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预防医学传染方案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以下哪种疾病属于甲类传染病?( )
A. 艾滋病 B. 霍乱 C. 梅毒 D. 手足口病
答案:B
解析: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艾滋病、梅毒属于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2. 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都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缺一不可。
3. 下列哪种传播途径不属于呼吸道传播?( )
A. 飞沫传播 B. 尘埃传播 C. 食物传播 D. 空气传播
答案:C
解析:食物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尘埃传播、空气传播都属于呼吸道传播途径。
4. 对于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期限是( )
A. 临床症状消失后 B. 实验室检查阴性后 C. 根据该病的最长潜伏期确定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期限是根据该病的最长潜伏期确定,以确保不再有传染性。
5. 下列哪项不属于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 )
A. 局部红肿 B. 过敏性休克 C. 晕厥 D. 发热
答案:A
解析:局部红肿一般属于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过敏性休克、晕厥、发热等严重情况属于异常反应。
6.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对患者、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B. 对疑似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 对医疗机构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 对患者、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期限可以根据患者的要求适当延长
答案:D
解析:隔离期限必须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不能根据患者要求延长。
7. 下列哪种疾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
A. 乙型肝炎 B. 甲型肝炎 C. 痢疾 D. 伤寒
答案:A
解析: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痢疾、伤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8. 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不包括( )
A. 清洁 B. 消毒 C. 灭菌 D. 滥用抗生素
答案:D
解析: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不利于医院感染的预防,而清洁、消毒、灭菌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9. 下列哪项属于三级预防?( )
A. 疾病的早期诊断 B. 康复治疗 C. 健康教育 D. 预防接种
答案:B
解析:三级预防主要是对已患病者进行康复治疗,减少并发症和伤残,促进康复。疾病的早期诊断属于二级预防,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属于一级预防。
10. 以下哪种疫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 )
A. 卡介苗 B. 乙肝疫苗 C. 百白破疫苗 D. 脊髓灰质炎疫苗
答案:A
解析: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
11.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不包括( )
A.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 医疗机构 C. 采供血机构 D. 个体诊所
答案:D
解析:个体诊所发现传染病病例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其本身不是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单位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等。
12.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虫媒传播的传染病?( )
A. 疟疾 B. 流感 C. 水痘 D. 麻疹
答案:A
解析:疟疾通过按蚊叮咬传播,属于虫媒传播传染病;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水痘、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13. 对于传染病的监测内容不包括( )
A. 人口学资料 B. 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 C. 人群免疫水平 D. 个人隐私信息
答案:D
解析:传染病监测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人群免疫水平等,不包括个人隐私信息。
14.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 )
A. 患者 B. 隐性感染者 C. 病原携带者 D. 被污染的食物
答案:D
解析:被污染的食物属于传播途径中的传播媒介,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都属于传染源。
15. 预防传染病的综合性措施中,管理传染源的主要措施是( )
A.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B. 对接触者进行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
C. 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患者,对接触者进行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等都属于管理传染源的主要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以下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有( )
A. 艾滋病 B. 狂犬病 C. 流行性乙型脑炎 D. 风疹
答案:ABC
解析:风疹属于丙类传染病,艾滋病、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乙类传染病。
2.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有( )
A. 消毒 B. 杀虫 C. 隔离 D. 通风换气
答案:ABD
解析:消毒、杀虫、通风换气都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措施。
3. 下列哪些属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A. 侵入性操作 B.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C. 患者免疫力低下 D. 医院环境卫生差
答案:ABCD
解析:侵入性操作增加感染机会,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患者免疫力低下易被感染,医院环境卫生差利于病原体传播,这些都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 预防接种的禁忌证包括( )
A. 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
B. 对疫苗成分过敏
C. 免疫功能低下
D. 孕妇
答案:ABCD
解析: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对疫苗成分过敏,免疫功能低下,孕妇等情况都可能不适宜进行预防接种。
5.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 )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自然因素
答案:ABC
解析: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自然因素属于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
6. 以下哪些疾病可通过母婴传播?( )
A. 艾滋病 B. 乙型肝炎 C. 梅毒 D. 风疹
答案:ABCD
解析:艾滋病、乙型肝炎、梅毒、风疹都可通过母婴传播。
7. 下列关于消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
B. 消毒可分为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C. 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等
D. 消毒效果的监测很重要
答案:ABCD
解析:消毒的定义、分类、方法以及监测都正确。
8. 属于呼吸道隔离的疾病有( )
A. 流感 B. 麻疹 C. 肺结核 D. 水痘
答案:ABCD
解析:流感、麻疹、肺结核、水痘都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需要进行呼吸道隔离。
9. 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
A. 疾病的传播途径 B. 预防措施 C. 个人卫生习惯 D. 心理调适
答案:ABC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疾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个人卫生习惯等,心理调适不是主要内容。
10.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控中的职责有( )
A. 及时报告疫情 B. 隔离治疗患者 C. 开展消毒工作 D. 进行预防接种
答案:ABC
解析: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控中要及时报告疫情、隔离治疗患者、开展消毒工作等,预防接种一般由专门的预防接种机构进行。
三、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 )、( )、( )、( )。
答案: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解析:这是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病原体是导致疾病的根源,传染性决定了其传播性,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流行过程等特点,感染后免疫是患病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
2. 消毒可分为( )消毒和( )消毒。
答案:疫源地、预防性
解析:疫源地消毒针对传染源污染的场所等进行消毒,预防性消毒是在未发生传染病时对可能被污染的场所等进行消毒。
3. 预防接种的途径主要有( )、( )、( )。
答案: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
解析:不同的疫苗根据其特点选择不同注射途径,皮下注射如麻疹疫苗等,皮内注射如卡介苗,肌肉注射如百白破疫苗等。
4. 医院感染的传播方式主要有( )、( )、( )。
答案: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解析: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如开放性肺结核等,飞沫传播如流感等。
5. 传染病流行的强度可分为( )、( )、( )、( )。
答案: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
解析: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流行指发病率显著高于历年水平;大流行指超出国界或洲界的流行;暴发指在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患者。
6. 我国规定的儿童基础免疫的疫苗包括( )、( )、( )、( )、( )。
答案: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解析:这是我国儿童基础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用于预防相应的传染病。
7. 传染源包括( )、( )、( )。
答案: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
解析:患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也可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源,病原携带者包括带菌者、带病毒者等。
8. 传播途径包括( )、( )、( )、( )、( )。
答案: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
解析:这是常见的几种传播途径,涵盖了多种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9.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 )的人群。
答案: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
解析:易感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不足,容易被相应传染病病原体感染。
10.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时限要求,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于(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 )小时内、农村应于(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答案:2、6、12
解析: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报告时限要求,以确保疫情能及时被发现和处理。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