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心 境 障 碍,讲授内容,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心境障碍的病因及发病病机制,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心境障碍的病程和预后,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学习心境障碍的重要性(1),1,、隐匿性抑郁症,(masked depression),情绪的抑郁表达不良,情绪的躯体表达加重,常见主观有慢性疼痛,心慌、胸闷、痛及憋气等,学习心境障碍的重要性(2),2、,躯体疾病伴发抑郁,内科住院患者中约有1/3伴抑郁症,糖尿病 1418,晚期肾病 22,癌症 2045,中风者 33,帕金森 1/3(约33),综合性医院内科区417例躯体疾病患者,中度,以上的抑郁患者约为23.7%,重度,抑郁症患病率3.4%,内科医生的识别力仅为10.5%,情绪,(Emotion),受一定意识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与有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否满足有关,(weather),。,情感,(Affection),对事物的好恶态度、道德性。受社会关系的影响。爱国(情感)-怒火(情绪),心境,(Mood),是一种持续、微弱、不受意识控制较广泛地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状态,(climate),。,基本概念,一、流行病学,一、患病率,1、心境障碍的 终身患病率0.083。,2、抑郁障碍:成年女性与男性比例为,2:1,3、双相障碍男女之比1:1.2,4、双相障碍的 起病平均年龄为30岁,抑郁症平均年龄为40岁,躁狂发病早在16-30岁之间,女性更早。,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1、家系研究,2、双生子研究与寄养子研究,3、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二)神经生化改变,1、5-羟色胺假说,2、去甲肾上腺素假说,3、多巴胺假说,4、-氨基丁酸假说,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四)脑电生理变化,(五)神经影像变化,(六)心理社会因素,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心境障碍的分类,躁狂发作(躁狂障碍),抑郁发作(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躁狂表现,情绪高涨,(一周以上),思维奔逸,加快,-,奔逸,-“,破裂”,活动增多,精力旺盛 活动增多,躯体症状,睡眠需求下降、食量增加、性欲亢进,其他症状,二、临床表现,病例:,周小姐最近半个月情绪突然高涨,多晚失眠,并唱歌吵至夜深,邻居忍受不了,最后周小姐给送往医院治理。周小姐五年前首次病发,当时刚上大专,没多久因为失恋而情绪低落了数月,功课也追不上,于是非常绝望,并企图自杀。其后进住精神病医院,逐渐康复过来。出院后,周小姐回校复课,过了一学期已可应付。可是,到了学期考试前,病势又转坏。周小姐没有专心温习,反而四处逛街,购物挥霍,狂签信用卡,又穿得花枝招展,戴着彩色帽子,到处惹来奇异目光。,让我一次唱个够!,轻躁狂 最佳心情,盲目乐观和机会主义(碰运气、冒险),易激惹,发怒,毫无节制,兴趣弥散,与人格和职业相背,垄断谈话,破坏人际关系,没有烦恼、苦闷、忧伤、焦虑、沮丧甚至挫败感,自控和自调节能力加强,对人宽容大度,固定爱好、为长远目标服务,增进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存在各种正常情感体验,躁狂发作的分型,急性躁狂,发病急骤、进展快、症状较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谵妄性躁狂,意识不清(定向障碍)、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可衰竭致命,慢性躁狂,智力水平低、反应较迟钝脑器质性疾病,抑郁发作(抑郁综合征),抑郁的基本心情:情绪低落(,2,周以上),内心体验:压抑、沮丧、悲伤,未语泪先流,隐匿性抑郁症:只述躯体症状不谈及心情,2.抑郁的主要症状,三低症状: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活动减少,三无症状:无助、无望、无价值,三自症状:自责、自罪、自杀,积极性和动机丧失,自我评价显著下降,严重而深刻的失落感,(feeling of loss),兴趣显著下降和减退,小崔,听说你抑郁了!?,3.抑郁的伴随症状生物学症状,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stupor),睡眠障碍早醒,性欲减退或丧失,体重下降,内脏功能下降:胸闷气短、消化道症状、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4.抑郁的伴随症状精神症状,思维迟缓和行为抑制,幻觉妄想内容与心情协调,焦虑,注意不集中、记忆下降,犹豫不决、强迫观念约25%-30%,疑病症状,人格解体典型的情感解体,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据WHO统计,全球约1.22.0亿抑郁症患者,美国1984年终生患病率4.9,1994年共终生患病率17.1,1996年(WHO)在中国调查有20的人有抑郁症状(7的重型抑郁),双相障碍,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也可以混合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分型,(,DSM-IV,),:,I,型 躁狂和抑郁循环发作,II,型 重型抑郁和轻躁狂反复发作,快速循环 每年,4,次(,10%-15%,),单相和双相图示,单相,双相,躁狂相,抑郁相,情感 高涨 欣快,低落 忧伤,思维 联想快,联想慢,动作语言 增多,减少,双相I型和双相II型,BPD I,BPD II,躁狂症,轻躁狂(至少一次),可以无抑郁发作,多次抑郁发作,近轻躁狂(过去有躁狂),无,近抑郁症(过去有躁狂),无,可有精神症状,无,环型心境障碍,一段时间抑郁后出现一段时间轻躁狂,恶劣心境,可有明显的抑郁症状,“位于正常和异常的边缘”,心境恶劣障碍,心境恶劣与重性抑郁的区别,轻(心境恶劣),重性抑郁,a,有心因,有或无,b,病程2年,2周,c,不影响工作,影响社会功能,d,无生物学症状,有生物学症状,e,无自杀,1025自杀,f,预后良好,预后差(反复发作),心境障碍的鉴别诊断,主要是鉴别出,抑郁综合征,所伴随的情况,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帕金森病),躯体疾病(甲减、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酒精 鸦片类物质 中枢兴奋剂 致幻剂等,四、病程和预后,(一)躁狂发作,(二)抑郁发作,(三)双相障碍,五、诊断标准,(一)躁狂发作,1、症状标准。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2)语量增多,(3)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五、诊断标准,(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6)行为鲁莽,(7)睡眠需要减少,(8)性欲亢进,五、诊断标准,2、严重标准 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1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症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 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至少1周。,五、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二)抑郁发作,1、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五、诊断标准,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症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 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至少2周。,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五、诊断标准,(三)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抑郁或躁狂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四)环性心境障碍,1、症状标准 反复出现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较轻,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2年,在2年中可有数月的间歇期。,4、排除标准,五、诊断标准,(五)恶劣心境,1、症状标准 持续脆存在的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症状。,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较轻,自知力完整或较完整。,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2年,在2年中至少有2个月的间歇期,4、排除标准,五、诊断标准,六、鉴别诊断,1 继发性心境障碍,2 精神分裂症,3 心因性精神障碍,4 抑郁症与恶劣心境障碍,5 躁狂症和抑郁症与环性心境障碍,七、治疗与预防,(一)双相障碍的治疗,1 药物治疗,(1)锂盐,(2)抗癫痫药物,(3)抗精神病药,2 电抽搐治疗和改良电抽搐治疗,七、治疗与预防,(二)抑郁症的治疗,1 抗抑郁药,(1)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3)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4)其他新抗抑郁药,2电抽搐治疗和改良电抽搐治疗,3 心理治疗,治疗原则:,全面考虑年龄和躯体状况,尽量单一用药,全程治疗:急性治疗和维持治疗,辅以心理治疗,积极治疗相关的共病,治疗分期,急性期治疗:,6-8,周,维持期治疗:,2,次发作者可以维持治疗,2-3,年,七、治疗与预防,(三)预防复发,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火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