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腰椎穿刺护理与脑脊液检查课件.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335380 上传时间:2025-10-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51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椎穿刺护理与脑脊液检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腰椎穿刺护理与脑脊液检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腰椎穿刺是神经外科常用的诊疗技术,临床上常用于释放脑脊液治疗颅内高压病人、颅内压测定、脑脊液化验检查。也可用于腰穿置管,从管内注入药液,对病人起到直接治疗的作用。,测量颅内压力的高低,脑脊液的检查,作脑造影或锥体造影等,在脑挫裂伤和颅脑手术后,腰穿术不但是一种检查,而且是一种治疗手段,引出血性脑脊液,对预防和减轻脑积水、脑血管痉挛、脑萎缩有作用),适应症:,引流脑脊液中刺激性物质:如血液、脓液等。,注入药物:如抗生素、麻醉药、激素、抗肿瘤药等。,颅内压过低者,可注入生理盐水。,治疗性:,颅内,特别是颅后窝占位病变有严重颅内高压和脑疝迹象者。,穿刺部位皮肤,软组织或脊椎有感染者。,严重败血症,休克,极度衰弱或危重病人。,禁忌症:,腰,3/4,间隙(常用),腰,4/5,,,2/3,间隙,正常脑脊液约,100,110ml,,引取少量作检查对健康无影响,不必顾虑。,压力:成人,70,200mmH2O,,儿童,50,100mmH2O,。,体位:腰穿时病人侧卧于硬板床上,脊部与床板垂直,头向胸部弯曲,双手抱膝贴近腹部,使脊椎尽量向后弯,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腰穿顺利进行。清醒病人术中要注意与医生配合,咳嗽前先通知医生,以便暂停操作,避免损伤组织或移动穿刺部位。,穿刺部位:,术前护理,心理护理由于腰椎穿刺术是一项创伤性诊断检查,多数病人会产生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给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术前应耐心向患者讲解此项检查的目的及操作中的配合等,并在操作中,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稳妥,以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经上述方法护理,病人基本能主动配合。,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防止过早起床,引起低颅压性头痛。,如发生头痛,可鼓励病人多补充水分,必要时可静滴生理盐水及腰穿注入生理盐水。,指导病人保护局部,穿刺针眼敷料防止潮湿、污染,,24h,内不宜沐浴,以免引起局部或椎管、颅内感染。,记录脑脊液量、颜色、性质及测压,将采集标本立即送化验,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术后护理:,腰椎穿刺是神经外科最常用的诊疗技术,术后的并发症有头痛、呕吐、出血、感染、脊椎损伤、皮肤受压等,而与体位有关的是头痛、呕吐、腰背疼痛与皮肤受压情况,1、腰椎穿刺术后平卧位重要性 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舒适度,给予舒适的体位尤为重要。术后平卧68 h 可以减少脑脊液外漏,而根据皮肤生理特点,穿刺点在68 h 后已完全愈合,即使病人坐起或站立,脑脊液也不会外漏。术后头痛发生是由于脑脊液放出过多造成颅内压减低,牵拉三叉神经感觉支支配的脑膜及血管组织所致,头痛多在穿刺后24 h 出现,可持续58 d,以前额和后枕部为著,平卧位可使头痛减轻。,2、术后腰背疼痛发生的原因与预防 术后腰背疼痛发生于472 h,是由于腰椎穿刺部位的神经根后方受刺激引起,成因可自动解除,症状也可自动缓解,但潜伏期长短不一,与特异性姿势改变有关,前弯腰可使神经根后方的间隙变化,从而使刺激减轻,缓解疼痛。因此侧卧位时可减轻腰背疼痛的发生,3、术后呕吐发生的原因 术后呕吐的发生是由于麻醉药的刺激或脑脊液放出过多,造成颅内压减低所致,一般是在术后24 h 内出现,腰椎穿刺术后68 h 内只要使头部和躯体保持同一水平位置,体位的改变不会引起症状的发生和加重。,4,、侧卧位可以减轻皮肤受压 术后皮肤受压是因为术后卧床使背部皮肤血液循环受阻,以至皮肤受压造成皮肤潮红、皮下淤血、硬结等情况。侧卧位使背部皮肤放松,增加血液循环,既使病人感到舒适,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红色,主要与穿刺损伤性出血鉴别,如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管试验均匀血性,如为损伤性出血,三管试验初为血性,逐渐变淡转为无色透明。,黄色,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5,6,小时红细胞破坏可逐渐产生黄变,,48,小时明显,,3,周后消失,脑脊液蛋白增高,严重黄疸,脑脊液检查,正常,CSF,外观无色,.,透明,久置不凝,.,出现混浊,提示含有少量红,.,白细胞,.,霉菌,.,瘤细胞,.,出现尘埃状微混,提示细胞轻度增多,见于,CNS,急性感染早期,.,呈毛玻璃状,提示细胞中度增多,.,见于结核,.,霉菌性脑膜炎,.,呈脓状,提示细胞高度增多,.,见于各种化脓性脑膜炎,.,正常,CSF,久置不凝,无薄膜形成,.,CSF,出现凝块和薄膜,提示,BBB,通透性增加,外观,正常值脑室内为(,0,5,),106,L,,腰池中为(,5,10,),106,L,。腰穿损伤或合并出血时(若出血在,12,小时内,患者无贫血情况下)白细胞计数可按红细胞:白细胞,700,1000,:,1,计算。注意:出血,24,小时后,由于红细胞破坏溶解,脑膜受出血刺激使白细胞大量增加,就不能按上述比例或公式计算了,病变累及脑膜、室管膜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期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脑膜炎等疾病初期可见多核细胞增多,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感染,如结核性霉菌性脑膜炎等,或病毒性、细菌性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后、脑脓肿后期、梅毒性脑膜炎等可见单核细胞增多,细胞学检查,脑脊液中的葡萄糖来源于血液,正常值为,2.5,4.4mmol,L,其含量约为血糖的,1/2,2/3,,低于,2.25mmol,L,为异常,注意:儿童与新生儿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较成人略高,可达,3.3,5.0mmol,L,(,6090mg,d1,),但无明显临床意义,血糖含量、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以及脑脊液中糖被酵解的程度,是影响脑脊液中糖含量的主要因素(应同时查血糖水平),葡萄糖,降低,化脓菌、结核菌、真菌性脑膜炎,时,被破坏的脑膜细胞释放出葡萄糖酵解酶,将糖酵解为乳酸,使糖含量降低;感染抑制了血脑屏障的膜携带运转功能,使从血液进入脑脊液的葡萄糖量减少,癌肿,,尤其是脑膜癌病,癌肿转移时,糖含量可降至零,脑的囊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弓形体病等,寄生虫感染,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糖症,其它,如神经梅毒、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或脑脊液留置太久等,葡萄糖,升高,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进入脑室系统者。急性颅脑损伤、一氧化碳中毒、缺氧性脑病、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某些病毒性脑膜炎等,脑脊液糖含量可轻度增高,其它可见于早产儿、新生儿时期或高糖输液时,葡萄糖,脑脊液蛋白质来源于血浆和自身合成,正常含量约为血浆浓度的,0.5,,且随不同部位而有差异,脑室,0.05,0.15g,L,,小脑延髓池,0.1,0.25g,L,,腰池,0.15,0.4g,L,随年龄不同也有所差别,正常儿童脑脊液蛋白含量,0.1,0.2g,L,,,50,岁以上者为,0.3,0.4g,L,一般而言,脑脊液总蛋白不超过,0.4g,L,为正常范围,蛋白,升高,化脓菌、结核菌、真菌性脑膜炎,椎管阻塞,癌肿侵犯转移,出血性脑血管病,免疫性疾病如,Guillan-Barre,综合征,脑脊液蛋白质降低多见于低蛋白血症,降低,低蛋白血症,蛋白,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与血浆浓度密切相关。正常值为,120,130mmol,L,,儿童略低,.,脑脊液氯化物,降低,较有意义,往往与糖降低同步发生,见于,致病菌(化脓结核真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可使氯化物降低明显且早于糖的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酸中毒使脑脊液,pH,值下降造成氯化物降低,糖尿病、严重呕吐、发热出汗、饥饿、长期低盐饮食,慢性肾病等引起低氯血症者,,注意:如脑脊液氯化物低于,85mmol/L,以下时有呼吸中枢抑制的可能,应积极处理,.,氯化物,升高,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可伴随脑脊液氯化物增高,各种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人工辅助呼吸过度换气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当血,pH,值,7.5,8.0,时,酸碱平衡调节作用可引起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增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