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泉州五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谧(mì) 狡黠(xiá) 干涸(gù) 参差不齐(cī)
B. 确凿(què) 坍塌(tān) 蜷伏(quán) 咄咄逼人(duō)
C. 莅临(lì) 抽噎(yè) 嗔怪(chēn) 拈轻怕重(niān)
D. 怂恿(sǒng) 蹒跚(mán) 狭隘(ài) 骇人听闻(hài)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憔悴 决别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B. 云霄 静谧 各得其所 人声鼎沸
C. 轻捷 奥密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D. 烂漫 荫蔽 疲倦不堪 美不盛收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 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4.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而成。
B.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 《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
D.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等。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C. 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D. 他的家乡是福建泉州。
6. 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A. ①比喻 ②排比、比喻 ③排比、拟人
B. ①拟人 ②排比、比喻 ③反复、拟人
C. ①比喻 ②排比、拟人 ③反复、比喻
D. ①拟人 ②排比、拟人 ③反复、比喻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 《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D.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其中“日月”“星汉”实指天上的日月星辰。
8.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B. “河”一般专指黄河,“关”一般专指函谷关,“江”一般专指长江。
C. 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有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 以上表述都正确。
9. 下列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是一个爱慕虚荣、愚蠢、自欺欺人的人。
B. 《杞人忧天》中的杞人是一个为不必要的事情担忧的人。
C. 《女娲造人》中的女娲是一个勤劳、智慧、有爱心的人。
D. 《穿井得一人》中的丁氏是一个喜欢造谣生事的人。
10.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B. 《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秋天的怀念》通过回忆母亲关心“我”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深切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D. 《散步》通过描写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情景,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暗示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两项是( )( )
A. 应和 附和
B. 着落 着急
C. 哄笑 哄堂大笑
D. 称职 对称
E. 模样 模仿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两项是( )( )
A. 宽敞 喉咙 烘托 花枝招展
B. 贮蓄 澄清 屋檐 淅淅沥沥
C. 静谧 高邈 铃铛 翻来复去
D. 莅临 草垛 决别 喜出忘外
E. 遮蔽 烂漫 心绪 各得奇所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 )
A.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考试取得优异成绩是不言而喻的。
B.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 他在会上信口开河,胡编乱造,真是骇人听闻。
D. 大家对他的帮助使得他重获信心,他感激涕零,悲喜交集。
E. 他的演讲滔滔不绝,妙语连珠,让听众们受益匪浅。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D.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E. 《繁星》《春水》包含了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内容。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两项是( )( )
A.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C. 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D. 他的家乡是福建泉州。
E. 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6.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两项是( )( )
A. 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夸张)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偶)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比喻)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排比)
E.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 《春》中作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儿童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B. 《雨的四季》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角度描绘了四季的雨,表达了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夜》通过描写夜景,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D.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通过描写风雨交加的夜晚,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E. 《潼关》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解放的愿望。
8.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
A.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B. “河”一般专指黄河,“关”一般专指函谷关,“江”一般专指长江。
C. 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有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 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称为“及笄”,男子年满二十岁称为“弱冠”。
E. 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9. 下列对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是一个可怜、悲惨、渴望幸福的人。
B. 《丑小鸭》中的丑小鸭是一个自卑、坚强、最终变成白天鹅的形象。
C. 《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是一个美丽、善良、柔弱的人。
D. 《灰姑娘》中的灰姑娘是一个勤劳、善良、有主见的人。
E. 《小红帽》中的小红帽是一个聪明、勇敢、有爱心的人。
10.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 《纪念白求恩》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向他学习。
B. 《植树的牧羊人》通过讲述牧羊人植树造林、改变环境的故事,表达了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
C. 《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
D.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目的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E .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三、填空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2.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4. 刘禹锡《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的诗句是“ , ”。
四、判断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这句话没有语病。( )
2.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3.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编写而成。( )
4.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 )
5.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
6. 《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
8.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阴”,山北水南称为“阳”。( )
9. 《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是一个聪明、果敢的人。( )
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
五、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请简要概括《春》的主要内容。
2. 请分析《济南的冬天》中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3. 请简述《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人物形象。
4. 请说说《散步》中“我”在家庭中的作用。
答案与解析
1. 答案:B
解析:A项“干涸”的“涸”应读“hé”;C项“抽噎”的“噎”应读“yē”;D项“蹒跚”的“蹒”应读“pán”。
2. 答案:B
解析:A项“决别”应为“诀别”;C项“奥密”应为“奥秘”;D项“美不盛收”应为“美不胜收”。
3. 答案:C
解析:A项“不可救药”指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此处不合适;B项“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D项“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
4. 答案:A
解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不是孔子编写的。
5.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将“改进”改为“提高”;C项“过去的”和“往事”语义重复,应删去“过去的”。
6. 答案:B
解析: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③句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7. 答案:D
解析:《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并非实指天上的日月星辰。
8. 答案:D
9. 答案:D
解析:《穿井得一人》中的丁氏是因为传言而被误解,并非喜欢造谣生事。
10. 答案:D
解析:《散步》暗示的是中年人在家庭中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责任,而不是强调其重要作用。
1. 答案:AC
解析:A项“应和”“附和 ”中“和”都读hè;C项“哄笑”“哄堂大笑”中“哄”都读hōng 。B项“着落”的 “着”读zhuó,“着急”的“着”读zháo;D项“称职”的“称”读chèn,“对称”的“称”读chèn ;E项“模样”的“模”读mú,“模仿”的“模”读mó 。
2. 答案:AB
解析:C项“翻来复去”应为“翻来覆去”;D项“决别”应为“诀别”,“喜出忘外”应为“喜出望外”;E项“各得奇所”应为“各得其所”。
3. 答案:AE
解析:B项“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不能用于形容小说情节;C项“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语境不符;D项“悲喜交集”指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语境中只有感激,没有悲伤。
4. 答案:ABDE
解析:C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 答案:DE
解析:A项“改进”与“水平”搭配不当;B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项“过去的”和“往事”语义重复,删去“过去的”。
6. 答案:ACE
解析:B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7. 答案:ABCE
解析:D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虽年老体衰仍愿为国家戍守边疆的爱国之情。
8. 答案:ABCD
9. 答案:ABCDE
10. 答案:ABCD
1.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 答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答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 答案:×
解析:“改进”与“水平”搭配不当,应将“改进”改为“提高”。
2. 答案:×
解析:运用了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