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专升本中医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 阴阳五行学说为其理论框架
B. 藏象学说为理论核心
C.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D. 生理学与病理学不能截然分开
答案:C
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2. 下列哪项不属于五行相生关系
A. 木生火
B. 火生土
C. 土生金
D. 金生水
E. 水克火
答案:E
解析: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属于五行相克关系。
3. 心主神明的物质基础是
A. 津液
B. 精髓
C. 血液
D. 宗气
答案:C
解析:心主神明的功能必须依赖于血液的濡养,只有血液充足,心才能正常主神明,所以心主神明的物质基础是血液。
4. 具有“主升清”功能的脏是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答案:C
解析: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
5. 被称为“水之上源”的脏是
A. 心
B.肺
C. 脾
D. 肝
答案:B
解析: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水液进行疏通和调节,将代谢后的水液排出体外。
6. 下列哪项不是肝的生理功能
A. 主疏泄
B. 主藏血
C. 调节血量
D. 主统血
答案:D
解析: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和主藏血,主藏血又包括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主统血是脾的生理功能。
7. 下列属于六腑的是
A. 胆
B. 脑
C. 髓
D. 女子胞
答案:A
解析: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脑、髓、女子胞属于奇恒之腑。
8. 下列哪项不属于气的主要功能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 营养作用
答案:D
解析:气的主要功能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不是气的主要功能。
9. 下列哪项是风邪的致病特点
A. 易伤阳气
B. 易袭阳位
C. 易致肿疡
D. 易伤津液
答案:B
解析:风邪的致病特点有: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易伤阳气是寒邪致病特点;易致肿疡是火邪致病特点;易伤津液是燥邪致病特点。
10. 下列哪项不属于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
A. 刺痛
B. 胀痛
C. 肿块
D. 出血色紫暗
答案:B
解析: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有: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体内者,坚硬按之不移;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等。胀痛一般是气滞的表现。
二、多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答案为全部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哪些属于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互根互用
C. 阴阳交感互藏
D. 阴阳消长平衡
E. 阴阳相互转化
答案:ABCDE
解析: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互藏、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
2. 下列哪些脏腑与气的生成有关
A. 肺
B. 脾
C. 肾
D. 肝
答案:ABC
解析:人体之气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和肾的藏精功能。肺吸入自然界清气,脾运化水谷精微,肾藏先天之精并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三者协同作用,共同生成人体之气。
3. 下列哪些属于肝主疏泄的功能
A. 调畅气机
B. 促进血液运行
C. 促进津液代谢
D. 调畅情志
E. 促进脾胃运化
答案:ABCDE
解析:肝主疏泄的功能包括调畅气机,气机调畅则能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调畅情志,情志舒畅有利于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促进脾胃运化,协调脾胃升降。
4. 下列哪些属于五行相克的次序
A. 木克土
B. 土克水
C. 水克火
D. 火克金
E. 金克木
答案:ABCDE
解析: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5. 下列哪些属于奇恒之腑
A. 脑
B. 髓
C. 骨
D. 脉
E. 胆
答案:ABCDE
解析: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它们形态多中空与腑相似,但功能上贮藏精气与脏相似。
6. 下列哪些属于六淫邪气的共同致病特点
A. 外感性
B. 季节性
C. 地域性
D. 相兼性
E. 转化性
答案:ABCDE
解析:六淫邪气的共同致病特点有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季节性,不同季节常易感受不同邪气;地域性,不同地域的环境影响人体对邪气的易感性;相兼性,邪气可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六淫邪气可以相互转化。
7. 下列哪些属于湿邪的致病特点
A. 湿性重浊
B. 湿性黏滞
C. 湿性趋下
D. 易伤阳气
E. 易阻气机
答案:ABCDE
解析:湿邪的致病特点有湿性重浊,表现为肢体沉重、分泌物秽浊不清等;湿性黏滞,症状多黏滞不爽,病程缠绵;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易伤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障碍等;易阻气机,气机不畅则出现胸闷、脘痞等症状。
8. 下列哪些属于瘀血的形成原因
A. 气虚
B. 气滞
C. 血寒
D. 血热
E. 外伤
答案:ABCDE
解析:瘀血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气虚推动无力致血行迟缓;气滞血行不畅;血寒寒邪凝滞血脉;血热热邪煎灼血液致血液黏稠;外伤导致血离经脉等。
9. 下列哪些属于气的固摄作用
A. 固摄血液
B. 固摄津液
C. 固摄精液
D. 固摄内脏
答案:ABCD
解析: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对血液、津液、精液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同时也能维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
10. 下列哪些属于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
A. 滋水涵木法
B. 益火补土法
C. 培土生金法
D. 金水相生法
答案:ABCD
解析: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培土生金法,健脾气以补肺气;金水相生法,养肺阴以滋肾阴。
三、填空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和( )。
答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解析: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通过辨证明确证型,然后论治。
2. 心在体合( ),其华在( )。
答案:脉;面
解析:心与脉相连,脉为血之府,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所以心在体合脉;心的气血盛衰可通过面部色泽表现出来,所以其华在面。
3.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 )和运化( )两个方面。
答案:水谷;水液
解析:脾主运化水谷,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吸收;脾主运化水液,对水液进行吸收、转输和布散,防止水湿内生。
4. 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有( )、( )和( )。
答案: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
解析:先天之精气禀受于父母,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水谷之精气由脾胃运化水谷而生成;自然界之清气通过肺的呼吸吸入。三者共同生成人体之气。
四、判断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 )
答案:错误
解析: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为其理论构建的方法和工具。
2. 五行相克即五行之间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 )
答案:错误
解析: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相互克制、制约的关系,而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是五行相生关系。
3. 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相互滋生,故肝与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称“肝肾同源”。( )
答案:正确
解析:肝藏血,肾藏精,精和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滋生,所以肝肾关系密切,称为“肝肾同源”或“精血同源”。
4. 肺主气司呼吸,仅指肺有主呼吸之气的功能。( )
答案:错误
解析:肺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气机的作用。
5.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因为脾能运化水谷精微。( )
答案:正确
解析:脾运化水谷精微,将其转化为气血等营养物质,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所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6. 六淫邪气中,只有外感风邪才具有主动的特性。( )
答案:错误
解析:风性主动,是风邪致病的特点之一,但六淫邪气中,风邪具有主动的特性,其他邪气一般不具有此特性,并非只有外感风邪才主动。
7. 瘀血一旦形成就会立即出现明显的症状。( )
答案:错误
解析:瘀血形成后,不一定立即出现明显症状,其症状的出现与否及轻重程度,取决于瘀血的部位、程度以及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因素。
8. 气的推动作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功能活动、血液运行、津液代谢等都密切相关。( )
答案:正确
解析:气的推动作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
9. 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
答案:正确
解析:肾主纳气,有助于保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功能。
10.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肺金太过,可以克制肝木,导致肝的功能失调。( )
答案:正确
解析:五行相克关系中,肺属金,肝属木,肺金太过,可乘肝木,使肝的疏泄等功能失调。
五、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抑制;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阴阳交感互藏,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合,且相互包含;阴阳消长平衡,阴阳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中,但又保持着动态平衡;阴阳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2. 简述心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主神明,指心具有主宰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
3. 简述六淫邪气中寒邪的致病特点。
寒邪致病特点有: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使人体阳气受损,出现寒证。寒性凝滞,导致气血凝滞,经络、脏腑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寒性收引,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挛急,出现肢体拘挛、屈伸不利等症状。
4. 简述五行相生相克的次序。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表示事物之间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相克表示事物之间相互克制、制约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