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效
密
封
线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形势与政策8》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院(系)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研究政治体系的适应性变革时,以下哪个方面的改革对于提升政治体系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最为关键?( )
A. 政治制度改革 B. 行政体制改革 C. 司法体制改革 D. 以上都是
2、在分析国际政治中的地缘政治时,以下哪个地区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 )
A. 中东地区 B. 非洲地区 C. 拉丁美洲地区 D. 南极洲地区
3、对于政治决策的执行过程,以下哪个环节是确保决策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 )
A. 任务分解 B. 资源配置 C. 监督评估 D. 以上都是
4、政治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国家的政治行为和政策选择有所不同。以下哪种政治文化因素可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 )
A. 对权力的态度
B. 对民主的理解
C. 宗教信仰
D. 以上都是
5、关于政治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以下哪种心理因素有助于增强民众对政治体系的信任和支持?( )
A. 安全感 B. 公平感 C. 归属感 D. 以上都是
6、对于政治参与的动机,以下哪种动机促使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以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和目标?( )
A. 理想主义动机 B. 功利主义动机 C. 责任意识动机 D. 以上都是
7、在国际关系中,理想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国际合作和国际法实现和平。以下哪个观点不符合理想主义的主张?( )
A.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核心
B. 道德原则应该指导国家行为
C. 建立国际组织可以解决争端
D. 国际秩序应该基于公平正义
8、在思考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时,以下哪个因素是判断制度优劣的首要考量?( )
A. 制度的效率 B. 制度的民主性 C. 制度的稳定性 D. 制度的适应性
9、政治文化的核心要素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等。以下哪个要素对于形成稳定的政治态度最为重要?( )
A. 政治认知
B. 政治情感
C. 政治评价
D. 以上同等重要
10、政治制度的适应性对于其存续和发展至关重要。以下哪种情况表明一个政治制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
A. 拒绝变革,维持现状
B. 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
C. 忽视民众需求,独断专行
D. 排斥外部经验,自我封闭
11、政治沟通在政治系统运行中起着关键作用。以下哪种政治沟通渠道在现代社会中发展最为迅速?( )
A. 面对面交流
B. 传统媒体
C. 社交媒体
D. 政府公告
12、政治发展的目标具有多样性。以下哪个目标通常被视为衡量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A. 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和扩大
C. 政治决策的迅速高效
D. 政治领袖的绝对权威
13、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有所不同。在封建社会,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主要来源于什么?( )
A. 宗教神权
B. 人民授权
C. 法律规定
D. 武力征服
14、政治稳定与政治变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以下哪种观点认为适度的政治变革有助于维护政治稳定?( )
A. 变革必然导致动荡
B. 维持现状是最好的选择
C. 渐进式变革能够化解矛盾
D. 剧烈变革能够迅速解决问题
15、在分析政治决策的信息收集时,以下哪种渠道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
A. 政府内部报告 B. 专家咨询 C. 社会调查 D. 以上都是
16、关于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以下哪种能力是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身利益和地位的关键?( )
A. 经济实力 B. 军事实力 C. 外交能力 D. 文化影响力
17、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政治意愿和影响政治决策的重要途径。以下哪种政治参与方式属于间接参与?( )
A. 参加选举投票
B. 街头示威游行
C. 个人直接向政府提出建议
D. 暴力抗争
18、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哪种情况更有可能促使一个国家启动政治改革?( )
A. 政治制度完美无缺
B. 社会矛盾尖锐
C. 外部压力减小
D. 统治阶层利益不受影响
19、对于政治沟通的方式,以下哪种手段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成为政治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
A. 传统媒体 B. 社交媒体 C. 政府公告 D. 学术研究
20、在探讨政治发展的道路选择时,以下哪个因素是决定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发展模式的关键?( )
A. 历史文化传统 B. 国际政治环境 C. 国内政治力量对比 D. 以上都是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研究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变迁时,以下哪些因素会起到作用?
A. 历史传统 B. 社会经济发展 C. 政治制度 D. 大众传媒
2、在研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时,以下哪些内容是重要的方面?
A.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B. 医疗保险制度优化 C. 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完善 D. 社会救助制度的健全
3、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具有重大意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包括哪些方面?A.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B.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C.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强化组织体系,提高干部素质;D.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4、关于政治发展中的政治腐败问题,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预防和治理?
A. 加强廉政教育 B. 完善监督机制 C. 推进政务公开 D. 加大惩治力度
5、在分析政治稳定的保障机制时,以下哪些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A. 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环境
B. 高效的危机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C. 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保障
D. 积极的舆论引导和社会心理调适
6、在探讨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时,以下关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和作用的论述,正确的有:
A. 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
B. 可能导致地区冲突和紧张局势
C. 促进国际合作和区域一体化
D. 是决定国家间关系的唯一因素
7、关于政治与人口的关系,以下哪些方面值得关注?
A. 人口结构变化对政治的影响 B. 政治决策对人口政策的制定 C. 人口流动带来的政治问题 D. 人口素质与政治参与的关系
8、在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时,以下哪些方面是值得关注的?
A. 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B. 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C.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D.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9、在探讨政治合法性的危机和重建时,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政治合法性面临危机?
A. 政府腐败和治理失效
B. 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过大
C. 政治制度的僵化和缺乏变革
D. 外部势力的干涉和破坏
10、在政治经济学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以此剥削雇佣工人。
B.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但存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C.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D.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11、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时,以下哪些方面体现了其独特性和优越性?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广泛凝聚共识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激发基层活力和创造力
12、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实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A.加强顶层设计;B.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C.鼓励基层创新;D.加强改革的评估和反馈。
13、在研究政治发展的模式选择时,以下哪些因素是需要综合考虑的?
A. 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基础
B. 国际政治环境和外部示范效应
C. 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利益诉求
D. 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进程
14、关于政治民主的实现形式,以下属于常见方式的有:
A. 代议制民主,通过选举代表参与政治决策
B. 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
C. 协商民主,通过平等协商达成共识,实现决策的民主化
D. 精英民主,由少数政治精英主导政治决策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下列哪些成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起来?A.经济实力大幅提升;B.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C.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D.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30分)
1、(本题5分)简述政治监督中的社会监督,分析社会监督的形式、作用和发展前景。
2、(本题5分)论述政治冲突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冲突管理机制预防和化解政治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3、(本题5分)分析在国际关系中,国际恐怖主义的政治根源和影响,以及国际社会应如何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
4、(本题5分)探讨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政治稳定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的政治进步和社会发展?
5、(本题5分)分析在国际关系中,国际海洋政治的争端焦点和解决机制,以及海洋权益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6、(本题5分)探讨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形式和途径不断丰富,如何保障公民参与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
1、(本题10分)详细论述政治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政治发展中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2、(本题10分)探讨政治发展的衡量指标和评价体系,分析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发展水平。
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