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的定义n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 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 展成最佳的状态-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心理健康的标志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 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标准的条件:采用任何一种因素来评价某个 现象,必须具备一条件,即:所采用的因素与被 评估的现象间有密切关系;只有与心理健康有密 切相关的因素才可以作为评估心理健康的指标.许又新的心理健康评估三标准(评估心理健康的三类标准)体验标准: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 状况作评估;良好的心境和恰当的自我评价。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 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作评估;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 行纵向考察与分析作评估。衡量心理健康时需将这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考察。郭念锋关于心理健康水平评估十标准1.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突发精神刺激的抵抗 能力;2.心理活动耐受力:指长期经受慢性精神刺激 的能力;3.周期节律性:指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的内在自然节律;4.意识水平:指精神活动的专注水平,以注意 力品质作为指标;5.暗示性:指一个人的思想和情绪是否容易受 到他人或自我的影响;6.康复能力: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7.心理自控能力:指对情绪表达、思维过程及 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能力;8.自信心: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9.社会交往:正常社会接触、人际交往的能力;10.环境适应能力:面对变化的环境条件,应对、自我完善和完善的能力;主动适应:积极地去改变环境和自我;消极适应:躲避环境的冲击.相关概念的区分(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口心理“正常”与“异常”:探讨“有”或“无”精神障碍”:“心理正常”:具备正常心理功能,即:不 包含有精神症状的心理活动-一无精神障碍“心理异常”:有典型精神障碍症状的心理 活动-有精神障碍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在正常范围内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一A理正常范围内口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3心理不正常:确诊的神经症人格障碍 各类精神病虏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可疑的神经症者,临床诊 断上介于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两学科之间。另 夕卜,某些心理问题是在某种人格障碍的基础上发 生,而精神病患者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心 理问题。因而,临床实践中有时两种状态难以截 然分开。国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 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 对而言的平衡过程;它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 存发展和无急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3不健康心理: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借助“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理念,来探索健康问题,是医 学和心理学交叉的产物;“保健、诊病、防病和 治病的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至今尚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其研究 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尚不明确.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 学问题;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 问题;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健康心理学与心身医学的区别前者:侧重于伤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 理活动;后者:侧重于心身疾病本身的诊断与治疗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一)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二)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三)情绪低落;(四)时间感觉发生变化,陷入一连串的往事回忆 之中;(五)精神状态偏离日常状态兴趣、爱好、思 维方式发生改变;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 具备心理知识的临床医生,从一开始就与患 者建立起心理治疗关系;对不治之症者,心理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 存质量,最大限度地延续患者的生命;躯体疾病患者常出现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心 理治疗有利于正确的治疗和恰当的干预 对心身疾病,有利于病因的深入理解。恰当 的心理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有利于树立人道主义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开展人文主义关怀 有利于医疗者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利于医 患间的相互沟通,消除紧张和冲突,建立 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避免医疗者不恰当的言谈举止(暗示 作用导致患者心理问题),防止医源性疾 病的发生。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现状: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与神经症的某些症状 之间模糊不清,使得心理健康咨询在临床领域中 不恰当地扩大了自已的工作范围;造成咨询心理 学对精神病学的依附,给咨询心理学的临床分类 诊断和确定工作目标带来麻烦造成心理健康咨询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虽然神经症这一概念形成有了较长的历史过 程,但其外延和内涵仍尚不清楚,对症状 的描述和病因的理论推断都有模糊不清之 处。而心理咨询活动把神经症的某些含混 症状吸纳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必然造成学 科界线的“混浊不清”;对非精神病、非神经症的“心理不健康”状 态,咨询心理学没有认真进行过界定,一 直沿用精神病学使用的概念,如焦虑、抑 郁等 咨询心理学自身理论观念分歧较大,操作的 着眼点也不统一U理想境界:修精神病学中各类神经症、人格障碍 等,交由精神病学处理,专注解决精神病学以外 的各类心理问题。如:现实学习、工作、个人生 活压力以及婚姻、家庭、社会适应等具体事件造 成的各类不良情绪与行为;目标:从理论角度来确定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并对“心理健康咨询”对象进行分类。分类的用途 有利于区分咨询心理学与邻近的学科;有利于合理的临床诊断;有利于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有利于咨询方案的制定;有利于评估疗效;有利于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取业培训;有利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有利于满足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分类的效度指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三个指标:症状学效度预测效度结构效度症状学效度 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情绪心理学研究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的真实性。二预测效度(对心理不健康后果的预期)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三个月内,部分病人有可能自行缓解;短期内得不到化解,不良情绪和行为迁延 时间过久,通过“联想机制”,泛化到其 他类似对象 心理健康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心理抗压 能力和耐受性逐渐下降,出现间断性身体 虚弱,情绪自控能力下降,生活和社会功 能受到一定影响。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指心理不健康状态出 现后,亲朋好友、社会福利或援助等机 构,出于道义和关心爱护,对当事人给与 的精神或物质的支持与帮助。对早期 轻度者可有效化解;专业的心理咨询: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经过临床诊断,按确定的目标,采取针对 性的方法,按拟订好的咨询方案所进行的 系统咨询。a理不健康状态可以康 复,如未达目的,或咨询师失误,或问题 超出咨询范围。三结构1 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 活方式等;2 个性心理特征-行为反应模式、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3身体健康水平;4社会变迁-“文化休克”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理问题二严重心理问题三 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 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 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问题诊断标准刺激性质: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 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因此而体验到 不良情绪;反应持续时间: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2个月;反应强度:具有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行为不失 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 交往,但效率下降;反应是否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 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 其他事件也不会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二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诊断标准 刺激性质: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 实刺激,体验不同情绪痛苦;反应持续时间: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 26个月;反应强度:可短暂失去理性控制,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 7脱,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存在一定 程度的影响;反应是否泛化:反应对象被泛化,与最初刺 激相似、相关联的刺激可以类似激发 最初刺激所引起的痛苦情绪。内心冲突性质:现实性或道德性;人格改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三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症,或本身就是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附:什么是神经症?1神经症是一组疾病;2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3病前具有某种个性特征;4症状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5社会功能相对良好;、6自知力充分.压力与健康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生存发展相关的事件,有些 被意识到,有些则处于潜伏状态,这些生活事件 可产生“愉快”和“不愉快”的效应-压力来源面对事件时,人们必须要改变现状,付出努力,以应对事件带来的新情况和生存环境所发生的变 化;-适应承受压力的能力因人而异。同一个人,因身体和 心境状况不同而承受能力有差异。什么是压力3指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 体验过程。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压力源的种类1、生物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 延续的事件;-饥饿、疾病、性和睡眠剥夺等;2、精神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正常精神需求的 内在和外在事件;-错误认知、不良经验、道德冲突及不良个性心理特点;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 需求的事件;纯社会性: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 关系破裂、家庭长期冲突、战争等;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多数压力源涵盖两种以上因素,特别是精神压力 源和社会压力源,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根源时,必须将三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压力源的测评 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赫尔姆斯(Holmes)设计,用于测量重大生活 事件,高分者较易罹患心脏病、糖尿病等,评分 与精神障碍、心理疾病有关;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坎纳(Kanner)设计,用于测评日常生活中 小的困扰。研究表现,被测试者的健康状况与小 困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生活事件数目和严 重性比较无关,表明日常生活积累的困难比主要 生活事件更能影响健康;知觉压力量表(PSS)科恩和威廉森(Cohen and Willi amson)编制,用于评定知觉压力(对某种“超个人能力 事件”的体验),对预测早期健康问题有效,可 用于评估个人不良习惯造成的慢性压力。压力的内省体验口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 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并非 心理形式的压力。压力指的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是一种心理历程,即: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的强 烈情绪体验。内心冲突双趋冲突:同时存在两种渴望满足的需要,必 须从中作出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墙内红旗不倒,墙外彩旗飘飘);趋避冲突:对同一事物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 之,-“矛盾心情”(结婚恐惧);双避冲突:两个需要避开的刺激,进退维谷(股市套牢,投入担心,退出不甘心);双重趋避冲突:两种既有利又有弊的选择 0(美女无才,才女很丑,怎么办?)压力的种类一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二叠加性压力;三破坏性压力.一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在生活的某一时间段内,个体经历着某一事 件并努力去适应它,其强度不足导致心理崩溃,此 时体验到的压力即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这种压力的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经受 压力的人可因此而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能力,积 累经验,有利于应对未来的压力。二叠加性压力 同时性叠加压力:同一时间内,若干构成压 力的事件同时发生,此时所体验到的压 力-“四面楚歌”继时性叠加压力: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 件相继发生,此时所体验到的压力-“祸不单行”叠加压力是一种较为严重和难以应对的压力,可造成较大的危害。三破坏性压力指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遭受攻 击、被绑架、被强暴等经历所体验到的压力;破坏性压力所造成的心理症状是多方面的,患者 必须接受心理学干预;PTSD(创伤后压力失调)灾难症候群:惊吓期:知觉丧失,失魂落魄,事后失忆;恢复期: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降;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压力的适应塞利(Selye)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将适 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般适应症候群”,是应对压力的必经之路和应对压力所必须 付出的代价。1警觉阶段:察觉威胁,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 生理和行为反应;为应对压力作准备。2搏斗阶段:机体与压力源呈抗衡状态;警觉期反应消失,行为平复 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由于调控压力,大量能量消耗,个体变得 敏感、脆弱.3衰竭阶段:用来对抗压力的生理、心理能量已被 耗竭,机体需要得到休息与能量补充;此阶段,外在压力消失,或个体的适应性 已经形成,经过相当时间的休整和养息,可逐步康复;如果压力源仍然存在,个体不能适应,就 会出现疾病发生,甚至导致死亡。压力的临床后果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叠加性或破坏性的压力,其强度大、时间久,超过 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导致健康状态破坏,从而产 生疾病,两种解释机制:体质、压力论: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 的发生同时起作用;器官敏感论: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 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指从压力源到临床相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的 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3临床相阶段。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U只有被个体察觉、与个体生活相关并引起响应的 事件,才对个体构成压力;引起个体强烈响应的事件,都是与人的本质属性 相关联的事件;事件包括:生物性事件 社会性事件 精神性事件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3中介系统的构成(子系统):(1)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3)生物调节系统口中介系统的功能:增益:使事件的强度相对增加;消解:使事件的相对强度减弱(1)、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A认知,评估作用B调节,控制作用C人格的影响作用A认知,评估作用评估压力的性质、压力对自已的利弊、自己应对 的实力,进而确定自已对压力的方式。正确的评 估可使事件的强度降低,而不当的认知可使事件 强度增加;口认知评估受人格心理特征、认知能力、以往经验、认知模式等的影响.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三类方式 认知结果是两可的。可能是压力,也可能不 构成威胁;对客观事件严重性的评估。高估事件的严重 性-增加焦虑性情绪的程度;对自已能力的评估。低估自已的能力-增强焦虑情绪。B、调节控制作用是否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局面?是否能够自主地控制或调解压力的出现与 发展?是否能够自由地调整自己的适应行为?“可控压力”:可减弱情绪反应;“不可控压力”:可增加情绪反应。C人格的影响作用国外控型人格:认为个人生活中的主导力量是外力,自己对自己如何生活是无能为力的-遭遇压力时体验较强,容易抱怨 内控型人格:认为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根源在 于自身,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失败是自己的 失误-遭遇压力时体验较低,不易产生抱怨(2)社会支持系统5物质支持:在物质上给与帮助,增加应对压力事 件的物质条件;精神支持:帮助当事人认识、理解事件的性质和 强度,与当事人一起策划应对方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使压力事件的强度相对 降低。生物调节系统 神经调节机制;内分泌机制;免疫机制;口生物调节状态的好坏,与应激后果有关3临床木段及时型症状: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的处理,迅速表现出临床症状;u滞后型症状:压力在中枢介系统进行处理时,认 知系统对事件的性质和意义评估比较模糊,作为 潜在的模糊观念保存起来,当再次面临类以的事 件时,积存的模糊观念被激活并赋予新的意义而 明朗化,形成滞后的症状表现。模拟题解析 1心理异常的整体论模式是指:A“生物一心理社会”模式;B生物一化学一物理“模式;C 物质一精神”模式 2知觉压力测评()。(A)可以测评个体认为超出能力的事件(B)可以评估个人习惯性或慢性压力(C)由坎纳编制(D)可以预测早期健康问题1 Holmes社会再适应量表3 Kanner日常生活小事件的困扰B Cohen and Wi 11 iamson 知觉压力量表3一般心理问题的基本特征是A情景性,情景刺激尚未泛化;B与特定情景没 有必然联系,情景刺激充分泛化;C暂时性,终究会发生变化;D心理状态发生病 理性变化;4心理学史上对心理健康判别的“主观经验标准”的含义是:A被判别者的感受、体验;B判别者的临床经 验;C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n 5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有()a A.保健、诊断、治疗、康复中的心理问题3 B躯体疾病防治和康复中的心理学问题3 C.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问题 D.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 6、“心理不健康状态”的预测效度是指()A对自然发展的预期 B对外界干预下的预期 C对症状改善的预期 D,对后果的预期 7“心理不健康状态”的症状学效度是指()3 A,临床经验证实的真实性B,情绪心理学研究的 真实性3 C.客观特殊检查的真实性D.客观化验的真实性U8心理防卫方法中的“合理化作用可表现为阿A失恋后说对方无貌无德,非已所求;B否认自己 有嫉妒心理,反说别人看嫉妒心理;阿C丢了钱包,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D由于 主观不努力而考试成绩不佳就怪考题太怪、太难3 9当前心理健康咨询对象不适当扩大的原因是()3 A由于“神经症”概念的含糊 B由于焦虑、抑郁、强迫等概念一直沿用精神病学的概念3 C由于咨询心理学理论体系分歧大3 D由于心理问题不明确实战演练 一般资料:男,32岁,己婚,部门经理。求助问题:开会发言紧张,伴失眠2个月。案例介绍:2个月来,求助者出现害怕在每周经理 例会上发言(汇报自己一周的工作情况)的症状,每次开会前都会异常紧张,会议开始时不敢看总 经理的脸,没有心思听其他人汇报工作。轮到自 己发言时心跳加剧,脸红,出汗,腿不停颤抖,有时出现口吃,感到说话异常艰难,只好简单地 把询己一周的工作说一说,草草结束。当时心想,总经理一定对他的工作表现不满意,其他人会不 会正嘲笑他,为自己的紧张反应感到羞耻。0为此非常苦恼,情绪低落,食欲下降,并出现失眠。由于紧张症状的存在,求助者经常找借口回避开会,或者在开会时尽量说得简单一点快一点,这样他就 不必详细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免老总和其他经 理发现他工作中的问题。求助者担心如果症状这样 发展下去,对自己的事业发展非常不利,可能会失 掉这个部门经理的职位。要求进行心理咨询,希望能消除开会发言时的紧张 反应。心理咨询师询问他在其他社交场合的表现,求助者认为自己与朋友在一起从不感到紧张,经常 谈笑风生,只有在面对总经理和其他部门经理时才 会紧张。11多选:1、求助者的情绪症状主要有()。(A)焦虑情绪(B)抑郁情绪(C)恐怖情绪(D)强迫情绪多选:2、求助者的生理症状包括()。(A)出汗(B)失眠(C)腿抖(D)食欲下降多选:3、求助者行为症状主要表现为()。(A)脸红(B)回避开会(C)心跳加剧(D)缩短发言多选:4、求助者心理状态属于()。(A)心理正常(B)心理不正常(C)心理健康(D)心理不健康1多选:5、求助者的心理状态符合()。(A)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C)人格的相对稳定性(D)身心状态的同一性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一、(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 题的鉴别:借助心理冲突的性质来鉴别一 一正常人如果能“理解”患者心理冲突的 性质,考虑心理问题;正常人如果难以“理解”心理冲突的性质,考虑神经症或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1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鉴别:借助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许又新神经症评分标准不到三个月为短程(1分);三个月到一年为中 程(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3分)轻度:病人自己可以主动摆脱(1 分);中度: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须靠别人的帮 助才能摆脱(2分);重度: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分)社会与能照常工作学习或者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 往只有轻微妨碍(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 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 合不得不尽量避免(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完 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推卸,或某些 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3分)用求助问题:婚恋情感问题,4个月。求助者自述:我与前夫婚后10年里关系一直很好。然而,有一天我无意间发现对自己体贴入微的丈 夫,竟然有个“红颜知己”,而且这个“红颜知 己”居然是我的闺中密友,他们的关系已非同一 般,我的心一下子碎了,我还敢相信所谓的爱情、友情吗?我怎么也不明白,我们如此恩爱,他为 何还在外边沾花惹草。在痛苦到极点的情况下,我决定报复他。图于是,我开始上网交网友,与陌生的男人接触,再后来,就与一个40多岁的成功人士在宾馆里开 了房间事后,我又感到后悔不已,但想到丈夫 的不忠,我也就平衡了许多。不过这件事后,我 和丈夫的关系越发紧张起来,后来不得不离婚。离婚后,我反思自己,一方面怪自己不检点,另 一方面对婚姻悲观失望,不愿看爱情婚姻方面的 电视,见到别人结婚甚至会为他们悲伤掉眼泪。现在觉得工作没干劲,生活都无意义,为此感到 痛苦,虽然向亲朋好友倾诉寻求帮助,但却难以 解脱,担心这样下去会发展成“精神病”,所以 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