自然带所属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其雨季北半球出现在,12,月、,1,月、,2,月,南半球出现在,6,月、,7,月、,8,月。,34,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判断依据是,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2),处的地形属于,_,山地。,(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A,渭河谷地,B,长江三峡,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为谷地,断块,AC,解析: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处是断层的上升岩层形成的断块山地。处为断层的下降岩层形成的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