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项目五-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二),(一)回族饮食习俗,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也是游走能力最强的民族,在全国各个地方与汉民族杂居,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较多。,回族信仰什么宗教?在饮食上具有浓厚的宗教特色。,回族人十分好客,有“十家回民九家亲,天下回民是一家”的说法。,孩子出生当天,父亲拿着茶叶、点心,到姥姥家报喜,出生第三天,姥姥要为孩子洗三,到清真寺起名,“小月子”或“满月”家中要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一)回族饮食习俗,1.回族日常饮食民俗,主食:,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特色食品,油茶、馓子、酿(音:让)皮、拉面、肉炒面、豆腐脑、牛(羊)头杂碎、臊子面(也称打卤面);,肉食:,以牛、羊、骆驼等食草动物的肉为主,食有鳞鱼,禁食猪肉。,饮水习惯,回族饮水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以牛羊肉为主菜肴的回族大餐确实很有特色,(一)回族饮食习俗,饮食禁忌,禁忌:,禁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丧葬食俗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办丧事三天不动火,由亲戚邻居送食,不设丧宴。,(一)回族饮食习俗,2.主要节日饮食习俗,有三个主要节日:,开斋节-,在回历每年月,从见新月到下月见新月终的一个月里,都要把斋。即从日出后到日落前,禁止饮食和房事等。,直到回历十月一日开始为开斋,届时要欢庆3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亲友庆贺,并要做油香、馓子、油果等多达二、三十种节日食品。,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早早起来打扫清洁,男女,老少都要把脸洗干净,头梳整齐,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早上八点以后,回族群众腋下夹,一个小毯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和拜毛,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这种会礼规模之庞大,形,式之庄严,气氛之隆重重,令人惊叹不已。哪,怕刮风下雨,他们也无所畏惧,情绪仍很高涨。,古尔邦节:,即献牲节,在回历十二月十日。节日当天不吃早点,到清真寺做过礼拜之后宰牛献牲。,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圣纪节:,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是默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纪念日,-诵经、讲事迹、自愿捐赠粮食、肉、钱物,自愿义务劳动,行善做好事p98页,9,回族饮食,回族:脱家饺子,回族:红扣牛鼻,视频-回族婚礼,(二)维吾尔族饮食习俗,维吾尔族大多居住在新疆南部和北部,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辅之以蔬菜、瓜果和奶制品。瓜果是维族生活必需品。“,常见的主食有馕(nang)、包子、羊肉抓饭等。,维吾尔族的“羊肉抓饭”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主要原料为大米、羊肉、胡萝卜、植物油及盐、葱、味精等。是节日或待客时必不可少的食品。,维吾尔族:羊肉抓饭,维吾尔族:烤馕,(二)维吾尔族饮食习俗,1.日常饮食民俗,维吾尔族日食三餐,饮食以面食和牛羊肉为主,喜欢瓜果和奶制品,爱喝奶茶;(早餐-吃馕;午饭各种面食;晚餐吃馕、汤面),维吾尔族饮食精细,重视卫生,传统的调味品有-孜然、胡椒、辣面子、藿香、芝麻、等,烤羊肉串闻名全国。,2.节庆饮食民俗,维吾尔族信仰什么宗教?,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p98页表格),全中国人都知道这是什么,(三)哈萨克族饮食习俗,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伊犁的哈萨克自治州,少数居住在青海和甘肃的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崇拜天鹅,天鹅被视为始祖圣鸟,即便天鹅死了也不食其肉,哈萨克族以肉食和奶食为主,马奶子是名贵的饮料。,(三)哈萨克族饮食习俗,1.日常饮食,哈萨克族日常饮食-日食三餐,早午餐主要喝奶茶吃馕或炒面,只有晚餐才吃一顿有肉、面和馕的食品,。,2.节庆饮食民俗,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纳吾鲁孜节(回历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受伊斯兰教影响,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共同的禁忌:禁食猪肉、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动物血;,视频-哈萨克族之揭秘,三、西南少数民族日常食俗,藏族食俗,傣族,白族食俗,哈尼族,彝族,苗族,布依族,侗族食俗,(一)藏族食俗,藏族主要居住在西藏,大多从事畜牧业,少数从事农业。,1.日常饮食,藏族每日餐数不定,大部分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以青稞、小麦为主食,其次是玉米和豌豆。日常,主食,为,糌粑,(zan,一,ba)、牛羊肉及奶制品,喜欢喝,酥油茶,、青稞酒。,藏族的餐具为人手一把小刀和一只木碗,无用筷习惯,取食都用手抓。,饭前须先用手蘸酒或茶在桌上点三滴以示供佛,然后开饭。若是佛寺僧众,饭前还需诵经,。(信仰什么宗教?),藏传佛教和小乘佛教,主食-,糌粑制作,(103页),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便于携带和储存。,藏族饮食习俗,副食,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藏族饮食习俗,特色饮食,(,1)奶制品最常见的是从牛、羊奶中提炼的酥油,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也是经常制作的奶制品,(2)藏族的特色饮食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很多。,例如:血肠,奶酪等等。(104页表格),藏族:生牛肉酱糌粑,藏族饮食习俗,饮食习俗和禁忌,藏族在迎接客人时献哈达和敬青稞酒是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藏族饮食习俗,2.节日饮食习俗,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许多传统节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而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食习俗,“雪顿节”: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藏历七月一日,原意为“酸奶宴”,届时家家都要制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僧俗共庆?),后来又增加了演藏戏的内容,逐渐形成一套固定的节日模式。,“旺果节”在每年秋收以前,过,旺果节,时要互相宴请并进行各种野餐活动,并到寺院朝拜祈福,祈愿秋收。,用牦牛肉拼接的藏族“神鹰”,藏族的砂锅羊肉蘑菇片,久负盛名的血肠-稵锅(孜果),(二)傣族,傣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南靠边境的弧形地带,傣族全民,信仰佛教,,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近年也有发展。先民崇拜“蛇”,敬奉“大虫”,以求平安。,(二)傣族,1.日常饮食,傣族以大米为主,喜欢吃糯米,做饭蒸而不煮,最常见的是用糯米做的竹筒饭。,傣族最独特的食品,-“虫虫菜”(各种蛆、蚂蚁、蜂)(,地处亚热带,植物茂密,自然界中各种昆虫的卵、幼虫、蛹营养价值较高)p106页,傣族人喜欢吃酸味食品,酸菜、酸肉是家常必备的美味佳肴。,2.节庆民俗,主要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擅长歌舞,泼水节为傣历新年,最为盛大的节日,泼水,歌舞、全寨人围坐在一起,喝竹管酒等,欢乐无比。,泼水节、视频,下一页,农民正在采集“大臂部蚁后”,炒蚂蚁,昆虫视为可食用的,,返回,(三)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多从事农业,日食三餐,农忙或节庆时则增加午点。平坝多以稻、麦为主食,山区则以玉米、荞麦等杂粮为主。,大多数人信仰佛教,少数信仰道教;,(三)白族,1.日常饮食,白族人主食-稻米、小麦;口味喜欢酸、冷、辣,爱吃酸冷、辣味,尤其喜饮喝烤茶,并配,“三道茶”?,待客(108页),肉食以猪肉为主,擅长腌菜和酱品。,吃饭时长辈坐首席,下辈依次围坐两旁,并添饭夹菜,侍候长辈,礼仪颇严。,白族注重节庆,喜饮酒、茶,早茶叫“清醒茶”,午茶叫“休息茶”。,白族人的,“刨花茶”,是招待贵客的一种味道独特的饮料,既有营养价值,又能当作止咳药用。,白族歌曲视频,“刨花茶”的制作:,“刨花茶”的主要原料有蜂蜜、核桃仁、花椒。冲茶时,用当地特制的小刨将核桃仁刨成花形,装入杯中,上面盖一层蜂蜜,再冲入开水。待蜂蜜溶化后,放进四五粒花椒,搅拌几次,即成甜、香、辣俱佳的“刨花茶”了。,(三)白族,2.节庆饮食,白族人节日与汉历节日基本相同,除必备的食品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动;,除夕-各家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祭拜,祭拜的顺序: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火把节-六月二十五,吃各种甜食和糖果;,白族常以“六”为吉祥数,礼尚往来离不开“六”字;109页,(四)哈尼族,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贵州等地,先民崇拜蛇,认为他们的祖先是蛇生的,如果遇到蟒蛇入宅,必要设案摆上酒、茶等供品,跪拜迎送。,视频红河谷两岸哈尼族,(四)哈尼族,1.日常饮食民俗,主食-稻米、玉米;,喜欢把糯米和玉米蒸制成米饭粑粑,,喜欢喝茶喝酒;,民族风味食品-竹筒鸡、生炸竹虫、蜂蛹酱、蛇圆子等,2.节庆是饮食民俗,一年有两个年节:,十月年-农历十月,主要是祭拜天神和祖先,每家杀一只大公鸡,就地煮熟,三天后要举行盛大的“资乌都”(长街宴),六月年-农历六月举行,也要杀鸡宰猪,举办大型宴席;,捉蚂蚱节-在农历六月年后,防止蚂蚱吃稻谷危害庄稼;(111页),哈尼族 长 街 宴,(五)彝族,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崇拜虎、龙,龙虎是他们心中最崇拜的,福禄,神。,各地彝族饮食略有差异。(111页),(五)彝族,1.日常饮食民俗,主食-杂粮面、米;,日食三餐-早餐为疙瘩饭,午餐为荞面粑粑,晚餐以米饭为主,备有酒菜;,肉食-以猪、牛、羊肉为主,喜欢将肉切成拳头大小的块煮熟(坨坨肉),彝族人喜食酸辣,嗜酒;,彝族“跳菜”上菜(舞蹈上菜;)(p113页),彝族谚语:“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彝族“,三道酒”:,p113页,2.节庆饮食,火把节(彝族狂欢节)-农历六月二十四,人们高举火把,欢呼雀跃,家家户户宰杀牲畜,煮成“坨坨肉”,必备酒、茶庆贺;,十月新年(彝族新年)-(新历11月23-26日),杀猪祭祖(114页),禁忌:禁食狗肉,认为狗能给人们带来谷种,有益于人。,(六)苗族,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的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等地,先民崇拜大自然,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苗族以农业为主,狩猎为辅,喜欢斗牛,每逢节日都少不了斗牛活动。,视频歌曲苗岭的早晨,(六)苗族,1.日常饮食民俗,苗族由于居住在深山峻岭地带,日常生活主副食不同:,主食-大米为主,玉米、红薯、小麦为辅;,喜欢把糯米蒸制成糯米粑粑,喜食酸食,酸菜、酸鱼、酸猪肉、酸辣子、酸汤、酸鸭子都是他们的特色佳肴。,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说法。(131表格),喜欢吃狗肉,2.节庆是饮食民俗,苗族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杀鱼节-农历三月初九,在江边过,带上饭,腊肉、香肠等酒菜,在江边捉到鱼,架锅煮熟,。(杀鱼节来历116页,),斗牛节-七月秋收后举行,开展斗牛活动,节日里有斗牛的、有看热闹的、有宴请客人的,有谈情说爱的,各有所得。(117页),视频苗族婚俗,(七)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居住在贵州西南部、四川、云南等地,主要种植水稻,布依族的土布、蜡染布、民族工艺服装很有名,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视频布依族乡情,(七)布依族,1.日常饮食民俗,布依族食物-大米、玉米、小米、荞麦等。,糯米是他们喜爱的食物,他们把糯米做成五色糯米饭,,喜欢吃酸菜,日常生活必不可少,既能下饭有能消暑。,喜欢吃狗肉;,2.节庆是饮食民俗(119页),除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外,主要有:,四月八(牛王节),-传说是牛王的生日,也叫开秧节,节日里有的做糯米饭敬“牛王”,有的杀鸡备酒祭祖,用鲜草、芭蕉叶包糯米喂牛,给牛洗澡让牛休息,表示对耕牛的爱护和酬劳。,六月六(过小年),-纪念水稻种植发明家盘古,家家户户都要杀猪、杀鸡、宰牛、包粽子,饮酒换歌。,查白歌节,-(农历六月二十一)青年男女社交、恋爱、唱歌。,(八)侗族,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先民对蜘蛛很是崇拜,祭祖仪式上必须先跳舞再祭奠。,(八)侗族,1.日常饮食民俗,侗族日食三餐,也有四餐的,即两茶两饭,民间特有的,油茶,?,侗族地区糯米种类很多,其中香米糯有糯米王之称,侗族香米糯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誉;,日常蔬菜很丰富,大部分都腌成酸菜,喜食酸味食品,如酸鱼、酸肉、酸鸡、酸鸭等。侗族有,“苦酒酸菜待贵客”,之说。,风味饮食:一是腌鱼、腌肉;二是油茶。,喜欢饮酒,并善于酿酒,最有名的就是自家用糯米酿的米酒。,2.节庆是饮食民俗,侗族的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样,节日饮食常和宴请活动联系在一起。较普遍的节日有春节、祭牛神、吃新节;,吃新节-农历六七月,早稻刚熟,家家尝新米饭,并用鸡、鸭、鱼供奉祖先,唱歌跳舞开展各种斗牛活动。,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以示尊重。,四、中南地区少数民族食俗,壮族,黎族,瑶族,土家族,(一)壮族,壮族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壮族崇拜青蛙,有一年一度的“蛙婆节”;壮族人多神信仰,崇拜自然。,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茴油是壮族地区的特产,甘蔗生产位居全国首位。,(一)壮族,1.日常饮食民俗,壮族人日食三至四餐,喜爱甜食,大米、玉米、糯米是他们的主食,喜欢把糯米做成粽子和五色米饭;,五色糯米饭,是壮族有名的传统美食。,肉食主要为猪、牛、羊、鸡等,有些地区爱吃狗肉和野味。壮族好客,如有客来必定热情招待。,2.节庆是饮食民俗,壮族人的节日很多几乎每月都要过节,除与汉族相同的外,主要有:,青蛙节-敬蛙节,正月末,二月初,有跳青蛙舞的习俗,人穿上节日盛装,带着五色耨米饭、粽子、腊肉等,到指定地点欢庆节日。,花王节-花朝节,农历二月十九,各寨子姐妹姑嫂聚集在一起,杀鸡供奉,花婆,神,?(123页),下一页,壮族五色糯米饭,壮族炸竹虫,返回,(二)黎族,黎族90%的主要居住在海南黎族自治州,其余居住在海南的万宁、琼州海峡等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但集市贸易活动历来都很活跃。,黎族先民对猫很崇拜,视猫为始祖,大部分信仰基督教,也是在海南最早定居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竹竿舞,(二)黎族,1.日常饮食民俗,黎族人主食是大米,也吃玉米和甘薯,一般很少炒菜,蔬菜都是煮着吃,吃肉多用火烤或腌,在火堆里烤熟的“竹筒饭”是黎族人的特色饭食。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美称。,黎族人常,食用的一种野菜“雷公根”,具有消炎解毒的作用;黎族人嗜酒,喜欢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用细细的竹竿吸坛内的酒;食鼠也是黎族的风俗。,婚庆习俗:黎族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124页-125页),2.节庆是饮食民俗,黎族,人的节日与汉族相同,最为盛大的是春节和三月三;,春节-一般过十五天,春联、粽子、米糕、糖果、点心、压岁钱等样样不少;,三月三-纪念祖先和英雄人物,各寨子都有举行祭祖仪式。,黎族寮房,腌菜,竹筒饭,黎族族水煮肉片大杂烩,黎族糯米酒煮鱼,(三)瑶族,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其次是广东、湖南、云南、贵州;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手工业较发达。,瑶族信仰比较复杂,各地不相同;瑶族崇拜犬,视狗为图腾,禁忌杀狗;瑶族祭祀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瑶族日食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爱吃杂粮,制菜多为腌、焖、煮、烤,肉食喜制“腊肉”和“鲜肉”。一日三餐。喜欢清水兑酒,清明时节吃一种染色“花饭”。,瑶族风俗,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瑶族是十分注重礼仪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礼仪,禁忌,。,路途相遇,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打招呼,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貌。,平日里洗脸盆不能拿来洗脚。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忌讳衣裤当户晒。忌讳在屋内乱吐口痰。,猪日不杀猪,鸡日不杀鸡,牛马日不买卖牛马。,有客人到家,客人先要与主妇打招呼,主人才高兴,否则被认为傲慢无礼。,瑶族十分尊敬长辈与老人。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并让到路的下方。骑马者,见到老人时必须立即下马。,在老人或长辈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脏话,不随地吐口痰,不直呼老人和长辈的名字。与老人和长辈同桌共餐,要让他们坐上席,主动给他们添饭加菜,可口的菜肴要移到老人和长辈面前摆放。,瑶族香叶包,陶罐焖鸭,瑶族节庆民俗,瑶族节日基本与汉族相同,之外有:,赶鸟节-农历二月初一,把糯米粑粑戳在竹竿上,任飞鸟取食;,祭龙-农历二月初二,求谷种,纪念盘古,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祭祀时禁止妇女参加,谢绝外人进寨子;,磐王节-农历十月十六,纪念磐王的节日,杀牲畜、祭祀、打扫房舍、盛装、载歌载舞;,祖娘节-农历五月二十九,意为不要忘记,祖娘,(128页),特色活动:,耍歌堂,(农历十月十六)祭祖、庆丰收,家家户户用美食招待客人,男女青年趁机选择意中人。,(四)土家族,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湘、鄂、川、重庆、贵州等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织锦艺术、蜡染工艺很出名,,织锦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黎族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先民对虎很崇拜,视白虎为始祖,人以虎的威蛮神勇来表示土家族的强盛。,土家族织锦,南京云锦-丝绸,苏州刺绣-宋锦,(四)土家族,1.日常饮食民俗,土家族地处潮湿高寒地带,喜食辣椒;由于交通不便,常采用腌制的方法存储食物;家家都备有酸坛子、腌肉等食物;,土家族主食-米饭,也吃玉米饭、粑粑和甘薯,,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菜,民间有“三年腊肉好待客”之说。,土家族人喜欢用,野蜂蛹,作为上等的下酒菜招待客人,,2.节庆是饮食民俗,土家族注重传统节日,一年要过三次年:,过赶年-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130页),六月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过;,十月年-农历十月初一过;,届时家家户户杀猪、做绿豆粉、煮米酒、糯米粑粑等丰富的食物。,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习惯于每桌七碗菜、九碗菜、十一碗菜不等,但无八、十碗桌,回避八和十。,土家族的吊脚楼,思考练习,P134页8、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