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心内科临床医学真题试题及答案册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下列哪项不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A. 心肌梗死
B. 心肌病
C. 心律失常
D. 心脏负荷过重
E. 情绪激动
答案:E
解析: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心脏负荷过重(如高血压、瓣膜狭窄等)、心律失常等,情绪激动一般不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2.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A. 窦性心动过速
B. 室性心律失常
C. 房性早搏
D. 房室传导阻滞
E. 交界性心律
答案:B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时,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尤其是室性早搏。
3. 下列哪种药物不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
A. 利尿剂
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C. 钙通道阻滞剂
D. β受体阻滞剂
E. 洋地黄类药物
答案:C
解析:治疗心力衰竭常用的药物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钙通道阻滞剂一般不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
4. 心绞痛发作时最有效、作用最快的药物是?
A. 硝酸甘油
B. 硝苯地平
C. 美托洛尔
D. 阿司匹林
E. 卡托普利
答案:A
解析:硝酸甘油是心绞痛发作时最有效、作用最快的药物,能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
5. 高血压患者,血压 160/100mmHg,首选的降压药物是?
A. 利尿剂
B. 钙通道阻滞剂
C. β受体阻滞剂
D.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E.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答案:E
解析: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 160/100mmHg,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血压,保护心脏等靶器官。
6. 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
A. 冠心病
B. 心肌病
C. 电解质紊乱
D. 药物中毒
E. 溺水
答案:A
解析: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
7. 下列哪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A. 室上性心动过速
B. 室性心动过速
C. 心房颤动
D. 窦性心动过缓
E.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B
解析:室性心动过速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尤其是持续性室速。
8. 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时胸痛的主要鉴别点是?
A. 疼痛的持续时间及对含服硝酸甘油的反应不同
B. 疼痛的部位不同
C. 疼痛的性质不同
D. 疼痛的放射部位不同
E. 疼痛时是否伴有恶心
答案:A
解析:冠心病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短,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肌梗死疼痛持续时间长,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这是主要鉴别点。
9. 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 心音减弱
B. 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
C. 心律失常
D. 心力衰竭
E. 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音减弱等。
10. 下列哪项检查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最有意义?
A. 心电图
B. 心脏超声
C. 心肌酶谱
D. 动态心电图
E. 冠状动脉造影
答案:B
解析:心脏超声可显示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的部位、程度等,对诊断最有意义。
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力衰竭按发生部位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左心衰竭、右心衰竭
解析:心力衰竭按发生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左心衰竭常见,右心衰竭多继发于左心衰竭。
2. 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现的症状是______。
答案:疼痛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疼痛,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
3.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大于等于______mmHg 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______mmHg。
答案:140、90
解析:目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大于等于 140mmHg 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 90mmHg。
4.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消除病因、控制心律失常、预防复发
解析:心律失常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如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控制心律失常发作;预防复发。
5.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
解析: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45 岁,女性>55 岁)、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等。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简述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答案: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等。
(2)一般治疗:休息、限盐、吸氧等。
(3)药物治疗:
- 利尿剂:减轻心脏容量负荷。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改善心肌重构。
-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 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
(4)非药物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等。
解析:心力衰竭治疗原则综合多方面,病因治疗是根本,一般治疗为基础,药物治疗是关键,非药物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2. 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答案:
(1)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超急性期:T 波高耸,ST 段斜型抬高。
- 急性期:ST 段弓背向上抬高,与 T 波融合成单向曲线,出现病理性 Q 波。
- 亚急性期:ST 段逐渐下降,T 波倒置加深。
- 陈旧期:ST 段恢复至基线,T 波倒置变浅或直立,病理性 Q 波持续存在。
(2)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无 ST 段抬高,可表现为 ST 段压低、T 波倒置等。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随病程不同阶段而变化,不同类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有差异,对诊断和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3. 简述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及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
答案:
治疗目标:一般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合并糖尿病、肾病等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
常用降压药物种类:
-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
-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缬沙坦等。
解析:明确治疗目标有助于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常用降压药物种类多样,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
四、病例分析题(共 15 分)
患者,男性,65 岁,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血压控制不佳。近 1 周来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休息时缓解。查体:血压 160/100mmHg,心率 90 次/分,律齐,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可闻及 3/6 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心脏超声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55mm,左心室射血分数 50%。
问题:
1.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5 分)
2. 简述诊断依据。(5 分)
3. 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5 分)
答案:
1. 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Ⅱ级。
2. 诊断依据: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血压控制不佳;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等心力衰竭症状;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心脏超声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
3. 治疗措施:
- 降压治疗: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 抗心力衰竭治疗: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容量负荷,β受体阻滞剂改善心肌重构,必要时可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
- 一般治疗:休息,避免劳累,限盐等。
解析: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综合诊断,依据充分,治疗措施针对高血压和心力衰竭进行,以改善患者病情。
五、论述题(共 20 分)
论述冠心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答案:
冠心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级预防:
- 生活方式干预:
- 合理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限制饮酒量。
- 心理平衡: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精神紧张。
- 控制危险因素:
- 血压管理: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患者<140/90mmHg,合并糖尿病等患者<130/80mmHg。
- 血脂调控: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危患者目标值<1.8mmol/L。
-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达标。
- 体重管理:保持合适体重指数。
2. 二级预防:
- 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 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稳定斑块。
-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预后。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改善心肌重构。
- 生活方式干预同一级预防。
- 定期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血糖、血压等检查,评估病情变化。
3. 三级预防:
- 对于已发生心肌梗死等严重冠心病患者:
- 药物治疗强化: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 康复治疗:包括心脏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 必要时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改善心肌供血。
- 长期随访:监测病情复发及并发症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解析:冠心病综合防治需从一级预防减少发病风险,二级预防防止病情进展,三级预防改善预后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运用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及必要的血运重建等措施,全面控制冠心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