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继电保护维护题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 可靠性 B. 选择性 C. 安全性 D. 速动性
答案:C
解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不包括安全性。
2. 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 )来整定的。
A. 躲过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
B. 躲过被保护线路首端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
C. 躲过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小短路电流
D. 躲过被保护线路首端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小短路电流
答案:A
解析: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躲过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的,以保证其选择性。
3.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应大于( )。
A. 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的最大短路电流
B. 相邻线路末端短路时的最大短路电流
C. 被保护线路首端短路时的最大短路电流
D. 相邻线路首端短路时的最大短路电流
答案:B
解析: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应大于相邻线路末端短路时的最大短路电流,以保证其选择性和速动性。
4. 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 )来整定的。
A. 躲过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
B. 躲过被保护线路首端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
C. 躲过被保护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最大负荷电流
D. 躲过被保护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最小负荷电流
答案:C
解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躲过被保护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以保证其在正常运行时不动作。
5. 零序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 )来整定的。
A. 躲过被保护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
B. 躲过被保护线路首端接地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
C. 躲过被保护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最大不平衡电流
D. 躲过被保护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最小不平衡电流
答案:C
解析:零序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躲过被保护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最大不平衡电流来整定的,以保证其在正常运行时不动作。
6. 距离保护的测量元件是( )。
A. 电流继电器 B. 电压继电器 C. 阻抗继电器 D. 功率继电器
答案:C
解析:距离保护的测量元件是阻抗继电器,用于测量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
7. 高频保护是利用( )信号来传递保护信息的。
A. 低频 B. 高频 C. 工频 D. 直流
答案:B
解析:高频保护是利用高频信号来传递保护信息的,具有快速动作的特点。
8. 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是为了防御( )。
A. 变压器绕组和引出线的相间短路
B. 变压器绕组的匝间短路
C. 变压器外部短路引起的过电流
D. 变压器内部故障
答案:A
解析: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是为了防御变压器绕组和引出线的相间短路。
9. 发电机的纵差动保护是为了防御( )。
A. 发电机定子绕组的相间短路
B. 发电机定子绕组的匝间短路
C. 发电机外部短路引起的过电流
D. 发电机内部故障
答案:A
解析:发电机的纵差动保护是为了防御发电机定子绕组的相间短路。
10. 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系统由( )等部分组成。
A. 数据采集系统、微型机主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
B. 数据采集系统、微型机主系统、电源系统
C. 微型机主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电源系统
D. 数据采集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电源系统
答案:A
解析: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微型机主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等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指保护装置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
答案:√
解析:这是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定义。
2. 电流速断保护能保护线路全长。( )
答案:×
解析:电流速断保护不能保护线路全长,只能保护线路的一部分。
3.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间比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间长。( )
答案:√
解析:限时电流速断保护是为了弥补电流速断保护的不足,动作时间比电流速断保护长。
4. 过电流保护能保护线路全长。( )
答案:×
解析:过电流保护不能保护线路全长,其动作电流是按躲过被保护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最大负荷电流整定的。
5. 零序电流保护能反应相间短路故障。( )
答案:×
解析:零序电流保护主要用于反应接地短路故障,不能反应相间短路故障。
6. 距离保护的动作时间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有关。( )
答案:√
解析:距离保护的动作时间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成正比,距离越远,动作时间越长。
7. 高频保护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 )
答案:√
解析:高频保护利用高频信号传递信息,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
8. 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能反应变压器绕组的匝间短路。( )
答案:×
解析: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主要反应变压器绕组和引出线的相间短路,不能反应绕组的匝间短路。
9. 发电机的纵差动保护能反应发电机定子绕组的匝间短路。( )
答案:×
解析:发电机的纵差动保护主要反应发电机定子绕组的相间短路,不能反应绕组的匝间短路。
10. 微机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比传统保护装置高。( )
答案:√
解析:微机保护装置采用数字技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答案: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包括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可靠性是指保护装置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能尽快地切除故障,以减少设备及用户在大短路电流、低电压下运行的时间,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灵敏性是指保护装置对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
解析:这是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需要准确记忆和理解。
2. 简述电流速断保护的特点及整定原则。
答案:电流速断保护的特点是动作迅速,但不能保护线路全长。整定原则是动作电流按躲过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这样,当线路末端发生短路时,电流速断保护能快速动作,切除靠近电源端的短路故障,保证了选择性。
解析:电流速断保护的特点和整定原则是其重要内容,要理解其原理和作用。
3. 简述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答案: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即测量阻抗),并与整定值比较,确定是否动作。当测量阻抗小于整定值时,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线路。距离保护一般由启动、测量、振荡闭锁、二次电压回路断线闭锁、配合逻辑和出口等部分组成。
解析: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测量阻抗来判断故障,要掌握其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15分)
1. 某线路采用三段式电流保护,已知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为500A,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为1500A,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为800A,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为600A。试计算:
(1)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
(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间;
(3)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间。
答案:
(1)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
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按躲过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整定,设末端短路电流为\(I_{d.max}\),则\(I_{op.1}=1500A\),根据公式\(I_{op.1}=K_{rel}I_{d.max}\)(\(K_{rel}\)为可靠系数),可得\(I_{d.max}=\frac{I_{op.1}}{K_{rel}}\)。一般\(K_{rel}=1.2\),则\(I_{d.max}=\frac{1500}{1.2}=1250A\)。
设线路阻抗为\(Z\),短路电流\(I_{d}=\frac{E}{Z+Z_{s}}\)(\(E\)为电源电动势,\(Z_{s}\)为系统等效阻抗),当短路电流为\(I_{d.max}\)时,对应的短路点到电源的距离为\(l_{1}\),则\(l_{1}=\frac{I_{d.max}}{I_{d0}}\times l\)(\(I_{d0}\)为线路末端短路时的短路电流,\(l\)为线路全长)。
假设线路末端短路电流\(I_{d0}=2000A\),线路全长\(l = 100km\),则\(l_{1}=\frac{1250}{2000}\times100 = 62.5km\),即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为线路全长约62.5km。
(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间: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I_{op.2}=800A\),其动作时间\(t_{2}\)应比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间\(t_{1}\)长一个时限级差\(\Delta t\)。一般\(\Delta t = 0.5s\),假设电流速断保护动作时间\(t_{1}=0s\),则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间\(t_{2}=t_{1}+\Delta t = 0.5s\)。
(3)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间:
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I_{op.3}=600A\),其动作时间\(t_{3}\)应比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时间\(t_{2}\)长一个时限级差\(\Delta t\)。则\(t_{3}=t_{2}+\Delta t = 0.5 + 0.5 = 1s\)。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段式电流保护的相关计算,需要掌握各段保护的动作电流整定原则以及动作时间的计算方法,通过已知条件逐步计算出各保护的相关参数。
五、案例分析题(15分)
某变电站发生一起继电保护误动作事件,导致一条线路停电。经检查发现,是由于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接线错误引起的。请分析该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
问题分析:
1. 二次回路接线错误,可能是在安装、调试或检修过程中,接线人员疏忽大意,没有按照正确的图纸进行接线,导致保护装置接收错误的信号,从而误动作。
2. 缺乏有效的二次回路检查机制,在投入运行前没有对二次回路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未能及时发现接线错误。
3. 对保护装置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没有定期对保护装置进行校验和维护工作,不能及时发现装置内部潜在的问题。
改进措施:
1. 加强二次回路接线管理,在接线前认真核对图纸,确保接线准确无误。接线完成后,进行严格的自检和互检,并有专人进行监督检查。
2. 建立完善的二次回路检查制度,在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前,进行全面的绝缘检查、回路电阻测量、信号校验等工作,确保二次回路正常。
3. 加强对保护装置的维护管理,定期对保护装置进行校验和维护,检查装置的硬件和软件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同时,建立保护装置运行档案,记录装置的运行情况和维护历史,以便于分析和管理。
解析:本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继电保护误动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需要从二次回路接线、检查机制和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