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推进新课改工作计划及措施.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50696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推进新课改工作计划及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推进新课改工作计划及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推进新课改工作计划及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东赵小学新课改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2016-2017学年度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二、实验目标: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2、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 4、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等各种课程资源。三、组织领导: 加强实验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我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 四、实验措施: 1、师资培训。制定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大组学习、讨论、座谈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3、1) 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2)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3)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3、制度与管理。加强管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程改革实验中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来加强管理。(1)例会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不定时召开工作会议,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

4、有效措施和策略。例会采用课改情况阶段分析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2)研讨制度。不定时组织校内实验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3)培训制度。与县级课改培训工作同步,每月组织1-2次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注意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之间的“反哺”式培训,非实验教师同样应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穿老鞋;走新路”。每阶段都要为后续培训作好准备。 (4)评比奖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参与式评比活动,如评比优秀课、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对新课程实验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4、评价与考核。 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它成为

5、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通过学生档案袋、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开卷、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