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GB 50330-201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修订)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slope 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2012-发布 201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修订)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slope engineering主编部门:重庆市建设委员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2年 月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北京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标2007125号文,
2、由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主管,重庆市设计院和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修订)。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参编单位、有关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修订过程中,调查总结、吸收了我国近几年来建筑边坡工程中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以各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勘察、设计、施工、科研、教学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形成现稿。现向全国设计、施工、勘察、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有关部门征求意见,为便于阅读,将征求意见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列举如下:1总则: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岩土基坑边坡。2术语和符号:补充了新增章节的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含一般规定,边坡
3、工程安全等级,设计原则3节,区分了永久边坡与临时边坡在设计控制条件上的差别。4边坡工程勘察:本章对边坡工程勘察和边坡工程力学参数做了细化规定,提高了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5边坡稳定性评价:本章对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做了部分修改,边坡按圆弧形滑动面稳定性计算时推荐采用毕肖普法,对边坡按折线形滑动面稳定性计算时推荐采用传递系数隐式解法。6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本章新增临时性岩质边坡侧向压力和破裂角的取值方法,增加了地震作用时岩土侧压力计算方法以及考虑几类特殊类型的岩土边坡侧压力计算方法。7锚杆(索):本章将锚杆(索)的杆体截面,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杆体与锚固体的锚固长度计算,由原规
4、范的概率极限状态计算方法转换成安全系数法,以便与当前国家岩土类规范的修订思路保持一致。8锚杆(索)挡墙:与原规范内容一致。9岩石锚喷支护:对原规范的内容做了部分调整,本规范将锚喷支护应用范围确定为、类岩石边坡支护以及类岩石边坡整体稳定前提下的坡面防护,并规定了边坡稳定性计算,锚杆设计及构造,锚喷支护的相关要求。10重力式挡墙:与原规范内容一致。11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对原规范内容作了部分补充和完善。12桩板式挡墙:本章为新增章节,规定了悬臂式桩板挡墙和锚拉式桩板挡墙的适用范围,以及桩板式挡墙的设计、构造和施工的相关要求。13坡率法:与原规范内容基本保持一致,局部文字作了修改。14坡面防护与
5、绿化:本章为新增章节,规定了边坡坡面防护,绿化处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15边坡工程排水系统:本章为原规范第3.5节排水措施的扩充和完善,规定了边坡工程坡面防水,地下排水及防渗的设计和施工方法。16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本章为原规范3.6节的扩充和完善,系统规定了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边坡工程设计原则,方法,岩土侧压力的修订方法,抗震设计及安全施工的具体要求。17工程滑坡防治:本章内容重点涉及工程滑坡,强调了工程滑坡治理的特殊性,规定了滑坡治理的设计原则、方法等细则。18边坡工程施工:与原规范内容上一致。19边坡工程监测、质量检验及验收:对原规范相关内容做了补充和完善,给出了边坡监测预
6、警的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目的旨在征求意见,有些内容将会有较大变化,故不得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不得作为宣讲材料。请于2012年04月30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给我们(通讯地址:中国,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31号,重庆市设计院陈希昌,邮编:400015;电子邮箱:,)。我们将慎重研究反馈意见,并进行必要的调整、改进。谢谢!II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中国
7、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重庆大学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郑生庆、郑颖人、黄强、陈希昌、汤启明、刘兴远 (以下以姓氏笔画排序)伍法权、杨素春、李正川、李耀刚、何 平、沈小克张季茂、张培文、张智浩、陆 新、周忠明、周显毅周载阳、胡建林、姚刚、贾金青、凌天清、黄家愉、康景文VII目 次1 总 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 语22.2 符 号43 基本规定103.1 一般规定103.2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123.3 设计原则134 边坡工程勘察164.1 一般规定164.2 边坡勘察184.3 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204.4 边坡力
8、学参数215 边坡稳定性评价245.1 一般规定245.2 边坡稳定性分析245.3 边坡稳定性评价256 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276.1 一般规定276.2 侧向土压力276.3 侧向岩石压力317 锚杆(索)357.1 一般规定357.2 设计计算357.3 原材料397.4 构造设计407.5 施 工418 锚杆(索)挡墙448.1 一般规定448.2 设计计算448.3 构造设计468.4 施 工479 岩石锚喷支护489.1 一般规定489.2 设计计算489.3 构造设计499.4 施 工5010 重力式挡墙5110.1 一般规定5110.2 设计计算5110.3 构造设计
9、5310.4 施 工5411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5511.1 一般规定5511.2 设计计算5511.3 构造设计5611.4 施 工5712 桩板式挡墙5812.1 一般规定5812.2 设计计算5812.3 构造设计6012.4 施 工6113 坡率法6213.1 一般规定6213.2 设计计算6213.3 构造设计6413.4 施 工6414 坡面防护与绿化6514.1 一般规定6514.2 工程防护6514.3 植物防护与绿化6614.4 施 工6715 边坡工程排水系统7015.1 一般规定7015.2 坡面排水7015.3 地下排水7115.4 施 工7216 坡顶有重要建(构
10、)筑物的边坡工程7316.1 一般规定7316.2 设计计算7316.3 构造设计7516.4 施 工7617 工程滑坡防治7717.1 一般规定7717.2 工程滑坡防治7817.3 施 工8018 边坡工程施工8118.1 一般规定8118.2 施工组织设计8118.3 信息法施工8218.4 爆破施工8218.5 施工险情应急处理8319 边坡工程监测、质量检验及验收8519.1 监 测8519.2 质量检验8719.3 验 收88附录A 不同滑面形态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89附录B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侧向压力计算92附录C 锚杆试验95C.1 一般规定95C.2 基本试验95C.3 验收试
11、验97附录D 锚杆选型99附录E 锚杆材料100附录F 土质边坡的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102附录G 抗滑桩嵌固段的地基系数105本规范用词说明107引用标准名录1081 总 则1.0.1 为在建筑边坡(含基坑边坡)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1.0.2 建筑边坡工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边坡高度、环境条件、各种作用、邻近建(构)筑物、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1.0.3 本规范适用于建(构)筑物及市政工程的边坡工程及基坑边坡工程。对于软土、湿陷性黄土、冻土、膨胀土
12、、其它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建筑边坡工程,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4 本规范适用的建筑边坡高度,岩质边坡为30m以下,土质边坡为15m以下。超过上述高度的边坡工程、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复杂的边坡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进行专项设计,采取有效、可靠的加强措施。1.0.5 本规范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的基本原则,并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的规定制定。1.0.6 建筑边坡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9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建筑边坡(含基坑边坡) building
13、 slope 在建(构)筑物场地及其周边、由于建(构)筑物和市政工程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和对建(构)筑物安全或稳定有不利影响的自然斜坡。在本规范中简称边坡。2.1.2 边坡支护 slope retaining 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2.1.3 边坡环境 slope environment 边坡影响范围内或影响边坡安全的岩土体、水系、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网等的统称。2.1.4 永久性边坡 permanent slope 正常工作年限超过2年的边坡。2.1.5 临时性边坡(含基坑边坡) temporary slope 正常工作年限不超过2年的边坡。
14、2.1.6 锚杆(索) anchor(anchorage)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或系统)。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并施加一定的预拉应力时,称为锚索。2.1.7 锚杆挡墙 retaining wall with anchors 由锚杆(索)、立柱和面板组成的支护结构。2.1.8 锚喷支护 anchor-plate retaining 由锚杆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支护。2.1.9 重力式挡墙 gravity retaining wall 依靠自身重力使边坡保持稳定的构筑物。2.1.10 扶壁式挡墙 counterfort retaining wall 由立板、底板、扶壁和墙后填土组成的支护结
15、构。2.1.11 桩板式挡墙 pile retaining wall 由抗滑桩和桩间挡土板等构件组成的支护结构。2.1.12 坡率法 slope ratio method 通过调整、控制边坡坡率维持边坡整体稳定和采取构造措施保证边坡及坡面稳定的边坡治理方法。2.1.13 工程滑坡 landslide due to engineering 因建筑和市政建设等工程行为而诱发的滑坡。2.1.14 危岩 dangerous rock 被结构面切割、在外营力作用下松动变形的岩体。2.1.15 崩塌 collapse 危岩失稳坠落或倾倒的一种地质现象。2.1.16 软弱结构面 weak structura
16、l plane 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含泥或岩屑等结合程度很差、抗剪强度极低的结构面。2.1.17 外倾结构面 out-dip structural plane 倾向坡外的结构面。2.1.18 边坡塌滑区 landslipe zone of slope 计算边坡最大侧压力时潜在滑动面和控制边坡稳定的外倾结构面以外的区域。2.1.19 岩体等效内摩擦角 the equativ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考虑岩体粘聚力影响的假象内摩擦角,也称似内摩擦角。2.1.20 动态设计法 method of information design 根据信息法施工和施工勘察反馈的资
17、料,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再验证,确认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及时补充、修改原设计的设计方法。2.1.21 信息法施工 construction method from information 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监测数据,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的施工方法。2.1.22 逆作法 topdown construction method 自上而下分阶开挖及支护的一种施工方法。2.1.23 土层锚杆 anchored bar in soil锚固于稳定土层中的锚杆。2.1.24 岩石锚杆 anchored bar in rock锚固于稳定岩层
18、内的锚杆。2.1.25 系统锚杆 system of anchor bars 为保证边坡整体稳定,在坡体上按一定格式设置的锚杆群。2.1.26 坡顶重要建(构)筑物 important construction on top of slope 位于边坡坡顶上的破坏后果严重的永久性建(构)筑物。2.1.27 荷载分散型锚杆 load-dispensive anchorage在锚杆孔内,安设几个独立的单元锚杆所组成的复合锚固体系,每个单元锚杆均有其独立的自由段和锚固段,能使锚杆承担的荷载均匀分散地分布于各单元锚杆的锚固段上。可分为压力分散型锚杆和拉力分散型锚杆。2.2 符 号2.2.1 作用和作用
19、效应G四边形滑裂体自重;挡墙每延米自重;滑体单位宽度自重;第计算条块或单元单位宽度自重;Gt、Gn分别为不稳定块体自重在平行和垂直于滑面方向的分力;q地表均布荷载标准值;qL局部均布荷载标准值;Gb滑体单位宽度竖向附加荷载;第计算条块单位宽度竖向附加荷载;Q滑体单位宽度水平荷载;荷载;线分布荷载标准值;Qi第计算条块单位宽度水平荷载;ea 、侧向土压力;ehk附加侧向土压力标准值;eaik计算点处的主动土压力标准值;epik计算点处的被动土压力标准值;ehk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最大附加侧向压力标准值;e0ik计算点处的静止土压力标准值;Ea水平岩体、土体压力合力标准值;Eak主动土压力
20、合力标准值;Ehk侧向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Eah侧向主动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设计值;Ea修正主动岩土压力;Eah侧向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修正值;Eo为静止土压力;ea挡墙后侧向主动土压力设计值;ep挡墙前侧向被动土压力设计值;Ep挡墙前侧向被动土压力合力;、滑体、第计算条块或单元单位宽度地震力;Hak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Htk锚杆水平拉力标准值;N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基础顶面的作用力;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Nak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Nakti、Nakni单根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在抗滑方向和垂直于滑动面方向上的分值;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或滑体第计算条块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
21、的抗滑力;Rf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k锚杆极限抗拔力标准值;S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设计值;Sc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值;第计算条块与第计算条块单位宽度水平条间力;第条块单位宽度剩余水平推力;第计算条块与第计算条块单位宽度(对坐标原点的)条间力矩;第条块单位宽度(对坐标原点的)剩余力矩;第计算条块与第计算条块单位宽度剩余下滑力;第条块单位宽度剩余下滑力;、滑体、第计算条块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的下滑力;U滑面单位宽度总水压力;Ui 第计算条块滑面单位宽度总水压力;V后缘陡倾裂隙单位宽度总水压力;Yi第计算条块与第计算条块单位宽度竖直条间力;C边坡、支护结构构件达到正常
22、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裂缝宽度和地基沉降的限值;s、se、sp分别为载荷试验的位移、弹性位移、塑性位移;Ka主动岩、土压力系数;K0静止岩、土压力系数;Kp被动岩、土压力系数;边坡水平地震系数;Fs边坡抗滑稳定系数。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性能岩体、土体的重度;岩体、土体的浮重度;sat岩土体的饱和重度;1滑动面以上土体的重度;2滑动面以下土体的重度;水重度;Dr土体相对密实度;wL土体的液限;m、mo竖直方向的土质地基系数;IL为土的液性指数;抗滑桩嵌固段的侧向容许应力侧向容许值;K、 K0抗滑桩嵌固段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的地基系数;E0弹性模量;泊松比;c岩体、土体的粘聚力;滑移面的粘聚力
23、;岩体、土体的内摩擦角;c有效应力的岩体、土体的粘聚力;j有效应力的岩体、土体的内摩擦角;cs边坡外倾软弱结构面的粘聚力;js边坡外倾软弱结构面内摩擦角;边坡岩土体的等效内摩擦角;0滑动面以下土体的等效内摩擦角,综合内摩擦角;锚杆(索)杆体弹性模量;注浆体弹性模量;锚固体组合弹性模量;fpyk钢筋、钢绞线的屈服强度标准值;fptk钢筋、钢绞线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y、fpy锚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自由段无粘结的岩石锚杆、土层锚杆的水平刚度系数;frbki第i层岩土层锚固段范围内地层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bk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rk岩石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
24、值;H地基横向承载力特征值;F滑动面上的摩擦系数;挡墙底与地基岩土体的摩擦系数;地震角。2.2.3 几何参数a上阶边坡的宽度;为坡脚到坡顶重要建筑物基础外边缘的水平距离;ajEaj作用点到反弯点的距离;aajHaj作用点到反弯点的距离;aaiHai作用点到反弯点的距离;aaiHai作用点到Han的距离;anEa作用点到Han的距离;A杆体截面面积;滑动面面积;锚固体截面面积;As锚杆钢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b挡墙底面水平投影宽度;桩宽;Ep作用点到反弯点的距离;Ep作用点到Han的距离;B为肋柱宽度;Bp桩身计算宽度;d锚筋直径;桩径;D锚杆锚固段钻孔直径;立柱入土深度;桩直径;Dmin挡
25、墙最低一排锚杆设置后,开挖高度为边坡高度时立柱的最小入土深度;h边坡的竖直高度;附加侧向压力分布范围;h1设桩处滑动面至地面的距离;hj计算点以上第j层土的厚度;、第及第计算条块滑面前端水头高度;后缘陡倾裂隙充水高度;h地表水平面与地表斜坡和支护结构相交点的距离;H边坡高度;挡墙高度;锚杆锚固体与地层间的锚固段长度、或锚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锚杆无粘结自由段长度;L滑裂面长度;边坡坡顶塌滑区外缘至坡底边缘的水平投影距离;i计算条块号;n杆体(钢筋、钢绞线)根数;条块数量;sxj锚杆的水平间距;syj锚杆的垂直间距;x0挡墙中心到墙趾的水平距离;xcr土体滑动面的水平距离;第i计算条块与第i+1
26、计算条块垂直分界面到滑面后端的相对水平距离;、第计算条块滑面中点横、纵坐标;第计算条块单位宽度竖向附加荷载作用点横坐标;第计算条块重心横坐标;第计算条块单位宽度水平荷载作用点纵坐标;y滑动面至计算点的距离;z岩土压力作用点到墙踵的竖直距离;计算点的深度;锚杆倾角;支挡结构墙背与水平面的夹角;边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挡墙底面倾角;填土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地表斜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墙背与岩土的摩擦角;稳定且无软弱层的岩石坡面与填土间的内摩擦角;边坡的破裂角;缓倾的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倾角;假定岩体、土体滑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稳定岩石坡面或假定边坡岩土体滑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滑面倾角;岩体、土体的临界滑动
27、面与水平面的夹角。2.2.4 计算系数0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Fs边坡稳定性系数;挡墙抗滑移稳定性系数;Ft挡墙抗倾覆稳定性系数;Fst边坡稳定安全系数;K锚杆安全系数;锚杆锚固体与地层间、或锚杆杆体与锚固砂浆间的抗拔安全系数;Kb锚杆钢筋抗拉安全系数;k滑坡稳定安全系数;1岩质边坡主动岩石压力修正系数;2锚杆挡墙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KH岩层嵌固段水平向承载力特征值的换算系数;岩层嵌固段水平向承载力特征值的折减系数;Kq计算系数;待定常系数;上阶边坡的高度与总的边坡高度的比值;增大系数。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边坡工程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1 工程用地红线图、建筑平面布置总图以
28、及相邻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和基础图等;2 场地和边坡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3 边坡环境资料;4 施工条件和当地施工技术、设备性能、施工经验等资料;5 条件相似边坡工程的经验。3.1.2 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应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监测要求,应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监测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对原设计作校核、修改和补充。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法。3.1.3 边坡的正常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保护相邻建(构)筑物正常使用年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7的规定。3.1.4 边坡支护结构型式可根据场地地质和环境条件、边坡侧压力的大
29、小和特点、边坡高度、对边坡变形的控制要求以及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等因素,可按表3.1.4选定。表3.1.4 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型式 条件支护结构边坡环境条件边坡高度H (m)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备 注重力式挡墙 场地允许,坡顶无重要建(构)筑物土质边坡,H10岩质边坡,H12一、二、三级 土方开挖后边坡稳定较差时不应采用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墙填方区悬臂式挡墙,H6扶壁式挡墙,H10一、二、三级 适用于土质边坡桩板式挡墙悬臂式H15锚拉式H25一、二、三级桩嵌固段土质较差时不宜采用,当对挡墙变形要求较高时宜采用锚拉式桩板挡墙板肋式或格构支护土质边坡H15岩质边坡H30一、二、三级坡高较大或稳定性较差时宜采
30、用逆作法施工。对挡墙变形有较高要求的边坡,宜采用预应力锚杆排桩式锚杆挡墙坡顶建(构)筑物需要保护,场地狭窄土质边坡H15岩质边坡H30一、二级 适用于较软弱的土质边坡、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垂直逆作法开挖施工尚不能保证稳定的边坡岩石锚喷类岩质边坡,H30一、二、三级适用于岩质边坡类岩质边坡,H30二、三级类岩质边坡,H15二、三级坡率法坡顶无重要建(构)筑物,场地有放坡条件土质边坡,H10岩质边坡,H25一、二、三级 不良地质段,地下水发育区、流塑状土时不应采用3.1.5 规模大、破坏后果很严重、难以处理的滑坡、危岩、泥石流及断层破碎带地区,不应修筑建筑边坡。3.1.6 山区工程建设时宜
31、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及工程要求,因地制宜设置边坡,避免形成深挖高填的边坡工程。对稳定性较差且坡高较大的边坡工程宜采用后仰放坡或分阶放坡方式进行治理。3.1.7 当边坡坡体内洞室密集而对边坡产生不利影响时,应根据洞室大小、深度及与边坡间的传力关系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3.1.8 存在临空的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支护结构的基础必须置于软弱面以下稳定的地层内。3.1.9 边坡工程的平面布置、竖向及立面设计应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到美化环境,体现生态保护要求,并符合本规范第14章的相关要求。3.1.10 对已出现明显变形,发生安全事故及使用条件重大改变的边坡工程,其鉴定和加固应按国家
32、现行标准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规范GB 500XX执行。3.1.11 当施工期边坡垂直变形较大时,应采用设置竖向支撑的支护结构方案。3.1.12 下列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1 高度超过本规范适用范围的边坡工程;2 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稳定性极差的边坡工程;3 边坡塌滑影响区内有重要建筑物、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工程;4 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的一、二级边坡工程。3.2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3.2.1 边坡工程应按其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不良影响)的严重性、边坡类型和坡高等因素,按表3.2.1确定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3.2.1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边坡岩体类型
33、边坡高度H(m)破坏后果安全等级岩质边坡或 H30 很严重一级严重二级不严重三级或15H30很严重一级严重二级H15很严重一级严重二级不严重三级土质边坡10H 15很严重一级严重二级H10很严重一级严重二级不严重三级注:1 一个边坡工程的各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2 对危害性极严重、环境和地质条件复杂的边坡工程,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工程情况适当提高。3.2.2 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下列边坡工程,其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1 由外倾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工程;2 工程滑坡地段的边坡工程;3 边坡和基坑塌滑区内或塌方影响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3.2.3 边坡塌滑区范围可按式(3.
34、2.3)估算: (3.2.3)式中:L边坡坡顶塌滑区外缘至坡底边缘的水平投影距离(m);H边坡高度(m);边坡的破裂角()。对于土质边坡可取45+j/2,j为土体的内摩擦角;对于岩质边坡可按第6.3.3和6.3.4条确定。3.3 设计原则3.3.1 边坡工程可分为下列两类极限状态: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锚固系统失效、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坡体失稳;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和边坡达到支护结构本身或邻近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3.3.2 边坡工程的下列情况应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1 确定支护结构或构件的基础底
35、面积及埋深或桩基数量时;2 边坡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计算时;3 支护结构或构件承载能力计算时;4 锚杆钢筋面积、锚杆杆体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及锚固体锚入岩土层的锚固长度时。3.3.3 边坡工程的下列情况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1 支护结构或构件变形计算时;2 支护结构或构件抗裂计算时;3 锚杆变形计算时;4 支护结构及边坡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计算时;5 支护结构地基沉降计算时。3.3.4 边坡工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确定支护结构或构件的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桩基数量时,应满足式(3.3.4-1)的要求: (3.3.4-1)式中:0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
36、,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取1.1,二级边坡取1.0,三级边坡取0.9;N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基础顶面的作用力;Rf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 边坡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计算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的岩土抗滑力等抗力应采用标准值;3 支护结构或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设计,应满足式(3.3.4-2)的要求: (3.3.4-2)式中:S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设计值;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4 确定锚杆面积、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时,应满足式(3.3.4-3)的要求: (3.3.4-3)式中:K锚杆安全系数,应按本规范第7.2.2、7.2.3条的规定采用;Nak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37、;Rk锚杆极限抗拔力标准值。3.3.5 支护结构抗裂计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支护结构或构件变形、锚杆变形及地基沉降计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并均应采用式(3.3.5): (3.3.5)式中:Sc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值;C边坡、支护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变形、裂缝宽度和地基沉降的限值。3.3.6 抗震设防区,支护结构或构件基础、边坡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进行验算。3.3.7 抗震设防区,支护结构或构件承载能力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进行验算,并采用国家现
38、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和承载力调整系数RE。3.3.8 地震区边坡工程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1 对抗震设防的边坡工程,其地震作用计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边坡工程的支护结构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6度以上时应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基坑工程可不作抗震计算;2 边坡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且不应低于边坡破坏影响区内建筑物的设防烈度;3 对支护结构和锚杆外锚头等,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3.3.9 边坡工程的设计应包括支护结构的选型、计算和构造,并对施工、监测及质量验收提出要求。3
39、.3.10 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1 支护结构及其基础的抗压、抗弯、抗剪及局部抗压承载力的计算及支护结构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计算;2 锚杆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及锚杆杆体抗拉承载力的计算;3 支护结构整体及局部稳定性验算;4 地下水控制计算;5 对变形有较高要求的边坡工程还应结合当地经验进行变形验算。1044 边坡工程勘察4.1 一般规定4.1.1 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一级建筑边坡工程宜进行专门勘察,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的工作深度和要求。在勘察报告中应有稳定性评价的专门章节。大型和地质环境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边坡
40、工程尚应进行施工勘察。4.1.2 岩质边坡的破坏型式应按表4.1.2划分。表4.1.2 岩质边坡的破坏型式分类破坏型式岩体特征破坏特征滑移型由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体硬性结构面的岩体沿外倾结构面滑移,分单面滑移与多面滑移软弱结构面的岩体不受外倾结构面控制和无外倾结构面的岩体块状岩体、碎裂状、散体状岩体沿极软岩、强风化岩、碎裂结构或散体状岩体中最不利滑动面滑移崩塌型受结构面切割控制的岩体被结构面切割的岩体沿陡倾、临空的结构面塌滑;由内、外倾结构不利组合面切割,块体失稳倾倒;岩腔上岩体沿竖向结构面剪切破坏坠落无外倾结构面的岩体整体状岩体、巨块状岩体陡立边坡,因卸荷作用产生拉张裂缝导致岩体倾倒4.1.3 岩质边坡勘察应根据岩体主要结构面与坡向的关系、结构面的倾角大小、结合程度、岩体完整程度等因素对边坡岩体类型进行划分,并应符合表4.1.3的规定。表4.1.3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边 坡岩体类型判 定 条 件岩 体完整程度结 构 面结合程度结构面产状直立边坡自稳能力I完整结构面结合良好或一般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构面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