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艾滋病防治基础及艾滋病恐惧症心理干预,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2017年5月,四川卫视新闻来源:Deficiency,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是:,a.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b.易发生恶性肿瘤;,c.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化。,9,能够有效杀灭艾滋病病毒的消毒方法:,加热,:,60,以上就可将HIV杀死。,化学消毒剂,:,漂白粉、新鲜,2%,茂二醛,溶液、,1,:,1000,甲醛溶液、,2%,氯胺等,酒精:,70%,1,分钟;,30%,5,分钟;,20%,约,10,分钟即可杀灭,HIV,。,HIV的藏匿之地,外周血、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脑脊液、前列腺液、唾液、泪液和其他体液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但目前尚无经泪液、唾液和汗液等感染HIV的报道,。,有人推算过,如果要使唾液中的病毒达到致感染量,恐怕要一次接触20毫升以上感染者的唾液。,深吻感染艾滋病是因为接触了含有血液的唾液。,HIV 感染后疾病自然发病史,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0,3,6,9,12,1 2 3 4 5 6 7 8 9 10 11,CD4+,细胞计数,无症状,周.,HIV感染后年数,急性期,胞浆HIV-RNA相对水平,CD4+T,细胞,cells,Antibody,窗口期,艾滋病期,感染HIV以后,.,4.艾滋病期(1-2年),1.急性感染期,2.窗口期,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2周-3个月),3.潜伏期,2,-10年,5.死亡,性乱、无保护的性接触,男男性行为,“受”,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性接触者越多,有性病特别是生殖器溃疡者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性接触传播,13,MSM,“攻”,男性同性性行为肛交传播机率为0.5%-3.0%,男性传给女性为0.1%-0.2%;,女性传给男性为0.033%-0.1%,不会传染的途径,日常接触、共用马桶、蚊虫叮咬、呼吸感染者屋里的空气、与感染者一起工作、进餐或探访感染者等,14,无效的HIV传播途径,HIV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有存活且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实验室检测,HIV病原体检测,HIV-1/2抗体检测,艾滋病病毒抗原检测,HIV核酸检测,诊断的主要依据,HIV抗体检测的方法,筛查试验(包括初筛和复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试验、明胶颗粒凝聚试验(PA)、免疫渗滤试验、免疫层析试验等,第三代抗体检测、第四代抗原抗体检测,确证试验:,免疫印迹试验(WB),、条带免疫试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HIV抗体筛查检测流程,样品,初筛检测,阳性反应,筛查试剂,阴性反应,重复检测,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不同原理的试剂,或另外两种不同原理的试剂,一阴一阳,均阳性反应,均阴性反应,报告阴性,送确认实验室确认,艾滋病病毒抗原检测,适用于对人血液样品和病毒培养上清液中,HIV-1,核心蛋白,p24,抗原,的检测。,HIV-1,感染,窗口期,、,HIV-1,抗体不确定,或,HIV-1,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鉴别诊断。,HIV-1,分离培养、病毒复制状况的监测。,HIV-1 p24,抗原阴性结果不能排除,HIV,感染。,核酸检测,婴儿,感染早期,诊断。,作为补充实验可用于,HIV-1,感染诊断,。,急性期和晚期,感染者的诊断。,治疗效果监测、病程监控及预测(定量检测:病载),耐药性监测。,艾滋病的治疗,迄今尚无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目前的治疗只能抑制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但在欧洲国家施行抗病毒治疗措施,4,年可使艾滋病死亡率 降低了,80%,。,治疗越早越多,预防越多。,要有良好的依从性,避免耐药。,第二部分:艾滋病恐惧症心理干预基础,1、一男子在一夜情以后,产生某种心理障碍,3个月暴瘦50斤,2、一小伙在诊所包扎伤口以后,产生某种心理障碍,直接崩溃,3、高考状元产生某种心理障碍堕落成流浪汉,5、一男子产生某种心理障碍,用被子捂死睡梦中的妻子和儿子,6、一男子产生某种心理障碍多次自杀不成,挥榔头砸死情妇,4、一男子产生某种心理障碍,半年检测身体三十余次,前言:关于艾滋病恐惧症群体,2011年12月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谈的数据,特定性恐惧症的心理干预是目前心理咨询一个薄弱环节,而其中的艾滋病恐惧症在中国人群中十分普遍。随着近几年高校和社会的艾滋病感染者人数激增,国家防艾宣传项目不断扩大和增加,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也在大幅增加,目前保守估计中国有恐艾患者达数百万之多,而且每年以十万的数量在增加,生活工作严重受到影响的达到了十万左右2016年初的预估,可是为什么心理咨询师现接待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却很少很少?,1、40-50%在疾控中心/医院传染病科“蹲点”,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号称疾控中心的克星,他们并不是艾滋病感染者/病人,不属于疾控中心管理的对象,但是长期驻扎在疾控中心相关科室询问艾滋病信息,并且反复进行艾滋病检测,并高频率拨打疾控中心电话,严重影响了疾控中心正常的工作秩序。,2、10-20%在精神卫生中心开抗精神类处方药,开的药品主要都是镇定催眠药(包括巴比妥,苯二氮,非典型苯二氮),少部分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在长期恐艾以后,产生了严重的神经症症状,为了抑制症状,他们主动需求一些抑制类药物,不是为了脱恐。药物基本上只是在于控制症状和情绪,而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其对艾滋病恐惧的认知。,3、40-50%在网络上学习艾滋病知识和脱恐方法,长时间驻扎在艾滋病论坛、百度贴吧、微博、QQ群、微信群,寻求其他恐友(或一般志愿者)的免费安慰想进行自我疗愈。,这类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认为只要掌握了更多的艾滋病知识点,就可以完全脱恐,其实这个本末倒置了。大部分恐友并没有因为在网络上呆的时间久,学的东西多而脱恐。当他们在网上带了几个月到几年没有脱恐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学到最系统的防艾知识,而忽略了心理的作用,其实就已经误入了歧途。,恐艾干预越早介入越好。,4、仅有1-5%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会寻求心理咨询和干预,然而这个才是最关键的脱恐方法!,因为艾滋病恐惧症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仅仅是表象,或多或少和患者本身的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要素有莫大的关系。,仅有1-5%会寻求心理咨询和干预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呢?,通常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在关于“恐艾”方面的花销,按照中心2014年的统计,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每个月为了脱恐所花的费用平均为1200元钱,其中90%的费用是花在艾滋病检测及其附属方面,其中70%的艾滋病检测费用是花在了购买艾滋病自测试纸。仅仅有10%的费用是花在咨询方向,但是这10%咨询的费用都是花在寻求医疗咨询(好大夫网站),几乎没有心理咨询的。,然而要艾滋病恐惧症真正恢复,是不应该靠这种机械化的检测方式。约有80%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在进行多次艾滋病检测后依旧无法走出阴影。,其中50%的费用是花在艾滋病检测及其附属方面,只有完全认为心理咨询和干预能够帮助他们恢复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才会将90%以上的费用花在心理咨询和干预上。,心理工作者在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中的形象,以前的形象,现在的形象,1、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认为心理干预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2、有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相信通过一对一的心理干预,对他 们更有帮助。,3、尽管有一部分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认为找心理咨询师是精神出了问题,自己头脑思维清晰。但是他们开始尝试和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4、尽管网络上依旧存在着不少骗子,但是在提供相关认证资质,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后,患者是愿意接受心理干预,并支付相关咨询费用。,因为有可被证明的利用心理干预方法解除艾滋病恐惧症的案例,一、什么是艾滋病恐惧症,艾滋病恐惧症即恐艾症,主要指的是指一部分人群受不良社会舆论导向,对艾滋病知识不了解,对艾滋病字眼过度排斥和敏感,在强烈的恐惧状态下,常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不少人认为,自己身体不适就是在不知情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却又总对阴性结果持怀疑态度,认为检测不准确。多次求医也难以缓解心理焦虑的状态,有极度洁癖倾向,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克服恐艾心理,更重要的是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发病的临床特点。一般而言,艾滋病通常经过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与患者握手、拥抱、共餐、共住、共用厕所、游泳池以及蚊虫叮咬等,是不会进行传播的。,二、艾滋病恐惧症分类,2.1、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临床表现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这三个字及艾滋病的相关报道即出现紧张不安和烦躁;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感染或会被感染艾滋病;经常处于高警觉状态,如临大敌,同时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坐立不安,往复走动,唉声叹气等。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有一定的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相应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缓解。(这种患者主要是自我严重夸大了艾滋病的传播威力以及危害能力。改善其症状的主要方法为加强对艾滋防治知识的了解和一定的心理咨询。在艾滋病恐惧症心理干预实践操作的时候会进行详细的方法介绍),2.2、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临床表现的中心症状为恐惧,表现为对艾滋病及其与艾滋病有关的一切东西和场所的恐惧.如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于是对血液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对吸毒人员,性工作者及艾滋病人表现出恐惧反应;对医院里的针具,公共厕所表现出恐惧反应。在接触到所恐惧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紧张,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较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仅仅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特定性恐惧症的干预方法治疗。(树立安全信号、暴露疗法等),案例:小王,女性,大学生。大二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献血,回来后一直担心采血时所使用的针头不干净,怕自己被传染艾滋病。担心了2个星期后,开始对血产生恐惧,不仅见到血会紧张,就是想到血或者看见“血”这个字也会紧张。不敢去医院,回避所有可能会见到血的场合。如果哪个同学脸上长了青春豆挤破了出了血,她就会对这个同学产生恐惧,不敢和他说话,不敢接触他接触过的东西,尽量离他远点。慢慢的小王所恐惧和回避的东西越来越多,她不敢到学校的公共浴室洗澡,不敢使用公共厕所的马桶,对蚊子非常恐惧,因为咬过别人,会携带别人的血等,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2.3、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比较常见,临床表现为担心自己疏忽而在过去有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没有发现,强迫自己不断回忆去找寻感染的可能。怕抽血感染,怕护士操作不规范感染。不敢随意使用公共厕所,不敢接触血液制品等,而且伴有反复清洗行为。表现在当接触了自己认为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复大量的清洗,如洗手,洗澡,洗衣服,或者当自己认为可能携带病菌的人接触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后,需要反复的擦洗,甚至需要用酒精甚至消毒液进行擦洗。严重者需要带手套或口罩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甚至终日闭门不出。严重损坏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可能知道这样完全没有必要(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无力控制也无法摆脱,伴随强烈的内心冲突,非常苦恼,可同时伴有其他强迫症状。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如森田疗法等。,案例:s先生,外企公司职员.小时候曾被狗咬过,当时没有注射狂犬疫苗.高三的时候,偶然看到狂犬病毒的潜伏期很长,于是开始担心自己会得狂犬病,整日处在担心和恐慌之中,无法专心复习功课.高三的暑假里注射了5支狂犬疫苗,这种担心得到缓解.大学的前2年一切正常.大三的时候,由于很多同学都开始谈恋爱,而且一部分同学还在校外租房子住,同寝室也有同学在校外租房子住.由于担心这些同学在校外的行为可能被传染艾滋病,于是对这些同学产生恐惧.不敢和这些同学接触.尤其时同寝室那个同学回寝室后碰的东西,他都不敢接触.如果这个同学碰了他的物品,要么是把该物品反复的清洗,要么干脆就扔掉.毕业后到一家美国企业工作,公司的中高层大部分是外国人.自己认为外国人的性态度比较开放,所以这些外国人身上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就尽量避免他们接触,如果和他们说过话,就要到卫生间反复的漱口;和他们握过手或碰到了他们碰的文件,也要到卫生间反复洗手;由于每天都要和这些外国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即使没有直接接触,她也认为很空气中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也会传染,所以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而且需要洗很长时间.如果有同事到家里来玩,同事走后必须用酒精清洗同事做过的凳子和同事接触过的其他物品.自己认为可能带有艾滋病病毒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怕自己的眼镜会传染,就反复的擦洗眼镜;尽量避免乘地铁,因为地铁上经常有外国人;不敢使用公共厕所等等.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艾滋病的资料,不但不能缓解自己的情况,反而有时更加严重.比如,某篇文章里提到某某途径可能传染艾滋病,即使他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情境,也会通过主观的想象和联想使自己焦虑和恐惧,进而需要进行相应的清洗或回避.,2.4、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此型艾滋病恐惧症喜欢纠结症状,总觉得症状很多自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此反复检查,四处求医。经多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心,即使是权威机构的结果也不相信,整日奔波于各个医院.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但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主要表现在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不相信检查结果,顽固地担心或坚信自己已经被感染了艾滋病。也可出现回避或逃避行为,但一般不明显。,2.5、抑郁型艾滋病恐惧症,此型艾滋病恐惧症危害性最大,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也不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干预。更多是担心自己的家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受到伤害,万念俱灰,有较强的对外攻击报复和自残动机,严重还有可能会进行自杀。,三、艾滋病恐惧症产生原因,防艾知识不稳定,特定行为,(,自认为的高危行为,),心理不稳定,外力因素,内在规律,(,自我调整,),艾滋病恐惧症“三要素”图,1、有过高危性行为的人,一方面,这类危险行为的确使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理智与欲望,道德与本能的斗争会使他们产生矛盾感、罪恶感和恐惧感,因而更容易出现艾滋病恐惧症。,2、艾滋病知识缺乏者,某些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认为只要与艾滋病毒接触就会感染艾滋病,不能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与其他疾病的传播一样,也需要特定的 传播途径(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同时还需要足够的病毒数量,而且与自身的抵抗力有关,因此出现不必要的恐惧。,3、某些心理素质差的人,对于某些敏感多疑、过分胆小、注重细节的人而言,更容易患艾滋病恐惧症。艾滋病恐惧症是反映他们性格缺陷的一面镜子。,人群分布:,年龄绝大部分集中在16到50岁,以男性为主。几乎都是大专以上学历。企业白领、私营业主,学生甚至包括公务员和演艺明星,都属于社会认可度较高,并且占据了一定社会资源的人群。,特点:,1、以性高危为主的除了商业性行为,还涉及到夫妻感情不稳定的婚外情或一夜情,甚至不乏权色交易。而因为妻子怀孕导致生理压抑继而出轨并患上艾滋病恐惧症的青年男性占据了一个较高的比率。,2、目前防艾宣传在学校里面进行地毯式扫荡,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一知半解,学生产生艾滋病恐惧症的比率逐年递增。,3、医生护士也是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组成的一部分(主要以青年医生或护士为主,担心职业暴露)。,网络和谣言机制加速了艾滋病恐惧症的扩大化,因为艾滋病迄今只能缓解无法治愈,所以可怕的艾滋病病毒好像“恐怖分子”,让多少人都是谈之色变。而近年来,“艾滋谣言”几乎每年都会换一身伪装出现,每次出现,都会制造一场不小的社会性恐慌。比如“安全套的缝隙比艾滋病毒大得多,安全套根本防不了艾”的“科学说法”更是有鼻有眼。很多不明群众的真相因此产生了极度的害怕,那么,真的应该无端恐慌吗?,1、滴血烧烤,散播时间:2011年11月,2011年11月份,一条微博疯狂转发:“最近不要在外面吃拉面,尤其是烧烤和凉拌,一伙感染艾滋病的人,在全国部分城市用自己的血,滴到食物里,事情已被证实,已有人感染,看到后发给朋友和家人。”,2、艾滋西瓜,散播时间:2006年6月?,2006年6月,在广东、安徽、湖南、四川、沈阳等地,“艾滋西瓜”谣言先后出现。这则谣言称,当地著名的西瓜产地,不少西瓜被注入“艾滋病毒”等。类似的内容在全国各地以各种版本出现,导致当地的西瓜严重滞销,当地瓜农欲哭无泪。,3、著名的“阴滋病”事件,散播时间:2011年4月,2011年4月,有媒体报道称,包括广东在内的6省市发现一种被称为“阴性艾滋病”的神秘病毒,患者感染“阴性艾滋病”后,会出现淋巴肿胀、皮下出血、舌苔生绒毛等症状,而且无法根治。广东已成立专家组展开调查。卫生部正面回应,“阴性艾滋病”只是恐艾症状,根本没有什么未知病毒,卫生部就此事发布相关调查结果并辟谣。但记者与自述“阴性艾滋病”群体接触了解到,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认同官方说法,仍然坚持认为自己身患不明病毒。,卫生部于2009年9月-2010年1月和2011年2-3月进行了两次调查。综合两次调查结果,卫生部专家认为,目前可排除该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没有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支持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香港媒体日前报道称,内地发现一种被称为“阴性艾滋病”的病毒,可通过唾液与血液传播,感染途径与艾滋病相似,引发公众关注。邓海华前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阴性艾滋病”只是恐艾症状,根本没有什么未知病毒。,为什么需要专业心理人才,来干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1、恐艾症分为狭义定义和广义定义。狭义恐艾症定义是由于对艾滋病知识不了解导致认识出现障碍,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伴随着强迫、焦虑、抑郁或躯体化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广义恐艾症指的是,过度担心烈性可引起严重后果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性病、狂犬病、肝病等传染性疾病)在自我无法控制或不知情情况下导致自身或家人感染,从而形成的严重焦虑或恐惧反应。,2、恐友为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称谓,指的是拥有相似行为、相似思维和相似意志,并且产生相似认识及情绪情感反应的个体。,3、恐艾圈子由个体组成的共同话题的群体,恐艾圈子由恐友、志愿者及经过正规资质机构系统培训上岗的专业人员共同构成。另一种说法是恐艾圈子由恐友、试纸商、志愿者、极端份子(又称之为恐艾圈子的恐怖份子)和专业人员构成,前四个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角色转变。,咱们先来接接地气,了解通俗化的称谓,1、专业人员指的是具备临床心理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教育背景,从事防艾控艾恐艾干预工作或性病艾滋病学术研究五年以上,且具备丰富的临床对性病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进行干预指导治疗的经验。,2、专业志愿者指的是,非心理学及医学教育背景条件下,通过正规国家认可的心理咨询技术、性病艾滋病知识体系和恐艾干预系统的培训,达到要求学时以上,且开始从事防艾控艾工作,拥有一定的技术及沟通干预能力。,3、非专业人员是一种广泛性的说法,指的是对性病艾滋病及恐艾干预的话题仅仅是知道,但没有客观去了解转化为认识的人。恐友可以被称之为非专业人员。日常生活中偏执地谈论有关性病艾滋病信息的人,也可以称之为非专业人员。,4、非专业志愿者指的是非专业人员在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通过网络自主获得一定的知识,产生了利他或利我的动机,在恐艾圈子以经验先驱的身份对新恐友进行机械性的指导和帮助。非专业人员通过自助网络学习,可以成为非专业志愿者,非志愿者通过权威部门或权威指定部门,标准课时的系统培训或集训,可以成为专业志愿者,甚至是专业人员。,1、网络环境中的不真实成分,艾滋病恐惧症患者需要一个真实可信的可求助者,2、艾滋病恐惧症不是生理疾病而是心理障碍,选择合适的心理干预技术可以完成目标,3、临床医生毕竟不是心理专家,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更需要一种人本主义式的理解,4、陪伴性服务,纠正错误认知、思维和行为,不断正向的进行干预指导和鼓励,干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核心方法是什么?,恐艾干预技术,恐艾干预又称之为恐艾干预心理咨询或者恐艾干预脱恐技术,是由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张老师针对于艾滋病恐惧症人群提出的高效脱恐概念,恐艾干预咨询是属于心理咨询手段中的一种特殊干预方式,是疾病恐惧症咨询技术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独立于现在亲子教育和婚姻情感咨询以外的种心理咨询方面,主要针对于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合并狂犬病恐惧症患者及性传播疾病恐惧症患者)进行的一种以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疗法为主的心理指导脱恐方法,偏向于医学临床实践,是一门以相关疾病基础知识和对应的心理指导手段共同作用的心理咨询方法。至2009年初起,约有50万名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直接或间接的接受过恐艾干预指导,为完成脱恐提供了强大的正能量式的帮助。,恐艾干预的前景?,1、这是一个交叉学科,由于专业人才紧缺,而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对心理技术的接受态度不断在转变。目前总体来说,一名被信任的恐艾干预心理老师呈现供不应求状态。,2、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一般都合并有强迫,焦虑等常见心理问题,咨询干预疗程较长,一般为6-12个月不等,极个别案例评估会达到2年疗程。另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可以在中后期进行干预技术的转换(如引入精神分析等长程的个人体验),3、恐艾干预心理咨询方法易于上手,心理咨询师成长速度快。一般三期培训就可以懂得基础的一些方式,实践几周就可以开始接待个案。,4、恐艾干预虽然独立于目前的婚姻情感咨询和亲子教育咨询,但和婚姻家庭中的性心理结合较紧密,对婚姻情感咨询和亲子教育有一定的补充和促进。掌握更多有针对性的心理技术,进行整合,有助于个人技术的扩展和成熟。,5、国家防艾宣传工程浩大,意义深远,且项目众多。掌握恐艾干预技术不仅在艾滋病防治宣传上得心应手,还可以整合较为典型群体(但对于心理咨询是蓝海)进行研究和心理干预。(包括男男群体或艾滋病感染者群体),恐艾干预技术的要素?,真诚,知识,接纳和爱,下一期的恐艾干预公益培训计划,题目: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恐艾干预心理人才,谢谢观看 下次再会,转载或引用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相关信息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机构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机构注明的“稿件来源为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机构内容者,本机构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版权声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