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翻转课堂联合形成性评价在卫生统计学中的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236241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转课堂联合形成性评价在卫生统计学中的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翻转课堂联合形成性评价在卫生统计学中的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翻转课堂联合形成性评价在卫生统计学中的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7 期第 53 卷第 7 期2023 年 7 月新疆医学XINJIANG MEDICAL JOURNALVol.53No.7July.2023临床教学翻转课堂联合形成性评价在卫生统计学中的实践张燕,加依娜 拉兹别克,曹明芹*(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乌鲁木齐 830054)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83(2023)0789904卫生统计学是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它通过对卫生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辅助处理公众健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1。卫生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在我国大多医科院校中,卫生统计学教学方式仍是教师满堂灌输而学生被动听讲的模

2、式,加之课时相对较少,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逻辑思维较强等原因使得卫生统计学成为难教、难学的课程2。针对目前卫生统计学教与学的现状,迫切需要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刻变革。翻转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模式,通过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疑问,然后师生在课堂进行知识内化、交流与答疑3。翻转课堂重构了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以期末考试决定学生成绩的方式不能在翻转课堂实施中给与学生成绩上的反馈,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既能体现对学生个体化学习的有效支持和服务,又能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有效跟

3、踪和监控5。因此,面向我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形成性评价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探索翻转课堂联合形成性评价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教学对象选择新疆医科大学 2016 级预防医学专业 97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卫生统计学 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结合形成性评价方式,考虑教学公平性,选择授课已结束的 2015 级 95 例学生作为对照组,其采用传统课堂授课结合形成性评价方式。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材 卫生统计学 第八版(李晓松主编),教学大纲和学时数完全一致。1.2 教学模式1.2.1 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讲授教学内容,紧扣教学大纲,强调重点难点

4、知识。授课结束后,进行提问与答疑,布置课后作业。1.2.2 翻转课堂教师依据 卫生统计学 教学大纲要求,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进行罗列,在知识点切片罗列后,基于每一个知识点构建相应的教学幻灯、电子教材并录制数字化教学视频和拓展医学统计学计算机模拟实验,授课前至少一周布置自学任务,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包括PPT 课件、优质慕课、微视频、案例、参考文献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首先利用雨课堂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学习情况的检测,随后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以及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内化,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讨论、绘制思维导图、计算分析与案例讨

5、论等。1.3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课程成绩评定采用 100 分制,包括形成性评价基金项目: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G2019014)。作者简介:张燕,女,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公共卫生与卫生统计。通信作者:曹明芹,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E-mail:。新疆医学第 53 卷与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 2 部分,比例各占50%。成绩优秀指成绩80 分。1.3.1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考核包括 5 种形式: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记分作业、期中无纸化考核、文献评价与汇报,分别占 5%、5%、20%、10%、10%。(1)课堂考勤:教师通过签到的方式记录学

6、生课堂出勤情况,依据出勤次数给定成绩。(2)课堂提问和讨论:课堂上教师依据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具体表现赋分。(3)记分作业:教师随堂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周之后提交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并记录每次作业成绩。(4)期中考核:在教学周为 9 周-10 周时,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考察学生前半学期的知识掌握情况。(5)文献评价与汇报:在 卫生统计学 理论教学完成调查研究设计和试验设计内容的讲解后,需进行两次与设计有关的实习,利用这两次设计实习课程,将学生按人数分成若干组,每组 3 人,将每组的 3 篇文献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从中筛选中 1 篇文献,讨论统计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

7、,团队配合,制作成 PPT 汇报。3 名学生必须协作完成 PPT 制作、汇报、回答问题环节。教师及班级其他团队根据各组团队制作的幻灯片的质量、汇报内容的质量、汇报的质量以及回答问题的质量,给予评价与评分,同一小组成员的考核成绩一样。1.3.2 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占总评成绩的 50%,课程结束后,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进行闭卷考试。2015 级和 2016级预防医学班级 卫生统计学 期末考试均为题库抽题,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相近,整体卷面情况:客观题与主观题比例约为 11,题型包括选择题 50道、判断题 10 道,综合应用题 5 道,难易程度属中等,覆盖所有所讲授章节。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Exce

8、l 软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SPSS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学生成绩的统计描述采用均数和标准差(xs),翻转课堂组与传统教学组学生成绩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学生成绩优秀率的比较采用 2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不同教学模式的班级平均成绩翻转课堂组学生形成性评价成绩(93.32 6.53分)、总评成绩(83.66 8.88 分)与传统教学组(83.4510.94、77.5111.7 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翻转课堂组学生形成性评价成绩和总评成绩平均分高于传统教学组;翻转课堂组学生形期末考试成绩(73.9014.41 分)与传统教

9、学组(71.5714.94 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表 1 2015 级和 2016 级预防医学专业不同教学模式的平均成绩班级P 值教学模式2015 级传统教学t 值2016 级翻转课堂调查数(人)9597形成性评价(分)期末考试(分)总评成绩(分)83.4510.9471.5714.9477.5111.7793.326.5373.9014.4183.668.88-7.571-1.102-4.0810.0010.2720.001表 2 2015 级和 2016 级预防医学专业不同教学模式的成绩优秀率优秀(人)7193调查数9597班级P 值2015 级2值2016

10、级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总评成绩优秀(人)优秀率(%)4850.57678.416.2450.001优秀(人)30330.00117.218形成性评价优秀率(%)74.795.9期末考试优秀率(%)31.634.00.1300.719900第 7 期张燕,等;翻转课堂联合形成性评价在卫生统计学中的实践2.2 不同教学模式的班级成绩优秀率翻转课堂组学生形成性评价成绩优秀率(95.9%)、总评成绩优秀率(78.4%)与传统教学组(74.7%、5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翻转课堂组学生形成性评价成绩和总评成绩优秀率高于传统教学组;翻转课堂组学生形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率(34.0

11、%)与传统教学组(31.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3 讨论3.1 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的全球大流行使全社会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存在数量以及专业水平不足等短板。由于人才培养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石6,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迫切需要对预防医学专业相关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预防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卫生统计学作为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联系预防医学各学科的桥梁和纽带7,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卫生统计学教学模式,对学生而

12、言,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课堂的学习效果有待提高,对于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情况学生自己难以及时明确,不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和查缺补漏;对于教师而言,时间与精力主要花费在教学内容的多次重复讲授上,难以分身顾及个体学生的具体学习问题,课程答疑解惑的时间相对不足。因此,对卫生统计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3.2 翻转课堂联合形成性评价的可行性研究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卫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联合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探索了翻转课堂联合形成性评价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根据两组教学模式学生成绩显示,翻转课堂组学生形成性评价和总评成绩的平均分以及优秀率均显著高于传统教

13、学组,提示翻转课堂联合形成性评价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是可行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改变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局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利用课前翻转课堂时间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过程。其次,可以把教师从重复讲解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和时间把教学经验和智慧融汇于课程的设计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研究将形成性评价融入翻转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为依据,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并且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8。此外,研究显示翻转课

14、堂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以及优秀率与传统教学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原因可能为,考虑到翻转课堂同时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9,仅利用期末考试成绩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10,不能全面的体现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没有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效果进行发展性评价。由此可见,将形成性评价融入翻转课堂教学中,可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说明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需要改进之处,例如:翻转课堂模式实施中需构建良好的教学组织,包括课前布置、课上消化吸收、课后复习巩固11;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自学12;加强教师自身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

15、、课堂控制能力、问题牵引能力以及与学生的沟通能力等。翻转课堂联合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在卫生统计学课程具有可行性,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翻转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形成性评价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两者相得益彰,该模式是传统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但仍需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并推广。901新疆医学第 53 卷参考文献1李晓松,陈峰,郝元涛.卫生统计学M.第 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谢志平,韩云峰,贾月辉,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

16、01):63-64.3叶建荣,陈思宇,马岩.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在 临床麻醉学 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22,52(12):1477-1480.4徐菊玲,黄三雄,王春生,等.形成性评价体系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21,35(10):1822-1826.5官杰,王琪,王慧,等.医学免疫学 课程实施翻转课堂与形成性评价的实践及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07):654-656.6刘莹,靳光付,王建明,等.新医科背景下的预防医学教育改革思考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06):593-596.7彭欣,李哲,李宏革,等.混合式教

17、学法在卫生统计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7):31-33.8郭晓晶,赵艳芳,吴骋,等.基于翻转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与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8,35(04):613-615.9施华丽,杨晓峰,李新伟,等.基于形成性评价的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2):18-19.10李春年,孔晶晶,刘庆,等.形成性评价结合翻转课堂在口腔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1(22):121-124.11吴骋,何倩,许金芳,等.医学统计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与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06):1082-1084.12

18、陈玲慰,刁莎,马越,等.基于学生视角探究翻转课堂模式在 卫生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06):1148-1152.收稿日期:2023-02-21(本文编辑:木日扎提)(上接第 873 页)究,存在选择偏移和住院偏移的风险,患者研究的数量和时间也有限,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应当进一步提高患者数量,加大研究时间,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参考文献1Yu DS,Lee DT,Stewart S,et al.Effect of Nurse-Implemented Transitional Carefor Chinese Individuals wit

19、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Hong Kong: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J Am Geriatr Soc,2015,63(8):1583-15932Mant J,Al-Mohammad A,Swain S,et al.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adults:synopsis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guide-lineJ.Ann Intern Med,2011,155(4):252-25

20、93席淑华,赵继军,赵建华,等.成功大学附属医院出院准备服务概况与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41-342.4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85秦玉霞.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6陈燕.北京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照护模式的初步探索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7Dunderdale K,Thompson DR,Beer SF,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patient-centered health-

21、related quality-of-life measure:the chronic heart failureassessment toolJ.J Cardiovasc Nurs,2008,23(4):364-370.8卢学萍,黄霞,贾培培,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73-799龙国利,刘光维.PICC 置管病人居家延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护理研究,2022,15(9):2454-246010付伟,李萍,钟银燕.延续性护理研究综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27-3011缪爱凤,钱红继,

22、钱海兰,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36(14):148-15012屠冬英,杨丽红,王玲,等.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的延续护理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健康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2,36(2):317-32113王非凡,屈红,刘晓轶,等.医联体合作模式下链式管理在延续护理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21,36(19):1-4收稿日期:2022-03-25(本文编辑:木日扎提)9王娜,陈云辉,王玉花.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4):58-6110沈德良,上官佳红,何炜,等.基于团队学习和基于案例学习的

23、 教学法在肿瘤心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0,33(2):179-181.11杨美霞,苏燕,宋芳.医学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以基础医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0(08):163-165.12陈俊健,李文涛,麻秋娜,等.医学诊断学教学的 思政课程改革的探讨J.广西医学,2020,42(15):2054-2056.13梅双,张昊,于彬超,等.课程思政联合 PBL 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2,36(04):17-20.14董为人.医学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实践探讨J.解剖学杂志,2020,43(4):275-279.15张鲍明,罗小琴,于莲,等.医学研究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9):1094-1097.16廖圣恺,洪虓,杨东昆,等.思政元素融入口腔颌面外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1,42(06):163-166.17王海花.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中北大学,2019.收稿日期:2022-10-23(本文编辑:木日扎提)(上接第 898 页)9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