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 五 章 循 环 系 统,第一节 循环系统解剖,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淋巴器官,淋巴管道,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一)心:主要由心肌构成,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二)动脉:输送血液离开心脏的管道,(三)毛细血管:连于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四)静脉:运送血液流回心脏的管道,二、心,(一)位置:胸腔内,2/3居正中线左侧、1/3居正中线右侧,(二)形态:倒置的锥体形,一尖、一底,2、左心房、左心室、二尖瓣、主动脉瓣,3、心壁,心壁,心内膜:内皮,折叠形成瓣膜,心肌:心房肌、心室肌,不连续,分别收缩,心外膜:结缔组织+脂肪细胞,构成心包脏层,4、心的传导系统,心正常起搏点:窦房结:60-100 次/分,传导途径:,窦房结 心房收缩 房室结 房室束,心室收缩,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自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系统,工作细胞(无自律性):心房肌和心室肌,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潜在起搏点房室结等传导系统,窦性心律:心脏节律性活动以窦房,结为起搏点,异位心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5、心的血管,冠状动脉,冠状静脉,毛细血管,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心的血管,6、心包,包绕心脏和大血管根部的锥体形纤维浆膜囊,纤维性心包,心包 脏层(心外膜),浆膜性心包,壁层,三、血管,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大动脉 弹性动脉,中动脉 肌性动脉,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和微静脉,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动脉,图10 大动脉模式图,图13 中动脉模式图,图16 小动脉模式图,三、血管,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大动脉 弹性动脉,中动脉 肌性动脉,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和微静脉,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动脉,图31 小动脉(,),和小静脉(,),光镜图,三、血管,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交换血管,大动脉 弹性动脉,中动脉 肌性动脉,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和微静脉,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动脉,图 23 毛细血管网,(,四)血液循环的途径:,(一)体循环(大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二)肺循环(小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毛细血管 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循环系统的构成,四、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淋巴器官:淋巴结、扁桃体、脾、,胸腺等,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淋巴循环的主要功能:,回收蛋白质及运输营养物质,消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异物,第二节 心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动周期 0.8 秒,全心舒张期,心房收缩 0.1 s;舒张0.7 s,心室收缩 0.3 s;舒张 0.5 s,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关系,(二)心的泵血过程,1.心房收缩期,2.心房舒张期,3.心室收缩期,4.心室舒张期,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使心室充盈,二尖瓣、三尖瓣开放,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关闭,持续约0.1s,随后进入心房舒张期,1.心房收缩期,2.心室收缩期,(1),等容收缩期,: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均关闭,,心室肌收缩,室内压急剧升高,但心室容积不变,(2),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左室压力超过主动脉压,主动脉瓣开放,室内压继续上升到峰值,减慢射血期,:室内压和主动脉压由峰值逐步下降,3.心室舒张期,(1)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下降低于主动脉压,主动脉瓣关,闭,但室内压仍高于心房压,房室瓣仍关闭,,心室容积并不改变,室内压以极快速度,大幅,度下降,(2)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房室瓣开启,心室容积增大,减慢充盈期,入室血流速度减慢,,心室容积继续增大,心房收缩期,房内压升高,,心房内血液挤入心室,(三)心泵功能的评定,1.心排血量基本指标,(1)每分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左右基本相同,(1)每搏输出量,一次心博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2)每分输出量(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心率,(3)心输出量正常值:,5 6L/min,(2)心排血指数(心指数),(1),概念:空腹、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血量,(2),正常值:,3.0,3.5 L/min.m,2,(3),影响因素:,10,岁左右,心指数最大,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2.射血分数,每博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正常成年人,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约145 ml,每博输出量约为70ml,健康成人射血分数为55%-60%,第一心音:心室肌收缩和房室瓣关闭振动产生,心室收缩开始的标志,第二心音: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振动产生,心室舒张开始的标志,(四)心音:心肌收缩和瓣膜关闭等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第三节 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主,A、肺A,大,A,A,小,A,微,A,毛细血管,微,V,V,腔,V,弹性贮器血管,分配血管,阻力血管,容量血管,交换血管,阻力血管,二、动脉血压,动脉血压:简称血压,指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单位:mmHg,各部位血压:,主动脉:,100,小动脉:,95,微动脉:,85,毛细血管:,30,右心房:,0,收缩压:,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其最高值称收缩压,舒张压:,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其最低值称为舒张压,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临床多以肱动脉血压代表动脉血压,正常人血压:,男性女性 老年幼年,收缩压:,100120 mmHg,舒张压:,6080 mmHg,脉压:,3040 mmHg,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新生儿,40,1岁,96,60,18岁,120,74,80岁,145,82,动脉血压存在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一)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1.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2.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心排出量,(1)每搏输出量,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搏出量,收缩期射入 主,A血量,管壁承受张力,收缩压,血流速度,舒张期存留血量略,舒张压略,脉压,(2)心率,舒张压,心率,舒张期,舒张期,血外流,收缩期,收缩期血外流,舒张期存留血,收缩期存留血,收缩压,脉压,2.外周阻力,生理情况下,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外周阻力,舒张期血外流,舒张期存留血,舒张压,脉压,3.大动脉血管的弹性,缓冲作用,弹性,收缩期管壁可扩张性,舒张期回缩力,张力,血流快、存留少,收缩压,舒张压,脉压,4.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充盈度,血压,三、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压力,反映静脉回流情况,1.,正常值:412 cmH,2,O,心脏射血能力,射血能力越强,中心静脉压越低,静脉回心血量,影响回心血量的因素:心肌收缩力、,体位、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等,2.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四、微循环,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功能:实现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一)微循环的组成,微,A,后微,A,真毛细血管网,微,V,通血毛细血管,后微,A,微,V,动-静脉吻合支,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微,A,微,V,直捷通路,特点,作用,经常开放,途径短,血流快,流经范围小,血液回流的主要通路,迂回通路,轮流交替开放,路径长,血流慢,流经范围大,物质交换场所,动-静脉短路,经常处于关闭状态,路径最短,血流最快,加速血液回流,调节体温,复习题,1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而搏出量增大时,动脉血压的变化主要是,A.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B.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C.收缩压和舒张压等量升高,脉压变化不显著,D.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E.收缩压下降,收缩压升高,2心脏射血能力增强可引起,A.动脉血压升高 B.中心静脉压降低,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3心脏收缩射血期瓣膜的状态是,A.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开放,B.二尖瓣、三尖瓣开放,C.主动脉瓣开放,肺动脉瓣关闭,D.二尖瓣关闭、三尖瓣开放,E.二尖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