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临床输血方法选择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下列哪种情况一般不考虑输注全血?
A. 急性大量血液丢失
B. 严重创伤致大量失血
C. 体外循环
D. 慢性贫血患者
答案:D
解析:慢性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生成不足或破坏过多导致,一般不需要输注全血,应根据具体情况补充红细胞等成分。急性大量血液丢失、严重创伤致大量失血、体外循环等情况可能需要输注全血来补充多种血液成分。
2. 输血时最常见的发热反应原因是:
A. 细菌污染
B. 致热原
C. 血型不合
D. 过敏反应
答案:B
解析:输血时最常见的发热反应原因是致热原,如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细菌污染也可引起发热反应,但不是最常见原因,血型不合会导致溶血反应,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
3. 以下哪种血液制品可用于补充凝血因子?
A. 红细胞悬液
B. 新鲜冰冻血浆
C. 血小板
D. 冷沉淀
答案:B
解析: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可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红细胞悬液主要补充红细胞;血小板用于补充血小板;冷沉淀主要含有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等,主要用于治疗血友病 A 等。
4. 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应考虑: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答案:B
解析:皮肤瘙痒、荨麻疹是过敏反应的常见表现。发热反应主要是发热;溶血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血红蛋白尿等;细菌污染反应也会有发热等表现,但一般不是以皮肤瘙痒为主。
5. 对于 ABO 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 立即停止输血
B. 碱化尿液
C. 抗休克治疗
D. 换血疗法
答案:A
解析:立即停止输血是 ABO 血型不合输血反应最有效的治疗措施,然后根据情况采取其他治疗,如碱化尿液、抗休克治疗等,严重时可能需要换血疗法,但首要的是停止输血。
6. 以下哪种患者输血时需要进行辐照处理?
A. 恶性肿瘤患者
B.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C. 孕妇
D. 婴幼儿
答案:B
解析: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输血时需要进行辐照处理,以防止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恶性肿瘤患者、孕妇、婴幼儿一般不需要常规辐照处理。
7. 输血后紫癜的发生机制主要是:
A. 血小板输注无效
B. 产生血小板抗体
C. 免疫功能紊乱
D. 微血管血栓形成
答案:B
解析:输血后紫癜是由于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破坏输入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较为复杂;免疫功能紊乱不是输血后紫癜的主要机制;微血管血栓形成与输血后紫癜关系不大。
8. 大量输血后最易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
A. 高钾血症
B. 低钾血症
C. 高钙血症
D. 低钙血症
答案:D
解析:大量输血后,枸橼酸钠在肝脏转化为碳酸氢钠,可导致碱中毒,同时枸橼酸钠可与钙结合,导致血钙降低,所以最易出现低钙血症。一般不会出现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
9. 以下哪种血液制品保存温度最低?
A. 红细胞悬液
B. 新鲜冰冻血浆
C. 血小板
D. 冷沉淀
答案:C
解析:血小板保存温度为 22±2℃,红细胞悬液保存温度为 4±2℃,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温度为 -20℃以下,冷沉淀保存温度为 -20℃以下,所以血小板保存温度相对较高,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保存温度较低。
10. 输血时核对患者信息的内容不包括:
A. 姓名
B. 年龄
C. 床号
D. 疾病诊断
答案:D
解析:输血时核对患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等,疾病诊断不属于核对的基本信息内容。
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 输血的适应证包括:
A. 急性失血
B. 慢性贫血
C.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D. 凝血因子缺乏
E. 严重感染
答案:ABCDE
解析:急性失血可通过输血补充丢失的血液成分;慢性贫血根据情况可输血改善症状;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可输注血小板;凝血因子缺乏可补充相应凝血因子;严重感染可通过输血增强免疫力等,这些都是输血的适应证。
2. 输血不良反应包括: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循环超负荷
答案:ABCDE
解析: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等都是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此外还有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3. 红细胞制品包括:
A. 浓缩红细胞
B. 红细胞悬液
C. 洗涤红细胞
D. 冰冻红细胞
E. 年轻红细胞
答案:ABCDE
解析:这些都是红细胞制品,浓缩红细胞去除了大部分血浆;红细胞悬液加入了适量添加剂;洗涤红细胞去除了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冰冻红细胞可长期保存;年轻红细胞代谢较活跃。
4. 输血前需做的检查包括:
A. 血型鉴定
B. 交叉配血试验
C. 血常规
D. 凝血功能检查
E. 传染病筛查
答案:ABCDE
解析:血型鉴定确定患者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血常规了解患者血液基本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评估患者凝血状态;传染病筛查防止输血传播疾病。
5. 以下哪些情况属于输血禁忌证?
A. 严重心功能不全
B. 急性肺水肿
C. 恶性高血压
D. 肾功能衰竭
E. 对输血有过敏史
答案:ABCE
解析:严重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恶性高血压患者输血可能加重病情;对输血有过敏史患者输血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这些属于输血禁忌证。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输血,一般不是绝对禁忌。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输血的基本原则。
答案:输血的基本原则包括: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②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型相合;③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④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程,包括输血前核对患者信息、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等;⑤避免同时输注多种血液制品,如需同时输注,应间隔一定时间;⑥输血后应继续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解析:输血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必须遵循基本原则以确保安全有效。掌握适应证可避免资源浪费和不良反应;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是关键步骤,防止溶血反应等;选择合适制品能针对性治疗;遵守操作规程可减少人为失误;避免同时输注多种制品防止相互作用;输血后观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 简述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答案: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如下:①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给予对症处理如退热、镇静等,严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②过敏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重者立即停止输血,进行抗休克治疗等;③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抗休克,碱化尿液,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能需要换血疗法;④细菌污染反应:立即停止输血,进行抗感染、抗休克治疗等;⑤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
解析:不同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方式不同,但首要的是立即停止输血,然后根据具体反应进行针对性处理。发热反应主要是对症处理;过敏反应根据轻重采取不同措施;溶血反应要防止肾功能损害等;细菌污染反应抗感染抗休克;循环超负荷要减轻心脏负担。
四、病例分析题(共 15 分)
患者,男,35 岁。因车祸致大量失血入院,查体: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 80/50mmHg。血常规:Hb50g/L,WBC6.0×10⁹/L,PLT100×10⁹/L。给予输血治疗。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寒战、发热,体温达 39℃,伴头痛、恶心。
1. 该患者最可能发生了什么输血不良反应?(5 分)
答案:发热反应。
解析:患者输血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头痛、恶心等表现,符合发热反应的特点。
2. 应采取哪些处理措施?(10 分)
答案:①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②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③适当给予镇静药物,如地西泮等;④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⑤若症状严重,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解析:首先停止输血是关键,然后进行对症处理,包括退热、镇静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重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
五、论述题(共 10 分)
试述输血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及合理输血的意义。
答案: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性。它可以补充患者丢失的血液成分,如急性失血时输血可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挽救生命;对于慢性贫血患者,输血可改善贫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机体功能。输血还能提供必要的凝血因子,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止出血。
合理输血具有重要意义。它能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可针对性地治疗患者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避免资源浪费。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程,能确保输血安全,保障患者医疗质量。合理输血还能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保障患者健康。总之,合理输血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解析:输血在临床治疗中是重要手段,能解决多种血液相关问题。合理输血能从多个方面保障医疗安全和效果,避免不良反应、资源浪费、传播疾病等,是临床输血治疗应遵循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