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内科血液科强化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贫血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 皮肤、黏膜苍白
B. 头晕、耳鸣
C. 记忆力下降
D. 活动后心悸、气短
答案:A
解析:贫血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皮肤、黏膜苍白,这是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2. 诊断缺铁性贫血最可靠的指标是
A. 血清铁降低
B. 血清铁蛋白降低
C. 总铁结合力升高
D. 骨髓铁染色阴性
答案:D
解析:骨髓铁染色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金标准,骨髓铁染色阴性提示缺铁。血清铁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也有助于诊断,但不是最可靠指标。
3. 下列哪种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巨幼细胞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缺铁性贫血
D. 急性失血性贫血
答案:C
解析: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是大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失血性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4.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药物是
A. 维生素 B12
B. 叶酸
C. 硫酸亚铁
D. 雄激素
答案:C
解析:缺铁性贫血主要是补充铁剂,硫酸亚铁是常用的铁剂。维生素 B12 用于治疗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用于治疗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雄激素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5.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 造血干细胞受损
B. 造血微环境缺陷
C. 免疫功能紊乱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受损、造血微环境缺陷和免疫功能紊乱,三者相互作用导致造血功能衰竭。
6. 急性白血病引起贫血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红细胞寿命缩短
B. 造血原料缺乏
C. 骨髓造血受白血病细胞干扰
D. 出血
答案:C
解析:急性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细胞的生成,导致骨髓造血受干扰,从而引起贫血。
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突出的体征是
A. 脾脏肿大
B. 肝脏肿大
C. 淋巴结肿大
D. 胸骨压痛
答案:A
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常有脾脏肿大,可呈巨脾,这是其最突出的体征。
8. 下列哪种白血病化疗时易发生 DIC
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答案:B
解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内含有大量促凝物质,化疗时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释放促凝物质,易诱发 DIC。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
A. 糖皮质激素
B. 脾切除
C. 免疫抑制剂
D. 输血
答案:A
解析: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可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减少血小板破坏,提高血小板数量。
10. 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类型是
A. 单纯型
B. 腹型
C. 关节型
D. 肾型
答案:A
解析: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
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 下列哪些因素可导致贫血
A. 营养不良
B. 慢性疾病
C. 失血
D. 造血异常
答案:ABCD
解析:营养不良可导致造血原料缺乏引起贫血;慢性疾病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可致贫血;失血直接导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引起贫血;造血异常如造血干细胞受损等也可导致贫血。
2.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有
A. 异食癖
B. 吞咽困难
C. 皮肤干燥、毛发干枯
D. 匙状甲
答案:ABCD
解析: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出现异食癖;严重时可出现吞咽困难;由于铁缺乏,可导致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还可出现匙状甲。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常规特点包括
A. 全血细胞减少
B. 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C.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D. 血小板计数减少
答案:ABCD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
4. 白血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有
A. 发热
B. 贫血
C. 出血
D. 肝脾淋巴结肿大
答案:ABCD
解析:白血病患者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和正常造血受抑制,可出现发热、贫血、出血,白血病细胞还可浸润肝脾淋巴结导致其肿大。
5. DIC 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有
A. 血小板进行性减少
B. 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
C. 3P 试验阳性
D. PT 延长
答案:ABCD
解析:DIC 时,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纤维蛋白原被消耗而含量减少;3P 试验阳性提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PT 延长反映凝血因子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
三、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贫血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失血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解析:这是贫血按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常见分类方式。
2. 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检查中,血清铁______,血清铁蛋白______,总铁结合力______。
答案:降低、降低、升高
解析:缺铁时血清铁降低,储存铁血清铁蛋白减少,而转运铁的总铁结合力升高。
3. 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标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⁹/L,血小板≥100×10⁹/L、骨髓中原始细胞≤5%
解析:这是判断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的重要标准。
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性染色体异常是______。
答案:t(9;22)(q34;q11)
解析:该染色体异常形成费城染色体,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特征。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象中巨核细胞______,但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______。
答案:增多、减少
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但因免疫破坏等原因,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要点。
答案:①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②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如营养不良、慢性失血等。③血清铁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④骨髓铁染色阴性。⑤铁剂治疗有效,补铁后网织红细胞首先升高,随后血红蛋白升高。
解析:综合患者的贫血表现、病因、铁代谢指标及治疗反应等多方面来诊断缺铁性贫血。
2. 简述急性白血病的化疗原则。
答案:①早期化疗: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化疗。②联合化疗:采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提高疗效。③分阶段化疗:诱导缓解阶段迅速杀灭大量白血病细胞,达到完全缓解;缓解后治疗主要是巩固强化治疗,防止复发。④个体化化疗: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白血病类型等制定个体化方案。⑤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需进行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及放疗等。
解析:急性白血病化疗需遵循这些原则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五、病例分析题(10 分)
患者,男性,30 岁。面色苍白 1 年,头晕、乏力 1 个月。既往体健。查体: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Hb 60g/L,RBC 2.0×10¹²/L,WBC 4.0×10⁹/L,PLT 120×10⁹/L,MCV 70fl,MCH 25pg,MCHC 30%。血清铁 5μmol/L,血清铁蛋白 8μg/L,总铁结合力 60μmol/L。
问题: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诊断依据是什么?
(3)应采取何种治疗措施?
答案:
(1)诊断:缺铁性贫血。
(2)诊断依据: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 60g/L,RBC 2.0×10¹²/L,MCV 70fl,MCH 25pg,MCHC 30%。②血清铁降低(5μmol/L),血清铁蛋白降低(8μg/L),总铁结合力升高(60μmol/L)。③无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其他引起贫血的原因。
(3)治疗措施: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等,同时可加用维生素 C 促进铁的吸收。加强营养,增加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定期复查血常规及铁代谢指标,观察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解析:根据患者的贫血表现及铁代谢指标特点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治疗主要是补充铁剂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需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