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流行病学队列研究,队列:指具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状态的一群人。出生队列、暴露队列。,队列研究: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成N个组群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目标人群,未患某研究,疾病,代表性样本,yes,No,Yes,No,暴露组,非暴露组,时间顺序,是否暴露某个危险因子,结局(疾病),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固定队列,研究开始,研究结束,出现结局,未出现结局,动态队列,研究开始,研究结束,出现结局,失访,队列研究的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设立对照组,由因及果,能计算发病率,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系,目的,检验病因假设,:单因单果、单因多果,评价预防效果,:戒烟减少吸烟者肺癌危险,研究疾病自然史,:接触暴露因素、疾病发生、发展至结局。,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时间顺序,过去,现在,将来,历史性队列,双向性队列,前瞻性队列,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前瞻性收集资料,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历史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暴露因素 发病,死亡 暴露因素 发病,死亡,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暴露因素 病例,对照,-,过去 现在 将来,11,暴露,非暴露,暴露,非暴露,收集历史资料,1970,年,2001,年,追踪收集资料,追踪收集资料,双向性队列研究,2008,年,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concurrent),根据研究对象现在暴露分组,需要随访(follow-up),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时间顺序增强病因推断可信度,直接获得暴露与结局资料,结果可信,能获得发病率,缺点,所需样本量大,花费大,时间长,影响可行性,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的历史材料分组,不需要随访,研究开始时结局已出现,短期内完成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时间顺序仍是由因到果,省时、省力、出结果快,缺点,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内容上未必符合要求,需要足够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有关研究对象的暴露和结局的历史记录或档案材料,研究队列的确定是过去,根据研究对象过去某时刻的暴露情况分组,需要随访,结局可能已出现,研究实例,英国的Doll和Hill关于吸烟与肺癌的研究,队列研究的实施,确定研究因素,暴露因素:危险因素、保护因素、疾病,对暴露因素应定量测定,考虑暴露剂量水平、暴露时间及是否为连续性暴露,除了收集主要暴露因素外,可疑的混杂因素及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也需要收集。,结局:,指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是队列研究观察的自然终点。,结局不仅限于发病、死亡还可以是中间变量。,队列研究的实施,确定研究结局,队列研究的实施,确定研究对象,暴露人群的选择:,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对照人群的选择,内对照,外对照,人群对照,多种对照,职业人群,暴露史比较明确,有关暴露与疾病的历史记录较为全面、真实和可靠,发病率也比较高,常用在历史性队列研究中。,研究石棉与肺癌的关系,选择石棉作业工人;,特殊暴露人群,选择发病率较高或有特殊暴露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容易获得足够的病例数,缩短观察时间,省力。,例如,研究放射线与白血病关系,选择原子弹爆炸的受害人群及接收过射线治疗的人。,一般人群,即某地区的全部人群,选择其中暴露于欲研究因素的人做暴露组,其余为对照组。可同时观察多种暴露与多种疾病间的关系。,例如,选择江苏启东县全体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10年前瞻性研究,研究的因素为饮用污染水、黄曲霉素摄入量、肝炎等,观察结局除肿瘤外,海可同时获得其他疾病的结局。,缺点是工作量大,难度高。,有组织的人群,为了便于有效的收集随访资料,往往选择一个团体,他有自己的组织系统,能够协助我们工作,而且该组织内成员的职业与经历往往是相同的,可使对照组与暴露组增加可比性。,例如,Doll和Hill选择登记注册的医生。,缺点是对全人群的代表性较差,但能降低失访率,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内对照:调查人群是一个整体人群,暴露与对照都在该人群内部产生,外对照:另选择一组非暴露人群作为对照。注意可比性。例如,选择农药厂工人为暴露组,就不要选择学校的学生为对照组,因为这两组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和居住条件等方面缺乏可比性。,人群对照:以某职业人群为暴露组,与此地区整个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进行比较。,多种对照:为了增强判断依据,可将上述方法综合起来,设立多种对照,进行多重比较。,队列研究的实施,确定样本含量,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水平p,0,;越接近0.5,所需样本含量越少,暴露人群的发病率p,1,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差越大,需样本量越小,显著性水平a,要求越高,样本量越大,把握度1-,,要求越高,样本量越大,两组样本量通常等量,考虑失访因素,队列研究的实施,资料的收集随访,收集资料的方法:,组织调查人员对研究对象定期随访、定期体检,利用常规登记和报告系统:病例,传染病报告、医院死亡证明、职工人事档案等,要求得到的资料是客观的,暴露资料标准统一,做到定量、分级,结局资料要求诊断标准统一,诊断明确详细。如诊断为肺癌,说明类型、部位、转移情况等。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收集标准一致。,质量控制,培训调查员,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盲法,资料分析,计算各组的发病或死亡率,对组间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对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的进一步计算关联强度,累计发病率:观察人群比较稳定,发病密度:观察期间人群人数产生了较大的变动,须以人时数为单位计算率,暴露因素与结局事件的关联强度的计算,暴露组发病率=a/(a+b),对照组发病率=c/(c+d),如果二者差异显著,并且无明显偏倚,则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有可能存在因果关系,Ie:暴露组率,Io,:非暴露组率,意义,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值越大,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越大,意义,吸烟者因肺癌死亡的危险是非吸烟者的,10.7,倍,吸烟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是非吸烟者的,1.7,倍,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死于不同疾病的,RR,(,1/10,万人年),意义,暴露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或,意义,RR,吸烟对肺癌的病因学意义较大,AR,戒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较大,,即公共卫生意义较大,RR,与,AR,的区别,(,1/10,万人年),表,4-10 4059,岁男子按初始血清胆固醇分组冠心病,6,年发生情况,结果,随着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其患冠心病的,RR,增大,说明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意义,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百分比,或,(病因分值,EF,),意义,P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PAR=,I,t,I,0,It,:总人群率,Io,:非暴露组率,意义,人群中因暴露于某因素所致某病占人群中某病发病的百分比。,或,Pe,:总人群的暴露比例,(人群病因分值),某队列研究获得了下列肺癌死亡率资料:吸烟者肺癌死亡率0.96,;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0.07,;人群的肺癌死亡率0.56,;人群中吸烟者的比例55。,求:吸烟者死于肺癌的相对危险度RR和特异危险度AR;因吸烟死于肺癌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RRI,e,/I,0,0.96/0.0713.7,说明吸烟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为非吸烟者的13.7倍。,AR0.96-0.070.89,说明单纯由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0.89,PAR0.560.070.49,说明人群中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0.49,PAR%(0.56-0.07)/0.5610087.5,说明人群中死于肺癌的人有87.5是由吸烟引起的,其他原因占12.5。,资料收集中的偏倚,失访偏倚:研究对象移居外地、死于非结局的其他疾病、意外死亡、外出或不合作等原因随访中断的,包括研究者因种种原因未能随访的案例,都作为失访。,选择偏倚:即将暴露人群错分入非暴露组,或反之,测量偏倚:对疾病的诊断标准不统一,测量手段粗糙,测量仪器精确性差,调查员主观偏倚。,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直接估计危险度,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的能力较强,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易发生失访偏倚,耗时,耗人力、物力、财力,设计要求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较大,随访过程中,已知变量的变化或未知变量的引入增加分析难度,优点,局限性,率比,率差,,PAR,OR,,,PAR(,在一定条件下,),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PAR,暴露与疾病联系指标,现患率、暴露率,暴露百分率,发病,(,死亡,),率,率,暴露者的患病情况或患病者的暴露情况,病例与对照过去的暴露情况,暴露者与未暴露组发病或死亡情况,比较内容,现况,回顾性,(,果,-,因,),前瞻性,(,因,-,果,),时间顺序,前两者之一,患病未患病,暴露未暴露,分组标准,暴露者、现患者或存活者,病例与对照,无病个体,样本组成,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学特点,练习题,在队列研究中,随访资料与基线资料相比更着重收集,暴露因素,对象的个人生活习惯,对象的家庭疾病史,结局变量,家庭环境,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能准确计算发病率,由因及果,适用于暴露多,发病率低的疾病研究,设立对照组,能确证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对某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时,最初选择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发现患该病的人,未患该病的人,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不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发生偏倚的机会多,直接的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易实现,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某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关于脂肪摄入与男性前列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选择高脂肪和低脂肪摄入者各100名,从65岁对他们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高脂肪摄入组中有10人、低脂肪摄入组中有5人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请问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比是,2.0,0.75,1.0,1.5,0.5,下列指标值最适合描述妇女激素替代疗法后十年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的是,患病率,危险度,病死率,发病率,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队列研究不易发生偏倚,队列研究可直接计算发病率,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材料易于收集,队列研究常用于探索罕见疾病的各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是,住院偏倚,转诊偏倚,回忆偏倚,混杂偏倚,失访偏倚,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RR值的95%可信区间为0.21.8,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危险因素,保护因素,有害因素,无关因素,有益因素,有一个队列研究得到了以下结果,全体男医生的肺癌发病率为0.94,所有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为1.30 ,非吸烟男医生的发病率为0.07。根据此资料,请计算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对结果进行解释,并说明二者有何不同。,RR=18.57,AR=1.23,吸烟的男医生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男医生的18.57倍。由于吸烟可以使男医生的肺癌发病率上升1.23。,某地从1977年1月1日到1986年6月30日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阴性两组人群的肝癌发病情况进行了近10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阳性组发生肝癌41例,阴性组发生肝癌16例,两组的观察人年数见下表,*:1986年6月30日截止,1986年的人年数=(A+B/2)/2,计算出上表中空出的人年数。分别计算HBSAg阳性和阴性人群肝癌的发病密度,病计算RR、AR、AR%和PAR%,阳性ID=41/11029.5=37.17/万人年,阴性ID=16/47654=3.36/万人年,RR=11.06,AR=33.81/万人年,AR%=91.0%,It=(41+16)/(11029.5+47654)=9.71/万人年,PAR%=(9.71-3.36)/9.71*100%=65.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