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旨在以育人为根本目的,构建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学科教学内容,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使全体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并获得数学思维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为此,我校结合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及有关要求,制定以下教学常规:
一、 备课
1、了解学科课程标准,知道全学段教材内容,明确任教年级知识内容及各单元在教材体系中的作用、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全学期有效的教学授课计划。
2、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写教案;三维教学目标有机整合、具体、集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并写出主要教学过程。
3、切实落实集体备课,每学期第一周就安排好一学期集体备课的内容、时间和中心发言人。每个人首先要深钻教材,集体备课时要讨论积极,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中心发言人认真整理、准备好一课时纸质教案,有必要的复印了分发给同年级同学科的其他教师,每个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修改。而且,集体备课要做到超前一周左右。
二、上课
1、有机整合三维目标,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教师上课应做到精神饱满、教态亲切,师生关系和谐,授课思路清楚,讲课准确、提问明确,教师的板书规范、有条理。
2、确实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把本校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学中,如:把“三层六度”贯穿于我们的数学课堂,使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常规;实行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积极推广优化课堂教学基本经验。
3、科学地支配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最佳时域教学新知识,讲练时间力求合理,提高教学效果。
4、重视教学方式的改进,在发挥媒体教学作用的同时,能从实际出发,提倡自制教具、学具和课件。
5、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环节的安排要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的,注重实效,倾听学生的交流,并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善学习品质。
三、作业
(一)作业布置要求
1、各类作业要求明确,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
2、低年级不提倡布置回家书面作业,三年级20分钟左右,四、五年级30分钟左右。
3、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作业的量要适度。作业要求认真完成,书写完整,格式规范。
4、批改作业要及时、规范,做到天天清,认真做好典型错例的订正,提倡面批部分重点学生的作业。
(二)数学作业规范化要求(3-6年级课堂作业)。
1、每次作业第一行日期,第二行写明习题几、所做习题的题号(应与课本的一致)。如系补充题,应写明“补充题”,如果课堂与家庭作业合用一本,应写明“课作”,或“家作”。隔一行后开始作业。
2、不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注意标点(答字后用冒号,答句末用句号)。
3、三至六年级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要求字迹端正,大小适中,整齐整洁.用钢笔书写发现错误时,可将错误处用斜线画出,不得乱涂乱改。
4、题与题之间空一格,两次作业之间应空三行,第二次作业开始之前应先订正上次的错题。(注:这是规范,对部分差生做不到的问题可放宽要求)
5、分数占两行,分数线画在练习本格子线上,递等式在抄题时应空出等号的位置。竖式和表格不可以两边分开写。
(三)数学作业批改要求
1、每次批改先批订正。
2、批改作业要批改全过程(特别是新授课作业),错误的地方有的可写旁边,有的可以面批。
3、批改的字迹要端正清楚,优秀作业应鼓励。
4、符号:全对√ 半对√ 全错×
5、每次批改要写上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61—79分)、差(60分以下),注明批改日期。(等级也可个性化,可用“+”“-”增加等级,低年级可用*代替)
四、辅导
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原则。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既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要关注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既要关注个性化的学习,又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2、辅导学生应有耐心、鼓励质疑问难,对学生的提问要循循善诱,不随意斥责,杜绝讥讽、挖苦学生。以正面诱导和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评价
1、采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中及时的口头评价、评语评价等。
2、加强命题内容与方式的研究,以数学课堂和教材的要求编制试题。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恰当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测试。
3、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注:现在常规要求不能淡化)、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期末测试的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每次测试后应有分析、反思和改进措施,填写好教学常规手册(教双班的可以综合两个班的情况写成一份)。
4、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
六、反思
1、认真开展课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注重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教学课例研究活动,写一次课例反思。
2、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三维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组织是否做到对教材处理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结构的安排是否疏密有致,具有逻辑性和节奏性;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相统一,体现有效性;练习设计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并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3、反思教学行为:是否将预设的教案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是否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是否能机智巧妙应对偶发事件,把教学中的意外转变为可利用资源。
4、反思教学效果:学生的当堂反应和当堂作业等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思考、讨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等等。
5、以上反思内容半期、期末各一次填写在教学常规手册里。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班级: 年 月 日 午第 节
执教者: 课题:
项目
(权重)
内容细目
评价程度
备注
5
4
3
2
1
教学目标
(20)
凸显学科功能
课程适应学生
学习方式变革
三维目标整合
教学内容(15)
整体把握教材
准确把握重难点
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合理
教学过程与方法
(35)
学习兴趣
结构程序
教学方法
课堂互动
教学评价
课堂训练
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15)
知识与技能
学习品质
获得体验
教师素养(15)
语言清楚简洁,教态得体大方
板书条理清楚,教具操作规范得当
有效利用课堂生成教学资源
总体评价
注:总分100~90为“优”;89~75为“良”;74~60为“一般”;60分以下“较差”。
点评者单位: 姓名: __年 __月 __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