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CRRT中药物调整医学知识讲解,概 述,终末期肾病患者在接受肾替代疗法的同时,也接受药物的治疗,因此,有必要了解血液净化过程对这些药物清除的影响。,这就涉及到如下问题:,1)终末期肾病患者在接受肾替代治疗后如何调整药物?,a,,肾衰后药物如何调整?,b,,血透后又如何调整?,2)哪些药物需要调整?哪些药物又不需要调整?,血液净化对药物清除的影响因素,血液净化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药物的清除途径、药物分布容积、蛋白结合率、药物分子量及电荷、透析膜/滤膜的性质,等,血液净化过程中,药物清除的,整体效应,,又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如,残余肾功能,等,药物的清除的,实际效应,是,难于预测,的。,药物的清除途径(一),体内,清除主要包括肝、肾及其他代谢途径;,体外,清除主要包括透析、滤过、吸附和置换等。,Cl,T,=Cl,R,+Cl,NR,+Cl,EC,(,式中,Cl,T,代表药物的总清除率;,Cl,R,代表肾脏对药物的清除率;,Cl,NR,代表肾外途径对药物的清除率;,Cl,EC,代表体外对药物的清除率)。,肾清除分数或百分比(%),Cl,R,/,Cl,T,体外清除分数或百分比(%),Cl,EC,/,Cl,T,药物的分布容积,药物分布容积,:当药物在血浆和组织中达到平衡后,药物总量除于其血浆浓度,即为该药物的,药物分布容积,,Vd,L/Kg,=,药物剂量,(,mg/Kg),/,药物血浆浓度,(,mg/L),脂溶性,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高,血药浓度低,,Vd,大(,0.7,L/Kg,),,可以超过机体的水容积,因此,血液净化对药物的清除少。相反,脂溶性差的药物,组织浓度低,血浆浓度高,,Vd,小,血液净化对其清除多。,例如:地高辛,在组织中的,含量以,mg,计,而,在血浆中的,浓度以,ug,计,因此,血液净化对其清除可忽略,也不需要调整剂量,脂溶性高分布容积高(0.7)清除率低(,E,),组织,19,克,血浆,1,克,分布容积,药物剂量,/,血浆浓度,分布容积,大,血透清除效果差,脂溶性高的药物(地高辛、三环类抗抑郁药、灭吐灵),组织内量多,,血中量少,分布容积大,血透清除效果差,如地高辛:,组织,1,克,血浆,19,克,分布容积,药物剂量,/,血浆浓度,分布容积,小,血透清除效果,好,水溶性高的药物(庆大),组织内量少,血中量多,,分布容积小,血透清除效果好,重症患者,Vd,可和理论值有很大差异,而且存在个体间差异。,药物,Vd0.7L/kg,易清除,,2L/kg,难以清除。,CRRT,持续缓慢地清除高,Vd,药物,此过程中药物可从组织到血浆进行重分布,其在血浆浓度的改变很小。,例如血液滤过后血浆万古霉素会发生反跳。,分子量、电荷及,蛋白结合率,药物,分子量,对药物清除的影响取决于药物的,转运方式,当药物以,对流方式(血滤),转运时,药物分子量小于膜的截留量,与药物分子量大小无关;当药物是以,弥散方式,转运时,药物的清除与分子量大小呈反比。,大部分药物的分子量小于500道尔顿(万古霉素:,1.448KD),,由于高通量膜的使用大大削弱了分子量对药物清除的影响。,(,尿素,60D,、肌酐,113D,),分子量、电荷及,蛋白结合率,滤过膜常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带正电荷的药物(,钠离子,)滤过减少,而带负电荷的药物(,碳酸氢根、氯离子,)滤过率增加。,庆大霉素,与蛋白质结合率低,分布容积小、分子量不大,但由于其携带多价阳离子,血液透析时仍有部分药物被潴留,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率,是决定药物清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与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被,血液净化,所清除,.(C),分子量、电荷及,蛋白结合率,一般情况下,,只有,游离状态的药物才能被清除。,影响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率(,不固定,)的因素:,尿毒症毒素潴留、,PH、,高胆红素血症、药物间的相互竞争、药物与蛋白质克分子比等,提示:,分子量、蛋白结合率及分布容积,对药物清除的影响,分布容积,蛋白结合率,分子量,透析膜/滤膜的性质,膜的性能(,表面积、膜通透性或孔径,)是影响药物清除的主要因素(,膜孔径20-300,um,),膜的面积、孔径越大对药物的清除能力越强(,聚砜膜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通过膜,吸附清除,的物质如,2,微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和,氨基糖甙类药物,等,膜的,表面积,影响更为显著。,药物的半衰期,大多数药物通过,一级动力学,清除,即单位时间内按比例清除,当清除功能达到饱和时,按,零级动力学,清除,即单位时间内清除定量物质。,半衰期,(,t,1/2,)指体内药物总量或血浓度减半的时间,t,1/2,取决于药物的,清除率,和,Vd,t,1/2,=0.693Vd/Cl,T,药物清除的评估,血液透析:,透析液流量固定时,,血流量越大,清除率越大,,这是因为血流量增大后,单位时间内到达滤器的溶质量也会增加,被清除的量也相应增加,但到一定程度后,如果透析液与血液中溶质达到平衡,清除率不会再增加而达到平台,或血流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单位时间内到达滤器的溶质量超过膜的透过限度,清除率也会达到平台。同样,,增大透析液流量也会增加清除率。,Kd=Qd,out,Cd,out,/Cb,in,(,Qd,out,、,Cd,out,为出滤器的透析液流量和浓度,,Cb,in,为进滤器血流量,),药物清除的评估,血液滤过:,在选择较高通量的滤膜的基础上,增大,跨膜压,,提高,超滤量,也可有效增加中、大分子药物的清除。但过多的超滤,使血细胞比容增大,反而使药物的,弥散清除率,降低。,超滤率:,Q,uf,=L,p,A,P=K,uf,P,后稀释清除率:,C=SQ,uf,前稀释清除率:,C=SQ,uf,Q,b,/(Q,inf,+Q,b,),药物清除的评估,清除率不可能超过,血流量,(,Qb),,假如药物百分百地通过滤膜清除,那么药物的清除率等于,Qb.,透析清除率不超过,透析液流量,(,Qd),,经典的,CBP,Qb,远大于,Qd,药物在透析液中呈饱和状态。,对流的清除率不超过,Q,uf,假若,S=1,C=Q,uf,.,小 结,1)正常情况下,,肾清除百分比,大于,25,30,的药物应该考虑体外清除的临床意义;,也就是说:当,25,30,时,肾衰竭后,药物要减量,血透后要适当加量,2),分布容积,达到,0.7,L/Kg,的药物通过血透或血滤清除较少;,也就是说,:,肾衰竭血透或血滤时,药物清除无法由血透或血滤清除,药物维持减量.,3),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80,,表明大部分药物不能通过扩散或主动转运而被清除。,也就是说,:,肾衰竭血透或血滤时,药物维持减量,HD,对药物的清除(一),精确估价血透对药物的排除作用:,实际测定的,方法,(最精确),:,下列公式计算病人在接受血透时的血透清除率(,CL,HD,):,CL,HD,=Q,b,(C,A,Cv)/C,A,Q,b,为血液速率,,C,A,为“动脉端”的药物浓度;,Cv,为“静脉端”的药物浓度,HD,对药物的清除(二),HD,患者常用药物的使用,(无需调整),阿普唑仑、,氨氯地平,、胺碘酮、螺内酯、利福平、雷米普利、利血平、心律平、普奈洛尔、非洛地平、法莫替丁、多虑平、,硫氮卓酮,、,地高辛,、,洋地黄毒甙,、安定、秋水仙碱、西米替丁、倍他洛尔、,苯那普利,CRRT,对药物的清除(一),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通过,对流方式,清除溶质或药物,在清除,大分子物质,时,,对流,比常规血透中,弥散,更有效,CRRT,对药物的清除(二),CVVH,对溶质清除的影响因素:,超滤速率、膜表面积和膜滤过系数,滤过膜允许相对分子量低于,3万,道尔顿的溶质通过,因此,对于大多数小于,1500,道尔顿的药物而言,CVVH,对药物的清除不受,分子量,的影响,相反,,CRRT,对药物的清除与药物的,分布容积,和,蛋白结合率,有关,CRRT,对药物的清除(三),药物筛选系数(,S,),:指滤出液的药物浓度,/,血浆药物浓度,用于评价血浆中未结合的药物百分数,主要与蛋白结合率相关。,0,代表药物完全不通过,,1,代表药物可自由通过,S=2UF/(A+V,),UF:,超滤液中的药物浓度,A:,动脉端浓度,V:,静脉端浓度,动静脉侧血药浓度没明显差异,S=UF/A,CRRT,对药物的清除(四),实际工作中,药物的分子量较小,药物筛选系数主要考虑蛋白结合率,故,S=1-,蛋白结合率。,后稀释清除率,(,ml/min)=Q,uf,(ml/min),(1-,蛋白结合率,),前稀释清除率,(,ml/min,),=Q,uf,(1-,蛋白,结合率,),Q,b,/(Q,inf,+Q,b,),CRRT,对药物的清除(五),理想浓度(,C,ss,),:,规律性给药,经3-5半衰期后达到恒定的药物浓度。临床取3半衰期后两次维持剂量给药中点浓度.,CRRT,需补充药物剂量,=,C,ss,(1-,蛋白结 合率,),超滤率,给药间期,肾功能不全病人用药调整方法(一),按照肾功能损害程度,粗略估计经肾排泄药物的用量,肾功能,Ccr(ml/min)40,60 10,40 10,Scr(mol/L)177 177,884 884,Bun(mmol/L)7.1 7.7,21.4 21.4,药物用量,正常量的 75%100%50%75%25%50%,肾功能不全病人用药调整方法(二),应用病人血清肌酐值(,Scr),推算的公式:,减量法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病人所需药物剂量=正常人剂量/病人,Scr,(mg/dl,),解释,:,(1),而药物半衰期=血肌酐值3 (2),正常人血肌酐值为1,mg/dl,(3),将、式代入式后即可得:,患者所需药物剂量=正常人剂量,=,正常人剂量,=,正常人剂量,/病人,Scr,(mg/dl,),患者剂量,正常人剂量,药物正常半衰期,患者血中药物半衰期,药物正常半衰期,患者血中药物半衰期,1,mg/dl,3,病人,Scr(mg/dl),3,肾功能不全病人用药调整方法(三),延长间期法的用药间期计算公式:,病人用药间期=正常人用药间期 病人血肌酐值,(mg/dl),肾功能不全病人用药调整方法(四),举例:,某一患者:其血肌酐为:442,umol/L(5mg/dl),先锋霉素 肾功能正常时用量:1.02.0,g q6h,应用减量法:0.20.4,g q6h,应用延长间期法:1.02.0,g q30h,肾功能不全病人用药调整方法(五),应用肾衰药物诺模图(,Renal failure drug,nomogram,),调节用药方案,直接应用肾功能衰竭药物剂量调节表,调节用药,CRRT,后的药物调整,1.根据现有的药物资料和量表(,George RA,等著,Drug dosing in dialysis patients,)。,2.,根据所要达到的理想药物浓度:,负荷剂量,=,CssCl,T,t,维持剂量,=(,Css-Ca)Cl,T,t,Ca,为实际药物浓度,,t,代表给药间期,3.根据差异浓度计算,给予药物的剂量=差异浓度分布容积体重(,Kg),其中,,差异浓度,=,理想浓度,(峰浓度),现有浓度,(谷浓度),4.,根据现有的剂量改变给药剂量,或依据半衰期,改变给药间期,剂量=,剂量(无尿,CRRT,前)/(1-,Cl,EC,),t,1/2,=,t,1/2,(,无尿,CRRT,前,),(1-,Cl,EC,),或,t,1/2,=,(0.693 Vd)/Cl,T,举例说明,例1:妥布霉素的,负荷剂量,的计算,,Vd=0.23L/Kg,理想浓度=6,mg/L,现有浓度=0,mg/L,负荷剂量,=(6-0,mg/L,)0.23(,L/Kg),体重,=1.4(,mg/kg),体重,例2:妥布霉素的,维持剂量,,现有浓度=2,mg/L,维持剂量,=(6-2,mg/L,)0.23(,L/Kg),体重,=0.92(,mg/kg),体重,抗生素类,头孢菌素类,Vd,较小,血浆蛋白结合率,非肾清除比例不同药物之间差异较大,主要经肾脏清除的药物,,如头孢唑啉、头孢他啶,与常规剂量相比,,CRRT,时,需减少药物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主要经非肾途径清除的药物,,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CRRT,时可按常规剂量给药,抗生素类,奎诺酮类,蛋白结合率,20-70%,左右,肾脏和非肾清除比例,接近,,CRRT,可清除一部分,与常规剂量相比,,CRRT,时,一般需要根据透析剂量,延长给药时间或减少单次剂量,抗生素类,碳氢霉烯类,血浆蛋白结率较低,非肾清除比例较小,,CRRT,中一般需延长给药时间,泰能的两种成分(亚胺培南和西斯他丁)均可在,CRRT,中清除,但亚胺培南清除效率显著高于西斯他丁,治疗过程中可能前者尚未达到有效剂量,后者已经到达蓄积中毒剂量,可能诱发癫痫,行,CRRT,治疗的患者不推荐使用泰能,,如有必要,可使用美罗培南,抗生素类,糖肽类,万古霉素,血浆蛋白结合率低,非肾清除极少,,CRRT,治疗中需根据透析剂量,延长给药间隔,1-8,倍,替考拉宁,血浆蛋白结合率约,60-90%,,非肾清除约,30%,,,受,CRRT,清除影响较小,,,如根据无尿药代动力学参数给药,一般不需额外调整剂量,抗病毒药物,一般血浆蛋白结合率在,10-30%,,非肾清除比例差别较大,齐多夫定,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齐多夫定在,CRRT,治疗时一般不需调整剂量,,如透析剂量较低,给药剂量可减半,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刚昔洛韦等,CRRT,中,一般需延长给药间隔,2-8,倍或减量,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主要经非肾途径清除,,CRRT,时一般无需调整剂量,氟康唑,5-Fc,血浆蛋白结合率低,非肾清除少,受,CRRT,影响较大,Pittrow L,等总结文献认为,,CRRT,治疗中,氟康唑负荷剂量等于无肾衰者,维持剂量相当于无尿时剂量再来一个常数,a,(,CAVH,CVVH,时,a=2.2,,,CAVHD,CVVHD,时,a=3.8,),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主要经非肾途径清除,如无肝功能异常,常规,CRRT,时一般无需调整剂量,乙胺丁醇血浆蛋白结合率低,非肾清除较少,,CRRT,治疗时可清除一部分,可延长给药时间,1-2,倍,其他,糖皮质激素:,非肾途径清除,无需调整剂量,肝素:,非肾途径清除,无需调整剂量。但当患者有出血倾向时慎用,地高辛、奎尼丁:,无尿剂量一般为常规剂量的,10-25%,,,CRRT,较无尿时无需调整剂量,吗啡、度冷丁、纳络酮:,无需调整剂量,小结,CRRT,中药物剂量大小,与药物清除密切相关,,后者受,药物清除途径、血浆蛋白结合率、表现分布容积、滤器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药物的,负荷剂量一般无需调整,(较常规剂量),维持剂量,可查阅已有资料,,也可,监测药物浓度,或根据,公式计算,文献对,CRRT,治疗时药物调整的基础可能是,常规剂量或无尿剂量,,需仔细鉴别,一般情况下,如以无尿剂量为基础,经,CRRT,清除的药物需要加量或缩短间隔,而以常规剂量为基础时,很多药物都需要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展开阅读全文