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南宁教师公招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B. 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活动规律
C. 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D. 教育教学情境中所有的心理现象
答案:A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2.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是( )
A. 场独立型
B. 沉思型
C. 辐合型
D. 发散型
答案:C
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3.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A. 最新获得的能力
B. 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 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 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答案:C
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4. 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学习
D. 组合学习
答案:B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5. 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称为学习的( )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记忆策略
答案:B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6.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 多样化
B. 专业化
C. 单一化
D. 崇高化
答案:A
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等。
7.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 )
A. 教育手段
B. 教育机智
C. 教育反响
D. 教育灵感
答案:B
解析: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8.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 维持动机作用
B. 促进和维持功能
C. 思想教育作用
D. 培养纪律功能
答案:B
解析: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9.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答案:B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
10. 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
A. 科技活动
B. 学科活动
C. 文学艺术活动
D. 社会活动
答案:B
解析:学科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它是以学习和研讨某一学科的知识或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个案法
答案:ABCD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2. 下列属于认知风格差异的是( )
A.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 沉思型与冲动型
C. 辐合型与发散型
D. 内控型与外控型
答案:ABC
解析:认知风格差异主要包括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内控型与外控型属于人格特征差异。
3. 奥苏贝尔提出的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的变量有( )
A. 可利用性
B. 可辨别性
C. 稳定性
D. 结构性
答案:ABC
解析:奥苏贝尔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影响有意义学习和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4. 下列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有( )
A. 记忆术
B. 做笔记
C. 提问
D. 生成性学习
答案:ABCD
解析:精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等)、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等。
5. 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 )
A. 集权型
B. 放任型
C. 民主型
D. 自主型
答案:ABC
解析: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集权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6. 课堂气氛通常可以分为( )
A. 积极的
B. 消极的
C. 中性的
D. 对抗的
答案:ABD
解析:课堂气氛通常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7.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 )
A. 学术影响力
B. 人格影响力
C. 职权影响力
D. 职称影响力
答案:BC
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 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人格影响力。
8.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 )
A.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B.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C.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D.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ABCD
解析: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等。
9. 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
A. 修业年限
B. 教学大纲
C. 课程标准
D. 课程设置
答案:AD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属于课程内容。
10.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 强制性
B. 基础性
C. 科学性
D. 普遍性
答案:ABD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三、填空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答案:学与教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 )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答案:学习期待
解析: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3.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 )。
答案:教学监控能力
解析: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4.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答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解析: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四、判断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 )
答案:×
解析: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还研究教师的教学心理等。
2. 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
答案:×
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 负强化就是惩罚。( )
答案:×
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二者不同。
4. 知识的掌握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力的发展。( )
答案:√
解析: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的,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
5. 教师的威信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
答案:×
解析:教师的威信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6.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
答案:√
解析: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
7.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 )
答案:√
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
8.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心理健康。( )
答案:×
解析: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等。
9. 义务教育就是免费教育。( )
答案:×
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但不能简单说义务教育就是免费教育,它还包括强制性、普遍性等特征。
10. 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 )
答案:√
解析: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
五、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案: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包括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等;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此外,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等也会影响学习迁移。
2.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了解和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习动机产生;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设置合理目标,培养自我效能感;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 简述教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案: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从以下方面努力: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有序推进教学环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教学秩序;注重教学评价,及时反馈调整教学。
4. 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
答案:班级管理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即班级管理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民主性原则,要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整体性原则,要树立整体观念,统筹兼顾班级各方面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