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评估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胸腔闭式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
A. 30 - 50cm
B. 40 - 60cm
C. 50 - 70cm
D. 60 - 100cm
答案:D
解析:胸腔闭式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 60 - 100cm,以防止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腔。
2. 胃肠减压管通常在术后
A. 12 - 24 小时内拔除
B. 24 - 48 小时内拔除
C. 48 - 72 小时内拔除
D. 72 - 96 小时内拔除
答案:C
解析:胃肠减压管通常在术后 48 - 72 小时内拔除,当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
3. 脑室引流管开口应高于侧脑室平面
A. 5 - 10cm
B. 10 - 15cm
C. 15 - 20cm
D. 20 - 25cm
答案:B
解析:脑室引流管开口应高于侧脑室平面 10 - 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4.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属于引流管护理的
A. 基础护理
B. 病情观察
C. 预防感染
D. 保持通畅
答案:B
解析: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是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属于病情观察。
5. 为防止引流管堵塞,应
A. 定时挤压引流管
B. 严格无菌操作
C. 保持引流管通畅
D. 妥善固定引流管
答案:A
解析:定时挤压引流管可防止血凝块等堵塞引流管。
6. 下列哪种引流管需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
A. 胸腔闭式引流管
B. 胃肠减压管
C. 导尿管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胸腔闭式引流管防止胸腔感染、胃肠减压管防止胃肠道感染、导尿管防止泌尿系统感染,都需严格无菌操作。
7. 更换引流装置时应
A. 先夹闭引流管
B. 直接更换
C. 无需注意无菌
D. 随意更换时间
答案:A
解析:先夹闭引流管可防止引流液逆流及空气进入。
8. 引流管固定不牢可能导致
A. 引流不畅
B. 感染
C. 引流管脱落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引流管固定不牢会影响引流效果,增加感染风险,还可能导致引流管脱落。
9. 观察引流管周围有无渗液属于
A. 基础护理
B. 病情观察
C. 预防感染
D. 保持通畅
答案:C
解析:观察引流管周围有无渗液可及时发现是否有感染迹象。
10. 脑室引流管引流速度一般以每分钟多少为宜
A. 2 - 3 滴
B. 4 - 5 滴
C. 5 - 10 滴
D. 10 - 15 滴
答案:C
解析:脑室引流管引流速度一般以每分钟 5 - 10 滴为宜,过快易导致颅内压骤降。
11. 胃肠减压期间,若胃管堵塞,首先应
A. 重新置管
B. 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C. 挤压胃管
D. 拔出胃管
答案:B
解析:胃肠减压期间胃管堵塞,首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无效时再考虑其他措施。
12. 胸腔闭式引流管水柱波动的正常范围是
A. 2 - 3cm
B. 3 - 4cm
C. 4 - 6cm
D. 6 - 8cm
答案:C
解析:胸腔闭式引流管水柱波动的正常范围是 4 - 6cm,反映胸腔内压力变化。
13. 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便的方法是
A. 观察引流液的量
B.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C. 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
D. 观察引流管水柱波动情况
答案:D
解析:观察引流管水柱波动情况可直观判断引流管是否通畅。
14. 引流管护理中,防止逆行感染的措施不包括
A. 保持引流装置密闭
B. 定期更换引流装置
C. 严格无菌操作
D. 随意倾倒引流液
答案:D
解析:不能随意倾倒引流液,应按规范处理,防止逆行感染。
15.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
A. 每天更换导尿管
B. 每周更换尿袋
C. 定期进行膀胱冲洗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留置导尿管患者应定期进行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引流管护理的目的包括
A. 保持引流通畅
B. 预防感染
C. 观察病情变化
D. 促进伤口愈合
答案:ABCD
解析:引流管护理可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感染,通过观察引流液了解病情变化,也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
2. 胃肠减压的作用有
A. 减轻胃肠道张力
B. 促进胃肠蠕动恢复
C. 有利于炎症局限
D. 防止胃肠道穿孔
答案:ABC
解析:胃肠减压可减轻胃肠道张力,促进胃肠蠕动恢复,有利于炎症局限,不能防止胃肠道穿孔。
3.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包括
A. 保持引流装置密闭
B. 观察水柱波动
C. 定时挤压引流管
D. 严格无菌操作
答案:ABCD
解析:这些都是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
4. 脑室引流管护理时应注意
A. 引流速度不宜过快
B. 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
C. 保持引流管通畅
D. 严格无菌操作
答案:ABCD
解析:脑室引流管护理需注意这些方面以保证安全有效引流。
5. 导尿管护理措施正确的有
A. 保持尿道口清洁
B. 定期更换导尿管
C. 鼓励患者多饮水
D. 避免导尿管扭曲受压
答案:ACD
解析:导尿管护理应保持尿道口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导尿管扭曲受压,一般不需要定期更换导尿管。
三、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引流管护理应遵循( )、( )、( )的原则。
答案:保持通畅、预防感染、观察病情
解析:这是引流管护理的基本原则。
2. 胸腔闭式引流瓶内长玻璃管应插入液面下( )cm。
答案:3 - 4
解析:长玻璃管插入液面下 3 - 4cm 可保证引流效果及防止空气进入。
3. 胃肠减压期间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 )、( )及( )。
答案:量、颜色、性质
解析:通过观察这些方面了解胃肠道情况。
4. 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时,可轻轻挤压引流管,若仍不通畅,可用( )冲洗。
答案:生理盐水
解析:用生理盐水冲洗可疏通引流管。
5. 导尿管一般( )更换一次。
答案:每周
解析:定期更换导尿管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6. 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 )、( )、( )等情况。
答案:红肿、渗液、疼痛
解析:这些情况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等问题。
7. 胸腔闭式引流时,若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 )。
答案:夹闭胸壁引流导管
解析: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及引流液逆流。
8. 胃肠减压管拔除前应先( )。
答案:夹闭胃管
解析:夹闭胃管观察患者有无不适,若无症状可拔除。
9. 脑室引流时,患者应取( )卧位。
答案:头高足低位
解析:利于引流,降低颅内压。
10. 引流管护理过程中要妥善固定,防止( )和( )。
答案:扭曲、受压
解析:保证引流管通畅。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答案:
(1)保持引流装置密闭: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 3 - 4cm,并始终保持直立。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3)观察水柱波动: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无效腔的大小及胸膜腔内负压的情况,一般水柱上下波动 4 - 6cm。若水柱波动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水柱无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完全扩张。
(4)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保持引流通畅。
(5)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记录 24 小时引流量,若引流液量多,颜色鲜红,伴有血凝块,提示有活动性出血;若引流液浑浊,提示有感染。
(6)拔管指征:一般置管 48 - 72 小时后,临床观察无气体逸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24 小时引流液<50ml,脓液<10ml,X 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可考虑拔管。
解析: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要点多方面,从装置密闭到无菌操作,观察水柱波动、引流液情况及拔管指征等,每一点都关乎引流效果和患者康复。
2. 简述胃肠减压管的护理措施。
答案:
(1)妥善固定:防止胃管移位或脱出,可采用胶布固定或使用胃管固定装置。
(2)保持通畅:定时挤压胃管,防止堵塞,若胃管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3)观察引流液: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并准确记录。若引流液量多,颜色鲜红,提示可能有出血;若引流液浑浊,提示可能有感染。
(4)加强口腔护理:每日进行口腔护理 2 - 3 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5)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水,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遵医嘱拔除胃管。
(6)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胃肠减压的目的和重要性,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解析:胃肠减压管护理措施围绕固定、通畅、观察、口腔护理、拔管及心理护理等,保障胃肠减压效果及患者舒适。
五、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
患者,男,35 岁,因胸部外伤后致右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第 3 天,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水柱波动消失,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发绀。
1. 此时护士应采取哪些紧急措施?(5 分)
答案:立即用血管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腔,然后更换引流装置,重新连接引流管,恢复胸腔闭式引流。
解析:引流管连接处脱落会导致空气进入胸腔,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可阻止空气进一步进入,更换装置恢复引流是关键措施。
2. 如何判断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否通畅?(5 分)
答案:观察引流管水柱波动情况,正常水柱上下波动 4 - 6cm。若水柱波动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水柱无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完全扩张。还可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若引流液引出顺畅,说明引流管通畅。
解析:水柱波动是判断引流管通畅的重要指标,结合引流液情况综合判断。
3. 针对该患者,在后续护理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5 分)
答案: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保持引流装置密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3)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变化。
(4)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促进肺复张。
(5)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解析:后续护理从生命体征观察到无菌操作、引流管护理、促进肺复张及心理护理等多方面,保障患者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