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多主体协同的智慧园区标准体系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237214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主体协同的智慧园区标准体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主体协同的智慧园区标准体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多主体协同的智慧园区标准体系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质量发展专栏智慧园区数字场景新生态智慧园区数字场景新生态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张杰 李晓春本文以多主体协同为切入点,在总结既有智慧园区标准的基础上,探讨智慧园区标准化的新思路,为智慧园区发展提供了规范化技术建议,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对 CIM 技术进行阐述和智慧园区管理业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智慧园区管理的 CIM 的定义、理念、特色及相应的智慧园区运行管理模式,并通过某个智慧园区平台的顶层设计实例进行了应用探索。本文以某总部大楼数字运维平台为背景,进行了近零能耗与近零碳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的探索和分析。通过平台对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智能化管理,从而使近零能耗与近零碳园区成为可能。

2、多主体协同的智慧园区标准体系研究CIM 技术在智慧园区中的探索、应用与推广研究以长沙电子商务产业园为例 近零能耗与近零碳智慧园区建设方案探索张刘引,王飞飞,张淏楠吕晓飞,付倩恺,卢映熹刘宇,王学兴,王建平,曾宪坤,王伟园区经济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家经开区和国家高新区为主体的园区经济已占全国 GDP 比重的近 25%,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伴随云计算、IoT、大数据、AI、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通互联、全面感知、高效管理的智慧园区应运而生。可以说,智慧园区是科技和城市发展的结合产物,既是新技术的应用展示平台,也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创新

3、载体。我国“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中央强调智慧园区在数字化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多次发布相关政策引导智慧园区的建设与发展。2021 年 12 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平台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模式。2022 年 6 月,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强化工业企业、园区能效管理,推动企业、园区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节能提效与绿色转型。2022 年 12 月,“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城市运行智慧化水平,加强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全场景智能监测预警和智慧园区综合运维服务平台建

4、设。当前,智慧园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和行业组织、企业多方合力,就智慧园区的标准、数字化平台搭建、绿色减碳不懈努力,致力于构建更加智慧、低碳的园区,以提高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质量。基于此,本刊本期专题聚焦智慧园区这一数字场景新生态的多维发展,从相关标准到数字平台建设,再到在双碳背景下构建近零碳园区,理论结合实际,系统梳理,以飨读者。5202310.indd 5202310.indd 52023/10/20 21:48:042023/10/20 21:48:04 高质量发展专栏智慧园区数字场景新生态 多主体协同的智慧园区标准体系研究张刘引,王飞飞,张淏楠(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5、司)【摘要】随着国家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逐步进入以5G、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为主的“智慧园区”4.0时代,“多主体协同”作为构建当下智慧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其在解决智慧园区活力不足、人的体验感不强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多主体协同为切入点,在总结既有政府主导型智慧园区标准的基础上,探讨智慧园区标准化的新思路,促进智慧园区与智慧城市的联动,为智慧园区发展提供了规范化技术建议,辅助园区推进主导产业聚集、优秀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多主体协同;智慧园区;标准体系【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研究(一期)”智慧城市重要技术国际标准

6、研究,项目编号:2021YFF0601603中图分类号:TU984 DOI:10.13655/ki.ibci.2023.10.001Research on the Standard System of Multi-agent Collaborative Smart ParkZHANG Liu-yin,WANG Fei-fei,ZHANG Hao-nan(Beijing Tsinghua Tongheng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Abstract】With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

7、l digital strategy,it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era of smart park 4.0,which is dominated by 5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ervices.As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mart parks,multi-agent collabor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olving proble

8、ms such as insufficient vitality of smart parks and weak sense of human experience.Therefore,this research takes the multi-subject collabor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government-led smart park standards,it discusses the new idea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

9、f smart parks,promotes the linkage between smart parks and smart cities,provides standardized technical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parks,assists the parks in promoting the gathering of leading industries,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talent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platform

10、s,and promot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arks.【Keywords】multi-agent collaboration;smart park;standard system1 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主导型产业园区智慧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建设成效有限、人们体验感不强、系统孤立等问题,一些产业园区出现思路不清、盲目建设的苗头,亟须通过智慧园区标准体系进行引导。目前智慧园区建设还处在探索过程中,如果在技术层面缺乏标准化内容,智慧园区在实施过程中则会出现信息孤岛、各自为政等园区信息化建设的老问题。通过智慧园区标准化

11、可以获得园区的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效益。最佳秩序对智慧园区来讲就是进行高效率生产管理,在园区智慧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最佳的生产秩序、管理秩序、安全秩序、技术秩序,在智慧园区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建立起互相适应的、配套的标准体系可以保障智慧园区建设运营井然有序,避免混乱。最佳社会效益对智慧园区来讲就是在制定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园区在技术上的先进性,还要考虑园区在经济上的合理性,综合考虑园区在智慧化建设上的资金投入产出效益,并保障智慧园区的可持续运营。本研究将以主体关系相对单一的政府主导型产业园为例,探讨构建形成多主体协同为核心的智慧园区标准体系,以期助力园区开展智慧化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判断和明确智慧园区

12、的标准化方向和重点,为智慧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南1。2 智慧园区标准化现状与需求2.1 智慧园区标准化现状在国家标准层面,SAC/TC28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3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全国安全防范报警6 高质量发展专栏智慧园区数字场景新生态 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正在组织智慧园区相关标准的编制研制,如 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GB/T39218-2020)、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信息化公共平台数据接口规范(GB/T36578-2018)。在地方标准层面,成都、上海、山东、湖北等省市已发布了1

13、0余项的智慧园区标准,如 成都市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通用规范(DB5101/T29-2018)、物流园区信息及交换规范第 1 部分:基础数据规范(DB43/T1163.1-2016)。团体标准层面,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深圳智慧城市研究会、广州市智慧城市发展促进会等均已开展多项智慧园区相关团体标准的研制工作,如 智慧园区规划导则(T/SCSS018-2017)、基于5G通信网络的智慧园区参考架构(T/CESA11292020)。2.2 多主体协同视角下标准化需求基于多主体协同视角的智慧园区标准体系构建首先要考虑的核心要素便是园区的人物

14、角色,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明确智慧园区场景清单,提取共性需求,并作为整个标准体系的最基本内容,加深对各个主体行为关系之间的考量,应先细化智慧园区背后的业务过程和每个阶段的建设方式,在细化之后凝练出最基本内容,明晰怎么建设及建设内容,以环境氛围的打造引导公众行为有序、规范,促进智慧园区的建设能够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智慧园区标准构建应强调园区本身的价值政策,明确园区可持续运营、创新资源与人才以及和城市的互动关系,只有将这些因素也纳入到标准体系之中,才能为园区整体发展带来活力2。3 多主体协同的智慧园区标准体系3.1 构建思路从多元主体协同的视角出发,面向主体关系相对单一的政府主导型产业园区

15、,围绕园区管理、园区服务、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等全局维度,系统分析政府管委会、园区运营企业、入驻企业及公众用户四大参与方关系,提出智慧园区的建设标准的总体框架和内容,具体见图1。3.2 标准内容从智慧园区标准化整体建设流程考虑,可按照建设能力层、建设成效层两大层,涵盖可持续运维、园区管理服务、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创新能力、机制保障、对外互动共9个部分组成,具体见图2。图1 多主体协同的政府主导型智慧园区标准体系构建思路图2 多主体协同的政府主导型智慧园区标准体系3.2.1 建设成效要求建设成效要求建设成效要求指在建设阶段需要实现的功能成效。在政府主导型园区中,该阶段是以政府管

16、委会主导建设、园区运营企业负责实施落地,通过建设成效或蓝图吸引企业与公众入驻。该类指标的建设水平取决于政府管委会的项目谋划与过程监管水平。1)可持续运营运维可持续运营运维是充分考虑园区发展的经济要素,以实现自我运维闭环、自我造血运营为目标,拓展园区在运营能力、运维服务等领域的智慧化提升。围绕园区的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等,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时掌握园区资产的位置、数量、状态等,实现园区设施维修、物业人员管理等物业维护的全过程管理,简化繁杂的物业工作流程,可有效改善园区运维服务的效率和质量3。2)园区管理服务园区管理与服务是智慧园区建设的核心板块。园区管理服务是指采取智慧化措施,提升园区环境,帮助入驻

17、企业良好发展,方便企业员工便捷生活,提升园区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智慧园区管理是以园区公共空间为内核,针对园区安防、交通出行、市政能源等工程进行智慧化改造,实现精细化管理能力。7 高质量发展专栏智慧园区数字场景新生态 智慧园区服务围绕个人、企业两大主体在园区内的基础需求,涵盖个人的生活需求、公共服务需求及企业的基础服务需求等,提供便捷、可靠、高效的服务。3)绿色生态智慧园区绿色生态建设主要是围绕园区内能源管理能力和与传统方式相比的能源消耗差距,以及园区工作人员在园区生产生活的主观引导。绿色生态包括节能环保和舒适宜居两个部分。节能环保指采集公共用水、用电、用气、采暖等能耗数据,通过监测能耗数据指标

18、关注园区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源使用情况,为低碳策略综合决策提供数据基础。舒适宜居是通过对园区内室内外环境的智能检测,通过数据收集与智能分析,并对环境进行有序调控,营造健康生活环境。4)产业体系智慧园区发展需要衡量智慧园区产业体系竞争力和智慧化,重点关注园区产业方向与规划一致性、特色化、主导产业集聚度、前瞻布局,园区产业的智慧化程度。智慧园区产业体系涉及园区主管机构、园区运营的单位、园区内注册进行实际经营活动的企业,在国家或者地方民政部门经过备案的研究机构、联盟协会等4。3.2.2 建设能力要求建设能力要求建设能力要求更加强调园区运营管理阶段所具备的数字支撑能力。在政府主导型园区中,政府管委会

19、往往会将主导责任交由园区运营企业,与入驻企业共同推进实现。该类指标的建设水平由园区运营企业的项目统筹运营能力所决定。1)基础设施在园区范围内部署硬件智能设施,包含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自动监测系统、支撑平台等,集结构、系统优化组合于一体,向园区提供高品质的园区智能化环境。智慧园区建设的硬件基础层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物联网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技术平台。2)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对园区在运行过程中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各类园区信息资源,包括园区管理委员会及相关涉园单位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授权管理的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园区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资源,以及园区居民、企业等依

20、托相关信息系统产生的园区管理及服务、企业经营等社会信息资源5。3)创新能力智慧园区创新能力是指园区范围内的相关主体通过投入各类创新要素,开展相关创新活动,支持园区新业务创新,具备快速开发上线,形成新产品、新服务和其他创新成果的能力。4)机制保障机制保障指为保障智慧园区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一系列工作能良好开展的手段及措施,诸如规划与支撑、组织与机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等。组建智慧园区建设和运营保障团队,结合园区的特点构建智慧化园区的新机制,培养和引进数字化人才,提高运营效率,引导智慧园区可持续发展。5)互联互通园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空间单元,其智慧化建设应与城市、周边区域的智慧化建设协同发

21、展。智慧园区的数据资源与平台建设应按照市级规范进行建设,按照平台对于所需信息的数据字段规范进行平台间的数据交互,助力智慧园区以及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提供便利。园区的互动对象包括智慧城市(区级)、周边智慧园区主体、第三方创新研发机构等6。4 结语综上,本研究尝试在政府主导型智慧园区的领域中将多主体协同有助于培育园区发展内生动力、拉动园区文化品牌塑造、打造创意的环境氛围、引导公众行为及有利于物质设施与美好生活需求的精准匹配等优势结合起来,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套标准体系,更加注重多主体协同视角下智慧园区标准体系所能带来的推广效用与可复制能力。参考文献1 王飞飞,李公立,龚芳.智慧城市背景的AI智能城市标准化探索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9(8):67-70.2 王飞飞,李公立,张淏楠.智慧城市建设与空间落地实施研究J.人工智能,2019(6):96-104.3 王飞飞,刘艳梅,张刘引.智慧城市空间理论与规划实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2):9-11.4 王飞飞,张淏楠,张刘引.智慧园区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J.中国设备工程,2021(9):237-238.5 党安荣,甄茂成,王丹,等.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进程与趋势J.科技导报,2018,36(18):16-29.6 党安荣.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围绕三大核心ED/OL.(2021-03-15)2021-12-0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