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美學自考知识重點
1、审美趣味:個人在审美活動和审美评价中所体現出来的個人的愛好和倾向,它是主体社會性的显現,具有强烈的社會性。
2、美感:主体在详细活動中与审美對象同步建立起来的展現出的审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現出主体直观到超越功利、伦理、认识的人生境界,体验出人和世界的意义而体現出来的幸福感、自由感和愉悦感。
3、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在详细的活動中被具有独特性质的個体深深吸引,而情不自禁的對之進行领悟、体會、咀嚼,進而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壹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4、寓教于乐:
1、古罗馬贺拉斯提出
2、将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的统壹
3、规定文艺要具有艺术魅力,以感動給人以教益。
5、审美直观:
1、直观是审美經验的壹种重要特性,它是指不需要概念推理可以直接把握對象的审美特性,
2、直观分為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通過主体感覺器官不把握對象的感性特性,後者是指通過直覺把握對象的本质特 征。
5、审美理想:
1、是审美主体心中完善的美的观念
2、壹直显目前详细的审美表象中,是审美主体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動作创作而成的。
3、它处在审美主体心理构造的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動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6、上升的乘讹、下降的乘讹:乘讹指不友好、不谐调,是喜剧产生原因的壹种解释,斯宾塞深入提出“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上升的乘讹是指超過了预期郊果,下降的乘讹是指达不到预期效果,這种說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的效果。
7、無我之境:是意境的重要类型之壹,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背面。
8、美感欣赏活動:指主体對美的現象進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9、崇高:
1、具有粗犷、博大感性特性,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气势雄伟
2、給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動魄、心潮澎湃,進而受到鼓舞和鼓励
3、引起人們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從而提高了人們的精神境界
10、美育代宗教說:
1、由蔡元培提出;
2、美育是進步的,宗教是保守的
3、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
4、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
11、席勒: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通過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
12、费希纳:倡导“自上而下”研究美學的措施,试验學家
13、命运悲剧說:
1、古希腊悲剧的基本形态
2、认為人的命运是由神所支配的,是先天的,壹种不可防止的命运
3、常常体現為人在命运的拨弄下不仅無所作為,并且結局拾分悲惨。
14、
贺拉斯的美育观:
1、寓教于乐
2、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的统壹
3、规定作品艺术即符合艺术规律,又要有魅力,可以感感人。
15、体現說:
1、兴起于西方18、10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
2、批评模仿說的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应体現主体的情感,突出艺术的审美本质
3、這是從艺术的本质来界定艺术的學說
16、立普斯:移情說
17、贺拉斯:《诗艺》;亚裏士多德:《诗學》
18、艺术接受的关键問題:艺术的重建
19、艺术鉴赏就是艺术接受
20、朱光潜:主张美是客观的
21、娱乐說:中外艺术美學家有关艺术功能的學說。娱乐說壹般分為“娱人”和“自娱”,该學說认為艺术是可以愉悦人心的,所愉悦性當作艺术的最重要特性,该學說抓住了艺术的愉悦性,不過忽视了艺术的多元性。
22、意境:中国古典美學的范围,它是指运用意象,在主客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壹种超越時空,富有形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意境是所有优秀艺术品的共同追求和最高审美特性。
23、喜剧性:以笑為標志的喜剧性是人类生活和艺术的重要的美學范围,它以笑為手段,去否认社會中不协调形式,從而肯定美的艺术、生活現象、社會現象和历史事件,它的效果是到达社會性内容的笑。
24、美育:作為全面教育的壹种,它是以审美活動的方式對人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发明力的培养,完善人的审美心理构造,增進人的人性发展的教育。它有情感性,愉悦性、深遠性等特點,它的方式有自然、社會和艺术。
25、博克:明确使用“崇高”壹詞,并且将崇高和优美對立起来,使两者专為美學范围。
26、悲剧性:
1、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和积极進取,而与現实环境发生冲突
2、在主人公感性生命遭遇摧残和消灭的同步,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
3、從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以提高
27、席勒的美育观:
1、他在自已的《审美教育書筒》中论述了自已的美育观
2、他认為审美活動是自由的,是实現人自由的惟壹途径
3、审美可以恢复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统壹,造就完善人性,使人進入自由王国
28、故意味的形式說:
1、20世纪英国美學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来的
2、他认為美學的本质在于“故意味的形式”
3、這种常說认為,艺术是艺术家发明出来的、可以激发欣赏者审美情趣的纯形式,是美的构造,也即是“故意味的形式”
4、這是壹种從美學的本质来界定美學的學說。
29、艺术品的他律性:
1、艺术品的中介功能是為他者存在的,受他者制约
2、艺术品的基本物质即受创作主体制约,又受制于接受主体。
30、仿象:
1、主体通過模仿對象世界而发明出来的意象
2、在感性形态的具象上与對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
31、趣味教育:
1、梁启超提出来的美學教育
2、非强制性的,以趣味為目的
3、肯定了美育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
32、集体無意识:
1、由瑞士心理學家荣格提出来的
2、他认為“集体無意识”是遗传下来的壹种人类普遍的、保留在人类潜意识深处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無意识”的驱動下進行创作的,艺术来源于集体無意识
4、這是從艺术的来源来界定艺术的學說
33、美學研究對象:
1、艺术是美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2、通過艺术研究人与現实的审美关系
3、研究多种审美對象,美感經验,审美意识,审美范围和美學思想。
34、生命的机械化:
1、由法国學者柏格森提出来的
2、他认為生命的本质在于发明,生命的背面是動作、姿态的僵硬、呆滞和机械化
3、喜剧产生的原因正是動作、姿态的机械化
4、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5、符号說:
1、由美国苏珊·朗格提出
2、她认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是壹种非抽象的情感符号,体現感情是人类普遍的感情
3、這种理论到达了壹种更高的层次,不過乃没有处理艺术本质的問題。
36、优美的特性:
1、是壹种超然优美的人生境界
2、是秀雅协调的外在体現
3、友好化壹的内容
4、是壹种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37、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動中的作用:
1、审美理想决定了主体對审美對象的选择和作出的评价,是壹种稳定的价值取向
2、审美理想是壹种人生修养,直接决定了审美活動成為人生实践的重要构成部分
38、审美活動的特點:
1、审美活動的主线動力是人类的审美需要
2、审美活動不是對功利的追逐,而對审美境界的追求
3、审美活動也是有凭借的,审美主体壹直止合著审美對象,主客体之间壹直進行著精神對话和情感交流。
39、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区别:
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非自然特
2、艺术品是艺术家意象的結晶,而非抽象思维的产物
3、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非物质产品。
40、從艺术的存在方式,来阐明艺术的三個基本特性:
1、他律性性:艺术品為接受主体而存在,同步受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决定和制约
2、形式符号性:创作主体要将审美經验和意象创作传給接受主体,就要将它外化為特定的符号形式凝聚在艺术品中,接受主 体通過這种
符号形式来接受和发明。
3、開放性:艺术品作為中介,要向创作主体開放,才能有艺术品的诞生,要向接受主体開放,才能成為审美對象。(艺术品 自身是壹种中介,是壹种审美對象)
41、丑的特點:
1、由丑引起的情绪反应也是壹种审美情感
2、丑的审美形态,常体現為反常混乱,給人以惡性的刺激等
42、為何說艺术创作的关键是意象的生成?
意象是艺术存在的关键,艺术首先产生在意象的生成及其流程中,艺术的開始是以意象的生成為標志的,在艺术活動中壹直 贯穿并处在关键地位的是艺术创作過程中艺术家意象的生成,因此。。。。。。
43、审美活動的特殊性:
1、人与世界的本已性精神交流
2、最高的精神交流
3、有限無功利和最高功利的统壹
4、审美活動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统壹。
44、為何說艺术是美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現
2、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把握美感經验的本质和特點
3、研究艺术能更好的把握审美對象的本质
4、研究艺术是把握审美观念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目前做事情,实际上有措施,不過没有勇气去想怎样去做,好多事情并非不可為,而自已不敢為。做是壹天,不做也是壹敢做不壹定成功,不敢做壹定不成功。從目前開始不管做事情的時间有多么的短暂,都要想想所要到达的目的和做事情的措施。
對于美學要每天试題中的名詞解释和简答早晚都過壹遍,這样加深印象,两样的复习措施与要用于古(二),從目前開始。
今晚的任务是:
将美學试題上面的名詞解释和简答題都過壹遍
1、美育的特點:
1、美育是感性的,通過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
2、美育不需要强制或勉强,它是壹种心甘情感,乐而忘返,使人不得否则,動之以内,以情感角度打感人
3、不仅满足欣赏者個人的情感生活,并且鼓励欣赏者发明性的需要。
4、美育与德育相結合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美育的性质、作用于人的方式,對欣赏者的功能,与德育結合後的功能)
2、美感是動物性本能的升华分析:
1、這個說法即有對也有錯
2、對在它指出美感与動物性性选择的关系
3、錯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自于動物性性本能但超越了動物性性本能。
(分析美感和動物性性本能的关系,做題目的時候要紧紧围绕題目,有独立的思维方式)
3、简述罗丹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
(為何是丑還說是美?,這裏的丑是艺术作品的丑,這裏的美是人心中感覺到的美,是艺术的美,艺术是用来
体現生活的,這裏的丑是体現艺术品体現的生活的丑)
1、艺术作品的美不美不在于体現生活中的美和丑,生活中的美、丑都可以成為艺术品所体現的内容,艺术的发明性是最美的
2、生活中的丑发明艺术中的美,不是将丑变為美,而是将丑变為更經典了
3、艺术作品可以体現真实的生活,使人明辩是美丑,自身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這种感染力就是美。
(這裏的丑是什么,美是什么,這裏的丑是艺术品体現的生活中的丑,這裏的美是艺术品体現了真实的生活後,而欣赏者感受出来的美,艺术品的這种感染力就是美,因此這裏的丑:艺术作品的丑,生活中的丑,這裏的美:艺术作品发明性的美和艺术品感染力的美。)
4、审美理想:
1、是主体心目中完善的美的体現
2、它壹直显目前审美表象之中,它是主体通過自已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协调生成的
3、它壹直处在主体审美构造的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動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它是什么,怎么来的,有什么地位)
美育的特點:
1、美育是感性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美育不是强制和勉强的,是壹种心甘情感,乐尔忘返,使人不得否则,動之以内,以情感打感人
2、美育可以满足欣赏者的情感生活,也可以鼓励欣赏者的发明性需要
3、美育与德育結合可以陶冶情操,泄导身心。
美育的基本特點:
1、诉诸感性;2、潜移默化;3、能去性
审美关系的特性:
(人与世界的关系,先于主、客体的存在,感性直观的关系,性感体验关系)
(审美关系:哪两者之间关系,主、客关系)
1、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自由的关系
2、是通過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因此审美关系是壹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不是理性认识关系,而是感性体验关系
4、其在逻辑上先于主、客体关系的存在而存在,而不是相反
审美經验的動态過程:
1、展現:通過感知将對象展現出来
2、构成:通過想象使對象构成
3、评价:将构成後的形象加以评价
怎样理解美學研究措施的多层次性特點:
1、美學的多种研究措施在性质上有不壹样的特點,在美學的研究中不壹样的研究措施也有不壹样的地位
2、美學的研究措施分為基本的研究措施和详细的研究措施
3、即便是详细的研究措施,對美學研究的重要性也不壹样等量齐观。
(美學的研究措施:基本的研究措施和详细的研究措施,)
美育和德育的区别和联络:
(区别:根据、自覺還是强制、目的;联络:)
区别:
1、德育:根据的是現实原则和社會尺度,有壹定
的强制性,侧重于對善的行為的逻辑判断,培养有道德的人
2、美育:根据的是理想原则和情感尺度,是自覺性的,目的是培养独特的心灵
联络:
1、美育是德育的必要前提,對德育的实行有增進作用
2、美育内在的包括德育
意象的特性:
虚拟性、感性、感性、情感性
美感产生的条件:
1、以人的审美能力存在為前提
2、以人的审美心理存在為基础
3、以人的审美态度亲密有关
4、壹定的审美环境
馬克思主义美學的基本特點:
1、将美學問題与人类社會实践亲密关联起来
2、将美學本责問題与人的本责問題关联起来
3、唯物辩证的处理了美學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4、有巨大的历史感
明天将试題(五)看完
再将美學的几种說看完
再看古(二)的试題
1、审美需要是從不壹样于動物的生命本质
2、
法經:自由观
英經:愉悦
费希纳:由下而上
席勒:感性途径
柏拉图:迷逛說、初次提出美自身
布洛:心理距离
博克:将崇高与优美對立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