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重性精神病管理规范.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335366 上传时间:2025-10-10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4.33MB 下载积分:1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性精神病管理规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重性精神病管理规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精神卫生现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精神卫生现状,当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基数庞大,在救助、监管普遍不力的现状下,精神疾病患者失于监护,导致发病肇事、危害社会的事件时有发生。,精神病人肇事,仅以2004年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光是见诸媒体的恶性案件就有数十起。其中负面影响较大的有:,1月7日,东莞市公共汽车总公司的一辆公共汽车被一名精神病患者劫持,撞伤两人;4月20日;甘肃一名精神病男子在一小学手持菜刀将15名学生及两名当地农民砍伤;7月27日;长春市一歹徒持刀劫持并杀死女人质事件,有报道称该嫌犯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8月4日,徐和平在北大第一医院幼儿园持刀行凶,砍伤18人,其中1名儿童伤重死亡。随后警方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精神分裂症病史;9月30日,任课教师刘红文持刀在湖南省广宜乡中心小学行凶,造成学生4死9伤,65人被劫持。后据调查,刘应聘时隐瞒了精神病史;10月30日,有10年以上精神病史的葛某,怀疑自己被医生当成试验品,手持利斧冲进鞍钢某医院医生办公室,将午休的女医生郭某砍死;12月3日,精神分裂症患者刘志刚持刀翻墙闯入吉林某镇中心小学,砍伤正在上课的12名小学生;12月26日,一个从哈尔滨飞往厦门的航班上,一精神病男子在飞机上拿着刀以自杀相威胁让飞机改飞台湾,后被制服,精神病人肇事,从发生的多起精神疾病患者行凶杀人事件不难看出,精神疾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一旦救治不及时和看管不严,很可能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一服务对象,重性精神疾病:,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包括:1、精神分裂症;2、偏执性精神病;3、双相障碍;4、分裂情感障碍;5、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6、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症状群分类,阳性症状:,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一般认为阳性症状是,“,多余,”,的症状,即在正常的心理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精神症状.,阳性症状,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妄想的特点:,1 不符合客观实际,不符合所受教育水平;,2 病人主观上对此坚信不移;,3 无法被说服.,妄想的种类:,常见的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内心被揭露感、夸大妄想、影响妄想、钟情妄想、等。,阳性症状,幻觉:,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感知有它的存在。,包括幻听:言语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有人指挥控制他,如拒食拒药、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病人往往无法违抗必须执行,可产生危险行为,危害社会。,幻视、幻嗅、幻味或幻触,其中幻听最为常见。,阳性症状,思维障碍:,是指思维紊乱,主要表现为言语凌乱,患者的言语可以是轻度紊乱:不能清楚地表达主题和用意-思维松弛/思维散漫;亦可以是完全缺乏联贯性让人不可理解.,阳性症状,行为障碍:,可以表现为愚蠢行为,冲动,激越以及不适切的外表、卫生或行为,与周围环境不协调。,阴性症状,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简单的理解阴性症状是各种,“,缺损,”,症状,即在正常精神活动中应该具备的成分的缺如。如与人交往时正常的喜怒哀乐在病人 不具有,对未来美好的愿望、向往和追求等意志活动在病人都消失。,阴性症状,情感迟钝:,是指情绪平淡,患者面部活动固定,目光呆滞,甚至无目光接触。以及情感表达缺乏,对正常人的快乐或痛苦没有体验和反应,对周围漠不关心。,言语贫乏:,是指思维活动的减少反映出言语量的减少,回答问题简单,三言两语,内心活动贫乏。,快感缺乏:,是指体验快乐的能力减弱,对先前的活动几乎没有兴趣,花费很多时间从事一些无目的活动。,孤僻不合群:,与周围人缺乏有意义的联系。,预后,近期预后(1年内):,取决于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不用药物治疗,7080的精神分裂症会在12个月内复发并可再次发作,维持用药可以使本病的复发率下降到30。,远期预后:,1/3的病人可以获得明显而持续的改善,另1/3的病人病情部分改善,并间断发作和遗留有残疾,剩下1/3患者病情严重而有明显残疾。,本病有10的自杀风险,其平均预期寿命比一般人下降10年。,治疗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未治率,足量足程,提高治疗依从性,尽量单一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以促进患者回归社会为治疗最终目标,用药原则,强调:,早期,明确诊断,尽早用药。,足量,用药后必须达到治疗剂量,足疗程,急性期治疗26个月。维持期治疗剂量应该个体化,但首次发作一般须维持12年,复发患者则建议尽可能长时间服药,甚至终身服药。,用药原则,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密切注意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不能突然停药,应单一用药,尤其是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不宜合用。,对于出现的情绪障碍、睡眠障碍、副反应可以相应加用对抗药物。,2 偏执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以比较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精神障碍,。包括偏执狂、急性偏执性精神病和,感应性,偏执性精神病。所谓偏执,指的就是妄想,即对一些不真实的信念坚信不移,这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妄想持续存在,内容比较固定,以被迫害,嫉妒或疑病妄想较为常见,内容不显荒谬,甚至有些患者的妄想常使人信以为真;患者的情感和行为与妄想系统相一致,并且智能保持良好;没有明显的幻觉,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社会功能保持完好.,3 双相障碍,双相障碍:也称双向情感障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抑郁(心境低落为主)、躁狂(心境高涨为主),严重时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为5.5,7.8。25,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 的双相障碍患者自杀身亡。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1年内尤其容易发生自杀。,4 分裂情感障碍,分裂情感障碍:又称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指一组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障碍。分裂症状为幻觉妄想及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症状。终生患病率0.5%0.8%发病年龄同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少年或进入成年期发病,女性多于男性。,5 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组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所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临床特征为智力发育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可同时伴有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18岁)以前。我国报道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1.2,农村高于城市。,6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是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突然发作的短暂脑功能异常的疾病。以抽搐为突出表现的发作最常见。癫痫发作可分为原发性(特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症状性)癫痫。原发性癫痫是指目前原因不明确的一类癫痫。遗传因素对原发性癫痫的发生可能起较大作用。儿童的失神发作、青少年的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多为原发性癫痫。颅脑外伤为青、成年继发性癫痫的重要原因。3050岁间首次发作的癫痫要考虑颅内肿瘤。50岁以后,脑血管病为癫痫发作的最重要病因。尿毒症、肝功能衰竭、低血钙、高血钙、低血钠、高血钠、低血糖、高血糖等均可伴有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或肌阵挛发作。,二 危重情况处置,询问和检查,有无出现暴力、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有无出现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有无出现严重躯体疾病。,若有,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危重事件统计,统计显示,精神病患者的肇事率为10%。,北京安定医院司法鉴定科田祖恩等医务人员通过对1984年至1996年共13年间的1515例精神病刑事鉴定案分析得出结论:在接受刑事被告精神鉴定案的1515例中,患有精神疾病者1248例,约占82%。而这些精神病人所实施的社会危害行为,以侵犯人身、侵犯财产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三者为主,共占94.1%。而如果精神分裂症实施社会危害行为,发生人身伤害事件的可能性将会在50%以上,这一数字实在令人不寒而栗。精神病人刑事作案,以蓄谋、冲动二者为主,共占81.9%,其余依次为随机作案和无目的作案。,事件1,案例1:2006年3月29日,一名流浪的女性精神疾病患者纵火导致云南安宁温泉森林发生特大火灾,由于地形复杂扑救困难,大火燃烧了7天才得以控制。过火面积超过7000亩,火线超过10公里,森警、武警、消防、解放军驻地某部等4000余人及1000多群众参加了扑救,大火几乎危及昆明市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事件1,事件1,事件1,事件2,案例2:2006年9月28日,湖南永州第十二中学一位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用钢筋殴打学生,还亲手把被打学生从四楼扔下致其摔死,涉案老师被查处有精神病史。,事件3,案例3:2005年10月8日下午1时55分至58分,京九铁路主干线中断行车3分钟,造成多趟旅客列车短暂滞留。经警方调查,造成此次事故的是一名精神病人。,事件3,案例4:2007年4月1日下午,中国旅游名胜地云南丽江古城发生一起导游持刀伤人的恶性事件。吉林省某旅行社一男性(二十五岁)导游因与其他导游发生争执,挥刀连伤二十人,其中多为游客及导游,。,导游情绪失控在云南丽江砍伤20人,内蒙晨报,内蒙晨报,内蒙晨报,基本定义,两种最常见的紧急情况,,需要通过紧急医疗处置进行及时干预,以避免伤害和损失的发生,或者减轻伤害和损失程度,1、突发、或原有疾病急剧恶化的重性精神疾病,出现或可能出现对自身的伤害、或对他人造成伤害、或对财物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等情况,2、急性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处置原则,合理:,应急医疗处置判断要准确,方法要恰当,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赶到现场,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缩短造成伤害和损失的时间,安全:,采取的一切处置措施,均旨在保护患者、家属、周围人群以及实施应急医疗处置的医疗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公共和私人财物;必要时应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协助,应急事件指征,1 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危险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已经或可能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对财物和公共安全造成损失,2 自伤或者自杀行为,有明显的自杀观念,可能出现自伤或者自杀行为,已经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对自身造成人身伤害,有扩大性自杀言语、企图或行为,对他人可能或已经造成人身伤害,3 急性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急性药物中毒(自杀或误服),长期服药过程中出现需及时处理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现场临时性处置,目的:,适用于诊断明确、问题清楚、措施简明的情况,针对:一般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或病情不重,治疗依从性较好,患者家庭有一定管理条件的患者,对已接受管理的患者,在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完毕后,基层精防医生或精防护士应每4小时随访一次。连续2次随访病情稳定后可停止随访,如果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应及时转为精神科门诊留观或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精神科门诊留观,目的:,适用于能很快确诊,但需进一步检查或观察的情况,诊断已明确,用简明处理措施可解决,并预计可在24小时内解决的情况,针对:较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患者家属/监护人有较强看护能力并且危险性评估在2级及以下的患者,如果估计病情不能在24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或有继续发展加重的趋势,应随时转为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目的:,患者病情危重,需要保护性治疗或强制性治疗,处理措施相对复杂,病情需要较长时间(24小时以上)才能控制,不能确诊,需进一步检查、观察或会诊,针对:危险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的患者,或出现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院外处置常用措施(1),心理危机干预,使用支持和解释性言语,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和愤怒情绪,劝说患者停止危害行为,对现场其他人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安慰性疏导、转移,保护性约束,及时控制和制止危害行为发生或者升级而实施的措施,经患者监护人(家属)同意,在当地公安机关公务人员协同下,使用有效的保护性约束手段对患者进行约束,对其所携危险物品及时全部搜缴、登记、暂存,将患者限制于相对安全的场所,院外处置常用措施(2),快速药物镇静,为迅速控制患者情绪,经应急医疗处置组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并处方,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等,或加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快速镇静,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持续性药物治疗,对已接受管理的患者,根据疾病诊断和既往治疗情况,应及时制定和调整长期药物治疗方案,以巩固治疗效果,控制并缓解病情,其他治疗,查看并处理患者出现的身体损伤,必要时,请就近综合性医院会诊或协助诊疗,小结,目的:及时干预,减免伤害,对象:急发病或加重,伤害自身,/,危害他人。急重药物反应,原则:合理,及时,安全,准备:建立医疗组,制定预案,配备设备,报告:家属,/,知情者,警察,社区,/,乡镇,精神卫生机构,方式:现场临时性处置,门诊留观,紧急住院,现场措施:危机干预,保护约束,快速镇静,持续治疗,验伤会诊,处置后:记录报告,纳入基层管理,几种常见危害行为的处置原则,暴力攻击行为,自伤自杀行为,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应,暴力攻击行为(1),评估患者危险性,根据患者病史及目前的状况,评估冲动和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评估,危险性评估相关因素(1):人口学因素,性别(如在美国,男、女性之比为10:1),种族(据称黑人较白人更可能发生暴力、亚洲人暴力危险最低),年龄(年纪较轻的男性,或者中年女性),婚姻(通常未婚者易发生暴力行为),工作和居住不稳定,有儿童期被虐待(或长期目睹家庭暴力)的历史,危险性评估相关因素(2):环境因素,不稳定的家庭,成长于崇尚暴力或暴力程度较高的环境,伙伴群体偏好暴力,有能够接触到的武器,有明确的受害者,危险性评估相关因素(3):临床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谵妄、癫痫、痴呆、器质性人格改变等),虽无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但具有“软”神经体征,低智商,人格障碍(尤其是反社会性、边缘性和冲动性人格),合并酒精滥用、药物滥用,精神病性障碍(尤其是有妄想或偏执观念、命令性幻听等),治疗联盟关系缺陷(对医务人员敌意、治疗依从性差),以前有过暴力行为,暴力攻击行为(2),非药物性干预措施,一般的安全技巧: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直接的目光对视,不要随便打断患者的谈话,要有安全的逃离通道,及时发现患者愤怒的迹象,取走患者携带的凶器等,检查技巧:避免给患者过度的刺激(声光),予以足够的个人空间,尽量保持开放的身体姿势,尊重、认可患者的感受,向患者表示随时愿意提供帮助;多做言语的安抚,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劝阻患者停止暴力无效时,则予以身体约束,药物治疗,采用快速镇静疗法,如使用氟哌啶醇,或氯硝西泮肌肉注射,积极处理原发疾病,自伤自杀行为,自杀是我国第五位死因和15岁34岁人群首位死因,(19.3万28.7万人/年死于自杀),每年至少200万人因自杀未遂就诊于综合医院,约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而出现长期或严重的心理创伤,女性自杀死亡率为14.53/10万,男性为12.55/10万,农村自杀率(16.46/10万)总体上高于城市(8.48/10万),自伤自杀行为,阻止自伤自杀行为,救治躯体损伤,立即阻止正在实施的自伤自杀行为,快速进行必要的躯体检查,实施现场急救,恢复并维持生命体征正常,视躯体损伤程度及医疗处理条件,决定是否转入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救,或请其他科会诊,如生命体征平稳,应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场地,由专人看护,避免再度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如在社区内缺少安全保护措施,应采取精神科门诊留观或紧急住院治疗,快速药物镇静,积极处理原发疾病,适时开始或调整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方案,了解并分析自伤自杀的成因,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常见精神障碍的估计终生自杀率,6.0,精神分裂症,7.2,惊恐障碍,8.6,心境恶劣,14.6,抑郁症,15.5,双相障碍,估计终生自杀率(%),疾 病,自杀危险因素清单,有自杀家族史,曾有自杀未遂史,已经有特定的自杀计划,最近经历了亲人过世,离婚或分居等事件,家庭因损失、虐待、暴力或自身因遭受性虐待而失去稳定,陷入特别的创伤损失而难以自拔,精神病患者,有药物和酒精滥用史,最近有躯体和心理创伤,有慢性或重大疾病治疗失败史,独居且与他人失去联系,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应,常见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恶性综合征,体位性低血压,药物过量中毒,1 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反映为传统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副作用,急性锥体外系反映主要包括三种表现,(1),急性肌张力障碍:呈现不由自主的、奇特的表现,包括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怪相和扭曲、吐舌、张口困难、角弓反张和脊柱侧弯等。常去急诊就诊,易误诊为破伤风、癫痫、癔病等,服抗精神病药时常有助于明确诊断。处置:肌注东莨菪碱0.3mg可即时缓解。有时需减少药物剂量,加服抗胆碱能药盐酸苯海索安坦)(2mg/次,2-3次/日)。,锥体外系反应,(2),静坐不能:在治疗1-2周后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20%。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易误诊为精神病性激越或精神病加剧,故而错误的增加抗精神病药的剂量,使症状进一步恶化。处理:苯二氮卓类药(如阿普唑仑0.4mg/次,2-3次/日)和,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10mg/次,2-3次/日)等,而抗胆碱能药通常无效。有时需减少抗精神病药的剂量。,锥体外系反应,(3)帕金森综合症:最为常见。治疗的最初1-2月发生,发生率可高达56%。女性比男性更常见,老年患者常见,并因淡漠、抑郁或痴呆而误诊。主要表现为: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最初始的形式为运动过缓,体征上主要为手足震颤和肌张力增高,严重者有协调运动的障碍、僵硬、佝偻姿势、慌张步态、面具脸、粗大震颤、流涎和皮脂溢出。处理:服用抗胆碱能药物盐酸苯海索(2mg/次,2-3次/日)。使用抗精神病药时,应缓慢加量或使用最低有效量。,2 恶性综合症,恶性综合症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特征是:意识障碍、肌肉强直、高热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最常见于氟哌啶醇、氯丙嗪和氟奋乃静等药物治疗时。药物加量过快、用量过大、脱水、营养不足、合并躯体疾病以及气候炎热等因素,可能与恶性综合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发现肌酸磷酸激酶(CPK)浓度升高,但不是确诊的指征。,处理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给予支持性治疗。可以使用肌肉松弛剂硝苯呋海因和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治疗。,3 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在治疗的头几天最为常见,氯丙嗪肌肉注射时最容易出现。患者在突然体位变化(站立或起床)时可出现头晕、晕厥(无力)、摔到或跌伤。嘱咐患者起床或起立时动作要缓慢。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剂量增加应缓慢。,处理:让患者头低脚高位卧床;严重病例应输液并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等升血压,禁用肾上腺素。,4 药物过量中毒,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企图服过量的传统的抗精神病药自杀。意外过量见于儿童。需要转诊至专科医院处理。过量的最早征象是激越或意识混浊。可见肌张力障碍、抽搐和癫痫发作。脑电图显示突发的慢波。常有严重的低血压以及心律失常、低体温。,药物过量中毒的急救措施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洗胃和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如抢救不及时可致命,如果合并其他药物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酒精、巴比妥类或,4 药物过量中毒,苯二氮卓类药物,后果更严重。由于多种抗精神病药的蛋白结合率较高,血液透析用处不大。抗胆碱能作用使胃排空延迟,所以服过量药数小时后都应洗胃。,三 分类干预依据,检查评估,精神症状,自知力,工作和社会功能,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情况,病情稳定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患者,病情不稳定患者,1 分类干预-病情稳定者,病情稳定患者:指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状态,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的患者。,要求: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 个月时随访,。,2 分类干预-,病情基本稳定者,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干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实施),可在现用药物基础上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精神科执业医生联系,若患者症状稳定或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 个月时随访,转诊要求:,可在现用药物基础上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3 分类干预-,病情不稳定患者,病情不稳定患者,,,指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较差,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的患者。,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对症治疗后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随访转诊情况。,其他要求,随访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支持和帮助。,每年应至少进行1 次躯体健康检查,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等,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增加血常规、尿常规、血脂、眼底、心电图、便潜血、B 超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增加随访次数和工作内容,。,社区/乡镇管理中的药物治疗原则,安全,早期,适量,全程,有效,个体化,社区/乡镇管理中的药物治疗原则,安全性,(1),全面考虑患者,症状,特点,、年龄、躯体状况、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合并症。,(2)考虑,药物作用的特点,。用药前必须做好常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包含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治疗过程中定期(每季度)对上述项目复查。,(3),排除用药禁忌证,;注意药物之间配伍禁忌。,(4)及时识别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5)必要时请上级医疗单位做,血药浓度检测,。,社区/乡镇管理中的药物治疗原则,及时性,一旦确定诊断,尽早治疗,争取最佳疗效。,有效性,根据疾病表现,选择正确药物种类和个体化有效治疗剂量。,经济性,选择患者经济条件许可完成全程治疗的药物,社区/乡镇管理中的药物治疗原则,个体化,用药种类和剂型,考虑到患者的躯体特点、个人意愿、长期治疗的依从性、既往的疗效;用药剂量,应以达到最佳疗效和能耐受为目标。,单一性,除非有必要,抗精神病药之间、抗抑郁药之间最好不联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则在维持期继续使用。,社区/乡镇管理中的药物治疗原则,系统性,在足够剂量、足长疗程(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后评价疗效;有换药指征者合理换药。,长期性,坚持完成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全程治疗 要特别注意功能恢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填表说明,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除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外,还应填写此表。在随访中发现个人信息有所变更时,要及时修订。,监护人姓名,:法律规定的、目前行使监护职责的人。,监护人住址及监护人电话,:填写患者监护人目前的居住地址及可以随时联系的电话。,初次发病时间,: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的时间。,既往主要症状,: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填写患者曾出现过的主要症状。,既往治疗情况,:根据患者接受的门诊和住院治疗情况填写。若未住过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填写“0”,住过院的填写次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填表说明,1.目前症状:,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的情况,2.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自知力完全,: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并认为需要治疗,自知力不全,:患者承认有病,但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表现的能力,自知力缺失,:患者否认自己有病,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填写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的情况。若未发生过,填写,“,0,”,;若发生过,填写相应的次数。,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肇事,: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肇祸,: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实验室检查:,记录最近一次(,3,个月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在上级医院或其他医院的检查。,服药依从性:,“,规律,”,为按医嘱服药,,“,间断,”,为未按医嘱服药,服药频次或数量不足,,“,不服药,”,即为医生开了处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具体描述哪种药物,以及何种不良反应。,此次随访分类:,根据从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患者的总体情况进行选择。,是否转诊:,根据患者此次随访的情况,确定是否要转诊,若给出患者转诊建议,填写转诊医院的具体名称。,用药情况:,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填写患者即将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名称,并写明用法。,康复措施:,根据患者此次随访的情况,给出应采取的康复措施,可以多选。,下次随访日期:,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下次随访时间,并告知患者和家属。,重性精神疾病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填表说明,填报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表时间:每月报,报送单位:县级精防机构,失访原因选项:死亡 外出打工 迁居他处 走失 连续3 次失访,其他(请说明),死亡原因选项,躯体疾病,(选适合项目,其他请具体说明):脑出血、脑结核瘤、脑囊虫病、肝脓肿、肺动脉栓塞、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菌痢、癫痫、尿毒症、脑血管瘤、胰岛细胞瘤、大叶性肺炎、心肌梗死、中毒性肝炎、肝性脑病、肾性脑病、冠心病及心梗、肿瘤、其他。,自杀,(选适合项目,其他请具体说明):自缢、服毒(精神药物、农药、灭鼠药、其他)、投河、撞车、跳楼、触电、自焚、自刎、割腕、卧轨、其他。,他杀(,选适合项目,其他请具体说明):中毒(精神药物.、农药、灭鼠药、其他)、坠河、撞车、坠楼、触电、纵火、刀刺、其他。,意外,(选适合项目,其他请具体说明):中毒(精神药物、农药、灭鼠药、其他)坠河、撞车、坠楼、触电、纵火、刀刺、跌倒、其他。,并发症,粒细胞缺乏症、中毒性肝炎、剥脱性皮炎、中毒性休克、水电解质紊乱、其他。,其他,(请说明),健康的概念,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健康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现代心理健康的新十项标准:,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生活目标切合实际,健康的概念,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