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裸露的旋转部件: 如未加防护罩的齿轮、皮带轮、传动轴、风扇叶片等,易造成卷入、绞伤。
锋利的边角毛刺: 设备边缘、工件、材料上的锐利处,可能导致割伤、划伤。
高温表面: 如蒸汽管道、热加工设备(熔炉、烤箱)、刚加工完的工件、电机外壳等,易造成烫伤。
飞溅的颗粒/碎屑: 切削、打磨、冲压等作业产生的金属屑、木屑、塑料颗粒等,可能伤及眼睛或皮肤。
高压流体泄漏: 液压系统、气动系统、蒸汽管道的泄漏点,高压液体或气体喷射可能导致严重伤害。
化学品泄漏/泼溅: 腐蚀性、有毒、易燃化学品的容器破损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化学烧伤、中毒或火灾。
有害粉尘/烟雾/气体: 焊接烟尘、打磨粉尘、溶剂挥发气体、缺氧环境等,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中毒、爆炸或窒息。
不稳定的物料堆放: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堆放过高或不稳,易倒塌砸伤人员。
地面湿滑/油污: 水、油、化学品泄漏或清洁不当导致地面湿滑,易引发滑倒、摔跤。
地面坑洞/不平整: 损坏的地板、未覆盖的沟渠、不平整的地面,易绊倒行人或导致叉车等设备事故。
行走通道阻塞: 物料、工具、设备、包装物等随意堆放堵塞通道,影响紧急疏散和正常通行。
照明不足: 工作区域、通道、楼梯等处光线昏暗,影响视线,增加碰撞、跌倒和操作失误风险。
电气线路裸露/破损: 电线绝缘层破损、接头裸露、临时线乱拉乱接,易导致触电、短路起火。
不当使用或破损的电动工具: 电线破损、防护罩缺失、未接地、使用不匹配附件等。
未上锁挂牌的能源: 在设备维修、保养、清洁时,未对电源、气源、液压源等进行有效隔离(上锁挂牌),可能因误启动造成严重伤害。
噪音超标: 长期暴露在高分贝噪音环境中(如冲压、空压机旁),可能导致听力损伤。
振动工具/设备: 长期使用手持振动工具(如风镐、砂轮机)或操作振动设备,可能导致手臂振动综合症(白指病)。
重复性动作/不良姿势: 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或保持不良姿势操作,易导致肌肉骨骼劳损(如腱鞘炎、腰背痛)。
手动搬运重物: 搬运姿势不正确、物体过重或形状不易抓握,易造成肌肉拉伤、扭伤或更严重伤害。
高处作业平台隐患: 如脚手架不稳固、梯子未固定或角度不对、工作平台无护栏或护栏高度不足、未系安全带等。
坠物风险: 高处存放的工具、材料未固定,或上层作业时未采取防坠措施,可能砸伤下方人员。
紧急出口/疏散通道受阻或标识不清: 影响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快速逃生。
消防器材缺失/失效/被遮挡: 灭火器过期、消火栓被杂物挡住、应急灯不亮等。
防护装置被拆除或失效: 安全光栅、联锁装置、急停按钮等被绕过或损坏。
个人防护装备不适配或未正确佩戴: 如安全帽不戴、防护眼镜起雾不戴、耳塞不塞紧、防护手套破损或选错类型、安全鞋不穿等。
注意力不集中/疲劳作业: 员工因疲劳、分心(如看手机)、情绪问题等导致操作失误。
沟通不畅/信号不明: 在协同作业(如吊装、车辆引导)时,沟通不清或手势信号不统一,易导致事故。
车辆(叉车/厂内机动车)行驶风险: 超速、盲区、未鸣笛、载物过高、行人未注意避让等。
受限空间作业风险: 进入储罐、管道、地下室等前未进行气体检测、通风不良、无监护、无应急救援措施。
紧急洗眼器/冲淋装置故障或不可用: 在化学品暴露风险区域,应急设施无法正常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