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合肥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zh****1 文档编号:12422761 上传时间:2025-10-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35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合肥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5年合肥月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合肥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静谧 鞠躬尽瘁 妇孺皆知 B. 懊悔 锋芒必露 一拍即合 C. 撺掇 杂乱无张 参差不齐 D. 屏嶂 鞠躬尽瘁 参差不齐 答案:A 解析:B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C项“杂乱无张”应为“杂乱无章”;D项“屏嶂”应为“屏障”。 2.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 B.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作家。 C.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D.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A 解析:《黄河颂》的作者是光未然,《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谱曲。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C. 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 D. 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答案:无正确选项(原题目有误)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将“改进”改为“提高”;C项语序不当,应将“完成了”和“一次又一次的”调换位置;D项“过去的”和“往事”语义重复,应删去“过去的”。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澎湃(pài) 哺育(pǔ) 懊悔(ào) B. 祈祷(qí) 踱步(duó) 字帖(tiè) C. 炽痛(zhì) 嗥鸣(háo) 默契(qì) D. 污秽(huì) 亘古(gèng) 镐头(gǎo) 答案:B 解析:A项“哺育”的“哺”应读bǔ;C项“炽痛”的“炽”应读chì;D项“亘古”的“亘”应读gèn。 5. 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③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A. ①比喻 ②排比、比喻 ③比喻 B. ①拟人 ②排比、比喻 ③拟人 C. ①比喻 ②排比 ③拟人 D. ①拟人 ②比喻 ③比喻 答案:B 解析:①句中“低唱”“弹琴”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③句中“害了羞”将薄雪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6. 下列词语中,与“坚持不懈”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 半途而废 B. 锲而不舍 C. 三心二意 D. 有始无终 答案:B 解析:“坚持不懈”意思是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锲而不舍”意思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二者意思相近。 7.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是古代君对臣得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B. “孤”是古时王侯得自称,“寡人”是古代对帝王得敬称。 C. “大兄”是对朋友辈得敬称,“博士”是古代专掌经学传授得学官。 D. 以上表述都正确。 答案:A 解析:B项“寡人”是古代王侯或帝王的自称;C项“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但“博士”在古代是一种官职,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B.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 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D.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 答案:D 解析:A项相邻的两个数字表示约数,中间不用顿号;B项不是疑问句,不能用问号;C项“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是并列关系,中间应用分号。 9. 下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通过对比,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放在一起,更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忠厚平实、有胆有识、身先士卒的特点。 B.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作者臧克家精选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表现了他作为学者、革命家的精神品质。 C. 《回忆鲁迅先生》中,作者萧红通过对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琐事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D. 《孙权劝学》中,孙权直接指出吕蒙学习的必要性,而吕蒙通过学习才略进步惊人,这表明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D 解析:孙权是委婉地指出吕蒙学习的必要性,而不是直接指出。 10. 下列词语中,“疾”的意思与“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积劳成疾 B. 痛心疾首 C. 疾恶如仇 D. 疾步如飞 答案:D 解析:“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是快、迅速。“疾步如飞”中“疾”也是快、迅速的意思。A项“积劳成疾”中“疾”指疾病;B项“痛心疾首”中“疾”指痛苦;C项“疾恶如仇”中“疾”指痛恨。 二、多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属于描写人物外貌的有( ) A. 眉清目秀 B. 虎背熊腰 C. 面如土色 D. 容光焕发 答案:ABCD 解析:“眉清目秀”形容人的容貌清秀不俗气;“虎背熊腰”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面如土色”形容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至极;“容光焕发”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都属于描写人物外貌。 2.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得有(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C. 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D.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 答案:ABC 解析:A项“三千尺”夸张地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B项将“心眼”夸张地说成“比针鼻儿还小”,突出心眼小;C项“连根针也插不下”夸张地写出礼堂拥挤的程度。D项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他”比作“小鸟”。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有(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B. 《阿长与〈山海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文章通过描写“我”和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琐事,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C. 《老王》的作者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D.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ACD 解析:B项《阿长与〈山海经〉》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4. 下列词语中,与“精益求精”结构相同的有( ) A. 笨手笨脚 B. 自言自语 C. 不慌不忙 D. 载歌载舞 答案:ABCD(原题目选项设置不太准确,这些词结构类型不完全一样,但按宽泛理解都可算类似结构) 解析:“精益求精”是ABAC式的词语。A项“笨手笨脚”是ABAC式;B项“自言自语”是ABAC式;C项“不慌不忙”是ABAC式;D项“载歌载舞”是ABAC式。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有( ) A.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B. 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D. 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 答案:AC 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先“继承”再“发扬”;D项语序不当,应将“完成了”和“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调换位置。 6. 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有( ) A. 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夸张)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比喻)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比喻) D. 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排比) 答案:ABCD 解析:A项运用夸张突出饿的程度;B项“三千尺”夸张,“疑是银河落九天”将瀑布比作银河;C项将“他”比作“小鸟”;D项“那么……那么……那么……那么……”构成排比。 7. 下列词语中,与“忐忑不安”意思相近的有( ) A.心惊肉跳 B. 坐立不安 C. 心乱如麻 D. 镇定自若 答案:ABC 解析:“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坐立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心乱如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这三个词与“忐忑不安”意思相近。“镇定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冷静,不慌不乱,与“忐忑不安”意思相反。 8.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B.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C. 及笄之年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D. 而立之年指人三十岁。 答案:ABCD 解析:这些都是古代文化常识中关于年龄称谓的正确表述。 9.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小说的有( ) A. 《骆驼祥子》 B. 《海底两万里》(这里按常见文学体裁分类,它属于科幻小说)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 《繁星》(它是诗集) 答案:ABC 解析:《骆驼祥子》是老舍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繁星》是冰心的诗集。 10. 下列词语中,“绝”的意思与“络绎不绝”中“绝”的意思相同的有( ) A. 斩尽杀绝 B. 绝处逢生 C. 滔滔不绝 D. 绝无仅有 答案:AC 解析:“络绎不绝”中“绝”的意思是断绝。“斩尽杀绝”中“绝”指断绝;“滔滔不绝”中“绝”指停止。“绝处逢生”中“绝”指走不通的;“绝无仅有”中“绝”指极其。 三、填空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吕蒙学习后的结果是“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解析:孙权看到吕蒙当权管事,觉得他不能不学习,所以劝他学习。吕蒙学习后才略进步很大,让鲁肃刮目相看。 2.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解析: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展现出她的矫健英姿。 3.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 答案: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解析:意思是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4. 写出两个描写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诚实守信、正直善良(答案不唯一) 解析:只要是能体现人物良好品质的四字词语均可。 四、判断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这句话没有语病。(×) 解析:“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将“改进”改为“提高”。 2. “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这句话语序不当。(√) 解析:应将“完成了”和“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调换位置。 3.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解析:《黄河颂》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反映了抗日救亡主题。 4. 《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文章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解析:表述符合文章内容。 5. 《孙权劝学》出自北宋史学家司马迁主编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解析:《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主编,司马迁写的是《史记》。 6. “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不能以“卿”为爱称。(×) 解析:朋友、夫妇间也可以以“卿”为爱称。 7. “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自称。(×) 解析:“寡人”是古代王侯或帝王的自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8.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解析:此句中“大兄”就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9. 《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解析:文学常识表述正确。 10.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 五、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请简要概括《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答案:《木兰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塑造了木兰深明大义、英勇善战、不慕名利的巾帼英雄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 说说《邓稼先》一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答案:通过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忠厚平实、有胆有识、身先士卒的特点。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则忠厚平实,两者形成强烈反差,从而更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也表现出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之情。 3. 请分析“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度夸大了他饥饿的程度,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他饥饿难耐的状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4. 简述《说和做——记闻一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