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和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我国的植保方针),1975年,我国提出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也是我国植保总方针,沿袭至今。,从病理学角度讲,病害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消灭或抑制病原物;,(2)提高寄主的抗病性;,(3)调节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一、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和原则,在实施上,可采用四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拒绝和铲除。防止新病原物引入无病地区,或一旦引入后立即就地封锁消灭。采取的具体措施是检疫。,第二道防线:免疫。病原物虽然存在,但寄主具有抗病性,不受其害,采用的措施是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以及通过改进栽培管理或人工免疫等新技术增强寄主抗病性。,第三道防线:保护。用药剂或其他方法保护寄主免受病害侵害。具体方法有:种苗消毒、植株喷药、轮作、田园卫生、改进耕作栽培管理,控制小气候以及生物防治等。,第四道防线:治疗。植株已染病,用内吸治疗剂(杀菌剂)或发展中的理疗方法治病。,一、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和原则,目前,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防治方法绝大多数属于前三道防线,严格属于治疗方法的可以说没有。尽管现在已有多种内吸治疗剂,也只能治疗侵入后没发病的组织,对已经发病的就没作用了。,一、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和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植物病害的防治,预防是关键。对大多数植物病害来讲,几乎只能防,不能治。理由是:,(1)在生理和病理上:植物与动物不同,植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及免疫系统;组织再生能力极弱,染病造成组织病变和器官损失后,不能修复。,(2)在技术上:没有早期诊断的新方法。一旦症状出现,则病入膏盲。治疗也没用。,(3)在经济上:治疗成本较高,难于采用。植物病害防治的对象,指群体而非个体,植物个体价值有限,单株治疗无意义,即使将来有了好的诊断治疗方法,也不能按株防治。(精准农业有可能)。果树有可能。,由此可见,在相当长时期内“预防为主”的原则牢不可动(基本原则),即使今后治疗技术有了新的突破,采用时仍当是“治个体,保群体”“治点保面”。在战略上,还是“预防为主”。,一、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和原则,“,综合防治”,:,植物病害的发生往往是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的,很难只有唯一通道引起发病。例如:病原物传播是多渠道的,越冬是多场所的,侵入途径各异等等。所以一道防线、单一防治方法是很难奏效的。必须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才能取得好的防效。如:稻瘟病,采用抗病品种,虽有效,但存在抗病性丧失问题,必需有药剂防治的准备。同时还要注意栽培防治。水肥管理等,只有采用多种方法,多道防线,才能控制其流行。,在吸收和接受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8年)国际植保界提出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即,IPM”,新概念后,我国的综合防治也上升到综合治理的水平。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对一种作物上发生的病害,要因地、因时、因病协调地运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各种手段,经济安全有效地将病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植物检疫,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农业栽培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1,、,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通过法律法规手段,禁止或延缓有害生物(危险性病虫草鼠害)在国家间或国内地区间人为传播,以保护农业生产的法规防治措施。,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是:强制性和预防性。,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1)禁止进境,(2)限制出境,(3)调运检疫,(4)产地检疫,(5)国外引种检疫,(6)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运物检疫,(7)紧急防治,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我国现行检疫体制分:国内植物检疫(,对内检疫,)和进出境植物检疫(,对外检疫,)。,国内检疫依据植物检疫条例。由农业部主管全国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进出境检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属的国家动植物检疫机关统一管理。,植物检疫的任务:,(1)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着农作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2)将在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不让其传播到未发生地区。,(3)当危险性病、虫、杂草已传入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消灭。,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植物检疫对象:,危险性的、局部地区发生的、可以人为传播的病、虫、草害,。,植物检疫可以作为一项非关税壁垒措施制裁出口国。,WTO,组织要求进行有害生物风险性评估。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即,SPS,协议。,风险评估:,根据可能事实的动植物卫生建议措施来评价有害生物进口成员境内传入、定居或传播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潜在生物和经济后果,或评价食品、饮料或饲料中存在添加剂、污染物、毒素或致病有机体对人类或动物的健康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我国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名单中,大田作物病害有:,水稻茎线虫病、,小麦矮腥黑穗病,、棉花枯萎病、棉花根腐病、黄麻茎腐病、红麻炭疽病、马铃薯癌肿病、马铃薯金线虫病、马铃薯黄化矮缩病毒病、甜菜锈病和烟草霜霉病,等共11种。,我国实行的是针对性检疫手段,即针对检疫对象所采取的检疫。针对性强、但保护面小;,日本等实行的是全面性检疫手段:规定能进境的病虫草害外,规定范围以外的一律禁止进入。保护面大。,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通俗讲,植物检疫就是:,“,不引祸入室,也不嫁祸于人,”。是一种“,关起门来打苍蝇,”的经济有效防病手段。,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2,、,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1)选育抗病品种:垂直抗病品种和水平抗病品种;,(2)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品种合理布局:基因多样性。,品种轮换:基因轮换。,利用多抗品种。,利用慢病品种。,利用耐病品种。,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3,、,栽培管理,(1)选用健康种苗和无性繁殖材料;,(2)耕作栽培,搞好田园卫生;,合理选择播种期:棉花、水稻喜温,早播易立枯病(棉花)或烂秧(水稻)。玉米晚播易感染,MDMV。,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排灌。(涝干晒田法),实行轮作和套作、间作栽培。,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4,、,物理防治(,physical control,),利用物理方法来防治植物病害。,(1)、筛选(汰除):风选、筛选和水选。,(2)、热处理:,温汤浸种:甘薯黑斑病、棉花枯、黄萎病菌、小麦散黑穗病、水稻白叶枯病等。,高温闷棚。,土壤加温(电热或覆膜)。,火焰焚烧。,(3),辐射处理:,Go-60、-,射线等;,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5,、,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利用微生物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原理:,(1)颉颃作用(,antagonism):,一种微生物对另一种微生物有抑制生长发育甚至消解菌体作用的现象。增产菌(根围有益微生物);,(2)重寄生作用(,hyperparasitism):,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另一种微生物上。如木霉菌可寄生于丝核菌,噬菌体等,食线虫真菌。,(3)交互保护作用(,cross protection):,是一种病毒的弱毒株系接种植株后可以保护植株避免同一病毒强毒株系危害的现象。目前发现也有的真菌、细菌和线虫病害也具有这种作用。,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6,、,化学防治(,chemical control,),采用化学药剂来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是植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措施。,防治植物病害所用的化学药剂统称,农药,(,pesticide)。,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1),农药的类型及作用。,包括杀菌剂(,fungicide)、,杀线虫剂(,nematocide)。,根据其防病的作用分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和化学免疫。相应的农药,分别称为保护剂、治疗剂和免疫剂。,保护剂:病原物侵入寄主前杀死或抑制病原物从而保护植物免受侵染的药剂。对已经侵入的病原物效果不大或无效。,治疗剂:作用于已经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物的药剂。一般具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多在刚侵入时有效,对已形成的病害不能治疗。,免疫剂:提高植物对病原物抵抗能力的化学物质。,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2)、,目前生产上常用杀菌剂介绍。,常用杀菌剂,:,常用杀线虫剂,:,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3)、,化学防治方法,种子处理:拌种、浸种、闷种等;,土壤处理:穴施、沟施、药土等;,喷雾:,喷粉:,熏蒸:烟雾剂。,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4)、,化学防治注意事项,1)使用浓度:按要求进行。,2)使用时间:病情达到防治指标时用。避免高温时间、雨前、雨天用药。,3)施药次数:,4)施药量:,5)药害问题:保护天地、环境、防治中毒;,6)药剂混用:酸性药不与碱性药混用;,7)抗药性问题:,二、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介绍,(5)防治抗药性出现的方法:,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进行抗药性监测;,药剂混合施用。,三、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优缺点比较,防治方法,优点,缺点,植物检疫,保护面大、经济有效,技术要求高,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经济有效、无污染,工作量大、抗性易丧失,农业栽培管理,经济、易操作、无污染,防效不显著、见效慢,物理防治,经济、不污染环境,防治对象较少,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持效期长,见效慢、防治,化学防治,见效快、防效显著,药害、污染环境、抗药性等,小麦矮腥黑穗病症状(生长期),症状,病,健,病,健,病,健,小麦光腥黑穗病,小麦网腥黑穗病,小麦美国矮腥黑穗病,中国仅有3.8%的冬麦区可能发病,仅有1.3%的冬麦区会导致损失.,高、中风险区占中国冬小麦种植面积的15%,TCK,历史的回顾,1972,年中国对美国实行非关税壁垒(,15,孢子/,50,g-,内部)。,1973年,以,裘维蕃教授,为主任谈判专家的我国代表团在,美国进口小麦事件,中获胜。自此,我国对美进口小麦实行非关税壁垒。,1974,年通过“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1995,年吴仪和美国贸易代表坎特 双方谅解备忘录。,1995年12月27日,9,位科学家讨论并写信,排除外来压力,严防,TCK,传入我国,。(我校,裘维蕃、曾士迈、石元春,院士签名),1998年美国提出报告,评估把带有,TCK,孢子的美国制粉小麦进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风险,。,结论是:,“有病无害”,1999年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条文关键:检疫标准,30000,孢子/,50,g,小麦;可在任何口岸卸货;不得采取任何检疫处理。,2000年5月,CIQ,与,USDA,在华盛顿签署,TCK,技术工作小组合作研究项目纪要,。规定:,合作研究1年后,如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仍按,30000,孢子/,50,g,小麦,标准实行检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