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药理岗位面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A. ED50/LD50
B. LD50/ED50
C. ED95/LD5
D. LD5/ED95
答案:B
解析:治疗指数是指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即LD50/ED50,其值越大越安全。
2. 药物的副作用是
A. 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B. 药物在过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C. 药物在极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D. 药物在中毒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答案:A
解析: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是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引起的。
3. 药物的首过效应是指
A. 药物口服后,一部分在胃肠道被破坏
B. 药物口服后,一部分在肝脏被代谢
C. 药物口服后,一部分在肾脏被排泄
D. 药物口服后,一部分在肺被代谢
答案:B
解析:首过效应是指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首先进入肝脏,部分药物在肝脏被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4.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指
A. 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B. 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 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D. 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至一半所需的时间
答案:A
解析: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5.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A. 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B. 药物被吸收进入组织的速度和程度
C. 药物被吸收进入细胞的速度和程度
D. 药物被吸收进入器官的速度和程度
答案:A
解析: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6. 药物的耐受性是指
A. 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B. 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升高
C.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D.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升高
答案:A
解析:耐受性是指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要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应。
7. 药物的依赖性是指
A. 机体对药物产生的生理性依赖
B. 机体对药物产生的病理性依赖
C. 机体对药物产生的精神性依赖
D. 机体对药物产生的生理性和精神性依赖
答案:D
解析:依赖性是指机体对药物产生的生理性和精神性依赖,包括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
8. 药物的肝药酶诱导剂是指
A. 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
B. 能使肝药酶活性减弱的药物
C. 能抑制肝药酶活性的药物
D. 能促进肝药酶合成的药物
答案:A
解析:肝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加速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
9. 药物的肝药酶抑制剂是指
A. 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
B. 能使肝药酶活性减弱的药物
C. 能抑制肝药酶活性的药物
D. 能促进肝药酶合成的药物
答案:C
解析: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活性,减慢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
10. 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 副作用
B. 毒性反应
C. 后遗效应
D. 治疗作用
答案:D
解析: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等,治疗作用不属于不良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
A. 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B. 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
C. 作用于受体
D. 影响酶的活性
答案:ABCD
解析: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作用于受体、影响酶的活性等。
2.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
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答案:ABCD
解析: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3. 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包括
A. 最小有效量
B. 治疗量
C. 极量
D. 中毒量
答案:ABCD
解析: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包括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极量、中毒量等。
4.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A. 副作用
B. 毒性反应
C. 后遗效应
D. 变态反应
答案:ABCD
解析: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等。
5. 药物的耐受性产生的原因包括
A. 药物诱导肝药酶活性增强
B.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C. 药物的代谢加快
D. 药物的排泄加快
答案:AC
解析:耐受性产生的原因包括药物诱导肝药酶活性增强,使药物代谢加快。
6. 药物的依赖性产生的原因包括
A. 长期使用药物
B. 药物的精神活性作用
C. 机体对药物的适应性改变
D. 药物的毒性作用
答案:ABC
解析:依赖性产生的原因包括长期使用药物、药物的精神活性作用、机体对药物的适应性改变。
7. 药物的肝药酶诱导剂有
A. 苯巴比妥
B. 苯妥英钠
C. 利福平
D. 氯霉素
答案:ABC
解析: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是肝药酶诱导剂,氯霉素是肝药酶抑制剂。
8. 药物的肝药酶抑制剂有
A. 氯霉素
B. 异烟肼
C. 西咪替丁
D. 苯妥英钠
答案:ABC
解析:氯霉素、异烟肼、西咪替丁是肝药酶抑制剂,苯妥英钠是肝药酶诱导剂。
9. 药物的相互作用包括
A. 协同作用
B. 拮抗作用
C. 相加作用
D. 增强作用
答案:ABCD
解析:药物的相互作用包括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相加作用、增强作用等。
10. 药物的体内分布影响因素包括
A. 药物的脂溶性
B. 药物的分子量
C.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D. 组织器官的血流量
答案:ABCD
解析:药物的体内分布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的脂溶性、分子量、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组织器官的血流量等。
三、填空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____和____。
答案:兴奋作用、抑制作用
解析: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使机体功能活动增强的为兴奋作用,使机体功能活动减弱的为抑制作用。
2.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析: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3. 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极量、中毒量、致死量
解析: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包括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极量、中毒量和致死量。
4.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
解析: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
四、判断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药物的治疗指数越大,药物越安全。( )
答案:√
解析:治疗指数越大,说明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越大,药物越安全。
2. 药物的副作用是药物在过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
答案:×
解析: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3. 药物的首过效应是指药物口服后,一部分在胃肠道被破坏。( )
答案:×
解析:首过效应是指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首先进入肝脏,部分药物在肝脏被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4.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
答案:×
解析: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5.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
答案:√
解析: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6. 药物的耐受性是指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升高。( )
答案:×
解析:耐受性是指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7. 药物的依赖性是指机体对药物产生的生理性依赖。( )
答案:×
解析:依赖性是指机体对药物产生的生理性和精神性依赖。
8. 药物的肝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 )
答案:√
解析:肝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加速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
9. 药物的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活性。( )
答案:√
解析: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活性,减慢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
10. 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治疗作用。( )
答案:√
解析: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等,治疗作用不属于不良反应。
五、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简述药物的作用机制。
答案: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作用于受体、影响酶的活性等。通过这些机制,药物可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简述药物的体内过程。
答案: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吸收是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分布是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的过程;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排泄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3. 简述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
答案: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包括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极量、中毒量和致死量。最小有效量是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治疗量是指药物的常用量,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极量小;极量是指安全用药的极限剂量;中毒量是指超过极量引起中毒的剂量;致死量是指引起死亡的剂量。
4. 简述药物的不良反应。
答案: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质反应等。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毒性反应是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后遗效应是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变态反应是机体对药物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特异质反应是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特殊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