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卫生法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列举的哪一项是国家主席单独行使的职权( )
A.任免国务院总理
B.发布特赦令
C.接受外国使节
D.公布法律
2、关于刑罚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刑罚的报应观念主要存在于古代刑法,在现代刑法中没有任何意义
B.刑罚的特殊预防,就是通过刑罚适用,预防准备犯罪的人实施犯罪
C.刑罚的一般预防,是用刑罚的威力震慑有可能犯罪的人,促使其放弃犯罪
D.在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为了预防的目的,应当一律从重处罚
3、关于权利能力,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关系的主体不一定拥有权利能力
B.享有具体权利的人一定具有权利能力
C.有权利能力的人一定实际享有具体权利
D.权利能力只体现享有权利的资格而不包括承担义务的资格
4、根据民通意见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近亲属的是( )。
A.外祖父母
B.叔叔
C.表妹
D.外甥
5、某小学课间休息期间,校外人员马某翻墙进入校内,将在操场上玩耍的8岁小学生高某打伤。高某的人身损害应当( )。
A.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
B.由马某承担赔偿责任
C.由学校和马某承担连带责任
D.由学校和马某承担按份责任
6、国家结构形式是指( )。
A.国家的民族构成
B.国家的阶级构成
C.国家权力之间的横向配置关系
D.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7、下列选项中,既可以由作为实行,也可以由不作为实行的是( )。
A.洗钱罪
B.遗弃罪
C.玩忽职守罪
D.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8、绑架妇女、儿童的,可以构成( )。
A.绑架妇女、儿童罪
B.绑架罪或者拐卖妇女、儿童罪
C.绑架罪或者偷盗婴幼儿罪
D.绑架罪
9、某罪的法定刑是7年以上有期徒刑,甲犯了该罪,那么对于甲的追诉时效的期限是(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10、甲、乙二人共同盗窃一辆价值20万元的汽车,销赃得款6万元,甲分得5万元,乙分得1万元。关于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20万元处罚
B.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6万元处罚
C.对甲按照盗窃6万元、乙按照盗窃1万元处罚
D.对甲按照盗窃5万元、乙按照盗窃1万元处罚
11、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1个代表团或( )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
A.20
B.10
C.15
D.30
12、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是从( )。
A.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算
B.着手实行犯罪时起算
C.犯罪行为连续状态终了之日起算
D.犯罪行为既遂时起算
13、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标的物所有权自( )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A.交付
B.登记
C.合同签订时
D.合同生效时
14、在元朝,对“幼女”年龄,界定在( )
A.16岁以下
B.14岁以下
C.18岁以下
D.10岁以下
15、下列关于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司机某甲在高速公路上由于疏忽大意而发生事故造成10人死亡,没有向公安机关报告,其行为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B.校长某乙明知该校的学生宿舍有危险,而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15名学生死亡的重大事故,其行为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C.矿长某丙在其矿井发生瓦斯爆炸后不向有关部门报告,导致30名矿工由于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其行为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D.警察某丁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导致罪犯用该枪杀害3名群众,其行为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几种行为,可以认定为犯罪未遂中的“着手”?( )
A.盗窃犯将手伸进乘客的口袋
B.杀人犯掏出手枪即将扣动扳机
C.提刀在电影院中寻找仇人
D.守候在被害人必经之处意图杀害
2、拘役的期限( )。
A.为半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C.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2年
D.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1年
3、下列哪些领域的法律体现了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
A.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
B.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发展的法律
C.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规定产品、服务质量的标准的法律
D.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的法律
4、甲与儿子乙因车祸受重伤,被送往医院急救,甲、乙因伤势过重相继死亡。乙的女儿丙继承其祖父甲的遗产的行为属于( )。
A.转继承
B.代位继承
C.法定继承
D.遗嘱继承
5、下列关于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由于法律原则的效力高于法律规则,在裁判具体案件时,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具有更加直接的适用性
B.在裁判一个具体案件时,某一法律规则要么完全适用,要么完全不适用,不存在第三种选择
C.应当承认,当遇到具体案件需要权衡不同原则时,有些原则是具有较高的强度的。譬如,“诚实信用”原则被称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当其他民法中的原则与之冲突时,必须服从于它
D.法律原则要比法律规则的适用范围宽。某一法律规则只能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则可以适用于某一法律部门,甚至整个法律体系
6、下列有关清末预备立宪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于1908年
B.《十九信条》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宪法性文件
C.谘议局是清政府设立中央咨询机关
D.宪政编查馆是清末预备立宪的指导机关
7、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活动原则包括( )。
A.自我组织
B.自我管理
C.自我教育
D.自我服务
8、与其他代议制度相比较,以下哪些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目标是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
B.人民代表是全职代表
C.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机关由它产生
D.人民代表大会常年存在,不需要另设常设机关
9、下列选项中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
A.授权行为
B.赠与行为
C.买卖行为
D.租赁行为
10、下列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是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所有权原始取得方式的有( )。
A.时效取得
B.善意取得
C.先占
D.赠与
12、民法典定解除的事项有
A.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的目的
B.在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其行为表达将不履行主要债务的
C.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的
D.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
13、按照唐朝的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适用自首减免刑罚原则的犯罪包括( )。
A.私习天文
B.强盗
C.谋杀
D.损坏官印文书
14、赠与行为是
A.单方法律行为
B.双方法律行为
C.单务法律行为
D.双务法律行为
15、下列民事权益中,受我国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有( )。
A.婚姻自主权
B.担保物权
C.股权
D.商业秘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5分)
1、(本题5分)简论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2、(本题5分)甲、乙系夫妻,2013年5月,甲、乙签订离婚协议,约定:3岁的孩子丙跟乙共同生活,甲婚前的个人房产在年底前过户给丙。同年6月,甲、乙办理了离婚手续。 2013年8月,甲向丁借款20万元做生意。9月,甲与戊结婚,不久甲生意失败,无法偿还债务。2013年12月,甲将离婚协议约定给丙的房产卖给他人并办理了过户手续。2014年1月,甲携卖房款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2013年10月时,谁是丙的监护人? (2)乙是否有权主张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3)若丁请求戊偿还债务,戊是否有义务偿还? (4)谁有权申请宣告甲失踪?
3、(本题5分)王某因犯盗窃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服刑9年后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的第2年,王某盗窃一辆汽车但未被发现。假释考验期满后的第4年,王某因抢劫而被逮捕,交待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问: (1)对王某是否需要撤销假释?为什么? (2)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4、(本题5分)某乡政府通知所辖村村委会,要求村委会向每户村民收取500元用于修建村文化活动中心,村民认为修建文化活动中心的决定没有通过他们讨论同意,不愿交款。村委会告知村民,如不按期交款,就不发放防洪工程补助款。村民对此强烈不满,欲罢免村委会成员。请结合上述材料,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回答下列问题:(1)乡政府要求村委会向村民收费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2)村民欲罢免村委会成员,需经过何种程序?(3)谈谈如何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本题5分)吴某为了盖房子借刘某5 000元,王某4 000元,华某8 000元,其中刘某为吴某的亲戚。吴某对三人借款的还款期均为2003年10月5日。2003年7月,吴某的房子造好,但吴某并未将借款全部用于盖房,所建房子只值1万余元。2003年10月,债务清偿期届满后,刘某、王某、华某一起到吴某家里讨债,吴某声称无力还债,只有借钱盖的房子一栋。实际上,2003年9月1日,吴某与刘某已就该房屋为刘某的债权受偿订立了抵押合同,并进行了登记。问: (1)如何认定吴某与刘某之间签订抵押合同的效力?为什么? (2)王某与华某如何维护他们的权益?为什么?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10分)张三在某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涉及对某公司的负面评价。该公司认为张三侵犯了其名誉权,要求张三删除视频并赔偿损失。分析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2、(本题10分)丙某在一家商场购物时,因商场地面有水渍滑倒受伤。丙某要求商场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请分析商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
3、(本题10分)甲公司在招聘过程中,要求应聘者提供家庭成员信息和个人婚姻状况。部分应聘者认为这侵犯了个人隐私。请分析甲公司的要求是否合法,应聘者如何应对。
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