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佳木斯市向阳区2025届数学四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一、 填空题。 (每题2分,共20 分)
1.一支钢笔10元,用50元可以买几支钢笔,解决这个问题用到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2.★×9+20= 74,★=(______)。
3.在○里填上“>”“<”或“=”。
990毫升○1升 7升○7000毫升 升○200毫升
4.35厘米=米 120克=千克
10.43吨=( )吨( )千克
5.下图的七巧板中,3号图形占整个七巧板面积的(________)。
6.因为0.3=0.30,所以他们表达的意义也相同. (____)
7.下面的数,如果把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5.04________ 6.07________
172.9________ 200________
8.从长度分别是1.5厘米、2厘米、3.5厘米、4厘米这几根小棒中,挑选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边长可能是__、__、___。
9.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最大角是最小角的2倍,这个最小角是(________)°,这个三角形还是(________)三角形。
10.乐乐在做作业时,由于马虎把80×(0+5),错算成了80×0+5,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___)。
二、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1.要使29680≈29万,里有( )种填法。
A.6 B.5 C.4
12.观察下面三个物体,从( )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A.正面 B.上面 C.左面
13.与66×99不相等的算式是( )。
A.6×11×9×11 B.66×100-1 C.66×100-66
14.下面( )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
A. B. C.
15.在计算下面长方形菜地的周长时,张华的列式是,李明的列式是。其实,这两种计算方法是有联系的,可以看作是应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加法结合律
三、 判断题。(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6.四年级一班小明的体重大约是3.15千克._____(判断对错)
17.(被除数-余数)÷商=除数。(______)
18.读数时,不管中间有几个1,都只读一个1. (________)
19.(12+b)×5=60+b×5。________
20.用三根分别是4cm、8cm和12cm的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________)
四、 计算题。 (每题8分,共16 分)
21.口算.
125×80= 25×9×4=+=
0.6-0.47= 0.75+1.4= 1-=
2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6.78+12.56= ☆9-7.52= ☆5.5+13.66=
五、 作图题。 (共8 分)
23.把图中的三角形和相应的名称用线连起来。
六、 解决问题。 (每题 6 分, 共 36 分)
24.某地2014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上升的最快?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下降的最快?
25.班主任要为运动员准备一些水果,他对班里的运动员们最喜欢的水果情况进行了统计。
水果
苹果
橘子
桃子
西瓜
人数
6
21
18
9
请你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涂色表示出来。
26.两位老师带34名学生去划船,一共租了7只船,正好坐满,其中大船限乘6人,小船限乘4人,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几只?
27.星期日,欢欢和乐乐同时从家出发去图书馆。欢欢的速度是56米/分,乐乐的速度是44米/分。8分钟后,两人同时到达图书馆。请你先在下图中标出欢欢家和乐乐家的位置,再计算两家相距多少米。4%
28.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它的,第二天看了它的,还剩几分之几没看?
29.新华中学有一个长方形草地,宽60米.扩建草地时,宽增加了20米,这样草地的面积就增加了1600平方米.原来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每题2分,共20 分)
1、总价÷单价=数量
【解析】略
2、6
【分析】根据加法和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知,★×9+20=74,则★×9=74-20,★=(74-20)÷9。
【详解】已知★×9+20=74,则★=(74-20)÷9=54÷9=6。
故答案为:6。
【点睛】
熟记加法和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这些关系解决问题。
3、< = >
【解析】略
4、10 430
【解析】略
5、
【分析】将一个大正方形可以分成4个小正方形,可知3号图形占1个小正方形的,即占整个七巧板面积的;据此解答。
【详解】将七巧板如下图划分为4个小正方形,3号图形占1个小正方形的一半,因此可看作整个七巧板分为8份,3号图形占其中的1份,即。
故答案为:。
【点睛】
认真观察七巧板,并合理做出两条辅助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6、错误
【分析】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改写方法,明确:小数改写后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详解】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0.3=0.30,0.3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30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虽然0.3=0.30,但是它们的计数单
故答案为错误.
7、缩小到原来的 缩小到原来的 缩小到原来的 缩小到原来的
【分析】将一个小数的小数点移动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这个小数会缩小,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缩小到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详解】25.04的小数点移动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变成0.2504,缩小到原来的;
6.07的小数点移动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变成0.607,缩小到原来的;
172.9的小数点移动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变成0.1729,缩小到原来的;
200的小数点移动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变成0.2,缩小到原来的。
故答案为:缩小到原来的;缩小到原来的;缩小到原来的;缩小到原来的。
【点睛】
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变小,向右移动小数变大。
8、1.5厘米 3.5厘米 4厘米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从中选出三根小棒即可。
【详解】因为1.5+3.5>4,
所以三根小棒可能是1.5厘米、3.5厘米、4厘米(答案不唯一);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9、45 等腰(或等腰直角)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最大角是90°,最大角是最小角的2倍,则最小角是45°。另一角是90°-45°=45°,因为这个直角三角形另两个角都是45°,相等,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90÷2=45°
90°-45°=45°
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90°、45°、45°,因此这个直角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45;等腰(或等腰直角)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特性。需要注意的是直角三角形中最大角是90°,根据条件求出另外两个角,即可解答问题。
10、395
【解析】略
二、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1、B
【解析】略
12、B
【分析】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
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
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题目给出的三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均是。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13、B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66=6×11,99=9×11,则66×99=6×11×9×11;
66×99=66×(100-1)=66×100-66
则与66×99不相等的算式是66×100-1。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注意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
14、C
【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 2+2=4,则长2cm、2cm、4cm的三根小棒不能组成三角形;
B. 1+2<4,则长1cm、2cm、4cm的三根小棒不能组成三角形;
C. 2+3>4,3-2<4,则长2cm、3cm、4cm 的三根小棒能组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C。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15、C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得知(64+26)×2=64×2+26×2,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
这两种计算方法是有联系的,可以看作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应用。
三、 判断题。(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6、×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四年级一班小明的体重是31.5千克,即可得解.
解:四年级一班小明的体重是31.5千克,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7、√
【分析】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知,(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详解】(被除数-余数)÷商=除数,此算式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可推出,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常用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18、×
【解析】略
19、√
【分析】(12+b)×5根据乘法分配律,把12与b分别与5相乘再相加即可。
【详解】(12+b)×5
=12×5+b×5
=60+b×5
故答案为:√
【点睛】
乘法分配律是最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20、×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因为4+8=12
所以这三根小棒不能组成三角形;
所以,用三根分别是4cm、8cm和12cm的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故此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四、 计算题。 (每题8分,共16 分)
21、10000 900 0.13 2.15
【解析】略
22、19.34;1.48;19.16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详解】6.78+12.56=19.34
9-7.52=1.48
验算:
5.5+13.66=19.16
验算: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五、 作图题。 (共8 分)
23、
【分析】根据三角形各角的特点及三角形的分类进行判断完成连线。
【详解】连线如下: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据角对三角形分类的方法:三个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六、 解决问题。 (每题 6 分, 共 36 分)
24、(1)8月;1月
(2)3月份到4月份;10月份到11月份
【分析】折线统计图,各点反映的是数量的多少,折线则反映的是数量的增减变化。认真观察分析折线统计图:
(1)1月份的平均气温点最低说明温度最低,8月份的平均气温点最高说明温度最高。
(2)1月份到2月份平均气温上升5-2=3℃;
2月份到3月份平均气温上升10-5=5℃;
3月份到4月份平均气温上升16.5-10=6.5℃;
4月份到5月份平均气温上升22-16.5=5.5℃;
5月份到6月份平均气温上升28-22=6℃;
6月份到7月份平均气温上升32-28=4℃;
7月份到8月份平均气温上升32.5-32=0.5℃;
8月份到9月份平均气温下降32.5-26=6.5℃;
9月份到10月份平均气温下降26-19=7℃;
10月份到11月份平均气温下降19-11.5=7.5℃;
11月份到12月份平均气温下降11.5-5=6.5℃,据此可解此题。
【详解】(1)8月的平均气温最高,1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3月份到4月份的平均气温上升的最快,10月份到11月份的平均气温下降的最快。
【点睛】
折线统计图中,折线陡,说明数量上升或下降的较快;折线平缓,说明数量上升或下降的较慢。
25、
【解析】略
26、小船3只;大船4只
【解析】假设7只船都是大船,7×6=42(人)
42-(34+2)=6(人)
小船:6÷(6-4)=3(只)
大船:7-3=4(只)
27、乐乐;欢欢;800米
【详解】乐乐 欢欢
(56+44)×8=800(米)
答:两家相距800米。
[分析]乐乐和欢欢8分钟一共走的路程就是他们两家的距离。
28、
【解析】
29、4800平方米
【详解】(图略)
1600÷20=80(米)
80×60=4800(平方米)
答:原来草地的面积是4800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