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五章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469638 上传时间:2025-10-1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04K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五章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预防,一、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世界精神卫生的现状,1,精神病患者的数目多。目前有4.5亿人罹患某种类型的精神或脑疾患。因精神和脑疾患造成的全球疾病负担将上升15。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酒精依赖、早老性痴呆和其它痴呆均列入残疾生命年的13种主要原因之中。,2抑郁症是精神残疾中的主要疾病。目前有1.21亿人患有抑郁症,该病的负担在不断增加。患抑郁症的女性是男性的两倍,且患该病的年青人也越来越多。每年有80多万人死于自杀,其中年轻人处于高风险范围中,占所有自杀人数的一半以上。,3精神疾患的代价令人吃惊。病人和其家庭或看护者通常降低了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的生产率。高额卫生保健费用和失去的生产率可对家庭造成严重影响,引发或加剧贫困。各国付出的代价昂贵,美国每年因精神病的耗资大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1480亿美元)。在英国,精神病的总费用估计为320亿英镑。其中因工作能力降低和有关生产率损失,大约占这些费用的45。,世界精神卫生的现状,4大多数精神病和脑疾患可得到治疗。,5污辱和歧视是精神卫生工作的主要障碍。,6精神卫生资源极为短缺。各国的精神卫生资源严重短缺且得不到重视。有 41的国家没有确定精神卫生政策,25的国家缺少精神立法,37的国家不具备精神卫生社区保健服务设施,25以上的国家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中没有基本的精神药物,40的国家在初级卫生保健级别缺少治疗严重精神疾患的设备。全球大约一半的国家每10万人口所拥有的精神病医生和精神病护士不足一名。,世界精神卫生的现状,7精神卫生全球行动规划:在2001年活动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一项为期5年的支持规划,它支持会员国增加能力,以减轻精神疾患的风险、污辱问题和负担,并促进精神卫生。这项规划的重点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便为国家的精神卫生行动不断发展能力建设。通过加倍强调6个重点病症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及保护最脆弱群体的精神卫生,规划旨在加强政府对精神卫生问题的了解和反应;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有效性;并减轻污辱和歧视的深入影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和药物依赖、痴呆、癫痫病和自杀,因其对社区造成的负担及有可能通过提供综合服务加以减轻,而成为突出重点。,世界卫生组织通讯,2002.8,背景与现状,需求,:,我国目前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1亿人;,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达1600万人以上;,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儿童3000万人;,资源,2001年全国31省市,有969家精神卫生机构,其中,华东地区,298,家,中南,190,家,华北,169,家,东北,112,家,西南,118,家,西北,82,家,卫生部,567,家,民政部门,123,家,公安部门,22,家,部队办医,20,家,企业办医,46,家,个体办医,92,家,其他形式办医,96,家,由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公共卫生也带来了很大负担。从经济负担上讲,美国因精神分裂症造成的直接消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5%,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是非常沉重的。,全球疾病负担中,前10位疾病中,精神疾病占了5位,其中就有精神分裂症,还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酗酒。,三级预防的概念,50年代后期,Leavell和Clark提出“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健康促进知晓率,特异性保护(病因探索),二级预防 早发现,识别率,早治疗,治疗率,防复发(预测因子探索),减少并发症(解决共病问题),三级预防 康复(心理健康的促进),减少疾病对各种功能的影响,补偿已引起的残损、残疾和残障,一级预防措施,1)对某些病因比较明晰的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发育迟缓,应采取针对措施,杜绝疾病的发生。,2)对可能遗传想关的精神障碍,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具有高度遗传危险性的患者结婚和生育其次要积极宣传,开展遗传咨询。,3)对发病与病前个性特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要从儿童时期的培养教育入手,开设家庭教育,注意培养儿童健康健全的人格。,4)加强 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与宣教,及时提供正确的心理咨询服务。,5)大力加强精神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6)定期进行精神障碍的流调工作。,二级预防措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缩短病程、防止复发:eg:精分症病期在半年以内治愈率55.2%;半年至一年41%;1-2年28.4%;3年以上仅15.2%,精神病的早期识别,与往不同,与众不同,社会功能下降或丧失,不切实际,想入非非,脱离实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否认有病,拒绝求医,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一.普及教育,二.筛选高危人群,三.对高危人群进行全程追踪和随访观察,四.对可能成为早期精神分裂症者进行初评,二级预防具体措施,1)积极深入并有计划的向广大群众宣传相关知识,消除社会偏见。,2)对已发现的精神障碍患者,予以充分有效的治疗。,3)对已好转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4)做好出院病人的定期随访工作。,5)对综合性医院的医护人员普及精神医学知识,设立精神科、心理咨询门诊。,6)关心并满足精神障碍患者的合理需求,重视心理、社会患者因素对疾病预后的影响。,三级预防措施,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安排,最大限度地促进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尽可能地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把精神残疾的预防和康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中去。,1积极谋求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支持精神疾患的防治工作,成立精神障碍防治、康复领导及协调工作小组,逐步形成政府主管部门支持、相关系统协作的精神障碍防治、康复体系。,2.住院治疗是康复工作的开始,积极开展院内各种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工作能力的康复训练,促使患者在行为技能上争取较顺利地从医院环境过渡到社区环境。让患者保持与家庭接触,保持与社会交往,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尽早转入社区康复。,三级预防措施,3建立一个能够适合不同病人不同需求的精神病防治和康复机构,提供因人制宜的有效服务,如工疗站、看护小组、家庭病床等多种形式的康复设施。通过社区管理,使病人参加适当的劳动,开展一定的文娱活动,接受一定的医疗措施和再教育。这对巩固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减少精神残疾,促进社会心理康复和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4重视和动员家庭成员支持精神障碍病人的康复活动。,5康复措施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的工作得到重新安置,使其尽可能在工作岗位上或家务劳动中发挥作用。,五、各类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预防,(一)、心因性精神疾病,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疾患。,预防精神疾病,首先防治心因性疾病。此外还要注,意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过度疲劳、长期失眠或躯,体消耗,容易促成某些心因性精神疾病的发生。因,此,注意睡眠情况、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心因性疾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注意劳动防护,加强交通管理,防止交通事故,防治寄生虫病,对某些躯体疾病并发的精神障碍,如心脑综合、内分泌性精神障碍等发病规律和诊治措施,要普及全科医生,提高警觉。,普及常用药物和一些新药导致的精神障碍的基本知识、识别和处理要点。合理使用药物,减少中毒,(三)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是多种病因作用于个体的生长发育早期,形成智力低下为主的一些精神障碍的症状群。,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健全助产工作,防止产伤,防治地方性疾病,开展遗传咨询工作,早期开展预防性治疗,(四)老年期精神疾病,1,改善退休老人的福利待遇,提高物质生活水平。,2防止老年性谵妄,3改善脑功能状态,防止缺血性脑疾患导致的精神异常。,4开展老年心理卫生的宣传和咨询。,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康复,精神康复的定义: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和其它方面的措施,对残疾者进行反复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尽量提高患者的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活动。,概念,精神康复运用现有的设施和手段,尽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掌握代偿性的生活与工作技能,设法降低残疾程度。,精神康复,又称社会心理康复,目的是使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能力全面恢复到病前水平,而绝对不仅仅是去除疾病,康复治疗应与临床治疗同步实施,精神康复的目的,通过各项康复措施,使精神病人因患病丧失的家庭社会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使精神残疾程度降到最低,留存的能力得以最大的发挥。,预防精神残疾的发生:,尽可能减轻精神残疾程度:,提高精神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恢复劳动能力:,中国精神康复医学的发展概况,康复医学是一门较为新兴的医学学科,它形成于1910-1940年,确立于1940-1970年,发展于70年代以后。,精神康复医学:50-60年代非住院化运动推动了精神病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发展。近20余年,精神康复医学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如在精神病院实行开放式的管理,并逐步发展过渡性社区精神康复服务设施(中途宿舍、日间看护中心、庇护性工厂等)。70年代后期相继开展了各种家庭干预与心理教育措施的试点研究。80年代以来广泛地推行各种技能训练、社区病例管理以及某些职业康复方案(如求职俱乐部、辅助就业措施等),中国精神康复医学的发展概况,1958年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病防治会议,制定了“积极防治、就地管理、重点收容、开放治疗”的工作方针,提出了药疗、工疗、娱疗及教育疗法相结合的工作方法。,60年代,社区服务工作有了进展,逐步建立起精神病防治的工疗站、看护小组、日间治疗站等基层社区组织。,中国精神康复医学的发展概况,70年代后期:如沈阳市在1979年建立了市-基层的二级精神病防治体系,上海精神病社区的三级防治网络已较完善,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及常州等城市的工疗站已较普遍地开展起来。,1991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卫生、民政、公安三部及中国残联又据此制定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的“八五”实施方案,中国精神康复医学的发展概况,1989年中国残联康复学会精神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1995年又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病康复专业委员会,199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成立,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分支机构,精神障碍康复的任务,三项基本原则: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训练心理社会功能,改善生活环境条件,贯彻支持性心理治疗,进行家庭及社会干预,促使患者逐步回归社会,努力提高生活质量,三 精神障碍的医院康复,医院康复的工作内容,训练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行为技能,包括生活、学习、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康复训练,实行开放式的病员管理制度,致力改变医院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健全医院的康复管理体质与相关的规章制度。,定期对精神康复工作进行评估。,开放式管理与医院环境,医院康复的训练措施,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学习行为的技能训练,就业行为的技能训练,四 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定义:启用和开发社区的资源,将残疾人及其家庭和社区视为一个整体,对残疾的康复和预防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目标:提供残疾人所需的各种康复服务;减少和消除各种环境方面的障碍;最大限度的保障残疾人的各项权利;支持残疾人在社区发挥作用,做出适当的贡献。,社区康复的工作体系,P73,社区康复的形式和内容,P7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