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专升本考题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而成
B.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D.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答案:B
解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A错误;《史记》是纪传体通史,C错误;《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D错误。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静谧 鞠躬尽瘁 妇孺皆知
B. 懊悔 锋芒必露 一拍即合
C. 撺掇 杂乱无张 参差不齐
D. 屏嶂 鞠躬尽瘁 参差不齐
答案:A
解析:B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C项“杂乱无张”应为“杂乱无章”;D项“屏嶂”应为“屏障”。
3. 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比喻)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比喻)
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排比)
D.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比喻)
答案:B
解析: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B. “河”一般专指黄河,“关”一般专指函谷关
C. 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有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 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举行及笄礼,表示已经成人,可以结婚
答案:无(题目有误,四个选项表述均正确)
5.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友人惭,下车引之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答案:D
解析:A、B、C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D项中的“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 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
A. 《聊斋志异》
B. 《红楼梦》
C. 《西游记》
D. 《水浒传》
答案:A
解析:“四大名著”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7. 下列关于汉字演变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主要用于占卜
B.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C.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字体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D
8.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陆游)这句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的盛情
C. 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他的作品被后人称为“诗史”
D.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都很高,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
答案:无(题目有误,四个选项表述均正确)
9.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比喻)
B. “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夸张)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比喻)
D. “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排比)
答案:无(题目有误,四个选项表述均正确)
10. 下列对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 《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作品包含了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内容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名小说,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D. 以上表述都正确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与“静谧”意思相近的有( )
A. 安静
B. 宁静
C. 寂静
D. 喧闹
答案:ABC
解析:“喧闹”与“静谧”意思相反,“静谧”强调安静,“安静”“宁静”“寂静”都有相近的安静之意。
2.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鲁迅作品的有( )
A. 《呐喊》
B. 《彷徨》
C. 《朝花夕拾》
D. 《骆驼祥子》
答案:ABC
解析:《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均为鲁迅作品。
3.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有( )
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比喻)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比喻)
C. “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夸张)
D. “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排比)
答案:ABCD
4.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古人常用“阴”“阳”,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B. “河”一般专指黄河,“关”一般专指函谷关
C. 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有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 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举行及笄礼,表示已经成人,可以结婚
答案:ABCD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有( )
A. 鞠躬尽瘁
B. 锋芒毕露
C. 杂乱无章
D. 参差不齐
答案:ABCD
6.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四大名著”的有( )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
答案:ABCD
7. 下列关于汉字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主要用于占卜
B.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C.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字体
D. 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答案:ABC(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但奠定现代汉字字形结构基础的是楷书)
8.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有(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陆游)这句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的盛情
C. 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他的作品被后人称为“诗史”
D.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都很高,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
答案:ABCD
9.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小说的有( )
A. 《骆驼祥子》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呐喊》
D. 《彷徨》
答案:AB(《呐喊》《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10.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代表性人物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老舍——《骆驼祥子》
B. 冰心——《繁星》《春水》
C.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 鲁迅——《朝花夕拾》
答案:ABCD
三、填空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________”。
答案:四书
解析:“四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2. 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他的诗歌以________见称。
答案:慷慨悲凉
解析:曹操诗歌风格独特,多表达壮志豪情与对人生的感慨。
3.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但愿人长久,________。”
答案:千里共婵娟
解析:此句意境深远,体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4. 《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司马光主编,这部史书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答案:资治通鉴
解析:它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四、判断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论语》是孔子编写的。(×)
解析:《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2. “河”一般专指长江。(×)
解析:“河”一般专指黄河。
3. 古代女子年满十六岁举行及笄礼。(×)
解析: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举行及笄礼,表示成人可结婚。
4.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仙”。(×)
解析: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李白被称为“诗仙”。
5.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鲁迅。(×)
解析:《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
6. 甲骨文主要用于祭祀。(×)
解析: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
7. 金文就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
解析: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8.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推行的字体。(×)
解析: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字体。
9.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赋”四个部分。(×)
解析: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10. “唐宋八大家”中苏家父子三人都在其中。(√)
解析:“唐宋八大家”中苏家父子三人(苏洵、苏轼、苏辙)都在其中。
五、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请简要介绍《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内容丰富,对中国文化和思想影响深远,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2. 简述曹操诗歌的特点。
曹操诗歌风格慷慨悲凉。他的诗多以宏大的志向与壮阔场景为背景,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情感真挚深沉,语言古朴刚健,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展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3. 概括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主题思想。
这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词人通过描写天上人间的景象,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祝愿的向往,展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体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4. 说说《资治通鉴》的史学价值。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按时间顺序详细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其叙事条理清晰,能让读者清晰了解历史发展脉络,对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了解古代社会变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典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